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

第一百零四章周忱

王直來到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

朱祁鎮問道:“而今局勢,先生以何教我?”

王直說道:“陛下不是已經有所決斷。以南楊代西楊。”

南楊就是楊溥,西楊自然是楊士奇。

朱祁鎮說道:“先生以爲,西楊與南楊兩人誰上誰下?”

王直說道:“臣不敢妄言大臣。”

朱祁鎮說道:“先生當初點評古代人物,好不留情,今日爲何如此?而今不是君臣奏對,而是你我師生閒談?”

王直說道:“西楊氣勢宏大,內懷權謀,然其公足以勝私,持天下之正,成天下之務,本朝之房杜也。”

“南楊心懷壯志,但是行事卻有些急切了,似乎永樂年間,十年詔獄,卻讓他心性有些變化。臣不管言其僞詐,但卻視之如猛虎。”

“老虎是要吃人的。餓虎尤其如此。”

朱祁鎮也想起了楊溥的一些經歷,楊溥因爲觸怒太宗皇帝,被太宗皇帝至於詔獄之中,一住就十年。

這樣的經歷當時很多大臣都有,比如楊士奇,夏元吉等人,都有詔獄一遊的經歷,但是並沒有誰如楊溥一住十年。

二十年前的十年。卻是楊溥生命最精華的時間,他就在牢獄之中,將經史讀了一遍又一遍,出獄之後,宦海沉浮,又在楊士奇與楊榮之下,在兩個大佬之間爭鬥中,他只能謹慎小心,以求自保。

不管多做言語。

如此想來,這位楊解元一種胸中鬱悶之氣,不知道憋了多少年了。

朱祁鎮此刻反而理解了楊溥不少。心中暗道:“如果楊溥與朕心意相合,朕未嘗不能助楊溥一臂之力,讓他成爲天下名相,卻要看楊溥自己怎麼選了。”

朱祁鎮岔開話題,說道:“戶部尚書劉中敷有意致仕,以先生之見,誰可代之?”

王直一時間愣住了。

他就是分管戶部的,可以說戶部很多事情,他比朱祁鎮瞭解多了,他根本沒有聽過戶部尚書有致仕之意。

不過,他腦袋轉得很快,一瞬間好像聯想到了什麼,自然不會去問,說道:“戶部侍郎王佐,精通錢糧諸事,可以代爲尚書。”

朱祁鎮說道:“先生,有一件事情,你知道嗎?”

王直說道:“陛下請講。”

朱祁鎮說道:“兀良哈與瓦刺聯姻了,估計婚禮就在這一兩月了。”

如果去年這個消息,還是風聲的話,現在已經成爲了現實了。不過以當時的消息傳遞速度,還沒有傳到北京。

王直自然不知道。

王直一聽立即皺眉,沉吟片刻,說道:“陛下,不能允許兀良哈與瓦刺爲一,臣以爲當派一員大將出塞,擊兀良哈。”

朱祁鎮說道:“朕是有此意,奈何投鼠忌器。瓦刺號稱四十四萬騎,縱然有些虛數,但是二十多萬騎,還是有的。”

“瓦刺也先,也算是一個英雄,用短短數年,就整合了蒙古,聯姻兀良哈之後,想來就要大舉西進。”

“現在察合臺尚在西域,一旦瓦刺掃平西域,倒是大舉南侵,就是戰禍連接的局面。”

“但是我大明的財力,是一個什麼樣子,你也是知道的,足夠一場大戰嗎?”

王直心中暗道:“你如果不想修河北水利的話,內庫的錢足夠打上一場了。”只是這話,王直自然不會說出口了。

朱祁鎮說道:“雖然大戰還在數年之後的,但是有些準備,不能到了事到臨頭才做,故而朕需要一個理財之臣。”

“只是,王先生何以教朕?”

王直摸着自己大鬍子,好一陣子才說道:“臣聽東里公說過一個人,就是現在巡撫江南的周忱。”

朱祁鎮說道:“周忱。”

王直說道:“東里公曾經說過,天下理財之臣,無人能出其右。陛下欲理財之臣,非周忱莫屬。”

“只是--------”

朱祁鎮說道:“只是怎麼了?”

王直說道:“周忱的名聲不大好。”

朱祁鎮翻動自己的大腦,他一天批閱不知道多少奏摺,並非任何人名都在朱祁鎮心中留下痕跡的。

否則的話,簡在帝心,就不會那麼重要了。

不過,他還是想起了周忱。倒不是因爲周忱理財之能,而是因爲他操守,說道:“就是與杭州況鍾,並稱周況的周忱。”

“百姓稱之爲青天”

王直說道:“正是如此。”

朱祁鎮聽了,隨即起身,走進一旁的書架之中。

立即有小太監持燈燭照亮。

原來,朱祁鎮與王直聊着聊着,已經入夜了。

朱祁鎮的身影消失在層層疊疊的書架之中,朱祁鎮看着書架上的銘牌,上面寫南直隸,然後又從裡面翻了翻,隨即拿出一封奏摺,卻是彈劾周忱。

朱祁鎮細細看了,卻是彈劾周忱枉改祖制,多徵米糧云云。朱祁鎮隨即笑道:“果然名聲不好。”

朱祁鎮匆匆翻了幾封彈劾。大多都是對周忱在雲南改革徵稅制度的攻擊。

此刻朱祁鎮對周忱卻是大爲欣賞。

因爲很簡單,看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未必是看他的朋友是誰,看他的敵人是誰也行。

周忱這個人,是一個清官,清官到了什麼程度。號稱青天。

雖然大明這個時代吏治不錯,但是被民間擁爲青天的,也就三五個人而已,于謙就是其中之一,而周忱,況鍾也是其中之二之三。

周忱在民間名聲這麼好,甚至錦衣衛都報上來了。說周忱要去什麼地方做官,他都先單身而去,微服私訪,問百姓最苦之處。

然後一定會解決。

然而在民間名聲如此之好的清官,在官場是怎麼落了一個名聲不好的局面。

之前朱祁鎮並沒有細想,但是此刻細細想來,實在是可堪玩味之極。

只有利益。

而朱祁鎮又看周忱自己的奏摺。周忱關於對江南重賦的解決辦法。

江南重賦之事,之前也解釋過了。

這是一個歷史遺落問題。

從太祖太宗對江南一帶的賦稅,層層加碼,讓天下過半賦稅處於江南,朱祁鎮雖然覺得不公平。

但是也不好改。畢竟要付出太多利益了。只是賦稅定額太多了,下面的人也就徵收不上來了。

宣宗皇帝免除江南賦稅,從來是幾百萬石几百萬石的免的。

這是宣宗皇帝大方。

當初朱祁鎮或許是這樣認爲的,但是而今處理政務多了,卻已經發現了。並非宣宗皇帝大方,而是面對徵收不上來的賦稅,就好像是國有銀行的壞帳一樣。除卻一筆勾銷,還能怎麼樣?

這就存在實際上重賦,但是在執行上反而變成了輕稅的情況。

而周忱這幾年,在江南理清田畝,向朝廷請求減免江南米糧,朝廷也減免了一些,而周忱就將這些定額一一落實。

想來就知道,賦稅定額高,固然有一些百姓是真交不少來,但是大多數士紳是不想交而已。

至於周忱用了怎麼樣的手段,將江南重賦一一落實,並減輕了百姓負擔,讓百姓稱之爲青天,卻讓不少官員彈劾他枉改祖制,多徵米糧。

而且不是一個兩個,單單朱祁鎮這邊就有不少,想來轉給內閣的更不少。王直負責戶部,想來是看過不少,這才說出周忱名聲不好的話。

朱祁鎮從書架之中,轉了出來,雖然還沒有確定周忱就是下一任戶部尚書,但是心中已經將他放在候選之中了,說道:“先生,可以給我講講這一位周青天的事情嗎?”

王直說道:“臣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是臣所知道多是吏部檔案,與官場傳聞,未必屬實。”

朱祁鎮說道:“先生但講無妨。”

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