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

“朕準了!”

李元利看了一眼劉體純,見他沒有什麼反應,似乎已經認可了這次對西南用兵,於是便繼續說道:“此次征討西南不臣之國,朕準備仍然分三路出擊,一路以陳奇策爲帥,率南海艦隊官兵從海路取占城。”

“一路以高信爲帥,率兩廣軍區兵馬出鎮南關,與陳奇策海軍南北夾擊,平定安南!”

“最後一路以李定國爲帥,率西南軍區兵馬出騰衝府,踏平緬甸之後,再與高信、陳奇策兩部東西合擊,務必將南掌、暹羅、真臘諸藩收歸中國治下!”

“安南多山,且谷深林茂、地勢險要,然高信部有在十萬大山作戰的經驗,而且廣西前年又在當地徵了三萬俍兵備軍,因此朕對高信部很有信心!”

廣西俍兵與土兵齊名,他們紀律嚴明、悍勇善戰,猶善山地作戰,曾經爲大明朝時東南抗倭立下過汗馬功勞。當年袁崇煥的關寧軍便是以六千廣西俍兵爲主力,在遼東時能夠與戰力最強時的清兵肉搏而不落下風。

有這麼好的兵員,又有武器上的碾壓優勢,再經過叢林生存作戰訓練,李元利不相信安南猴子能翻得起什麼浪花。

“安南人熟悉地形,且善於襲擾作戰,高信,你部進入安南境後,不可與安南人在野外浪戰,應迅速攻佔交州府治(今河內)所在,安撫百姓、穩固統治,等穩定下來之後,再派兵四出征剿叛軍!”

高信拱手回道:“臣明白了!”

“安南南北兩面均有大平原作爲糧食基地,這也是讓你先迅速攻佔交州府治的原因,控制了交州府治一帶,才能獲得糧食物資,要不然光從國內運送糧食耗費實在是太大。”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東南亞地區氣候高溫多雨,大多數地方土地肥沃,最適宜水稻生長,近一點的安南、占城,稍遠些的暹羅、呂宋,再遠些的爪哇、南印度、錫蘭,都是盛產水稻的國家,早在明朝時就大量向中國出口糧食,如果大興軍征伐安南、占城、暹羅等國,反而要自帶糧食,那纔是個笑話。

“陳奇策部同樣如此,先迅速佔領占城產糧地區,然後才徐圖北進!王興,這次是你們海軍陸戰隊顯身手的時候了!”

“兩年之內,你們要做的就是練兵,而且要將安南、占城、暹羅等地完全摸熟,爭取做到大軍一出,便犁庭掃穴!”

“臣等遵旨!”高信、陳奇策和王興連忙起身應命,特別是王興更是興奮得滿面紅光。

他的海軍陸戰部隊自組建以來,還沒有參加過什麼大的戰事,兩年之後南海艦隊遠赴海外單獨作戰,海軍陸戰隊終於能夠大展手腳了。

等三人坐下後,李元利又將目光看向李定國,沉聲說道:“李將軍這一路倒是要麻煩一些!”

李定國連忙抱拳稟道:“陛下,臣居滇邊數年,深知西南天時地形,若是臣領兵前去征討,定然不負陛下所託!”

他說這話可是有十分底氣。當年大西軍進雲南時,光憑刀劍長槍等冷兵器就能打得諸土司屁滾尿流,後來出滇抗清兩伐廣東,率軍轉戰雲南、兩廣煙瘴之地,對於在西南地區作戰,他可稱得上是經驗豐富。

現在大興軍火器更爲精良,士卒更爲精銳,怎麼可能有閃失?

但歷史已經證明,光靠一時的武力,並不能完全征服西南極邊之外的這些小國,他們在中原國家強大時會選擇臣服,一旦中原有事,這些國家就會紛紛脫離出去,反過來侵襲中國。

造在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地區離中原太遠,中原朝廷鞭長莫及。

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將這些地區與雲南連成一片,然後團結大多數的老百姓,將那些野心勃勃的土司豪強、世家大族以及所謂的王族連根拔起,再通過長期的統治與教化,將他們完全同化。

這種地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路。

在雲南邊境修築通往邊外的道路實在是太有必要。一條通暢的大路能夠保障大軍的後勤物資供給,能夠將雲南和這些地區連成一片,能夠加強雲南和邊外的經濟文化交流。

時日久了,這些地方的民衆就能潛移默化地融入中國,成爲中國的一份子,到了那個時候,那些想跳出來裂土分疆的阿貓阿狗們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正因爲以上的原因,李元利才向劉體純承諾兩年之內不會對西南用兵,在這兩年之內,他要做的是大規模的建設和改造——修路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除瘴。

歷史上到了清代,中緬邊境的騰衝、保山、麗江以及邊外的孟養、猛卯、木邦等地仍然是令人談之色變的重瘴區,這也是中國曆朝歷代都沒有將這些國家完全納入治下最重要的原因。

在這個時代,滇西瘴氣是一個恐怖的存在,沒有人知道瘴氣產生的原因,更別說去想辦法驅除瘴氣。後世直到一九六零年,隨着人口的增加,山區開發速度加快,瘴氣才基本上在滇西消失。

對於李元利來說,知道瘴氣、瘴毒產生的原因,要驅除它們的話,肯定是能夠做到的事情,只不過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已。

在打算對西南用兵的時候,李元利就考慮過除瘴的問題,現在他已經有了一份非常成熟的計劃。

“滇邊瘴毒不除,始終是個禍患,因此在對緬甸用兵之前,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以前朕對你們說過瘴氣產生的原理,要治理瘴毒,就得斷了它們的根!朕前日擬了一份計劃,你們可以仔細看看,有什麼疑問或建議都可以提出來,大家儘量將它完善。”

“這份計劃不光適用於改造煙瘴之地,而且還適用於任何地方,只要將上面寫到的事情都做好了,就能大大減少瘟疫病患!”

陳恭尹拿出來一疊文書,和兩名侍衛一起分發給了衆大臣。

對於李元利能夠治理瘴氣,衆大臣都沒有什麼懷疑,心裡更多是期待與好奇,他們迫不及待地接過文書一看,只見正中四個大字:除瘴三策。

第二百零四章中計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一百三十二章放火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八十八章擴軍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二百八十八章待價而沽第二百一十四章兩條魚引出的線索第一百二十八章各有對策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天南鎖鑰第二百六十一章凌海將軍第二百二十七章鞭長莫及第四十七章中伏第一百八十二章將計就計第四章謀劃第一百三十六章紅夷炮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十六章練兵第二百八十一章“跛金”第一百二十六章民心所向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四十八章出征第九十八章石砫土司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第四百二十五章血肉屠場第二章入夢第七十七章御史郝浴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四百六十章巧遇海盜第三百八十八章攻守易勢第四百六十九章傅青主第八十七章其樂融融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三十八章激昂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二百六十章平生惟願殺盡韃子第一百零九章謀石砫第四百四十六章秦淮河第四百四十四章一舉兩得第四百二十六章旗花火炮第八十七章其樂融融第四百二十章京師城 十三門第一百零六章試驗第一百六十三章廷議第五百一十三章藩臺召見第七章火藥(二)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漢四郡第五百零七章內閣首輔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二百零三章底細第二百三十一章長沙大學堂第五十五章失策第四百零三章細思量尚有勝算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五百五十八章蒙古諸部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三百八十八章攻守易勢第三百一十三章威龍白家草頭王第五百一十二章禮儀之邦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一百一十二章爆炸事故第二百零七章“絕密”加“特急”第三百七十九章輕取海澄第一百七十四章口供第二百六十三章初入湘楚第四百六十七章密室經義第一百一十六章夷陵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三十四章宿怨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二百八十五章負隅頑抗 難逃一死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三百零一章夜取炮臺第二百二十七章鞭長莫及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五百五十六章翡翠玉礦第二百七十二章清遠第四百三十章弄假成真第四百二十六章旗花火炮第三十九章奸商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三百九十章狡兔三窟第三百九十章狡兔三窟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二百五十章昆明來人第二百八十章月夜奔襲(二)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四百二十四章重騎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