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久別勝新婚

鴿信就是方便快捷,才過得五六天,高夫人、黃氏、老神仙和秀娘母子就乘坐“長沙號”到了南京,隨行的還有兩條帆船,把長沙的那點家當全都搬了過來。

高夫人一行來得突然,船駛到旱西門纔派人來傳信,李元利一得了消息,連忙帶了親兵們趕往旱西門外。

旱西門外便是南京的水陸碼頭,從其它地方來的船要在這兒停靠,到其它地方去的客商也要從這兒登舟,因此十分繁華熱鬧。

三元領了衆親兵上前驅散了圍在碼頭上指指點點看“長沙號”的商賈百姓,李元利快步上得船來,先去給太后奶奶和母親磕了頭,然後又給老神仙見禮。

中國自魏晉以來,歷朝歷代都提倡“百善孝爲先”,“以孝治天下”,別說李元利現在還只是個王爺,就是日後做了皇帝,照樣要去給兩位老太太磕頭請安。

“奴給王爺請安!”秀娘向李元利道了個萬福,然後從身後拉出個胖乎乎的小子來,說道:“十五,你不是想爹爹嗎?還不快給爹爹磕頭!”

兩歲出頭的小傢伙似乎有點害怕眼前這個魁梧的男人,緊緊地抱着秀孃的腿既不放手,也不開口。

“十五,快叫爹爹!等會爹爹帶你騎大馬!”李元利蹲下身來,滿面笑容地誘惑道。

“十五!忘記先前孃親給你說的話了?”秀娘卻虎着臉道。

“娘……孩兒沒忘!”

“那你還不去給爹爹磕頭?”

這下小傢伙不再猶豫,放開抱着孃親的手走前兩步,跪下來以額觸地,口中說道:“孩兒李瑾拜見父王!”

跪拜行禮有板有眼,看來大人沒有少教。

“回家嘍!”李元利哈哈大笑,一把將兒子抱了起來放到肩上,一行人下得船來,直奔漢王府。

雖說是連續坐了兩天船,但卻沒有一個人喊累,吃過飯高夫人便要李元利帶她們去逛園子,走了東園走西園,一直到天黑了下來,這才意猶未盡地回房洗漱歇息。

李元利夫妻二人久別重逢,吃過飯便將十五交給了豌豆和英姑,兩口子便鑽進了臥房,說不盡的悄悄話。

良久,雲收雨歇,秀娘滿足地嘆了口氣,問道:“夫君,咱們這次搬到南京,日後不用再搬家了吧?”

“還得搬!”李元利將秀娘攬入懷中,輕撫着她的秀髮,“或許明年,或許後年,咱們就得搬到燕京去,以後就不用再搬家了,一家人天天在一起!”

早在廈門海戰之後,北上江南之時,李元利便不止一次地考慮過定都的問題,是選南京還是燕京?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號稱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是隻要翻開歷史就會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的。李元利不相信什麼氣運宿命那一套。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而且緊鄰長江,這是它的一個缺陷。

燕京雖然同樣位於沿海地區,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有事也不至於立即使京師震動。

而且燕京扼守連結關外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後大興軍用兵的對象也多半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和沙皇俄國,定都燕京更方便掌控大局。

此外,江南富裕而北方經濟落後,這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問題,如果定都燕京,則可以帶動北方發展起來。

燕京作爲明代兩百多年帝都,在百姓心中更有正統大義的感覺,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以上種種理由,讓李元利決定日後定都燕京,因此他的家人還得再跟着搬一次家。

“奴今日看奶奶和母親都好象十分喜歡這座府第,也不知道她們肯不肯搬去燕京。”秀娘聽丈夫這麼一說,心裡就煩惱起來。要是高夫人和黃氏真不願意進京,那她還得留在兩老身邊盡孝,這樣和夫君又得兩地分居。

“放心好了!到時我將十五帶到燕京,她們自然就跟去了。要說園子,莫非紫禁城的園子還會沒這個好麼?”其實李元利根本連紫禁城有沒有園子都不知道,此時也是信口開河罷了。

“……夫君,十五都已經三歲了,是不是給他請個蒙師啊?”女人的思維總是跳躍性的,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她們的話題多半都會圍繞家人。

“什麼?三歲?十五明明才兩歲多一點點啊!你是怎麼算的?”

“明明已經三歲了!您都已經在外面過了兩個春節了!”

原來這時候計算年齡,生下來便算作一歲,然後每過一個春節便加一歲,這樣算起來,十五還真有三歲了。

“就算三歲也還早吧?至少也等四歲再說。”

“哪裡早了?三歲開蒙的多着呢!夫君,你可不能耽誤了十五。”

“這個事情我自有主張,再早也要過了今年纔開蒙!”想想才兩歲多的孩子就要去讀書寫字,稍有不慎就要被先生打板子,李元利實在是不忍心。

而且現在的先生可不像後世,孩子哪怕被打腫了手打破了屁股,家長也沒地方告去,再心疼也得忍着,要是敢鬧上門去,那戒尺連大人一起打。

“夫……君!”秀孃的手臂纏上了李元利的脖子,拖長了聲音開始撒嬌,雖然孩子都已經兩歲多了,但其實她自己也不過剛滿二十歲而已。

秀孃的心思很單純,但不能說她沒有一點心眼。她很清楚自己的丈夫日後是要登基稱帝的,到時還不知道後宮還有多少妃子,雖然自己是正妻,又有長子傍身,但能留住男人的心纔是最重要的。

李元利被她沒穿衣服的胸脯左一蹭右一蹭,不由得心頭又覺火起,他一翻身將秀娘壓到了身下,一邊動作一邊斷斷續續地說道:“你……放心,我都已經……安排好了,明年,就讓十五開蒙。”

“我請崑山……顧寧人先生……做他的蒙師!”

“就是……唔,就是日間所見那位顧先生嗎?”

“對,就是他,大儒……別說話了,用心一點!”

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豈能負良辰美景?

第二百三十六章衡口堡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八十七章其樂融融第八十三章驚天寶藏第三百三十五章喋喋不休 神父自得第四十一章道理第二百八十二章月圓殺韃 十五破城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一百三十二章放火第一百九十章覆滅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四百章江陰之屠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三百七十章不戰而降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三百六十章愛民如子 百姓歸心第三百一十四章清剿水西土司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一百二十九章炮擊荊州第三百八十一章廈門海第四百零五章斬蛇第一百二十一章黯然而返第五十八章分兵第四十六章紛爭第四百三十七章簞食壺漿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補牢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二百四十八章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四百五十三章商船第二十三章立軍第一百零七章授藝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四百零一章勞軍 請願第四百五十一章賤籍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五百一十七章紅番鬼夠膽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四十五章部署第四百七十六章騎兵兵源第一百零三章破城第一百四十五章擒獲國賊第一百三十二章放火第一百七十八章襲擾第四百六十六章單刀直入第八章試爆第五十八章分兵第九十八章石砫土司第二百六十三章初入湘楚第一百八十章鏖戰第五十一章古剎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四百七十章閻爾梅第七十三章分析利弊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二百六十三章初入湘楚第五百二十六章正旦大典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二百三十一章長沙大學堂第一百八十六章內應第四百五十七章鹿皮第三百八十章鎮海衛第二百二十七章鞭長莫及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兩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一百零一章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二章欲爲內應第三百五十六章固守江南 抑或江寧第四百一十中章速勝第四百一十八章同舟共濟 推心置腹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騎絕塵 遙遙領先第一百零四章震驚虜廷第五百四十三章自請撤藩第二百五十五章得勝回府第一百七十四章口供第三百五十三章親人反目 豪強迫害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七十章以禮相待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三百一十五章別無退路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二百四十六章捨生取義第二百二十二章反襲第四百八十二章行氣導引圖第四百零二章敵未至便欲屠城第二百三十八章陣斬搖旗第一百零六章試驗第三百九十七章其名可彰第五百二十一章夢想中的橡膠園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四百零七章打箭爐的吐蕃農奴第一百一十七章籌備第五十六章玉牌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五百三十八章朝鮮國主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一百二十六章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