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建立之後,在北方,對待相對強大,難以戰勝的蒙古族,大明在永樂時代之後從主動進攻轉入被動防禦,九邊中的八鎮,就是爲了對抗蒙古而建。
而在西南,面對貧弱的諸少數民族,大明朝則採取了改土歸流的強硬政策,以推行“王化”爲名,進行強制同化的政策。
這種破壞其他民族固有文化傳統的行爲勢必激起反抗,對於敢於反抗者,大明政府採取了無情鎮壓的政策,因而在西南地區引發了大小數百場戰爭,使得棘人等十幾個有着近千年歷史的古少數民族被人爲毀滅了。
相對於北方和西南方的刀光劍影和血腥殺戮,大明朝中期之前的東北方卻顯得較爲安寧,永樂七年,明朝在東北設置了奴爾幹都司,其治所在今黑龍江下游俄羅斯境內的哈巴羅夫斯克邊區塔赫塔一帶,並於永樂九年將庫葉島納入都司轄區,任命當地的女真、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少數民族貴族爲衛、所官員。
隸屬於奴兒干都司治下的各族土官在各自轄區內雖有較爲寬鬆的自治權限,但不能如漢唐時代那樣自建王號,亦無國之概念,所以都司制度較之漢唐的羈縻制度更爲嚴密,是有助於東北各民族融合的行之有效而又較爲溫和的明智措施,也有助於明朝從側翼夾擊當時尚爭戰不休的北元的軍事策略。
但隨着女真分爲海西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之後,形勢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建州女真一統三部之後,開始向他們認爲外強中乾的大明發起了進攻。
出人意外的,他們輕易而舉的連下大城,這讓建奴們生出大明易與之心,只要拿下遼陽,整個富饒的遼東半島,七十餘城,將成爲他們的囊中之物,無數的財物女子,取之不盡,八旗貴族,都成了富貴人家。
但是本應輕易而舉的滅葉赫之戰,以失敗而告終,海西女真四部,還有葉赫在拼死抵抗。
大明軍的崛起,也是意外之中的事,大明軍好像特別能打,換上了火器,他們居然敢與建州大軍正面抗衡,並取得勝利。
建奴能在最惡劣的環境之中生存並壯大,這是因爲他強大而頑強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他們可以在這片土地上,像松樹一樣頑強的生存,能成爲強者,說明他們比虎狼更強大。
瀋陽衛慘敗之後,奴兒哈赤得出一些結論,不能與明軍正面大決戰,這意味着他們必須依靠他們賴以起家的騎射之術了,與明軍展開運動戰,麻雀戰。他們所向披靡,連李成樑也害怕的重甲步兵沒了用武之地,李成樑出於對這重甲步兵的忌憚,放棄了寬甸六堡,讓建奴獲得了直接攻擊遼鎮的橋頭堡。
不能正面大兵團交戰,意味着他們失去了戰略進攻力量,沒有辦法,瀋陽城上的紅衣大炮,威力實在太大,這給建奴以極大的震攝,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
列隊結陣,是把個人力量轉化成爲團體力量,變得更加強大,打垮對手,擊敗敵人。
現在好了,結陣只是一個巨大的靶子,無論你防守多麼嚴密,在紅衣大炮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瞬間粉碎,成爲一團碎肉。
“咱們必須擁有自己的大炮。”奴兒哈赤道,必須擁有自己的烏真超哈營。
烏真超哈爲滿語音譯,重兵之意,係指炮兵。
原版是,滿漢語均用以稱謂漢軍一旗及八旗漢軍。
建奴以騎射起家,一向看不起火器,直至老奴在寧遠被幹死,才重視起來,但以建奴的實力,造刀劍鐵甲還成,造火炮,實在是爲難了,一直沒有什麼進展。
直至叛將孔有德在吳橋發動兵變,兵圍登州,史稱登萊之亂,其後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叛明降金,帶來了後金急需的艦隊、紅夷大炮和火器匠人。皇太極對他們的投降極爲重視,親自出城十里迎接,封他們爲“三順王”。
天聰五年春,後金漢匠首次鑄造紅衣大炮成功,共得40門,遂以佟養性統轄八旗內漢官兵掌之,初建爲“漢兵一旗”。
同年冬,炮軍配合八旗軍首戰大淩河,一鳴告捷,此後,凡遇征戰必運炮隨軍,並不斷造炮,最後在松山之戰,以百門紅衣大炮,轟擊松山城,令明軍大潰,九邊兵將盡折。
皇太極以舊漢兵一旗定名爲烏真超哈一旗,後來增設烏真超哈二旗爲黃、白、紅、藍四旗,成爲建奴有力的臂助,現在影兒都沒有。
他們在戰場上邀獲魯密銃,但那超長的統管,令他們望而生畏,派出最好的匠師技師,也造不出來,只能望洋興嘆。
及至今年,邀獲了數百支毛瑟1621式火槍,無需點火,礈石擊發,定裝米尼彈,射速大大提高,有效射程高達一百二十步,簡直是致命武器。
他們拷問戰俘,得到更加驚人的消息,明軍全部換裝,統一使用這種火槍,部隊裡只有火槍兵,沒有長槍手,刀盾手。
七萬火槍兵,足以令奴兒哈赤冷汗直冒,如芒附背,這也太驚人了。
更令他們害怕的是,明軍的紀律,以前的明軍,往往是一觸而退或者說聞風而退,雙方大戰,戰損超過一成,必定全軍大潰。
但是現在,明軍死戰不退,明軍的夜不收,偵探小隊,他們與建奴交戰,必定死戰不退,只有一方死光,纔可以結束戰鬥,這樣的打法,令建奴心爲之寒。
皇臺吉就看見過一隊百人隊明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就是不退,最力一名士兵,力戰而亡。
從今年一月至四月一系列的交戰中,建奴勝多敗少,但是他們勝得心寒,勝仗越多,越是後退,明軍敗仗越多,越是步步向前,開原、鐵嶺與遼陽之間廣闊的原野,成了明軍的天下,建奴視外出打探消息爲畏途。
明軍方面公佈的傷亡比例,是二比一,其實情是,建奴帶走了大量的屍體,真正的比例,無限接近一比一,這個比例,讓奴兒哈赤和四貝勒爲之膽寒,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來,他們的人就沒有這麼慘重的戰損比例。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個神話,讓他們有一種神奇的光環,可以讓他們平添神力,藐視敵人,這相當於他們的信念支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他們有十萬人,這意味着他們可以縱橫天下,稱霸一方,漢人的江山和子女,都是他們的,都是他們的奴隸。
但是現在,他們與漢人明軍的戰損比例爲一比一,這麼厲害可怕的戰損,他們是無法承受的。
建奴補充一個人,極難,但是大明卻可以在另外一個承宣使司,綿綿不斷的調來,薩爾滸敗得這麼慘,他們輕易再組建十萬大軍再來,瀋陽衛之戰,折損了三萬,大明皇帝調來了五萬。
遼東戰區有多麼狂妄?他們主動裁減軍隊的數量,傳聞大明在遼陽的倉庫,糧食堆積如山,兵甲連營,大批草原上活不下去的牧民來投,巡撫徐光啓來者不拒。
而建奴則是往海東和長白山捉生女真,他們折了上千老兵,捉回上萬桀驁不馴的生女真,這買賣談不上好。
八旗存在一種悲觀情緒,什麼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只是一個屁話,大明認真起來,纔是可怕,他們有的是人,是物資,打起仗來,打輸十場都不怕,只要贏一場就夠,而建奴贏十場不足爲憑,輸一場就打回原形。
在三個月的小規模交鋒中,建奴越打越怕?怎麼對付大明的火槍兵?他們訓練有素,組織嚴密,在百步之外開槍,在建如弓箭射程之外開槍,對上大明火槍手,他們這是死路一條。
老奴身經百戰,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他馬上決定更改戰術,不再與明軍正面對陣,改用運動戰,利用他們人人善騎,來去如風的特點,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以偷襲強襲爲主,將對方拖疲拖垮,消耗對方的彈藥、實力、體力,得手則擴大戰果,不利馬上撤退。
他們加大對投石機、牀子弩這些大威力武器的使用和投入,在瀋陽衛之戰可知,是可以有效殺死明軍的,給明軍造成巨大的麻煩。
如果運動戰無效,則據險據城而守,以守爲攻,在給予敵人大量殺傷之後,乘機反攻,這裡惡劣的環境,奇寒的天氣將是明軍最大的敵人。
奴兒哈赤確是一個天生的帥才,建奴更是好仗的好手,是馳騁在這一塊土地上的強者,這麼快就適應了環境,作出了針對性的計劃,明軍想再取得瀋陽衛這樣的勝利,這可是不容易了,未來的戰鬥註定更多樣化和殘酷化。
只是不敢主動進攻,這等於戰略層面策略的改變,米柱如果知道這一些,足以自豪,建奴在不知不覺之間,開始走下坡路,他們必須爲自己的事付出代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