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

第一百零六章,巡撫日本端木瑞

很多學者都說過,明亡於白銀流入中斷,有這樣那樣的聯繫,連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也是白銀持續流出的原因。

這個問題,只要大明用一天白銀,就是無法根除的。

除非大明能發現一個大銀礦。

而且即便有一個大銀礦,也是治標不治本的事情。

不過,大明現在有一個現成的大銀礦,那就是日本。

日本問題,因爲錢荒的問題,變得非常之重要。

劉定之沉吟片刻,說道:“陛下,臣聽聞日本僞皇在入京的路上了,日本足利家未必能震懾日本,他答應的事情未必做準。臣以爲當加大日本駐軍。”

劉定之也很明白這個問題,沒有足夠的日本金銀,那麼大明的經濟就很容易出問題,一旦銀荒,就是百業凋零,甚至讓百姓恢復到以物易物,這可情況,還談什麼變法。

在這個現實的問題之上,劉定之也不顧什麼道德了,他沒有直接建議吞併日本,已經是留有餘地了。

至於他爲什麼相信日本有大量金銀,卻是有佐渡銀礦的先例在前,畢竟佐渡銀礦每年上交內庫的銀兩,在一百萬兩到兩百萬兩之間,再加上已經開始開採的黃金,一個佐渡島,每年爲大明貢獻了超過一省的財政。

很多省份的賦稅,也未必有這個數目。

讓劉定之不得不相信朱祁鎮的情報,再加上他的消息渠道之中,雖然沒有發現什麼大銀礦,但是日本古來就盛產金銀卻是有所傳聞的。

讓他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朱祁鎮沉吟片刻。

說實話,他此刻有些後悔了。

他後悔將天皇搞過來了。

當然了,他將天皇搞過來,其實也是有唯恐日本不亂之意,唯有日本內亂,大明吞併日本才花費更小的成本。

足利幕府才更加依靠的大明。

只是而今卻不一樣了。

比起佔領日本的遠期利益,穩定大明銀價更爲重要。

而想讓日本人老老實實的爲大明開採銀礦,卻是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日本幕府的。就好像西方列強更希望清政府存在的原因一樣。

只是而今事情做都做了。

朱祁鎮後悔也沒有辦法了。

他想了想,說道:“不。日本駐兵一個營爲維繫足利幕府,已經夠了。再多未必有用,甚至還有反作用。”

“想要日本人乖乖的白銀交上來不是這一個辦法。”

朱祁鎮說道:“端木瑞現在什麼地方?”

劉定之想了想,說道:“應該在海西,作爲海西布政使。”

端木瑞從少府調出來之後,幾乎一直在原地踏步,他畢竟不是科班出身,能到了三品官已經相當不錯了。

想要更上一步,已經是不可能了。

他今後的仕途,也不過是在大明各個省之中,來回的調動而已。

而海西省在與瓦刺大戰之後,地位急需下落。

這也是難免的。

在與瓦刺大戰的時候,海西是大明在東北關外總要支撐,自然是該怎麼加強,就怎麼加強,哪怕是砸錢也要支持。

但是在瓦刺到了中亞,戰爭的威脅徹底解除之後,人們發現,與海西的聯繫實在太不方便了。

要麼從遼東走山路,還有走海路。

看地圖上,似乎海西省要距離大明內地核心,要比海東省近,但是實際上,往往是通過海東才能到海西。要麼是從遼東北上,繞過長白山才能到海西,那一條路都不好走。

在人們的意思之中,海西幾乎是大明遺忘的角落。

而且海西的百姓不過幾十萬人而已,大多還都是朝鮮人,女真人,連漢人數量都不是太多了。

如果不是朱祁鎮要將這裡稱爲一省。海西一省,還比不上內地一府。

這樣的官職在官場之上,卻是十足的苦差事。自然沒有人願意要了。

端木瑞這樣沒有根底的人才會派過去,掛着布政使的官職,幹着知府的活。

朱祁鎮說道:“將他調回來。駐守日本,至於掛什麼銜,先生安排就行了。”

劉定之說道:“是。只是日本之事?”

得到了日本開採之權,與將日本的銀礦運到大明是兩件事情。其中要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朕自有安排。”

什麼安排?

自然是軍火銷售了。

既然維持足利幕府如此艱難,乾脆就換一個想法。日本人不是想打仗嗎?大明就幫他們一把,讓他們打一個痛快。

少府打造的大明制式武器,成本已經壓得很低了,只需加一兩個零,自然有日本人買單。

什麼不買單?

那麼就讓滅了他的人買單的。

如此一來,日本的白銀自然源源不斷的流入大明,更不要大明自己派人去主持銀礦了,當然了,朱祁鎮也擔心日本銀礦技術水平不行,也是要派出一些少府的專家卻視察一二。

至於這樣會不會讓日本強大起來。

朱祁鎮一點也不擔心。

首先,大明在日本的駐軍,加上長崎郕王的護衛,已經海東海西駐軍,在一兩月之內,就能動員數萬大軍入朝。

以而今日本的人戰鬥力,是萬萬抵擋不了這數萬大軍的。

其次,即便日本提前出現一個織田信長,統一本州,沒有水師,也不足以威脅大明。日本統一之後,大體不過一個安南而已。

倒是大明也可以從容調兵遣將,除掉日本。

最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以日本而今的分裂程度,幾十年之內,是絕對不會什麼是統一的冒頭的。

日本戰國時代,有得仗打。想必有了大明的支持,他們打得只會更加慘烈。

這也是爲什麼郕王一脈,用了數代人才吞併日本,就是日本戰國打成一團漿糊,成爲大明的錢袋子。

即便是大明的親王,也不能輕易動。

而將來大明發現,有別的地方有金銀。與西方殖民者接觸之後,日本的地位不再那麼重要了,纔在政治上傾斜於郕王一脈統一日本。

當然了,大明中樞在日本金銀特權,更是延續到了他的結束。

這些都是後話了。

劉定之雖然不清楚朱祁鎮是怎麼想的,但是卻沒有再問。劉定之在朱祁鎮始終缺乏了底氣,做不到與其他大臣一般據理力爭。

隨即,朱祁鎮又處理了幾件事情。

最緊急的應該是湖廣的旱情。

湖廣整個冬天都沒有下一場雨雪,也就是在開春之後,一場大旱是必然的。劉定之就已經開始調配賑災物資了。

朱祁鎮見狀也不由一嘆。

這幾年總體上老天爺給面子,朱祁鎮也不能忘記之前的數次大災。只希望這一次湖廣的旱情能到此爲止。

否則樂子可就大了。

還有重慶公主的大婚,就在年底。

這也是京師的一場盛會。

畢竟當今嫁的第一個女兒,朱祁鎮特別掏出了十萬兩作爲陪嫁。

倒不是朱祁鎮不想給太多,一來給的太多,給將來的皇帝留下沉重的陰影。很多祖制都是這樣留下來的,二來,朱祁鎮也實在沒有錢了。

因爲最近四個王爺之國,朱祁鎮總要給兒子們一大筆錢,縱然朱祁鎮的內庫有少府支撐,但是今年下半年一口氣支出數百萬兩,也有些吃不消的。

而且十萬兩已經不少,足夠重慶公主過一輩子了。雖然在皇家,錢皇后教育兒女還是很勤儉的。

這一場盛事,不僅僅是皇家的盛事,也是大明商家的盛事。特別是那些大商人都來了。一來冼家與他們在一個圈子裡面。彼此之前也是交情,沒有交情也是有所耳聞的。

二來,冼景想要做的事情也少不了這些人的支持。

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章 父子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八十章 西寧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十一章 孫氏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十六章 經筵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