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

京師大學堂內,以前的彝倫堂,現在的科學院。

與國子監其餘各堂不同的是,彝倫堂自大明永樂年間建立之初起,便是皇帝們講學的地方,在彝倫堂正中專門有爲皇帝設置的寶座。

彝倫堂前面是一塊寬廣的平臺,稱爲靈臺,也叫露臺,是以前國子監召集監生們列班點名、集會和上大課的場所。

皇帝講課,聽課的監生們當然只有站着聽的份,因此彝倫堂原來除了皇帝寶座外並沒有其它桌椅,李元利將之改爲京師大學堂後,纔在彝倫堂內安設了椅子和書桌,以供聽課的學子們使用。

要不然站着聽課,不一會就兩股戰戰,誰能聽得進去?

此時此刻,寬敞的彝倫堂內已經坐滿了人,這些人大多數是原來長沙大學堂的學子,他們都學習過一些物理基礎知識,基本能夠聽懂李元利所講,因此才得以進入這個講堂,近距離地聽漢王爺授課。

另外還有七八個鬍鬚飄拂的中年人,他們是傅青主、顧炎武、方以智等博學鴻儒。

之所以吸引到這些人來聽講,是因爲李元利前日講授關於雷電的知識,讓他們感到驚奇的同時,也有很大的認同,從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決定一直聽講下去。

中國古人對於雷電的認識非常久遠,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雷”和“電”的象形字,西周初期的青銅器上就已經出現了帶雨字的“電”字。

西漢的淮南王劉安,東漢的思想家王充,唐代的孔穎達,宋代的陸細、周密、朱熹以及明代的劉伯溫等人,都在其著作中留下過對雷電的形象描述,但古人對雷電的闡釋,卻都是“陰陽二氣相激”之說。

李元利講述的雷電形成原因,是“帶正負電的雷雲,在高速運動中產生的碰撞釋放的能量、加上雷雲本身放電釋放的能量,疊加在一起產生巨大的爆炸,伴隨着爆炸產生強烈的閃電和巨大的雷聲。”

這種正負電碰撞的說法和古人的“陰陽二氣相激”之說有極大的相似之處,而且李元利對於各種雷電產生的現象都能很好地加以說明,對雷電產生原因的解釋更是環環相扣、無懈可擊,這得到了傅青主等人發自內心的認同。

另外還有湯若望、南懷仁兩人,他們對李元利更是沒有任何懷疑的想法,完全是懷着求學的心態來的,因此兩人都坐到了第一排,而且和那些年青學子一樣,在他們身前的課桌上放着鉛筆和白紙裝訂成的筆記本。

除了堂內座無虛席之外,彝倫堂外的露臺上,也站了許多大學堂的學子們,彝倫堂與露臺相通的七道大門今日全部打開,好讓屋外露臺上的學子們也能聽到堂內的授課。

站在外面的學子基本上都是今年科考選拔上來的貢士,他們沒有物理方面的基礎,聽李元利講課有點吃力,很多詞語完全不知道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熱情。

除了李元利的身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所講的課題——電,在這個時代是屬於非常神秘的東西。

三元帶着親兵們在彝倫堂內外維持秩序,學子們也很規矩,不管是堂內坐着的還是堂外站着的,全部都安安靜靜,人雖然多卻一點也不混亂。

電本來就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很難讓人理解。爲了講好今日這堂課,李元利花了一天時間親手製作了一個驗電器,另外還有一根用毛皮包裹住一大半的金屬棒,用來演示摩擦起電的方法和解釋其原理。

“先生!”他剛走上前面的講臺,下面的學子們紛紛站起來向他行禮,連顧炎武等人也站了起來。

在授課時,李元利要求學子們都稱呼他爲先生而不是王爺,因爲在這個時候,他所做的事情是傳道授業解惑。

“都坐下吧!”李元利伸出雙手壓了壓,然後拿起了面前書桌上的鐵皮喇叭,“前日我們學習了雷電的概念和它形成的原因,今天我們講述的課題是——什麼是電。”

李元利轉身用白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四個大字,然後又回過頭來說道:“在新課程開講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前日的課程。我先來抽問,看看你們有沒有完全理解學過的知識並將其熟記於心。如果有回答不上來或是回答錯誤的,罰其抄錄前日發下去的書稿十遍!”

京師大學堂的管理非常嚴格,所立規矩上管博士、助教,下管學子、役夫,一旦違反,便會受到清掃、杖責等懲處,李元利只罰抄書稿,已經是很輕鬆的了。

其實相比起前明國子監的管理制度來,京師大學堂完全能夠說得上是仁慈。

大明國子監管理制度之嚴格超乎人想象,並且專門設立了監丞一職來“糾察”師生言行。

監丞對監生有執行刑罰的權力,刑罰的種類也非常嚴酷,有杖責、痛決、充軍、吏役、枷鐐、餓斃、自縊、梟首等等。另外,監生向博士、助教請教問題,必跪而請授,否則送“繩愆廳記之”。

繩愆廳就是國子監糾正監生們過失的地方,但它不是以說服教育爲主。裡面只有兩隻紅條凳,它的用處就是讓受罰者脫光褲子趴在上面,方便用竹條抽打屁股。

可以想象一下,在國子監這種嚴酷制度管理下出來的官員,心理是不是都會有那麼一點點變……態?

“張成!你來說說雷電形成的原因。”李元利隨手向下面一指,點了第二排一名學生。

“是,先生!”一個大約十七八歲高高瘦瘦的學子站了起來,先對李元利拱手行了一禮,這才侃侃而談:“雷電形成之前,必有雷雲,而要形成雷雲,則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

一堂課講了一個小時,李元利只覺得口乾舌燥,趕緊喝了一杯水,這纔拿起驗電器從後門走出彝倫堂。

學子們全都站起來行禮,目送他們的先生離開,每個人眼睛中都是崇拜至極的眼神。

傅青主等人隨後也走了出來,他拱手對李元利笑道:“殿下今日所講,令我等也是獲益非淺,受教了!”

李元利連忙拱手回禮:“傅先生何出此言?說起來你傳授給我的知識,纔是真的讓我受益非淺啊!”

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一百六十二章欲爲內應第三十五章軟禁第八十章苦難巴蜀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一百四十五章擒獲國賊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一百七十九章接戰第二百六十一章凌海將軍第二百七十五章海珠水寨第五百二十五章無始鍾氣篇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三百零六章狹路相逢第二百二十三章追擊第三百九十五章千里轉戰不停歇第二百零五章夜戰第四百一十中章速勝第五百一十三章藩臺召見第五百二十四章瓊華島第八十二章負荊請罪第二百零五章夜戰第四百四十七章富樂院第一章憂心第二百八十一章“跛金”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一百一十九章南下廣東第四百一十章江東顧氏第二百六十八章漢王即位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七十六章再傳捷報第五百零七章內閣首輔第二百四十一章比丘道人第九十九章出兵第四百三十五章兵行險着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一百零七章授藝第八十八章擴軍第三十九章奸商第三百一十五章別無退路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四百三十二章計劃周詳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四百四十一章勸進第二百三十六章衡口堡第三百三十八章星辰大海 壯美情懷第四百八十八章紫禁城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三百零一章夜取炮臺第二百八十一章“跛金”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第五百五十六章翡翠玉礦第十四章土司第四百零七章打箭爐的吐蕃農奴第一百八十六章內應第二百零三章底細第三百四十二章海道針經第五百一十七章紅番鬼夠膽第三百九十五章千里轉戰不停歇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一百八十九章賊首第四百二十七章信使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八章試爆第四百三十二章計劃周詳第四百九十章喪家之犬第二百零七章“絕密”加“特急”第一百八十一章誘敵第四百零四章滾江龍第十章拜服第四百六十五章鑄幣第一百八十一章誘敵第一百五十一章失之東隅第四百八十九章乾清宮第四百四十九章倭亂真相第二百一十二章周勉的真面目第二十七章規劃第三百三十九章江湖教派 誤稱白蓮第十五章試射第五百二十三章租借提議第十九章夜飲第三十章起步第二百九十八章拱極炮臺第二百四十八章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五百三十三章遠赴朝鮮第二十四章架構第五百五十二章擴張計劃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六十七章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