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

第一百七十七章烽火傳京師

從二月冰雪開始融化開始。

九邊烽煙就沒有斷絕過。

從海西到甘肅,大戰沒有,但是百餘胡騎出沒的頻率,越來越高,宣示了這是一個不尋常年份。

朱祁鎮精選了能臣良將坐鎮各地,任禮在甘肅,楊洪在大同,郭登在宣府,曹義在遼東,焦禮在海西。

乃至於寧夏,陝西等地,也是補充了糧餉。

可以說每一座邊城之中,最少有三年存糧。

這個準備在徐晞時代就已經完成了。

也就是即便在決戰失禮的情況之下,不管瓦刺進攻那一座城池,只要守將不出大的紕漏,堅守三年以上,都是可以的。

雖然朱祁鎮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

但是他下意識做了很多替手。

就好像做一個計劃一樣,從來不可能只有A計劃,要有B計劃,C計劃如是等等。

特別是這樣關乎國運的時候,朱祁鎮從來不敢相信任何人的。

張輔與王驥一直判斷,這不過是騷擾而已,從俘獲的蒙古俘虜來看,這些人也都是一些活不下來的小部落。

充當第一輪炮灰。

這些部落自然不可能撼動了九邊防線。

但是也讓邊境肅殺起來了。

京營大軍也開始處於戰備狀態了,朱祁鎮也停止大規模校閱軍隊。京營七十二衛,大部分士卒都只能分批迴家。

保持一半以上的軍隊一直在營中。

京營說起來很厲害,其實他們也是衛所體制的,就在北京附近一共七十二個衛所,就是所謂的京營七十二衛。

距離家這麼近,很多京營士卒家就在軍營旁邊,更不要說,長期繃緊神經,也不利於備戰。

畢竟說不定打仗,就在下半年了。

只是到了五月,正是一年炎熱的開始,也是北國麥熟的時候,特別是河北地區,不知道是天公做美,還是河北水利工程,完全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今年是河北少見的一次大豐收。

與喜訊一起傳來的,就是噩耗。

瓦刺扣關了。

就在北國百姓正忙着收割的時候,從遼東,到甘肅,一道道的烽煙,沿着一個個烽火臺,傳遞到京師之中。

一般來,用烽煙的多寡來區別人數。人數越多,點燃的烽煙就越密集。

而朱祁鎮在萬壽山上登高北方的時候,卻見無數烽煙就好像是支撐天地的柱子一般,越來越越多,密密麻麻的好像是樹林,綿延到視線的盡頭。

白日放煙,夜晚放火。

震動京師。

這是大明有史第一次,上一次大概就是開國之初,王保保還佔據山西太原的時候,有過一次反攻北京。

被徐達不守反攻,反客爲主,直撲太原,逼得王保保回援,將這個天下奇男子,打得幾乎僅以身免。

但是這已經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而今即便年歲最老的人,也記不得這事情了。

特別而今很多人都活在太宗時代輝煌之中,面對這樣的情況,第一個想法,是不敢相信。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朝廷與瓦刺之間的關係破裂,但是他們都不敢相信,小小一個瓦刺,居然敢冒犯天朝。更不敢相信,區區一個瓦刺,能有如此大的聲勢。

朱祁鎮在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就召集了所有內閣大臣在武英殿議事。

這一次議事,朱祁鎮將什麼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的人員,全部摒除在外了。

原因很簡單,這樣情況,人太多,意見太多,反而不是什麼好事。

“陛下,臣請罪。”王驥第一時間發言,說道:“臣料事不明,誤朝廷大事,請陛下責罰。”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起,此事如何能怪得了先生。乃是瓦刺有意如此。而今,國勢如此,正需先生助朕,先生何須如此?”

秋後入寇,乃是遊牧民族的慣例,王驥當時也是以常理論斷的,而且朱祁鎮也不至於相信王驥一個人,所以他就此事也詢問過不少大臣,很多大臣都是這樣認爲的。

只能說,現在的戰略主動權在瓦刺手中。

瓦刺想什麼時候入寇,就什麼時候入寇。王驥判斷失誤也是情有可原的。

王驥說道:“老臣謝陛下隆恩。”

朱祁鎮說道:“瓦刺南下情況摸清楚了沒有?”

王驥說道:“臣已經收攏各方情報,弄清楚,首先,就是最近戰報,大同陽和衛偏將吳茂,帶七百騎出塞,在貓兒莊北五十里的地方,遭遇瓦刺大軍,吳茂戰死。隨即瓦刺入塞,攻陽和衛,兵鋒直指大同,大同總兵楊洪急報,瓦刺大軍在十二萬以上,其中有瓦刺太師也先大旗。其中有瓦刺鐵騎,數量不明。”

“楊洪帶兵與瓦刺前鋒在大同城下,與瓦刺大軍碰了一下,寡不敵衆,折兵千餘,楊洪已經退回大同城中,並下令大同所有城池,謹守而已,不得出戰。”

“如此大同屯田的收入,盡爲瓦刺所有。”

朱祁鎮冷笑一聲。

說實話,大同這個地方,農業生產並不發達,即便在後世也是如此。但是這種不發達,要看與誰比的。

大同幾乎是一個純糧食輸入區。大同本地糧食消耗,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後方的輸血,他本地所產的糧食,在官方文書上,幾乎都是忽略不計的。

當然了,朱祁鎮也知道,其中一部分都進入了各級將領的腰包,但是朱祁鎮即便算上這些,也沒有多少。

但是對瓦刺來說,卻是不同的。

說不得收穫大同附近這一季糧食,就足夠支持瓦刺多作戰幾個月了。

王驥說道:“宣府方面,瓦刺大將,阿刺知院圍攻獨石堡,從三天開始,獨石堡守將,楊洪之子楊俊已經向宣府報急十次以上,閩西伯郭登,駐兵龍門,與瓦刺大軍交戰數合,他上報,阿刺知院所部,也在十萬以上。”

朱祁鎮說道:“如此說來,獨石堡是不是很危險?”

張輔說道:“陛下,無須擔心獨石堡,且不說,如此大戰,獨石堡的得失,無足輕重,單單看,楊俊能夠一天三次以上報急,就可以看出來,阿刺知院根本就是想誘大軍北上,宣府兵額不少,但是此刻能動用的不過數萬,又多以步卒,貿然出擊,局面不好控制,郭登吞併龍門。進可攻,退可守,還是比較妥當的。”

這樣大戰之中,很多最前沿的城堡,根本就是第一波炮灰。張輔對這些地方的得失,根本不在意。

而且如果十萬大軍猛攻獨石堡,雖然楊洪長期在獨石駐紮,一年一年的修繕之下,將獨石修成了銅牆鐵壁。

也擋不住十萬大軍猛攻,即便能擋的住,想要封鎖的嚴絲合縫,讓獨石堡之中一點消息都傳不出來,卻是很容易的。

楊俊頻頻報急,反而暴露出獨石堡並不急,不管這種不急之中掩蓋了什麼,郭登都不會貿然進軍。

比起楊洪的鎮定與勇武,楊俊實在差了不少。

王驥繼續說道:“遼東方面,在遼河套之中,已經發現了蒙古大汗脫脫不花的旗幟,曹義估算脫脫不花所部,大抵也在十萬以上。”

“至於山西方面上報,發現大隊騎兵從偏頭關北一百里的地方,橫渡黃河,人數大概有數萬之多,消息已經傳報陝西方面了。”

朱祁鎮說道:“陝西方面沒有問題吧。”

王驥說道:“自從上一次有韃子渡過黃河進入河套地區之後,朝廷就多次加強延安一帶的防禦,調入數個衛所,而今兵力充足,陛下應該相信陝西都司,又有寧夏方面協助,應當無虞。”

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十九章 兌子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七十章 諸子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章 輿情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