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

第九十九章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

朱祁鎮看着眼前幾乎將他埋了的奏摺。

第一時間判斷出來,他批不完。

但是這些奏摺,他又不能不看。因爲大部分都是彈劾楊士奇的,楊士奇今天已經告病了,內閣由楊溥領導。朱祁鎮總不能將這些奏摺轉給楊溥去批閱吧。

抱歉,楊溥也是一等一的聰明人。

且不說,他有沒有權力做決斷,單單是爲了避嫌。他是決計不會沾手的。

朱祁鎮也不看,他只是讓人分類,將所有奏摺列出條陳來,將每一個下面彈劾數量,再加上罪名做一個彙總。

很多人彈劾都是重複的。

於是乎在朱祁鎮手中,就有這樣一個表,似乎六部內閣,除卻胡濙之外,都揹着彈章,或許是因爲胡濙資格老,再加上常年除卻一些大禮儀的主持之外,就不做什麼事情,也不與人爭執,自然不會妨礙誰。

如果真按照上面的人看,朱祁鎮重用的大臣們,都是一些十惡不赦之輩。

朱祁鎮自然知道,這是楊士奇的手筆,楊士奇知道自己的罪名是洗不乾淨的,乾脆將水攪渾了。

王振這個時候小心翼翼過來,說道:“陛下,該上早朝了。”

朱祁鎮一揮手,說道:“免了。”

此刻的朱祁鎮有一種失控的感覺,不是感覺,而是已經失控了。

朱祁鎮爲什麼即便是楊士奇在很多事情上違逆他的意思,他依舊不拿下楊士奇,就是因爲穩定楊士奇,就是穩定朝堂。

一直以來,是他說服了楊士奇,用楊士奇去壓下面的朝臣。

但是而今楊士奇權威受損,壓制不住朝堂,朱祁鎮也對朝堂失去了控制,或者說,朱祁鎮從來沒有控制得了朝堂。

唯一讓朱祁鎮慶幸的是,五軍都督府,勳貴們,一個個老老實實的閉門謝客,不參與進去。

朱祁鎮想來什麼,說道:“馬順到了沒有?”

王振說道:“就在外面。”

朱祁鎮說道:“召他進來。”

馬順小心翼翼的進來,說道:“拜見陛下。”

朱祁鎮說道:“查清楚了沒有?”

馬順說道:“臣無能,請陛下責罰。”

朱祁鎮昨天就好好訓斥了一頓馬順,並令馬順去調查,這楊溥到底在背後做了什麼。

但是朱祁鎮一行以來,不允許被大臣發現,在面對大臣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這個年代,朱祁鎮這個兩個要求,簡直是自相矛盾。

朱祁鎮其實也有預料,說道:“算了,不要查了,那幾位公侯那邊,有人登門嗎?”

朱祁鎮所言的公侯自然是軍方實權人物,英國公,成國公,還有新晉的軍中巨頭保定侯孟瑛。

馬順說道:“雲貴總督王驥拜會了保定侯。不知道說了什麼。”

朱祁鎮閉上眼睛想了想,說道:“你親自去傳話給王驥,讓他馬上立即出京,不得逗留。”

馬順說道:“是。”

朱祁鎮心中暗道:“楊士奇保不住了。”

楊士奇縱子行兇,知法犯法,之前朱祁鎮可以假裝不知道,但是而今經過劉球彈劾,幾乎是天下皆知。

這本身就很敗壞朝廷的威信了,如果朝廷還不做懲處。如果取信於天下。

這僅僅是一個原因。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卻是楊士奇失去了對朝堂掌控能力。

朱祁鎮之所以如此依賴楊士奇,並非朱祁鎮對楊士奇感情多深,而是楊士奇足夠鎮壓朝廷上上下下,能理順上下,不因爲朝廷之中的種種作爲,影響朱祁鎮做正事。

而今的情況看來,已經是羣情洶洶了。

即便朱祁鎮花費大力氣,將楊士奇保下來。

楊士奇還是大明的定海神針嗎?

如果楊士奇不能穩定朝堂,反而成爲朝廷的不安定因素,朱祁鎮要之何用?

不過,朱祁鎮心中還在猶豫。

朱祁鎮很清楚眼前最大的事情是什麼?不是楊士奇縱子行兇。

楊士奇的兒子,縱然再厲害不過殺幾家人而已,但是今日如果大旱再起,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所以,楊士奇本身並不重要。

重要是朝廷必須儘快的恢復到正常情況,以即將來臨的天災。

這纔是頭等大事。

朱祁鎮懷疑楊溥也是想到了這一點,這這個時候發難。

“這簡直就是逼宮。”朱祁鎮心中暗道。

要將這一件事情快速平定下來,最好的辦法,罷免楊士奇,讓別人代替楊士奇的位置,但是有資歷,有能力,可以代替楊士奇坐鎮內閣的人是誰?

朱祁鎮只有一個選擇。

朱祁鎮想來想去,說道:“擺駕,去慈寧宮。”

太皇太后即便不幹政,但是在這樣的大事之上,朱祁鎮也必須問一問太皇太后的意見。

朱祁鎮到了慈寧宮,卻見太皇太后正在與錢婉兒說些什麼。

朱祁鎮看上去,她們兩人相處還是很融洽的。

太皇太后見朱祁鎮來了,就將錢婉兒打發走了。錢婉兒也很有分寸,向朱祁鎮行了一禮,眉目之間,好像是一汪春水,輕輕一瞥,低頭就走了。

朱祁鎮有些慚愧。

不得不承認,十五歲的少年,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身體衝動。他即便很節制了。也讓他們兩人感情走向升溫。

太皇太后不知道看見他們兩人小情愫,也許看見,當做沒有看見,等錢婉兒走了之後,輕輕一嘆,說道:“我也沒有想到,他們兩個人居然走到這一步,還是楊榮死的太早了。”

前朝的事情,鬧得這麼大。太皇太后又不是聾子瞎子,又你怎麼不知道啊。

朱祁鎮輕輕一嘆,說道:“如果楊榮在,他們兩人斷不會如此。”

楊士奇,楊榮,楊溥,他們三人彼此合作之餘,也是互相牽制的。誰也輕易不會動手,但是楊榮一去,必有爭執。

再加上朱祁鎮很多地方表現出了對楊士奇的不滿意。

今日的局面,可以說是必然。

朱祁鎮想明白這一點,其實有些後悔。

只是這後悔之意,一閃而過,因爲後悔從來沒有用。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太皇太后說道:“我兒準備怎麼處置?”

朱祁鎮說道:“孫兒茫然無措,還請娘娘指點迷津。”

太皇太后說道:“你也就是不愛說實話,如果你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你昨天就過來了,你現在來,分明心中有了主意,卻擔心我不答應。”

朱祁鎮頓時覺得太皇太后的目光,能洞徹他的五腑六髒一般,說道:“娘娘英明。”

太皇太后說道:“少拍馬屁,說吧,你準備怎麼辦?”

朱祁鎮說道:“具體怎麼辦,朕還沒有想好,只是而今春旱加劇,很可能爆發蝗災,如此緊要關頭,朕萬萬不能容忍朝局混亂下去的。”

“只能快刀斬亂麻。”

太皇太后口中喃喃的道:“快刀斬亂麻?誰是快刀,誰是亂麻?”說話之間,看了朱祁鎮一眼,這個答案太皇太后不用朱祁鎮說,她自己也能猜出來幾分,說道:“你想怎麼做,有一件事情,你要答應我。”

朱祁鎮說道:“娘娘請講。”

太皇太后說道:“將相不辱,楊士奇爲我加效力數十年,功勞累累,乃是功勳老臣,我不管你怎麼做,萬萬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

太皇太后輕輕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也不是爲了楊士奇求情,而是如果楊士奇沒有好結果,天下誰願意爲我家所用?這一點,你要細細思量。”

朱祁鎮心中頓時好像落下一塊大石頭,有太皇太后這一句話,朱祁鎮就有底氣了。說道:“楊先生本無大錯。”

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五章 新內閣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十六章 經筵第十四章 遺詔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