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兵學民本

戀上你看書網630bookla,最快更新明騎最新章節!

第二百八十一章兵學民本

收了人還要收心,要將這些新進士引入漢社,死心塌地的在新軍中效力,這是一件極難做到的事情。

馬城心中盤算着,卻不動聲色道:“袁先生的詩在下也曾拜讀,豈敢說不值一哂,只不過放在上下三千年裡算不得大家而已。”

這其實是大實話,公安派怎麼能和李杜歐蘇那些大家比。

但在恃才自負的袁小修聽來,就很不舒服,冷聲道:“馬大人既這般精於賞鑑,想必也能詩,不知能否讓在下拜讀幾首?”

馬城卻真沒心思和這個袁先生論什麼詩文,此時卻退讓不得,都是上次抄詩抄出來的禍,如今人人都說開原馬五是王越第二。昔有王越詩詞俱佳,領兵打仗則百戰百勝,今有開原馬五一脈相承也是一員難得的儒將。心中嘆氣這詩抄不得呀,一抄就抄出事情來了,好在有個王越在前面頂着,還不算異類。

退讓不得便正色說道:“袁先生既要指教在下,那在下求之不得,不如就今夜湖心亭看雪寫一遊記,袁先生一篇,在下一篇,如何?”

衆進士爲之側目,此時方知這位百戰名將少年將軍,還會寫遊記。

柳自華卻是知根知底的,深知馬城平日裡最愛的便是遊記,便幫腔道:“就這麼說定了,誰先來。”

衆進士被她風姿所懾,紛紛幫腔,此情此景一篇遊記是最應景的。馬城一邊看着,一邊坐到氈毯上,從映雪手裡接過一杯山東白酒,杯口熱氣嫋嫋,酒香襲人,一口喝乾,但覺一道熱流直下胃腸,百骸開竅,渾身舒泰。

袁小修自是不會怯場,冷笑道:“好,口占如何?”

馬城冷道:“悉聽尊便,袁先生先請。”

袁大名士自斟自飲,緊張思索,三杯後開口徐徐道:“萬曆四十二年,予客居京城,得以三遊青龍湖,初自涌金門右行斷橋下,時方五月,半湖荷葉,於隙中露湖影。七夕再來,又見湖畔柳窮爲竹,竹窮皆蘆,蘆青青達於園林。臘月初十,大雪初霽,友人遊湖看雪,乃欣然而往。”

袁小修徐徐唸誦,約四、五百字,這篇遊記也算得清新可喜。

柳自華不禁讚道:“袁公捷才了得。”

衆進士紛紛含糊了過去,也有贊上幾句的,氣的馬城直翻白眼,心說這婆娘是站在哪一邊的,這娘們還朝着他眨眼睛,爲之氣結。

稍一沉吟,馬城唸誦道:“甲寅年臘月,餘冒雪自京師來,泊舟青龍湖,是日黃昏,與兄長訪衆進士於青龍湖中,更定始歸,四望皎然,乃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往湖心亭看雪。’

衆進士聽到“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之句,不禁瞠目訝然,寫景眼界如此高闊,遊記中少有如此氣象的。柳自華早已眉飛色舞,夫君唸誦的這篇文,字字句句契入心田,都是她想寫的,但一時又寫不出來,被夫君娓娓道出,彷彿蔽塞的泉眼疏通,汩汩流淌,頗爲暢快。

衆進士議論聲中,袁小修神態訕訕,他那篇遊青龍記略顯繁瑣,與這篇空靈清妙的“湖心亭看雪”沒法比,一時間甚是沮喪,實在是汗顏。馬城心中厭煩和柳自華對視一眼,二人一齊起身作揖。

馬城道:“湖上風寒,不耐久坐,袁先生這就別過。”

兩人轉身出了湖心亭,衆親兵趕緊收拾器物跟在後面,一起下船去,李開元也輕笑一聲,心滿意足的揚長而去。湖心亭中連袁象升也有些尷尬,好好一場聚會被鬧的不歡而散,不免埋怨起那不懂事的同僚,早見識過馬總鎮的辨才,連亓閣老也栽了個大跟頭,想來文才也是不差的,這不是自取其辱麼。

馬城胸中只有少許怒氣,倒看淡了,這大明朝的文士對武人的輕蔑是根深蒂固的。連王越那樣的詩詞大家也被蔑視了,更何況他一個沒有功名的勳貴,漢社在大明的發展實在太艱難了,可不是王八之氣散發就能發展壯大的。一個武人想要在大明著書立說,這簡直便是癡人說夢。

胸中無名火升騰,老子就是要發展漢社做大宗師,兵學大宗師。

老子就是要將柳自華,王月一干絕代佳人收歸家用,氣死那幫江南名士,一改這大明朝孱弱娘炮的風氣。同一時期,正值歐洲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各類經典名著層出不窮,大明文人還在爭論聖人言是不是戲言。借王月,柳自華兩人揚名也是無奈之舉,這大明朝的風氣非變不可。

大好興致被破壞了,幾人索性散了各自回府,纔剛回府,親兵來報盧象升和幾個新進士來了,馬城心情好轉能得一個盧象升,幾位新進士投效,也不算浪費了一番美意。

柳自華笑道:“這盧講官倒是個妙人。”

馬城一笑,當是如此,不通人情事故又怎麼能做到天下督師,統帥平賊大軍呢,自然是個知情識趣的妙人。見了禮,盧象升先道歉,不該將那袁某人領來,平白掃了大傢伙遊湖的興致。

馬城一笑了之,將盧講官和兩個新進士引進書房,把酒言歡。和閣老們相處的久了,馬城也算成了精的官僚,自然不會輕易提出請三人加入漢社,被人拒絕就太尷尬了,只是取出新編的一卷兵書請三人品鑑。寫兵書可比抄詩容易多了,馬城腦子裡有大把的經典戰役賞析,大把的先進戰爭理念。

新書開宗明義,如是說,民唯邦本,本固邦安,典出尚書,五子之歌,將尚書經義引入兵學,也是馬城的一大創舉了,這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兵學範疇,引申到兵學民本思想了,大將特講兵家和儒家在民本思想上的淵源,境界上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文人不知凡幾,當真是石破天驚。

這主張也不至於引起儒教的反感,若有人硬要將馬城的主張,理解成儒教對兵家的指導意義,馬城也是樂於見到的,隨你怎麼想吧。書中接着講到,自夏代太康失國,儒家,兵家便共同宣揚民本思想,算是給兵家臉上帖金了。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

第八百五十一章 大都督第二百七十五章 詭辯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第五百七十章 整頓第七百二十章 雷霆第一百七十三章 勳貴復辟第六百二十四章 炮火第七百零四章 鎮壓第三百六十四章 兵者詭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莫問前程第二十二章 打了再說第七百三十四章 濟世第六百五十二章 三法司第七百七十一章 破關第五百三十六章 夜襲戰第五百八十五章 力保第七百二十六章 張嫣第四百六十九章 滅國第八百八十六章 散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轉變第四百二十章 入土爲安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明勳貴第七百八十九章 標尺射擊第八十九章 廣順關大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黑鍋第三百零三章 來戰第一百九十章 攻其不備第四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資第二百七十六章 剿海匪第五百四十四章 藏龍臥虎第五十七章 大明的軍陣第四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資第八百五十四章 剋制之道第三百零一章 山西豪強第一百三十九章 晉商第六百零五章 爵爺第五百七十八章 漠北第五十六章 演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親明派第九十七章 炮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荷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陷陣營第七十七章 驕縱第六百五十一章 變革第六百章 爲將者第四百七十五章 臉皮第六百六十三章 酷烈第七百六十六章 兵學顯威第四百七十六章 平倭策第七百四十三章 奔襲第三百五十章 搶班奪權第八百九十章 大勝第三百六十五章 長城第六百三十章 忘形第八十一章 巷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驕兵悍將第二百四十七章 激辯第五百二十九章 勇氣第二百八十九章 戰又起第四百七十四章 金水橋第五百零三章 羣魔亂舞第七百一十七章 野性第六百七十三章 漢民第七百六十八章 飛渡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七十章 武裝採礦第一百七十九章 莫問前程第七百零七章 恩德第五百八十九章 跪第三十四章 聯防第三百三十九章 楊大傻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春華秋實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寇第五百八十章 人間正道第九章 協防第三百九十六章 關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傻錢多第三百零三章 來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倒卷珠簾第五百一十一章 衛戍第三百三十章 問罪朝鮮第七百四十四章 法眼無差第六百八十二章 水仙第七百零七章 恩德第八百一十二章 忠貞營第五百九十二章 前沿第八百五十三章 爛泥第七百九十章 總攻第六百一十三章 宏願第六百五十章 佛法難聞第一百二十七章 誤國第八百四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四十五章 神蹟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勝第五百七十一章 山宗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局第八百三十四章 英才第一百章 升官第七百四十章 助戰第四百六十章 世界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