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新理學的誕生

第一百四十章 新理學的誕生

比如吳越錢家,世代書香門第,在中國科學史上,也是繞不過的姓氏。

而科學研究本身就要求很多高素質的人才。

如果士大夫集團反對科學,朱祁鎮從什麼地方找人才?

單單是一些工匠出身的人才,未必能行,即便不說教育問題,只說基數問題,工匠之中能夠成才的纔有多少,能夠識字的人能有多少,但是在士大夫集團之中,這都不是問題。

真要細細說來,簡直是有無窮的好處。

朱祁鎮欣喜如狂,這種歡喜他已經很久沒有了,上一次歡喜大概還是在燕然之戰,一舉擊破了瓦刺主力。甚至諒山之戰,都不能給朱祁鎮太多的喜悅。

畢竟,朱祁鎮對於安南之戰,是預料之中。勝利無非早晚而已。

朱祁鎮放下天理報,說道:“吳先生在何方?”

懷恩說道:“應該在北京。”

朱祁鎮說道:“傳令,請吳先生開經筵。不, 你親自去請。”

懷恩有些遲疑,說道:“陛下,這不大好吧,吳先生還是白身。”

朱祁鎮說道:“要你廢話。”

懷恩自然不敢言語,立即去請吳與弼不談。

朱祁鎮自然是知道懷恩的想法,經筵就是給皇帝上課,說起來,朱祁鎮已經很久沒有開經筵了。

一來,朱祁鎮並不覺得這些儒臣講授的帝王之道,有多少符合而今的,符合朱祁鎮的心思的

二來,卻是朱祁鎮太忙了。

天下之大,事情紛雜,本來就很忙了。再加上朱祁鎮要推行變法,在很多事情上都擔心下面出問題,即便不是事必躬親,也要一一垂問。

就更沒有一個上午的時間,卻聽人講儒學經典了。

而今重開經筵,與其說是聽吳與弼講這個理論,不如說說強調他對吳與弼的欣賞。

朱祁鎮自然知道,能擔任經筵講官的,都要是官身,而吳與弼是白身。朱祁鎮要得就是破格,超出常規。

如何表現出對一個看重,就是顯示出不一樣的地方。

就好像曹操的倒履相迎,而今追女孩子的各種套路,就是要表達一個目的,就是你是我的不一樣的。所有規則在你面前都可以打破。

這種套路,朱祁鎮早就熟捻的不行。

懷恩去請吳與弼,知曉吳與弼在遵化,自然去請。

而此刻,吳與弼這一篇文章,已經在朝廷之中傳播開來。

劉定之此刻也看到了天理報,他細細思索。微微皺眉。

有一句話說,人將自己出生以前的事情,都視爲理所應當,自己成年之後的事情都能坦然接受,但是在中老年的時候,面對新生事務,卻是百般看不慣。

而今劉定之就是如此。

劉定之並不是一個理學家。

他本質上是一個官僚。

儒學不過是他用來敲門的磚而已。

他之所以反感這個理論,有兩點。他本能感受到這個理論有些奇怪,與朱子的理學放在一起有些不和諧。

雖然他說不上來什麼不和諧。

從這一點上來說,劉定之在儒學上的修養,就要比朱祁鎮強上不少了。

科學理論是基於西方的各種哲學衍生出來的,如儒學在基因層面就有不協調的地方,吳與弼而今種種整合,其實都有偷換概念,強詞奪理的地方。

不過,因爲吳與弼本身儒學造詣很高,文筆很強大,能夠自圓其說,讓劉定之找不到破綻。

但是有些時候,有些道理,看似很正確,你找不到問題說在。很多時候本能的覺得不對。這就是而今劉定之的感覺。

再有,劉定之知道這個理論定然會被朱祁鎮支持。

如此一來,貝琳的爵位就攔不住了。

如果單單攔不住了,也就罷了。

一個特例而已,孫家封爵,劉定之也沒有拼命去攔,死命的與太后作對。只是皇帝要的估計不是一個特例,而是一套規則。

但是大明上層就這麼大的蛋糕,有文官與勳貴外戚來分就行了,難道要多一個特別的貴族階層。

不過,劉定之轉念一想,暗道:“這不是郭登需要想的問題?”

此刻他心中甚至有一些幸災樂禍的感覺。因爲他知道,皇帝對勳貴集團的影響力驚人,可以說郭登即便百般不願意,面對皇帝意志,也是不可能說出一個“不”字。

文官硬抗皇帝沒有問題,皇帝還能優容,但是勳貴們敢這麼做,卻是要死人的。

很快連貝琳都看到了這一篇文章。

貝琳也是讀書人。

雖然他從小讀的就是天文書籍,他也算是天文世家出身,但是如果說他沒有讀過儒家經典,那就錯了。

大多數孩子開蒙所用的,都是三千百,即便不科舉,也會讀《孝經》《論語》。

貝琳看了這文章,心中整頓非常,心中一種莫名的感覺,油然而生,貝琳說不清楚什麼的,似乎是一種神聖感,又似乎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心中暗道:“原來我做的事情是這樣的偉大?”

貝琳之前主持蒸汽機研製工作,並沒有什麼感覺。這只是一個工作而已,就好像四海測量計劃,編纂《正統歷》一般,沒有什麼感覺。

不。甚至還不如兩者的。

無他,貝琳作爲一個天文學家,他從小就有一種想要重修曆法的使命感,修一部完全的歷法,是幾乎所有天文學家的終極理想。

所以,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貝琳是有使命感的。

而調來研製蒸汽機的時候,貝琳簡單的將這一件事情歸爲皇帝的命令而已。

也沒有覺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此刻,吳與弼將這一件事情提高到驗證天理,踐行天理,立即有一種使命感充斥着貝琳的心胸,六十多歲的老人了,貝琳甚至有一種想要拼命的衝動,拼命將這一件事情做好。

而今此刻,貝琳的弟子們也圍了過來,問道:“師傅,你覺得吳先生說的對不對?”

貝琳的這些弟子,之前也說過,都是工匠出身。或許在某些地方上有專長,比如說數學。但是在儒學上見識並不多。但是識字是絕對的。

他們見了吳與弼的文章,其實是有一點看不懂的。

畢竟沒有一點儒學基礎的人,甚至看不明白吳與弼的一些詞句。

貝琳看着這些人,他看見了一雙雙希冀的眼睛。頓時明白了一件事情。

這些人雖然在皇帝一些政策下,提高了社會地方,有了待詔官,還有一些豐厚的待遇,但是物質待遇的提高,精神上的待遇卻並沒有提高。

掌控整個大明輿論的士大夫們,該看不起他們還是看不起他們。

而今吳與弼的話,卻說明他們是理學的一部分,是踐行理學之道。以吳與弼的身份地位,就是對他們所做所爲的肯定。

這是能影響他們的社會的地位的。

不要小看着一點,即便他們的而今待遇變好了,但是小輩嫁娶,也都在工匠中找,很多窮秀才都不願意與他們接親

而今如果吳與弼說的是對的,這些小輩的婚事就可以與很多士大夫接親了,這就是直接的影響。

貝琳也是如此。他不再是一個雜流官,而是一個大儒。

這種社會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此刻貝琳瞬間想明白了,吳與弼所說的正確不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需要這些話是正確的。

貝琳說道:“對,吳先生所說的都是對。今日將手中的活都停下來,跟着我去見吳先生。”

“是。”衆弟子大聲說道。他們也想聽聽吳先生怎麼說。

貝琳決定拜入吳與弼門下,寧願爲吳先生門下走狗。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章 貝琳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章 災年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十二章 軍議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