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煙瘴之毒

歷史上東南亞國家除南洋諸國外,安南、緬甸、真臘(今柬埔寨境內)、暹羅(今泰國)、南掌(今老撾)等國都曾是中國的領土。

先來說說安南。

安南在西漢時便是中國的“交趾郡”,到唐朝時廢交趾郡設安南都護府,府治所在就是今日的河內,安南都護府轄境北抵今雲南南盤江,南抵越南河靜、廣平省界,東有廣西那坡、靖西和龍州、寧明、防城部分地區,西界在越南紅河黑水之間,都護由交州刺史兼任。

一直到了五代十國時,交趾人吳權擊敗南漢軍拓土稱王,北宋無力統一,此後安南長期作爲中國的藩屬國存在。

一六零四年,明成祖朱棣派張輔率軍深入安南,消滅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權(即胡朝),得府州十五、百姓三百十二萬,並將之改名“交趾”,改安南國爲交趾布政使司,成功收復安南。

至明宣宗時,由於明朝全面戰略收縮,楊士奇、楊榮等大臣乘機進言,宣宗決計罷兵,詔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軍八萬餘人北返,罷交趾布政使司,安南又成了中國的藩屬國,自此擾邊不斷。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安南莫氏篡位,明廷派兵征討,安南國王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嚮明朝官員納地請降。

明朝將安南國降爲安南都統使司,從屬國降爲屬地,改其十三道爲十三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副使、僉事,聽都統黜陟。

雖然安南實際上自成一國,但從法理上講,安南到現在爲止,卻仍然是中國的領土。

而緬甸、暹羅、真臘、南掌與安南的情況差不多。

明初,朝廷在雲南極邊之地設立了六個宣尉使司,即孟養(今緬甸孟養)、木邦(今緬甸興威)、緬甸、八百大甸(今緬甸撣邦東部和泰國清邁地區)、車裡(今雲南西雙版納)和老撾,當時這些土司接受明朝的封號,屬雲南三司直接管轄。

但由於這些地區離中原太遠,朝廷鞭長莫及,再加上明朝後期內憂外患、自顧不暇,一些宣慰使司如緬甸、八百大甸、老撾實際上已經成了獨-立國家。

特別是明朝後期,緬甸東籲王朝趁明朝剛剛經歷了援朝戰役和播州之役,國力衰退,無暇顧及西南,悍然對雲南邊境發動侵略擴張,明軍戰敗,孟養、孟密、木邦等大片領土都淪於東籲王朝治下。

想到此處,李元利怒火更盛,他壓抑住心中的怒氣,沉聲說道:“既然這次登極大典都不來,那以後都不用來了!”

“西南諸國原本就是我中國固有領土,如今裂土自封,且屢屢襲擾我雲南邊境,我大興軍豈能坐視不理?劉首輔,內閣拿個計劃出來,先拿緬甸開刀,五年之內,朕要看到西南諸國全部成爲我中國郡縣!”

哪知劉體純卻遲疑地回道:“陛下,西南極邊乃煙瘴之地,當地蠻夷自有應對方略,可不受瘴毒所害,然而我軍將士……”

“當地蠻夷爲何可不受瘴毒所害?”李元利猛地一揮手打斷了他的話,“既然當地人有辦法對付瘴毒,那就請他們來教咱們的士兵!”

“這些年來,咱們走遍了大江南北,也不知翻越過多少深山老林!川陝連綿數百里的山林難不難走?廣西十萬大山算不算煙瘴之地?咱們不一樣走過來了?”

“諸位,咱們大興軍不是吃不得苦的老爺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纔是咱們能夠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關鍵,也是咱們必須傳承下去的傳家寶!”

“一不怕苦,就是做事情不要挑三揀四,有困難要想出解決的辦法,而不是畏難不前。二不怕死,就是要有奮不顧身犧牲的精神,這是一種境界。當艱難險阻出現在眼前的時候,要勇於挺身而出,這纔是不怕死的精神。”

“沒有這樣的精神,大興軍不可能取得現在的勝利!如果失去了這樣的精神,大興軍的輝煌就不會長久!諸位,咱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總是躺在以前的功勞薄上混吃等死……”

李元利慷慨激昂的一番話語,猶如當頭棒喝,讓議政殿內原本有些飄飄然的文武將官們都清醒過來。

自從大興軍殲滅韃子殘部,朝鮮國請求撤藩內附之後,大興軍的文官武將們都覺得天下已經太平,而他們是新朝的開國功臣,現在應該輪到他們享福了。

雖然朝廷法度森嚴,大臣們不敢以身試法,但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思潮已經開始在朝堂上下瀰漫。

通過長順掌控的密探,李元利對這些情況自然是瞭解得一清二楚,但現在大臣們還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他也只能借這個機會敲打敲打,希望能夠將這種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

但劉體純剛纔的擔憂也並非沒有道理。

自古以來,雲南以及雲南之南的極邊之地就被人認爲是最恐怖的煙瘴之地,常用作流放犯人,中原人無不談之色變。

東漢年間,交趾郡首領徵氏姐妹叛亂,大將馬援奉命率大軍征伐,歷經苦戰,雖說平息了叛亂,但自身也是損失慘重,大約有一半人死於瘴毒——“軍吏經瘴疫死者十之四五”。

明永樂年間,安南胡氏篡位,永樂帝派張輔率三十萬大軍征伐安南,經過兩次大決戰後將安南重新納入中國版圖,但明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明朝前期的明軍戰鬥力非常強大,和安南人正面作戰傷亡並不算大,但由於安南地區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明軍將士因疾病死亡的士卒卻越來越多。

安南問題徹底成了明朝的雞肋,但這個問題又不得不解決。最終,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明宣宗朱瞻基下令放棄安南,全線撤軍。

截至明軍全面撤軍之時,明軍的實際控制區只有安南北部地區,而兵力也從三十萬銳減至八萬餘人,二十餘萬大明忠骨永遠留在了安南。

“西南瘴毒確實爲害甚烈,但卻並非沒有應對之法。”

“瘴毒可怕之處在於其無孔不入!但其傳播,無處乎通過蛇蟲鼠蟻和飲水食物。假若咱們能用藥物防止蚊蟲叮咬,穿長統雨靴防止螞蟥吸血,而且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的食物,瘴毒又如何能夠侵襲?”

第三百零三章反攻炮臺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三百八十五章大戰在即第八十二章負荊請罪第一百七十六章勁敵第四百七十六章騎兵兵源第二百九十八章拱極炮臺第四百五十五章鎖國第三百六十二章夜郎自大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補牢第五百四十三章自請撤藩第一百八十三章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七章剝皮揎草第三百三十四章循序漸進 夯實基礎第五百一十九章葡使覲見第二百四十一章比丘道人第九十八章石砫土司第一百四十五章擒獲國賊第一百三十九章落荒而逃第四百九十七章“海警零零四”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四百七十二章治粟院第四百一十中章速勝第一百八十六章內應第四十九章奉節第四百八十三章九月第一百四十五章擒獲國賊第七十七章御史郝浴第四百六十章巧遇海盜第三百四十一章烏斯藏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二百零五章夜戰第三百七十章不戰而降第五百四十章甕中捉鱉第四百九十六章邊牆第三百七十七章說降第十章拜服第四十二章豐收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二百一十六章“毒瘤”第一百三十章地道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動搖信仰第一百一十五間爲虎作倀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三百一十四章清剿水西土司第一百零一章兵臨城下第三百九十四章陳近南第一百二十章兵臨肇慶第二百二十章吐血第五十六章玉牌第六十三章貪功第四百一十八章同舟共濟 推心置腹第一百六十三章廷議第四百零九章目標 南京第一百三十八章士氣高漲第七十七章御史郝浴第二百七十二章清遠第二百零七章“絕密”加“特急”第一百五十六章深惡痛絕第三百五十九章心狠手辣 虎口奪食第二百二十一章突圍第一百九十九章兵圍新會第二十四章架構第二百八十五章負隅頑抗 難逃一死第四百七十二章治粟院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一百四十二章一鼓而下第二百六十四章蘄黃四十八寨第二百一十七章瘋狂第二百八十二章月圓殺韃 十五破城第二十八章焦炭第五十三章高歌第一百三十三章鄖襄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五百二十九章收復大員第五十七章遠慮第五百四十八章蘇祿國第六十七章一網打盡第三百九十二章連城璧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四百二十章京師城 十三門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齊鳴第三百八十九章張蒼水第三百三十一章自主創新的能力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槍第三十一章局勢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二百九十章戰場第五十八章分兵第一百三十八章士氣高漲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一百一十九章南下廣東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九十五章東進計劃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三百六十九章南澳海戰(三)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