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配合軍統司的下一步行動,不至於引起清軍的警惕,關於泰州光復的真正原因蕭毅下令進行了嚴密的封鎖。除過幾個當事人以及定北軍的高層之外,其他人對這件事情的始末並不清楚。
爲了進一步的分化綠營兵和韃子的關係,泰州的光復被定北軍有意識的宣傳成了綠營都司李國英迫於定北軍的強大威勢而幡然醒悟,決定棄暗投明,改旗易幟,主動開城邀請定北軍進駐的。
而秦國公蕭毅爲了嘉獎李國英懸崖勒馬,重歸大明的功勞,故而准許他恢復在大明時的副總兵一職,並且調任總督府聽用。
可是此時的李國英卻在滁州城城東大營一個小小的院落中看着天上的太陽發呆。在這個院落的周圍有着許多神情冷峻,持槍荷甲的士兵在來回的巡邏。
蕭毅兌現了他的諾言,留下了李國英的性命。但是這卻將他暫時監禁了起來。在蕭毅看來,功勞歸功勞,罪過是罪過,這是兩碼事,沒有什麼功過相抵的說法。有些事情可以被原諒,但是有些事情必須付出一些代價。所以在他沒有想出更好的處理辦法之前,李國英只能每天蹲在樹底下數螞蟻了。
泰州光復之後,定北軍又在滁州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出征儀式,公開宣稱要將所有的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清軍驅逐出去。而且秦國公蕭毅在誓師儀式上昂然宣佈,要用手中的寶劍親手砍下賣國求榮,爲虎作倀的大漢奸洪承疇的腦漿,用來祭奠那些慘死在韃子手中的大明將士和百姓的英魂。
同時,秦國公蕭毅又以江北總督府的名義向南京朝廷上奏了一封漢奸榜,其中總共列舉了數十位臭名昭著的漢奸。
這些人絕大多數之前都是大明的臣子,但是後來都是投降了滿清,反過來幫着滿清朝廷屠殺大明的百姓,攻佔大明的城池。秦國公在奏章之中公開表明,這些人非死不可,而且堅決拒絕他們投降。
在這個漢奸榜中,吳三桂,洪承疇,范文程,馮銓,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人名列榜首。
這封奏章被送到南京之後,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很多人被秦國公的魄力震驚不已。但是在震驚之餘,卻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有人大聲叫好,有人卻在擔心此舉會講那些人徹底的推向清廷的懷抱,也有人是冷笑不已,擺出一副等着看好戲的心理。
馬士英收到蕭毅這封奏章之後,就如收到一個燙手的山芋一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南京本來就是聚集了一幫子沒有真才實學,卻沽名釣譽,整天空談誤國,自詡爲正人君子的所謂清流之輩。這些人在國事糜爛之際,惶惶然不知所措,擔驚受怕,醜態百出。有人高喊着要以身殉國,卻跑回家去關上門開始給滿清朝廷上表表明忠心。只待形勢不對的時候,將那表章呈上,以保自己的榮華富貴和身家性命。
有人慷慨激昂,願以書生之身提三尺青鋒上陣殺敵,說完之後,擦擦嘴角的唾沫星子,一頭扎進了秦淮河的波光豔影之中,在脂粉堆中,豐乳肥臀之中奮勇殺敵去了。
還有人平時一副風流飄逸,曲高和寡的大賢模樣,聽到局勢糜爛卻嚇得躲到家中閉門不出,生怕一個不慎惹出了什麼災禍。
這些貨在局勢糜爛的時候一個個只想着如何自保,但是等別人辛辛苦苦,冒着刀槍箭雨將局勢穩定下來之後,他們卻又活躍起來,開始指手畫腳,口水亂飛,擺出一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慷慨模樣。
蕭毅的這封漢奸榜的奏章一出,讓這些人就跟惡狼見了肉一般紛紛蹦了出來,大放厥詞,個個擺出一副爲國爲民的忠臣赤子模樣。大力贊成者有之,堅決反對着也是大有人在。
雙方就此事又展開了一規模宏大的大論戰。朝堂之上,街頭巷尾,茶樓酒肆的人們都在談論這件事情。以至於南京的很多人一見面打招呼的開頭語都是你知道漢奸榜不?
贊成的一方不要以爲他們都是一幫子忠貞之士,大多也都是沽名釣譽之輩。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在朝堂鬥爭中的失意之輩。蕭毅的這封奏章讓他們看到了重新得勢的希望。他們希望藉着這次的事件能夠重新獲得朝廷的關注,從而進一步進入朝廷的權力中心。
這些人很清楚蕭毅現在對於大明江山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知道朝廷是不可能駁回他的意見的。既然如此,爲何不接着蕭毅這股東風讓自己重新崛起呢?所以,他們不僅堅決的贊成漢奸榜上的名單,而且還另外的擬定了許多的新名單,要求朝廷將這些人都加入漢奸榜上公佈天下。
反對的人中大部分的人跟贊成的人都是同一個出發點。他們中大多數人反對並不是出於公心,而是私心作祟。這場論戰如果大家意見都是一致的,那麼也就不叫論戰了,自然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了。這就跟現代娛樂圈的一些明星故意的製造一些醜聞出來,或者這故意做出一些言行出位的事情來博取公衆的眼球,從而提升知名度,增加身價是一樣的道理。他們需要利用這件事情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來,從而獲得一些政治資本。
當然還有小部分人本來就是貪生怕死之輩。雖然蕭毅在江北已經連敗清軍,穩定了江北的形勢,但是他們對於朝廷能否恢復中原,將韃子徹底趕回關外去持相當悲觀的態度。他們覺得,韃子在遼東之時,朝廷前前後後動員上百萬軍隊,成千上萬名將領都沒能將韃子扼殺,反而讓他們一步一步的壯大起來。如今韃子已經佔了大明一半的江山,實力更加的強大,更是不可能將他們擊敗的。
蕭毅以不足十萬之兵雖然打了幾次勝仗,但是其中卻是有着運氣的成分在裡面。目前能夠將江北穩定下來已經是天大的奇蹟了,遑論繼續北伐,恢復中原了。所以,他們反對是爲了向那些如今在清廷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明朝降臣示好,表示哥們曾經聽過你,爲你說過好話。日後若是你們來南京旅遊了,一定不要忘了哥們啊。這是在給自己留後路而已。
當然他們反對打的也是爲國爲民的幌子。理由很是冠冕堂皇。那些投降清朝的人很多都是迫於無奈。他們本是大明臣子,也是讀的聖賢書,深受皇恩,日後一旦時機成熟一定會棄暗投明,重歸大明。可是若是朝廷正式下詔將這漢奸榜公佈於世,那麼就就等於徹底斷絕了這些人的歸路,使他們更加死心塌地的爲滿清韃子效忠了。這樣一來,會爲朝廷的北伐大業造成巨大的阻礙。所以要堅決反對。
朝野和民間吵得沸沸揚揚,不可開交,自然也影響到了馬士英的態度。馬士英其實是很贊成這件事情的。因爲漢奸榜上的這些人都是實打實的漢奸,自己做爲大明首輔,南京朝廷的實際掌權者也只能是對這些人表現出強硬的態度。他知道自己現在還能繼續當這個首輔完全是依靠蕭毅在江北的支持。自己要想交好蕭毅,就必須和他在這件事情上保持態度一致。在這件事情上自己若是違背了蕭毅的意思,那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馬士英當初能夠因爲江北四鎮擁護小胖子繼位而背棄了盟友史可法轉而擁護小胖子,本來就是一個熱衷於權勢之人。他能夠搞掉史可法以及一幫子東林黨人,自己成爲大明首輔,當然不會是個笨人。他知道自己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但是,朝廷中反對的聲音他也不能忽視,這些人的勢力也是不容小視的。這裡面不僅有很多的清流文人,而且還有一些勳戚在其中。甚至還有個別的在朝野之中有着不小影響力的宗室。這些人也不斷的上門向馬士英施加壓力,要求他駁回蕭毅的奏章。
馬士英無奈之下,向他們表示自己會派人去滁州向秦國公當面陳述諸位同僚的意思,期望秦國公能夠改變主意,收回成命。當然,馬士英也是想趁機再試探一下蕭毅的態度,如果蕭毅態度強硬的話,那麼他寧願得罪那些反對者,也會二話不說立刻奏請弘光小胖子批准,並且下詔頒佈天下。
若是蕭毅態度有所鬆動的話,他便會繼續說服與他,最好讓他主動要求收回奏章。這樣他就兩面都不會得罪了。
打定主意之後,馬士英就將蕭毅的老熟人劉謙和自己的心腹阮大鋮派到了滁州。
定北軍的前鋒部隊已經向高郵州做出了攻擊的態勢。後續部隊正在校場上集結,準備出發。
蕭毅一身戎裝,站在點將臺上看着一隊隊威武整齊的士兵緩緩出發,蕭貴,劉肇基,陳子龍等將領站在身後。
突然,一名親衛向點將臺匆匆跑來稟告道:“稟大人,朝廷派人來了。”
蕭毅一愣,問道:“來的是什麼人?”
親衛道:“司禮監秉筆太監劉謙以及兵部侍郎阮大鋮。”
蕭毅眉頭一皺,暗忖道:“馬士英派阮大鋮這個玩意過來幹嘛?”雖然疑惑,但是吩咐道:“讓徐大人先接待一下他們。本督一會就過去。”
那親兵領命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