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

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

一兩月過去之後,誰知道局勢會有什麼變化。

對於一些亂子,最好的辦法是消滅在萌芽狀態。朱祁鎮問道:“先生以爲當如何是好?”

楊溥說道:“第一,正本清源,凡是皆因採礦而起,其中情弊一時難以理清,臣以爲事有輕重緩急,而今當重申太皇太后之策,停開銀礦。”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朕允了。”

朝廷雖然財政並不能算寬裕,但是鹽稅帶給朝廷的效益,也足以維持基本運作了,浙江與福建銀礦,每年交上來不過十萬兩上下,朝廷每年收益不過十幾萬元。

朱祁鎮自己都能用內庫貼補這個開支。

但是一旦事情鬧大了,葉留宗流竄三省,這損失就大了。

“第二,臨陣不能換將,當寬謝懷之心,讓他戴罪立功。”

朱祁鎮微微皺眉,說道:“讓朕給他下詔書嗎?”

朱祁鎮倒不是的不肯,秋後算賬這種皇帝熟悉技能,朱祁鎮拿來用,從來沒有一點不好消息。

但是而今情況不對。

這消息來源有問題,想來謝懷還不知道北京已經知道這裡的情況,朱祁鎮直接下詔說明,很可能引起謝懷的其他反應。

楊溥說道:“無須如此,只需請司禮監範弘點一下就行了。”

朱祁鎮一聽就明白了。

其實是讓範弘給謝懷透漏消息。

至於什麼消息,自然是範弘將這一件事情給壓下來的消息,並督促他趕緊收尾。將屁股擦乾淨。

這樣的事情,其實王振來做更合適,可以這樣說,反正外放一省大員的,在中樞都是有後臺的,只是謝懷的後臺王振剛剛倒臺而已。

用司禮監範弘來安撫謝懷,讓謝懷感覺,他與宮中的關係,並沒有斷絕。自然可以讓他專心放在對付葉宗留身上。

朱祁鎮說道:“朕準了。”

楊溥說道:“第三,就是英國公所言,調集京營一部南下,此事臣就不妄議了,不過福建巡撫卻要派一位能臣。”

朱祁鎮說道:“先生屬意何人?”

楊溥說道:“最熟悉東南衛所的人,乃是吏部侍郎焦宏。”

“此人在正統三到七年間,作爲巡察御史,多次視察東南備倭一事,寧波倭寇之亂,焦宏從魏國公出鎮,剿滅倭寇,對軍事並不陌生。”

朱祁鎮聽了這個人名,心中也有印象,當初倭寇攻陷大嵩千戶所,楊溥就主張,派文官去浙江備倭。

而朱祁鎮一項不喜歡文官越界,就點了魏國公主持此事,而派一個大臣作爲輔佐,當時派過去的就是焦宏。

各方面彙報焦宏所做所爲,還算是不錯。

朱祁鎮說道:“就誰焦宏,焦宏作爲福建巡撫,即可出京,從海路去福建。朕派錦衣衛護送。”

“既然先生推薦焦宏,朕就不做遙制了,只是記住一起以平定葉留宗之亂爲目的,其他的事情,放放再說。”

朱祁鎮算算文定之的奏摺,僅僅靠這分奏摺,並不能確定福建那邊到底進展到什麼情況了。

朱祁鎮安排錦衣衛去查。那是知道的,再次之前,即便從海路去福建,也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他能做的只有放權。

安排了文官這邊的事情,朱祁鎮問道張輔說道:“此次平亂,卻不知道何人爲將?”

張輔說道:“臣以爲,此番賊亂即便亂起,也不過數千人。只需派一員將領,帶數千人馬即可,臣以爲威遠伯方瑾,履歷戰功,年紀雖輕,但已經是沙場老將,由他帶來五千步騎南下,就足以成事。”

“只是,臣擔心如果京營兵還沒有到,福建的亂事就已經平定下來,豈不是損了朝廷的顏面。”

“老臣以爲,還是等一等,到明年開春,再南下不遲。也好給威遠伯一個準備時間。”

張輔人老成精,雖然朱祁鎮對他們這些老將,還是一如既往的看重,但是張輔卻也在很多細微的地方,品讀出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故而,他與成國公之間,有幾分若即若離之感。一方面將很多事情都交代給成國公,一副想回家養老的樣子。

在很多事情上,也很少對抗朱祁鎮的意志了。

方瑾是朱祁鎮一手提拔出來的年輕將領,而且福建的亂子看上去並不是太大。

朱祁鎮想了想,他反省一下,自己似乎有一點反應過度了,雖然他覺得謝懷未必能壓得住葉留宗。

但是如果從紙面上的實力,一個福建省就好幾個大衛所,數萬大軍,葉留宗全部人馬,也不過數千礦工,甚至這個數千很可能是不超過三千。

怎麼看,都是福建地方贏面大。

如果真搞出,這邊葉留宗已經授首了,京營的援軍還在路上,自然也是很尷尬的。

朱祁鎮說道:“就按英國公的意思辦吧。”

朱祁鎮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定下了決策。

只是朱祁鎮這邊的決策,想要傳導到遠在福建仙霞嶺。卻需要漫長的時間。

而這裡的情況,並沒有因爲朱祁鎮知道這一件事情而有所變化,他們還是按着自己的邏輯進行着。

福建浦城。

這是福建最西北的一個縣了,從蒲縣往北,就是七百里仙霞古道。北到浙江江山縣,南到福建浦城。

這一條路,是黃巢用不知道多少人命硬生生開闢出來,話說當年唐軍將黃巢逼到絕境之中,據說黃巢面對羣山,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糧草斷絕。

但是黃巢硬生生花了半年時間,打通了這七百里山道,然後逃出生天,重新縱橫天下。

說挖掘山道的過程之中,都是以食人來維持軍中糧草,還有所謂血肉磨盤等可怕傳說,但是都是前塵往事了。

進入大明之後,雖然仙霞道險峻依舊,仙霞關依舊一夫當關,萬夫難開。但是大明朝廷根本沒有在仙霞關設防,因爲不需要。

也正是因爲如此,隱藏在仙霞山附近的銀礦,才被葉留宗佔據了好多年,福建都沒有動靜,無他,就是因爲太偏遠了。

而此刻,古老的軍事要地,重新充滿了戰爭的味道。

福建都指揮司僉事劉海,帶着四千士卒,已經入駐了蒲城。

劉海乃是謝懷的心腹,他這四千士卒乃是從各衛所抽出來的敢戰之士。也算是福建衛所的精銳所在。

當然了,福建所謂之精銳,如果遇見大明邊軍的話,也是數百騎一個衝鋒就崩潰的下場。

但是這已經是謝懷能做的最大的準備的。

大明可不是沒有王法的地方,即便謝懷乃是福建布政使,也不可能一手這遮天。所以這四千人馬,都是化整爲零,從各個衛所之中,以不同的名義抽調出來的。然後彙集在一起的。

當然了,謝懷也有第二手準備。

一旦這裡大勝,他就會立即上奏,說明他剿滅大盜葉留宗的功勞,只要將這一項功勞敲定,之前的一些違規的地方,就可以用事急從權的名義遮掩過去。

所以,劉海是寄託了謝懷所有的希望。

劉海當年也是在安南打過仗的,沒有太大的功勞,否則也不至於在地方衛所上不去。還是被謝懷提拔纔有而今的地位。

不過,最基本的戰場常識還是有的,他來到這裡,看看地勢,就覺得險惡非常,窮山惡水。

只見羣山之中一道蜿蜒的古道盤旋而過,在謝懷看來,這裡面處處都有險惡的殺機。

四千士卒雖然不錯,但是投入茫茫羣山之中,攻堅克難,劉海心中還是沒有多少底氣的。

所以,劉海臨陣之前,寫信先勸降葉留宗。

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八十九章 開海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