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良田萬頃

“陳大爺!”胡之禮老遠地叫了一聲,那老者轉過頭來一看,連忙翻身就跪了下來。

胡之禮緊走幾步,上前扶起那老者,又對他說道:“這是咱們大興軍的元帥爺,帶人來幫你犁田了!”

那老者又要跪下磕頭,李元利攔住他道:“老人家不必多禮!這就是你的田吧?”見老者點了點頭,便招呼栓柱他們:“留一條牛,再加兩個人,加把勁看下今天犁完!”

一牛一人如果犁水田的話,頂多一天也就兩畝,但加個人輪換着休息,再給牛喂點精飼料的話,說不定就能把這兩畝多地犁得完。

剩下的人繼續往前走,每到一個地方就留下幾個,不一會就把三百人全都分了出去,李元利也要脫了鞋子下田,但胡之禮拉着死活不讓,只得作罷。

現在纔剛剛開春,雖然已經不是特別寒冷,但水仍然有點刺骨,胡之禮怎麼敢讓李元利下水?何況他一個人又能幹得了多少?還不如在一邊看着,不給別人添麻煩就好。

兩個人又回到最開始那老者的水田處。李元利百無聊賴,胡之禮要下田幫忙,那老者跪在地上就不起來。讓縣太爺去幫他犁田,他真不敢!

要是他知道正在水田裡忙活的兩位,官職算起來比縣太爺還高的話,不知會是一副什麼模樣?

李元利問那老者道:“老人家,家中還有幾口人?”

那老者受寵若驚,慌忙彎腰回道:“回元帥爺的話!家中還有一個兒媳,兩個孫子,連老漢一起共四口人。”

這年頭四川基本沒有完整無缺的家庭,李元利也不想去問別人的傷心事,胡之禮卻在一旁道:“他家原有兩子一女,算得上兒孫滿堂,可惜兩個兒子在永曆元年運鹽下瀘州後再沒回來,後來一家人躲到深山裡,今年出來就只剩下他們祖孫四個了!”

“兩個小的纔不到十歲,要不是咱們大興軍將士去找到他們,怕他們四個也活不了多久!他兒媳也是個勤快的,做不了田地裡的活,如今在家裡自已建蠶室準備養蠶呢!”

四川這些年來什麼都被破壞,只有這桑樹長得越來越好,去年李元利就已經給適宜養蠶的地方都下了命令,要求政務司扶助。要發展民生,可不光是吃飽飯的問題。

陳老漢在一旁顫顫巍巍地說不出話,只是老淚橫流。李元利也有些心酸,他對陳老漢道:“老人家,你節哀吧!你兩個兒子說不定哪天就回來了呢,現在好好把孫子養大才是正理。”

他這話倒不是完全安慰陳老漢。算算永曆元年正是豪格領清兵追擊大西軍餘部的時候,說不定他兩個兒子只是被清兵或大西軍抓了丁,現在還活着也是不一定。

陳老漢哽咽着道:“多謝……多謝元帥爺!元帥爺就是咱們陳家的再生父母!要……要不是有大興軍,咱們一家人……真……真不知道怎麼活!”

李元利又寬慰了他幾句,又轉頭對胡之禮道:“守一,儘量幫幫他們吧!老的老,小的小,真是不容易!其他困難的人家也要心裡有數,儘量幫扶!銀錢上差了可以打報告上去。苦過這兩年就好了!”

“吃不上飯的都有賑濟,糧米也是按時發放。元帥是仁義之人,咱們大興軍也是仁義之師,老百姓肯定會越過越好的!”胡之禮不失時機地小拍了一記馬屁,李元利卻是深有感觸。

現在的老百姓啊,還真是樸實,只要你對他一點點好,他就對你記一輩子的恩!

雨停後又過了兩天,李元利才重新啓程,這一次直達蓉城,四五百里路一點都沒有耽擱,要不然進了三月雨水更多,下雨天走山路那絕對算得上是一種痛苦!

蓉城知府是任武,這也是大興軍的老人,李元利第一批培訓的政務司人員就有他。去年劉體純收復奉節之後,就是他負責那一帶的善後事宜,做得非常好。因此李元利就叫政務司把他調到蓉城來擔當重任。

短短三個月時間,蓉城已經變了一副模樣,雖然還是看不出一絲府城的影子,但在去年砍伐出來的空地上,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茅屋,居中最大的十來間就是“府衙”,周圍就是大興軍士兵的駐地。

聽說元帥駕到,任武慌慌忙忙地從田裡趕了回來。李元利一看,這傢伙卷着褲腿赤着腳,身上還沾滿了泥漿,活脫脫一個老農,哪裡像是一位知府?

任武先見過了禮,又去清洗乾淨,這纔到李元利下首坐了,等候元帥問話。

“春耕情況怎樣?”李元利也沒有廢話,先問最關心的問題。

“稟元帥!目前情況還算好,大部分秧苗都下了田,但人手還是不足,還有一小部分田土沒人耕種,咱們的將士正在搶天時,最後這十多天能夠多種點就多種點!”任武有點遺憾地說道。

蓉城平原一帶歷來就是糧食主產區,因爲地勢和氣候的關係,這裡多數都是水田,最適合種植水稻,而且最低都是一年兩熟,多數是兩年五熟,收成最好時畝產甚至達到七石稻穀,摺合成米也有三四石六七百斤!

這樣一塊寶地,如果全部開墾出來,一年得出多少糧食?就算現在四川的人口再增加幾倍也養得活!

因此李元利才心急火燎地跑到這兒來。現在聽任武這麼一說,心裡也是有點着急,他連忙問道:“招攬流民和夷人沒有效果嗎?怎麼連種田的人都沒有?”

“元帥,蓉城府開堰灌田的十一個州縣,共有良田超過十萬頃(一頃一百畝)!就算荒廢了一些,最少也有七八百萬畝!這麼多的田地,招來的流民夷人加上原有的老百姓不過幾十萬人,哪兒能耕種得了這麼多?”

李元利聽得既是開心,又是煩惱,開心的是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上好的田地,煩惱的是竟然缺少人耕種!

其他地方的州縣,頂天有三十萬畝田地,可蓉城平原十一個州縣,竟然有近千萬畝良田。

“田地都分下去了吧?”李元利又問了一句。年前他就叫政務司發過通知,無論流民夷人或者本地沒有土地的佃農,每個成年男丁都分給他們十畝土地。

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三百七十三章心存僥倖第四百六十二章招降第三百六十九章南澳海戰(三)第五百二十三章租借提議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四百八十一章高人第四百三十一章神策門外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九章展望第三章親情第三百零五章沿街伏擊第三百三十八章星辰大海 壯美情懷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三百零六章狹路相逢第四百四十五章地主風險大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一百三十一章攻城第二百二十章吐血第四百四十章內家拳法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一百八十章鏖戰第二百五十四章弄璋之喜第四百零八章北伐第九十六章觀音土第二百七十章責任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二百七十八章老賊小賊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四百二十章京師城 十三門第一百一十二章爆炸事故第一百一十二章爆炸事故第七十四章喜得良才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五百一十二章禮儀之邦第三百九十九章海警局第一百九十六章試炮第四百六十二章招降第三百八十四章只畏非敬第三百六十二章逃脫第十六章練兵第四百零七章打箭爐的吐蕃農奴第三百六十九章南澳海戰(三)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五百二十六章正旦大典第四百九十八章清剿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三百零三章反攻炮臺第四百零二章敵未至便欲屠城第二百八十二章月圓殺韃 十五破城第九十五章東進計劃第三百六十四章兩屠歐汀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三十七章土兵第十四章土司第一百章暗訪第五百三十九章世子李棩第三十六章拉攏第四百八十九章乾清宮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二百一十六章“毒瘤”第三百三十九章江湖教派 誤稱白蓮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十八章宰羊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八十章苦難巴蜀第三百一十九章白刃拼殺第兩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五百零八章六部改組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齊鳴第二百零二章設局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一百九十六章試炮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二百三十八章陣斬搖旗第三百九十二章連城璧第五百二十六章正旦大典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會晤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八十六章軍訓改造第四百九十六章邊牆第二百二十一章突圍第二百六十五章驚異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一百七十四章口供第一百八十章鏖戰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二十八章焦炭第二百九十二章擡旗來的“八旗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