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

第一百五十一章馳道與運河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曹鼐說道:“臣看過輿圖,這一段河道北方,西方都有河流,引諸水入運河,新開一道運河,並不困難,甚至沒有了黃河恐怕運河會更方便一點。”

朱祁鎮點點頭。

這一點他也知道,他剛剛看過了,北方乃是山東南部的山脈,有很多河流南下,而西邊乃是淮河支脈。

有黃河的時候,這些河流是不能引過來的。

因爲黃河乃是地上懸河,就好像是一道山脈一般,割到這些水流,而今黃河不在了,卻很容易引到一起來。

有水,還怕沒有河道嗎?

朱祁鎮也沒有擔心過,這裡修建不出來一道運河。

曹鼐說道:“只是事有輕重緩急,而今朝廷治理黃河,用度吃緊,無力修運河,而運河關聯南北,是一刻也不能斷絕。這是陛下憂心所在?”

朱祁鎮說道:“知我者,先生也,卻不是先生想如何解決這麼難題?”

曹鼐說道:“陛下繆贊,臣不過盡本分而已,其實以本朝的歲入,今年府庫雖空,但是到了明年就有修建運河的錢財了。陛下無須着急,臣沒有治本之策,倒是有一個治標之策。”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曹鼐說道:“陛下令重修馳道,奧妙無雙,臣觀之,從北京運糧到宣大,耗損不過十一。與運河相比,雖然有些差距,但已經不錯了。”

“以臣之見,當先在淮安到徐州修建馳道,這裡一馬平川,比北京到宣大要平坦多了,即便是雙軌也不過是幾十萬兩而已。”

“如此一來,水陸夾運,朝廷又大大降低了漕運的數量,想來是夠用的。”

朱祁鎮當然知道夠用了。

從北京運道宣大的糧草,就超過了百萬石。

一輛馬車大抵三五日,就能到宣府,一次能運少則十石,多則二十石。甚至內府之中準備修建更大馬車,能夠一次運輸更多的糧食。

馳道上的消耗,最大幾部分,就是馬糧,各地驛站的開支,還有木頭軌道的更換。

即便是用了遼東硬木,但是面對幾乎不斷絕的馬車奔馳,這木軌消耗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的。

但是即便如此,攤到每一輛馬車的耗損上,也不過運十石消耗一石而已。

如果真能將軌道換成鐵軌,想來這耗損也會大大降低了。

而且從北京到宣府,卻有大量山地,路不好走,很多上坡,這才造成了要好幾天才能到。如果放在淮安與徐州之間,卻是沒有這種山地了。

說不定,一天之內就能到達。

朱祁鎮一直想將馳道這一種運輸方式,推廣到內地去。而今卻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嗎?

現在僅僅是緊急措施,但是修好運河之後,難道這一段馳道就要拆掉不成,當然不會了,再加上依靠運河便利的運輸方式。

修建也容易的多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難道我要內地修建的第一條馬拉鐵路,就是京揚線嗎?”

很多現實都是有些諷刺。

多的給他更多,少的將他僅存都剝奪了。

就交通便利來說,運河沿線已經是相當好了,比邊關各地要好了不知道多少。但是朱祁鎮還是要加碼。

從運河的單線,變成了水陸兩線。

畢竟一旦運河上成功了,那麼朱祁鎮將馳道推廣到其他地方,就容易多了。

說不定,朱祁鎮有生之年,能看到遍佈大明的馳道網絡。

朱祁鎮說道:“先生果然高明,那麼這一件事情,就交給先生了。”

曹鼐說道:“請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後,立即從兵部找人,讓他們立即南下。只要張秋情況好一些,漕運決計不會斷絕的。”

朱祁鎮說道:“如此朕就放心了。”

“陛下。”曹鼐說道:“臣剛剛聽聞,陛下下令消減宮中開支?”

朱祁鎮聽了,啞然失笑,說道:“消息傳得這麼快嗎?”他饒有深意的看了曹鼐一眼。

他其實也明白,每一個文官大佬在宮中都是有眼線的。

但是進入正統之後,大內被清理過好多遍了。

太皇太后先清理了一批眼線,隨即王振掌權之後,又清理了一批。朱祁鎮殺了王振之後,又遷怒王振黨羽,幾乎全部拿下,這又是一場的清洗。

這數次風暴之後,各大臣在宮中即便是有眼線,也是非常低的。

“陛下,主辱臣死。”曹鼐跪了下來,說道:“我等無能,累陛下如此,實在是臣等之罪。”

朱祁鎮也無意深究這些,說道:“曹先生請起,不過是一場天災而已,天下百姓皆朕赤子,朕所做這一點點。又算的了什麼?”

曹鼐說道:“陛下,臣請消減百官俸祿,以度時艱。”

朱祁鎮說道:“無須如此,京官難當,朕是知道的,朕即便是消減宮中用度,也是凍不了,餓不着的,但是一減百官俸祿,卻有一些人恐怕熬不住了。”

曹鼐說道:“陛下聖明,臣請重定宗藩俸祿。”

朱祁鎮聽了這一句話,才感覺到曹鼐的殺招所在了。

朱祁鎮對百官尤其是京官的俸祿,都秉承只能加不能減的原則。不僅僅是因爲俸祿低,還是要收買人心的。

畢竟朱祁鎮要百官爲自己的辦事,增加俸祿最大收益者,就是底層京官,畢竟真正的高官,一來未必靠俸祿生活,二來他們靠俸祿也足以生活了。

朱祁鎮給這些官員加俸不加俸不好說,但是風聲先放出去,卻是沒錯的。

曹鼐也知道,現實情況 ,百官的俸祿的確不高。但是有一批人的俸祿實在太高,無他,就是藩王。

幾十個藩王,加上一些郡王等等,他們每年的俸祿開支要三百萬石上下。

沒錯,就是三百萬石上下。

而且因爲親親原則,朝廷能拖欠文官俸祿,卻不能拖欠藩王的俸祿。

當然了,真到財政困難的時候,那是什麼也不管了,從宣宗皇帝開始,朝廷就開始拖欠藩王俸祿,到了朱祁鎮鹽政改革之後,將這些欠債全部還了上去。

畢竟朱祁鎮派了前左都御史王英巡查天下數年,專查藩王不法事務,這一路下來,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奪了不少郡王位,並打發到了鳳陽高牆之中。甚至遼王案也定案了,遼王一脈不得繼承。

摘掉一個王爺。

所以爲了安撫,俸祿上並沒有少。

當時朱祁鎮手中也有錢,不好做的太難看,但是而今想想,藩王還真是一個節流的好對象。

首先,藩王與文官不一樣。

這個時候大明的官員是相對畢竟清廉的,所以真有一批文官等着俸祿吃飯的。

但是藩王?那一個不是家產無數,田產衆多。每年一萬兩銀子的俸祿,在很多人家都是天文數字了。但是對藩王來說,根本不在乎。

是有也行,沒有也行。

特別是那些大藩,如秦,楚,蜀,晉,說富可敵國,都有幾分過謙了。

而且他們也沒有實權。而且宣宗皇帝已經做過拖欠俸祿的事情了,朱祁鎮這個做兒子的,再做一次,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只是如果是拖欠俸祿的話,曹鼐是可以先斬後奏的。反正這些藩王說起厲害,但是奈何不了大明首輔的。

而且曹鼐做了,也能爲朱祁鎮背鍋。朱祁鎮可以裝作不知道。不傷親親之道。

爲上級背鍋,也不是誰都能背的。如果曹鼐如此做,朱祁鎮一定會補償給曹鼐的。但是曹鼐所言卻不是這個,乃是重訂俸祿,讓心中有些疑惑。

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