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義凜然

戀上你看書網630bookla,最快更新明騎最新章節!

第四百七十七章大義凜然

江戶時代的幕府將軍,他和天皇的關係就像是曹操和漢獻帝。

江戶就是後世的東京,也就是日本政府後來建都的地方,福建舉子搞出來的平倭策,就是要先弄這麼一份漢獻帝衣帶詔,說穿了就是派人聯絡日本天皇,讓天皇他老人家寫一份血書,邀請大明天兵剷除德川幕府,將權利交換給天皇陛下,這不就是名正言順的清君側麼。

馬城忍不住揉額頭,對大明朝讀書人的無恥又多了一層認識,侵略人家還搞的大義凜然,太無恥了。這些惟恐天下不亂的漢社分子呀,真是不安分,攻城掠地都搞出這麼多花招,卻深得馬城之心,福建人,海商,海盜對倭國的瞭解是極深刻的,李旦,和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是至交,也是德川家幕後的大金主之一。

人家說德川家康唯一的優點就是活得壽命特別長,他活過了所有的對手,以至於他能夠建立幕府而那些打得一塌糊塗的這些名將們,壽命長也是一種戰略,德川家康就是活的久,活活把他的對手們都熬死了,也是世界征戰史的奇葩。

緬甸局勢日漸穩定下來,平倭一事便提上日程,此平倭策一出,整個臺灣鎮軍都爲之瘋狂了。徵倭的準備加緊進行,臺灣鎮軍精銳傾巢而出,還拉上了葡萄牙人,興奮的葡萄牙人也組織了三千人的軍隊配合作戰。三千葡萄牙僱傭兵由鏡壕的富商資助,自備戰艦大炮火槍,極大彌補了臺灣鎮軍大炮數量的不足。

這是大明歷史上,明軍首次和西洋軍隊聯合作戰,兵威赫赫。

臨近年關,臺灣府。

一年的忙碌,征戰,臺灣府到了收穫的季節,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徵緬爲臺灣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臺灣府從上到下,自官員到普通鎮軍士卒都大發橫財,就連隨軍出征的輔兵,商人也吃到了肥肉,人人都吃的滿嘴流油。臺灣行省的人口也突破了百萬大關,處處都是一派蒸蒸日上的興盛景象。

臺灣這個新興的水師母港,也日漸成爲南洋最大的通商港口。

臺灣的位置實在太便利了,臺灣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中國東南之門戶,與江浙一帶和南邊的島嶼可形成戰略縱深,無論是和平時期或是戰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到大明的船隻,均必經臺灣海峽,其歸屬決定着大明東南海上生命線的安全。如今馬六甲海峽也在臺灣水師掌握之中,對佔據了爪哇,馬來半島的荷蘭人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臘月二十八,臺灣巡撫衙門。

這一年的臺灣巡撫衙門鳥槍換炮,被標營親兵裝飾的富麗堂皇,到處都擺滿了從緬甸皇宮搬來的寶物。東西合壁的佈置風格,不時進出衙門的洋人,通譯,表明這是一個新興城市的行政中樞。就連南居益家中也多了幾個美貌的緬人丫鬟,這位南公也不是頑固不化的人,半推半就也就領了部下們的心意。

內宅,江南風格的園林。

新建的亭臺樓閣處處都有江南園林的痕跡,一干臺灣大員對坐閒聊,年關將至,人人都要一個體面,多數官員,將領家中都在大興土木。紅光滿面的南居益穿一身青色常服,正在討論爪哇國的荷蘭人。這些日子荷蘭人倒還安分,過往馬六甲的商船都乖乖的交稅過關,卻任誰都知道臺灣水師與荷蘭人之間,必有一戰。臺灣,馬六甲形成了一道完整的封鎖線,讓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爪哇的部隊,形同甕中之鱉,動彈不得。

並且此戰只可能在馬六甲進行,這便是佔據了先手之利的理想結果。

快則半年,遲則一年,等到荷蘭本土的艦隊大舉來援,馬六甲必有一場驚世大海戰,這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留給臺灣鎮軍攻打倭國的時間不多。

三個月到半年,臺灣鎮軍必須攻下倭國,否則將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

對此臺灣上下是信心十足的,尤其海盜出身的將領都很看不起德川家的將軍,當代幕府將軍德川秀忠,一個四尺半的矮子,楊天生,對德川家的五女還念念不忘,衆將官都嘿嘿直樂。

問過方知,德川家的五女兒可是嫁給了日本後水尾天皇,也就是日本的和子皇后。馬城不免笑罵幾句,連日本皇后都惦記,這個貨還真是無惡不做,笑鬧聲中,參謀司拿出分析過的德川家戰例,德川家可供分析的戰例也不少,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萬曆二十八年的關原大戰,也是德川家贏得天下的一戰。

推演完畢,參謀司對倭軍的評價是,守城尚可,野戰孱弱,擅長圍繞堅城的攻防戰,重謀略。衆將人人都聽的若有所思,倭人的城修的確實不錯,參謀司這些人讀書人當真了得,圍繞堅城,堡壘的攻防戰真真是倭人戰場謀略的重點。至於爲何如此,參謀司也給出了見解,倭國缺騎兵,打勝了也無法追擊擴大戰果,因此只能圍繞堅城而戰。

南居益露出苦笑,大明何嘗不是如此,各地明軍與倭軍相比是半斤八兩,五十步笑百步罷了。馬城心思電轉,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倭軍的戰鬥力大約相當於十四世紀的西洋軍隊,步兵放在整個東亞算比較先進,但騎兵基本沒有,大炮稀缺,這就暴露出最大的弱點,野戰孱弱。

結合參謀司的意見,馬城最終給出了平倭之戰的方略,對倭國堅城圍而不攻,以騎兵集團斷其糧草,擊其後援,迫其野戰。衆將看着倭國沙盤細細體會,這方略正中倭人的軟肋,不與倭人打堅城攻防戰,而是以騎兵大軍分割包圍,這不就是建虜入關的翻版麼,衆將一個個興奮起來。終於輪到老子們用騎兵欺負人了,爽快,這些年被建虜騎兵欺負的慘了,終於輪到老子們用騎兵欺負別人了。

南居益卻對參謀司弄出來的沙盤,讚不絕口,參謀司,沙盤推演也算是這時代的獨創了,作用極大。

解散了軍議,衆將便各自休沐,回家過個肥年。

入夜,南府,

馬城坐在書房中觀摩着倭國輿圖,琢磨着一套新穎的戰術,蛙跳戰術,馬城構思中的蛙跳戰術,自然是大明時代的變種。倭國是一個狹長的島國,便有了蛙跳戰術的施展空間,馬城將倭人的沿海堅城,堡壘當作一個個海島,後世美軍用海空封鎖的方式孤立日軍,馬城便用騎兵集團孤立守城倭軍,道理都是相通的。

其核心思想無非是以騎兵蛙跳登陸,穿插,遮蔽戰場,以鐵騎割裂倭國各個大城之間的聯繫,然後以步兵大舉登陸,先打防守弱的城池,強的先不管。在明軍騎兵的全面優勢下,倭國各個堅城之間的聯繫被切斷,這個城難啃,那老子便不啃,老子去下一個城,斷你補給,破你防禦,讓你憋屈死,誰讓你沒有騎兵。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

第七百六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二十二章 春汛第八百五十九章 崇禎九年第四百四十章 北元幼主第七十五章 辯論第二百一十二章 平叛第一百九十三章 偷襲鎮江第七百九十五章 進攻第四百四十四章 紅利第二十五章 論勢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會林丹汗第二百六十一章 漢社第六十章 刁鑽第五百五十五章 狙殺營第九十章 攻守第八百四十二章 揚州大朝議第四百七十六章 平倭策第三章 嚴父第三百三十八章 攻訐第七百六十四章 戰略欺騙第六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危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剿海匪第四百零五章 雄風第七百九十六章 剛猛第六百九十章 纏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歸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學先驅第六百二十七章 虎路平陽第七百一十章 頭彩第三百三十三章 友邦第八百五十四章 剋制之道第三百八十四章 拼命第四百六十三章 軍官隊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亂起第八百四十二章 揚州大朝議第四百七十二章 密約第七百八十三章 亂命第二百三十六章 法源於儒第十八章 桀驁第五十三章 攀咬第七百四十四章 法眼無差第七百六十八章 飛渡第五百一十二章 輕火槍第八百六十七章 報捷第七百零四章 鎮壓第五百二十九章 勇氣第三百七十八章 上官第四百七十六章 平倭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危局第一百八十二章 捧殺第二百六十八章 戰艦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益交換第七百九十四章 奇功第五百六十四章 崢嶸第三百一十四章 封賞第三百八十六章 赤膊上陣第五百四十五章 地利第六百六十章 唯天有漢第七百八十六章 悶棍第四百七十四章 金水橋第二百九十一章 對峙第二百四十一章 整頓京營第三百七十六章 烽火佳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力保第七百五十七章 兵匪第七百七十章 恩主第七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五百四十三章 集市第七百九十二章 搶功第三百八十八章 伏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三條路第六百九十六章 輜重第七百五十五章 飛地第三百二十四章 經濟之學第一百二十三章 偷營第六百四十四章 攻城炮第一章 穿越世家第六百五十章 佛法難聞第三百八十三章 攻山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銃第二百七十三章 歸京第四十五章 強軍種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地利第四十八章 細作第六百四十二章 北海第五百三十三章 民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義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狠人毛文龍第四百零三章 治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面聖第七百六十章 戰艦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長弓第八百零五章 梟首第一百六十四章 懲治楊漣第五百五十四章 棱堡第一百二十九章 盡忠第七百九十章 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