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

第四十三章萬方有過,罪在朕躬

王直說道:“已經湊集了五十萬石糧食,只是就近拔給府縣,發了下去。”

朱祁鎮心中默唸:“杯水車薪。”

因爲楊士奇採取的就近原則,南方各省就近支援河南,鳳陽,至於山東是得了運河之便。如此一來,朝廷在這一段時間內,得到的糧食,只有遼東,朝鮮,還有王直剛剛籌借的糧食。

足夠才一百多萬石。

但是面對這樣的局面,數百萬人嗷嗷待哺,根本不夠用。

特別是去年有嚴重的水災,百姓積蓄早就付之洪濤之中,大多數百姓一點積蓄都沒有了。

朱祁鎮對楊士奇說道:“首輔,差多少?”

楊士奇說道:“如果不放棄以工代賑之策,臣估計缺口在三百萬四百萬左右,但是放棄的話,大該在一百多萬石左右。”

“臣會想盡一切辦法,在兩月之內,爲直隸運如一百五十萬石糧食。”楊士奇說道:“決計不會讓京畿鬧出事來。”

朱祁鎮相信楊士奇的能力。

楊士奇給太宗皇帝組織過糧草,太宗北伐能打到長城之外,數千裡處,糧道之重要誰都知道,但是以夏元吉爲首的班子,也就將這一件事情給撐下來了。

而今運輸糧食進北京,兩個月之內一百五十萬石,未必不能。

但是三四百萬石,卻是決計不行了。

甚至朱祁鎮就懷疑,而今南京各倉的糧食,有三四百萬石之多嗎?

只是朱祁鎮心中依然不忍心,因爲他聽懂楊士奇所言,是不讓災民鬧事。而並不是不讓災民餓死。

這裡面有很大的區別。

楊士奇已經判斷出讓所有人不餓死的政策,是決計完成不了的,所以楊士奇已經將目標放在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朱祁鎮一直擔心的糧價,在這個時候根本不重要了。

恐怕等將來糧食的價格不是一兩一石,二兩一石,而是不管多少錢都買不到糧食。因爲朱祁鎮通過錦衣衛已經知道,楊士奇這一段時間,直接接管順天府的衙役,讓劉定之給他跑腿,只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將京城之中,所有的糧食都找出來。不管是誰的糧食。

楊士奇已經做好接管北京城所有糧食的準備。

到時候除非身上有官職,有朝廷供應,否則其他人除卻口糧之外的糧食,恐怕要被朝廷強制徵收。

說起來,如果不是去年大水,北方糧食並不太缺的,畢竟仁宣以來,休養生息十幾年,並非一點成果都沒有的。

即便現在,楊士奇也相信民間很多人是有糧食的。

只是這是最壞的辦法。

也是朱祁鎮最不想用的辦法。

倒不是這個辦法不行,而是朱祁鎮通過幾年的時間觀察這個時代,他相信大明的行政系統,做不到如此精細的管控。

如果這樣來做,即便糧食充裕,足夠每一個人活下去,依舊會有很多人餓死的。

只是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有京營十幾萬人在,想來餓死的人只是少數的,或者說這些人即便餓死,也將騷亂壓制在小範圍之內。

也就是楊士奇所言的,不會在京師鬧出事來。

楊士奇心狠?

不,而是朱祁鎮心太軟了。

後世的人習慣了每一個人生存權,似乎每一個人活下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實上,並非如此。

爲了更多人活下來,讓一少部分人去死,到底是不是正義?楊士奇自然知道,這樣做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在這個時候,最壞的秩序,也好過無秩序。

朱祁鎮說道:“朕早先已經派了李時勉去廣東採買糧食。”

楊士奇說道:“此事臣也有耳聞,只是李時勉而今人在何處?糧食在何處?”

朱祁鎮說道:“先生是知道李時勉的,李先生既然答應了,決計不會負朕。”

楊士奇說道:“臣信得過李時勉,但是數百萬百姓之重,不能寄託在一個人的信任之上,臣相信,李時勉既然答應了,他除非死,他除非死,一定會做到的。”

“但李時勉一旦不幸,京畿百姓難道與之共死。”

楊士奇猛地起身,幾乎走到窗戶前,一巴掌將窗戶打開了,一股熱氣衝了進來。楊士奇說道:“臣知道,李時勉答應陛下,南風來的時候,他就來的,但是南風已經來了,他現在在什麼地方?”

朱祁鎮一時間控制不住臉上的表情。

自從他被太皇太后多次敲打之後,他早就學會了喜怒不形於色,儘量不露出喜怒。只是此刻他覺得整個身子都被抽空。一伸手說道:“就聽楊先生的吧。”

楊士奇看着朱祁鎮的樣子,卻沒有一點壓過皇帝感覺,反而感覺身子沉重之極,說道:“請陛下放心,所有事情老臣一肩擔之,不會讓陛下爲難的。這是老臣爲陛下做得最後一件事情了。”

楊士奇之意,就是將這一次就災失利的事情一肩擔之。

朱祁鎮心中感動,說道:“先生何須如此說,萬方有過,罪在朕躬。”說到這裡,朱祁鎮再也忍不住了,眼睛一動,流下淚了。

不是他不堅強,實在是他知道,他這個命令下達之後,有什麼結果。

說實話,而今他如果要殺一個人,根本連眼皮都不眨一下。但是這不是一個人,這一次要餓死的人,最少有幾萬之多。

甚至到底餓死多少,是朱祁鎮一輩子也未必能夠統計清楚的人數。

但是他卻知道,一定很多很多。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這一句話,朱祁鎮說得絕對是真誠。他在宮中享受到這個世界最好的待遇,一言可令人生,一言可令人死。大臣如張輔這般滅國名將,如楊士奇這般元老重臣,對他十幾歲的小孩子,都要畢恭畢敬。

就是因爲他是皇帝。

作爲皇帝掌管天下權柄,擁有無限制的權力。但是權力的反面就是責任,有無限制的權力同時,自然有了無限制的責任。

可不就是萬方有過,罪在朕躬。

這大明天下什麼事情,功也是他,過也是他。

這就是所謂朕即國家。

如果有一個兩個人餓死人,朱祁鎮還可以自我安慰,是時代侷限。但是就在京城腳下,有幾萬人可能要餓死。

朱祁鎮可說不出,何不安安做餓殍的話。

只覺得嚴重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以及完完全全不能接受。特別一想到數萬人要生生的餓死,而自己卻又無能爲力。

這種自責之情,讓朱祁鎮情緒都有幾分崩潰。這才失態落淚。

“臣等萬死。”楊士奇立即跪在地面上,其他大臣都跪在地面上,不敢起身。

朱祁鎮也才察覺自己的失態,深吸兩口氣,說道:“朕失態了。諸位先生輔佐朕何罪之有,快快起身。”

楊士奇說道:“陛下衝齡登基,南平麓川,興修水利,安撫百姓,不弱於古之明君,乃是我等輔弼不利,乃有如此。還請陛下收回此言,否則我等萬事難以恕罪了。”

皇帝永遠沒有錯的。

這是最大的政治正確。

所以楊士奇一定要讓朱祁鎮收回這一句話,否則這一句話傳出去,立即就能引起言官御史飛蝗一般的彈劾。

楊士奇倒不是怕彈劾,而是這個時候,實在不是添亂的時候。

朱祁鎮也想到了,說道:“先生,朕明白,是朕失言,先生快快請起,朕片刻也不能少了先生。”

楊士奇這才起身,朱祁鎮也沒有說什麼話。只是目送楊士奇等人離開了文華殿。王振小聲問道:“皇爺該用午膳了。”

“免了,朕要去奉先殿向祖宗告罪。”朱祁鎮目光微微垂下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章 都掌蠻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九十章 貝琳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三章 都掌蠻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十章 糧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