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雞肋之地

荷蘭東印度公司由一個純商業公司,變成一個武裝軍事集團,擱大明之內,有這種組織,那叫謀反,主事者當全部處斬。

但是他們十分聰明,拉皇帝入夥,這就讓他們的越線有了合法的依據,皇家生意,當然有凌駕於諸部之上的權力,他們可以合法擁有武裝押運人員,黑水衛隊--戰鬥力僅次於皇家衛隊,不比大明邊鎮諸將的家丁稍色。

黑水衛隊尚可,但是黑水艦隊真的過了,這是一支可以力壓大明水師的強大艦隊,但是因爲有皇帝的牌子,誰也奈何他不得,成爲了海上怪獸。

這一個巨大的怪獸終於不甘寂寞了,開始圖謀更大的利益了,葉向高開始爲此而擔心了。

米柱道:“米利堅是大明的第一商行,也是第一納稅大戶,比排名二至十商行加起來還多,不過在大明我們沒有什麼政治上的訴求,米利堅的未來在海外,在南洋,在遙遠的美洲。”

這是一頭龐然大物,容不下它,只有送走,葉向高足智多謀,也想不出什麼好的法子。

將之剿滅殺盡,這等於消滅納稅第一大戶,不知要殺多少鉅商富豪,而且它後臺通天,指不准誰死誰活呢?其造成的巨大災難性後果是誰也無法預料的。

現在聽聞他們戰略重心南移,他爲之寬心,與其讓他禍害大明,不如讓其移居海外,禍害南洋,順便解決大明人口危機,人口危機舒緩,意味着土地危機舒緩,這談不上是投降,而是雙贏式的合作。

米利堅商行和皇家銀行其實是大明武將集團力量的源頭,他們戰略重心南移,大舉南進,這對於大明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葉向高就擔心,這個龐然大物一旦喂無可喂,就會禍害天下,危害天下,米柱早有解決之法。

葉向高道:“某可以支持你們的決定。”

其實他的支持是錦上添花式的,米柱要在內閣強行通過這一決定,也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他也不是真心的一味坑大明,相對於南洋極度缺人,大明有點人口過剩了,大量人口外移,有利於化解當前的一切危機,與其讓這些人死於巨大的戰亂,不如向南洋移民,在南洋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共建中華文明圈。

米柱爲什麼可以說服孫承宗等支持這一決定,因爲這是皇家銀行向戶部貸款一千萬白銀的條件之一。

而且只要移民人數超過了二百萬,這一筆貸款就自動免除,這樣的條件,試問內閣諸公有何理由拒絕?

現在朝廷諸公就只爲土地人口的事而煩惱不己,這對於米柱可以輕易解決的事,對他們卻是難以登天,爲什麼呢?因爲他本身就是大地主或其利益代言人,本身就是死結之一,這如何的解開死結?

現在米柱提供一種打開方式,他們有什麼理由拒絕?

至於米利堅有可能在遙遠的南洋稱王稱霸,他們這是完全的無視,相隔萬里,異疆絕域一瘴癘荒蠻之地,也就米柱看得上眼,當成個寶。

南洋在大明官員是什麼地位?相隔萬里,異疆絕域一瘴癘荒蠻之地,他們主動來朝貢,大明都看不上眼,像打發乞丐一樣打發了,後來實在擔爲被這些窮朋友連累,直接甩鍋。

作爲明朝大部分制度的總設計師太祖皇帝朱元璋,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帝國有着複雜定位,新的大明王朝會是傳統儒家世界觀的守護者,其次還要在列國間替代蒙元帝國的宗主地位。因此朱元璋在很多方面都急於同周邊勢力建立起固定的上下級秩序。

他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成功的將朝鮮、日本、安南納爲朝貢體系,向大明臣服。

而下西洋屬於大明朝朝貢體系經營史上罕見的主動出擊

當然,最讓這個朝貢體系聲名鵲起的戰略,還要數鄭和的下西洋與支撐整個行動的戰略邏輯,因爲南洋與西洋個朝貢國是在地緣上對明朝最無威脅的存在,所以在這個方向上的大動作,都源自明朝本身的主動出擊,不像陸上的諸國,會真正威脅到大明的存亡。

經濟因素依然是推動下西洋朝貢貿易的最大誘因,朱元璋時期定下的諸多祖制,不僅扼殺了民間經濟活力,反過來也大大制約了朝廷自己的資源汲取能力。有志於幹一番偉業的朱棣就發現自己囊中羞澀。但他既不能開放民間的對外貿易,又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增加賦稅壓力。可遷都造紫禁城與疏通大運河的花銷都耗資巨大。所以,他必須要在新的方向上尋找答案。

其結果就是鄭和的官營貿易船隊,與進入安南的佔領軍部隊。

前者以壟斷手法,將國內官營作坊的絲織品、瓷器等貨物,輸入南洋各地。再將奢侈品、香料等無法自產的商品,輸入國內。從一開始的獲得暴利,到過度進口後的跌價滯銷,最後成爲分擔官員俸祿的強行攤派。下西洋的初衷沒有實現,收回的成本遠遠及不上耗資巨大的成本。但只要寶船隊還能定期出航,南洋各國就對明朝的恩惠來者不拒,甚至於那些受邀來朝貢的外邦船隊,也可以破例在沿途與民間做些買賣,可以算是一定程度的加大開放。

大明朝的勢力也史無前例的深入到爪哇、馬六甲海峽和錫蘭,這種對科摩林角以東水域的霸權,連過去的蒙元帝國都無法做到。巨港與馬六甲這兩個南洋黃金港的崛起,就仰仗於這個階段的時代紅利,暹羅王國的南下戰略與陳祖義的海外經營,也因此蒙受了無法挽回的打擊。

但當明朝無力繼續維持寶船隊的航行,這些脆弱的勢力範圍認可,便會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消失殆盡。

至於深入安南的佔領軍,儘可能多的將當地社會拉入明朝的國內體系。從強迫改變服飾,到移植軍事系統的衛所制度,都引起了土著居民的強烈反感。更有大量青年勞動力被迫離開家鄉,步行去北京建造紫禁城。其結果也必然是反抗的愈演愈烈,將佔領軍限制在有限的大城市內,繼續消耗明朝從國內撥發的軍費。

因而明朝對安南的入侵和佔領,在不長的時間內就陷入死局,最後的背叛撤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仁宗和宣宗時期的戰略撤退完成後,南洋諸國在明朝朝貢體系中的最重要關係,就好似併爲發生過一般,後世人以爲,是西洋人東進終結了大明朝朝貢體系,其實是他們自己早就玩壞了,不玩了。

一百一十年前,第一支繞過科摩林角的葡萄牙船隊抵達馬六甲,明朝曾經大力經營的朝貢體系,實際上已經分崩離析,只是傳聞,祖上有這麼一回事。

在海上,曾經被朝貢體系努力壓制的民間力量,正引領着各朝貢國商船抵達廣州,但當馬六甲蘇丹的特使在北京和南京進行了10年的控訴後,明朝的水師依然沒有去幫助收復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黃金港,那時,大明就己放棄南洋。

在陸上,持續的蕭條還是沒有擋住西域商隊的熱情,但中亞世界的戰亂與毀滅,還是永久性的讓絲綢之路瀕臨毀滅,不再有大明朝的特使去往撒馬爾罕或赫拉特,也不再有中亞人願意爲做生意來冒充本國的全權代表,大明軍隊也從屢次奪回的哈密衛,被永久的驅逐了出去。

這本是一個世界各地開始彼此加深瞭解的時代,但大明朝的形象卻在全世界眼裡變的愈發模糊。

葡萄牙王室的私人醫生向曼努埃爾一世保證,明朝是居住着大量德國人的基督教王國。其實寫這份報告時,他還在馬六甲和香料羣島之間兩頭跑。

奧斯曼帝國的智庫,向蘇萊曼大帝推薦了份一手見聞錄,作者在書裡信誓旦旦的宣佈,明朝皇帝是信仰***的虔誠君主,這貨壓根就沒親自去過嘉峪關以東的地方。

大明不瞭解世界,世界同樣不瞭解大明。

大明朝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也開始淪爲一無所知,前一個世紀裡的外交家們已經死絕,他的事業後繼無人。他們好不容易獲得國際視野,也被只會之乎者也的後輩拋棄。年輕的皇帝學了幾句外語,並和外番談笑風生,居然讓權臣們看的痛心疾首。至於前一個世紀引入的戰馬馬種、犀利武器和中亞武士,則已經在封閉環境下一去不返。

這時代的大明士大夫們基本沒有理解世界多邊體系的能力

當然,明朝並非沒有自我意識。和自己的風俗制度最爲接近的李朝(朝鮮),是他們必須死保而不變色的底線,對於形勢的發展,明朝更會進行獨立思考,於是就將曾經區別對待的蒙古各部落勢力,統一視爲必須矮化和敵視的政治正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明朝註定無法維持太祖時代的榮光和期望,朝貢體系的崩潰,註定讓他成爲不了世界性大國,大明士大夫,只會在自圓其說的小天地裡自嗨。

第878章司令人選第241章力量壯大第123章東廠大神第452章察哈爾部第139章銀行第375章土司難題第902章亡命追殺第566章未來應對第736章突襲第235章拒絕第841章利益構成第203章各有所憂第924章西南局面第29章宮變下第66章籌備第545章亂成一團第462章塞北局勢第19章勸諫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269章救援第984章大明政策第789章官宣第532章李代桃僵第689章爪哇往事第168章危機擴大第821章引蛇出洞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995章新的佈局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4章自宮第246章第137章交鋒第921章獎勵第902章亡命追殺第285章朱常洵第857章新的危機第737章追殺第927章聯合第473章第522章升官第825章軍心大亂第971章應對策略第605章拜訪第833章嫁禍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252章權鬥第532章李代桃僵第605章拜訪第45章國家安全局第312章不給面子第249章真禁海第780章南洋之變第223章土司第217章爲難第249章真禁海第967章強大海軍第10章佈局無題第9章各有所長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446章真龍天子第216章戰略平衡第872章蓄勢待發第216章戰略平衡第120章回京第46章針鋒相對第33章救駕第935章染指美洲第399章水西風雲第424章投效第261章機關槍第507章換將第32章搶人第17章皇帝駕崩第28章宮變上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265章一代豔后第58章準備無題第464章遼東巡撫第452章察哈爾部第696章破城第807章雙方和談第153章布衣謀臣第546章大軍困境第556計劃第958章不堪一擊第277章蓄勢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752章擴散第403章頭銜第226章南洋方略第180章基地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276章調查方向第104章得不償失第895章準備進攻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779章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