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

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

武英殿外,春雨潺潺,溼氣撲面而來,讓人有一種清爽的感覺

只是大殿之中的氣氛,卻一片凝重。

朱祁鎮說道:“錦衣衛消息,開春之後,瓦刺大規矩進攻海西鎮已經是確定的事實了。朝廷該怎麼應對?英國公,你說說。”

英國公張輔咳嗽兩聲說道:“而今海西鎮城池已經修建好了,有三萬士卒,緣海相接,存糧有二十萬石,緊急的時候可以派人繞道朝鮮接應。又有焦禮,石亨,亦失哈,等良臣名將鎮守,臣以爲海西鎮固如金湯,堅不可摧。縱然瓦刺有十萬來攻,臣也不覺得他能拿得下。”

這些朱祁鎮自然是知道的。

甚至朱祁鎮一手佈置的。

在去年臘月知道,瓦刺有可能進攻海西鎮,朱祁鎮就開始着手準備了。

雖然冬天大雪封山,也封了海西港,但是依舊想辦法運進去一些東西,海西的糧草物資足夠支撐到正統十三年。

也就是一場歷經兩年的圍城戰鬥能抗得住。

但是朱祁鎮要問的不僅僅是海西鎮之戰,還有對瓦刺的態度。

畢竟之前瓦刺攻打關西七衛,那裡還可以說不是朝廷直轄的地方,打奴兒干,上面還扯着一張皮,如果單單從朝貢名單上看,大明的奴兒干都司還在。

照樣來朝貢。彷彿每一個人都是大明的忠實臣子。

朱祁鎮也不說話,只是看着張輔。

張輔滿頭白髮的頭顱微微一低,避開朱祁鎮的眼神,說道:“臣以爲瓦刺不單單是攻打海西,他的目的其實是朝鮮。”

“一旦朝鮮倒向瓦刺,那麼遼東就危險了。”

朱祁鎮沒有從這方面想過,而今聽張輔一說,心中一凜。

他從來不覺得朝鮮是大明的忠實臣屬,大明與朝鮮之間的矛盾朱祁鎮也是很清楚,只是他並不覺得這一點矛盾就會讓朝鮮倒向瓦刺。

畢竟臣服大明,大明對他們沒有所求,甚至還能通過朝貢貿易搞一些錢,而臣服瓦刺,就要出大量金銀物資供奉。更不要說從瓦刺沾到便宜。

更不要說,從地緣政治開來,從海西這個進攻窗口進攻朝鮮,都是最難走的山路,根本不利於大軍的展開。

很容易被大明截斷後路。

朱祁鎮覺得瓦刺對朝鮮即便是動武,也是小規模的。

這一件事情自然是需要注意,但是卻不要太擔心。

朱祁鎮不相信,張輔不明白他想從張輔口中得到什麼,是與瓦刺的戰和。

瓦刺就已經如此挑釁。難道朝廷就只能坐視瓦刺一步步壯大,非到了瓦刺扣邊,才與瓦刺撕破臉不成。

“陛下,臣以爲瓦刺如此咄咄逼人,實在可惡,臣以爲當給瓦刺一個教訓。”成國公忽然說話,給英國公解了圍。

朱祁鎮聽了,說道:“成國公有何良策?”

成國公說道:“既然瓦刺出兵東北,臣請甘肅鎮出兵,收復關西七衛。”

朱祁鎮聽了眼睛一亮,說道:“這個辦法不錯。”

此刻朱祁鎮才覺得,成國公其實也不是一無是處,最少他也是跟着太宗皇帝打過仗的。能力還是有的。

瓦刺看似龐大,但是其實真正佔據軍力優勢的是朝廷。

朝廷三百萬大軍雖然水分不少,但足以將瓦刺兵馬給壓過了。

瓦刺主力在東北,甘肅鎮糾集兩三萬人馬去攻關西七衛,卻也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朱祁鎮沉思片刻說道:“成國公以爲誰可爲主將?”

成國公說道:“定西伯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只是臣聽聞定西伯最近身體欠安。他畢竟年紀大了,臣以爲任禮最爲合適。”

朱祁鎮聽了也無話可說。

無他,蔣貴年近八十了,一員老將而今真是不行了。朱祁鎮心中暗暗可惜,天不假年,否則幾年後與瓦刺大戰,蔣貴定然有能力獨領一路人馬的。

朱祁鎮說道:“就召定西伯回京,讓任禮鎮守甘肅吧。”

任禮作爲蔣貴的副將,還是可以信任的。而今沒有瓦刺的支持,單單憑藉關西七衛是對抗不了朝廷的。

朱祁鎮想了想,問道:“任禮何在?”

成國公說道:“就在京營之中。”

朱祁鎮說道:“叫他過來。”

“是。”立即有人下去請任禮。但是任禮從京營過來,還是要一段時間的。朱祁鎮說道:“英國公配朕走走。”

英國公立即說道:“臣遵旨。”

武英殿院子沒有什麼花卉,只有幾顆參天的老鬆,在紅牆金瓦襯托之下,倒是顯得莊嚴肅穆,再加上時不時的鳥叫之聲,淅淅瀝瀝的春雨,更是有幾分幽靜之色。

朱祁鎮走在前面,張輔走在後面。

朱祁鎮說道:“國公乃是先帝託孤重臣,國家柱石之臣,朕信得過國公,朕今日就問一句話,朝廷大軍,真的沒有在關外打敗瓦刺的能力嗎?”

“這裡是私下談,出你之口,入朕之耳,也沒有史官在,卿就說句實話吧。”

張輔說道:“臣若領兵,破瓦刺當無大礙,但其他人領兵勝負在五五之數。只是破瓦刺易,滅瓦刺難,老臣隨太宗皇帝多次出關,自然知道草原地形,縱橫數萬歷,了無邊際。朝廷破瓦刺十次,瓦刺一敗之後,不過數年,就會復起,但是朝廷精騎數量卻不多,一旦折損在草原,後果就不堪設想。”

“在草原征戰,則百弊在我,在邊牆大戰,在百弊在敵。”

“臣非老邁怯弱,只要陛下一聲令下,老臣願意帶京營出塞,但是這種勝利對朝廷有意義嗎?”

朱祁鎮說道:“海西鎮所在,可不是草原之上。難道就不能重創瓦刺嗎?”

張輔說道:“臣以爲瓦刺不會與朝廷撕破臉,故而這一次打海西的決計不是瓦刺。”

朱祁鎮說道:“不管是女真,還是兀良哈,這有區別嗎?”

張輔說道:“有區別,區別就是何時打。”

“臣老矣,日薄西山,恐怕食不得明年新麥,有肺腑之言呈上。”

朱祁鎮說道:“國公請講。”

張輔說道:“陛下承太祖太宗之業,繼先帝之遺志,登基以來,未嘗有一日怠政,天下在陛下手中,蒸蒸日上,修水利,河北百姓得其安堵,徵麓川,西南土司憚於天威,清鹽稅,府庫之用不絕,修馳道,罷百姓轉運之苦。如此萬端,即便是古之明君,亦不可爲之。”

“瓦刺雖強,不過手下敗將。陛下富有春秋,何必急於此事。與瓦刺戰和與否,從來不在瓦刺,而在陛下。”

“陛下覺得準備足夠了,即便瓦刺百依百順,朝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果陛下覺得準備不足夠?則豈能因怒而動師?”

“故而,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陛下何必問臣?”

朱祁鎮聽了張輔的話,心中一愣。忽然想道:“我其實被歷史侷限住了。”

因爲有土木堡之變,他一直在糾結着與瓦刺開戰的時間點,而正統十四年這個時間點,在他心中反覆出現。

一時間,讓他有一種開戰最後時期就是正統十四年的感覺。

但是他忘記了,作爲九五之尊,真正決戰日期,其實他可以確定的。

“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爲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朱祁鎮此刻纔想起孫子兵法之中的文字,以張輔之言,在草原決戰,就是不可勝在敵,而邊牆決勝,就是不可勝在我。

雖然朱祁鎮心中有些不舒服,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很有道理。

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章 新內閣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十一章 孫氏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六章 新天子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