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

鄭鴻逵一死,原本就消沮至極的鄭軍,頓時有了充足的投降理由,更無任何戰意,紛紛跟隨下跪的施琅,一齊棄了武器盔甲,向唐軍跪拜求降。

這樣的結果,倒比李定國與鄭成功等人所想象的勸降過程,還要順利得多。

以鄭鴻逵一人之死,換得全體鄭軍順利歸降,絕對是一個相當令人滿意的結果。

只不過,鄭成功臉上卻沒什麼喜悅,只有說不出的悲傷之情。

叔侄一場,最終卻是這般下場,如何能不令人扼腕嘆息。

最終,鄭成功長嘆一聲,下令手下給鄭鴻逵好生安葬,以全最後的叔侄之誼。

接下來,李定國下令,就地收編全體歸降之鄭軍,復讓鄭成功傳信給鄭芝豹與鄭彩,讓尚在海外的集結鄭軍水師的鄭芝豹以及鄭彩二人,立即率領全體水師,儘快回返澎湖,接受唐軍整編。

在海外集結船隊時,二人收到鄭成功信件後,鄭芝豹與鄭彩皆是大吃一驚。

二人皆是萬萬沒想到,在短短的數十日內,鄭軍之中,竟會發生如此重大,堪稱天翻地覆的變化。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降唐,鄭鴻逵死義,鄭家勢力,已然七零八落,再不復從前了。

更可嘆的是,現在鄭芝龍、鄭鴻逵已死,鄭軍兵馬全部歸降唐軍,鄭成功雖保住了鄭家爵祿,但諸如澎湖金廈等鄭軍基業,已然盡數淪於唐軍之手,鄭家已然徒有虛名罷了。

那麼接下來,自已到底要如何行事,方是正確呢?

鄭芝豹與鄭彩二人,分別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鄭彩原是個沒主見的人,他見鄭芝龍鄭鴻逵俱死於唐軍之手,知道憑自已一已之力,亦是再難有所作爲。故思來想去,他最終決定,按鄭成功的要求,率領手下五百多艘艦船,一道北返澎湖,接受唐軍整編。

人活於世,保命求存纔是根本,鄭彩這番舉措,倒也算是迷途知返。

而與其相反的是,那鄭芝龍的三弟鄭芝豹,在收得鄭成功之信後,頓是怒不可遏,將鄭成功的來信,幾下就撕成粉碎。

“奶奶的,老子纔不給唐軍當孫子呢。兄長既沒,老子自立爲王!”鄭芝豹厲聲大吼。

鄭芝決定就此自立,與數名部將一道,裹脅了六百多艘艦船,以及手下近萬名軍兵,一直南下,往攻勃泥國而去。

這勃泥國,說起來,倒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的國度,中國史籍稱其爲勃泥、佛泥、婆羅。

到13世紀時,渤泥共轄14州,其首都文萊,居民已達萬人。經濟以農業爲主。盛產龍腦香。百姓“煮海爲鹽、釀秫爲酒“。14世紀,渤泥人民“崇奉佛像唯嚴“。中央政府設一大臣統管全國的財政、稅收。

14世紀末,臣屬於麻喏巴歇國。15世紀初又臣服於馬六甲王國。同時開始綠教化。不久,恢復獨立,建立勃泥蘇丹國。16世紀初,第五世蘇丹博爾基亞當政,國勢昌盛,除加裡曼丹島大部地區外,菲律賓南部的一些島嶼亦屬渤泥。史家稱這一時期爲文萊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勃泥國內,一直實行封建統治,蘇丹下設四位大臣和八位副大臣。蘇丹握有全國土地,並分封給各大臣,由他們出租給百姓耕種。16世紀中期至今,因王室內訌國勢轉衰,各地反叛勢此起彼伏,這便給了鄭芝豹等人以可乘之機。

鄭芝豹沿途蒐羅各路海盜,許以高官厚祿,共集得數千名亡命之徒,一齊鼓譟南下,徑攻勃泥國首都文萊。

鄭芝豹等人突然來攻,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勃泥國,哪裡抵擋得住這突然一擊,勃泥國王在殘衆的保護下,狼狽逃出京城,好不容易保住性命後,立即派出使者,北來中國請求援兵。

很快,使者一路北上,到達廣州後,立即求見駐守當地的唐軍第九鎮鎮長黃得功。而收到使者的援信,黃得功立即向北京飛鴿傳信,向他傳達鄭芝豹正全力進攻勃泥國的消息。

李嘯得到鄭芝豹往攻勃泥國的消息,遂立即與幕僚陳子龍和姜曰廣二人,一齊於客廳商議。

贊畫陳子龍聞得消息,卻是一臉喜悅,立即建議道:“唐王,鄭芝豹這廝不敢來降,卻去攻打勃泥國,雖甚是可惡,但他這般舉動,亦是給我軍在東南亞進一步拓展,一個大好的大好機會呢。”

“哦?臥子何出此言?”

“唐王,在下以爲,鄭芝豹此番往攻勃泥,實是我軍楔入東南亞的一個大好良機,若無這個由頭,我軍進兵東南亞還多有師出無名之嫌。”

“哦?”

“唐王,以在下之見,不若坐視鄭芝豹滅亡勃泥國,然後我軍再以黃鶴在後之勢往襲之。我唐軍以勃泥國王求救之令,發佈檄文,派出正義之師,出兵討伐,全力消滅鄭芝豹部衆。而鄭芝豹部衆若是不敵,必定四散潰逃,極可能逃往周圍的東南亞諸國,而我軍則可以剿滅餘寇的名義,對這些國家假虢滅虞,統統消滅,乘機一統整個東南亞,豈非萬世之基乎?”陳子龍說到這裡,臉上滿是洋溢而出的喜色。

“臥子說得是。想來我大軍自陝西南下,一路無甚戰事,諸多兵馬南下到廣東福建,卻無用武之地,亦是可惜。若是這般無甚戰軾,自令他們各返駐地,乃至滿清、朝鮮、日本人兵馬各返其國,亦非妥當。以在下之見,卻可將他們派去征伐東南亞,一則幫我唐軍滅掉如勃泥、爪哇、亞齊等東南亞諸國,二則消耗異國軍隊實力,三則可爲全軍將士搏取戰功,豈非一箭三雕之策麼?”姜曰廣則是連聲表示贊同。

二人之見,甚合李嘯心意,他點點頭,便大聲道:“二位所見甚是。箭在弦上,安可不發。鄭芝豹給孤一個向東南亞用兵的大好時機,又如何可不好生把握。且待滅了東南亞諸國,再遣兵馬回國不遲。”

主意既定,李嘯立即下令,全軍揮師南下,一路往攻勃泥國而去。

唐軍水師,原有八百餘艘艦船,加上投降的鄭軍水師,以及鄭綵帶回的五百餘艘鄭軍水師,總數多達一千五百餘艘,舳艫蔽日,帆影摭天,以浩浩蕩蕩之勢,向加裡曼丹島上的勃泥猛撲而來。

而這水師所帶的兵馬,包括作爲主力的唐軍四鎮兵馬,作爲輔助的十萬清軍,五萬朝鮮軍,五萬日軍,總數多達二十餘萬,對於總人數不過萬餘小小的鄭芝豹部兵馬來說,堪稱巨石壓卵。

攜帶這麼多的兵馬前去,足見李嘯的野心,是要橫掃整個東南亞,並且不怕付出代價,也要堅決而徹底地吞掉這塊富庶而肥沃的熱帶土地。

唐軍船隊浩蕩前行,海里上偶爾可見西班牙、荷蘭或英國的船隻,只不過,當他們看到唐軍水師如此強盛之時,頓是皆成驚弓之鳥,立刻急急遁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樣的情況,自是完全在唐軍意料之中。而且,按陳子龍等人的算計,唐軍此時出發,到達勃泥之時,那鄭芝豹估計也正好將勃泥吞入囊中,正是最爲疲憊虛弱之時,那唐軍再發起突然進攻,給他們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是最爲合適之行動。

而在一衆士氣如虹的唐軍之中,一艘虎嘯級艦船的船艙內,清軍統帥阿濟格,脫得精赤條條,卻猶是汗流不止。

此時的他,站在艙門口,不停地揮扇扇風,濃眉緊鎖,一臉煩躁之色,心下卻更覺莫名悲涼。

悶熱潮溼的船艙裡,彷彿空氣裡都塗遍了濃稠鹹腥的鹽液,讓人呼吸都不舒服。更可惡的是,船艙裡蚊子極多,在空中嗡嗡盤旋成一團黑霧,讓人不勝心煩。

而且,熱帶的蚊子足有指甲蓋大,叮在身上就是一個碩大的圓包,又癢又麻,抓撓不止,讓人煩躁不已,更讓這一衆來自白山黑水,完全不適應熱帶氣候的清軍吃足了苦頭。

十萬清軍,這些大清最後的精銳,自入廣東以來,病倒的兵卒日漸增多,到現在快到勃泥之際,已有將近一萬名清軍士卒,或死於疫癘,或病於道路,可戰之士已不足八萬。

阿濟格曾經無數次地想過,快點幫唐軍打完征伐李自成的戰鬥,就立即趕回盛京去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現在看來,這已然是一個越來越遙遠,完全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真沒想到,李嘯的野心竟如此之大,在攻滅了李自成的大順後,又馬不停蹄地催衆南下,去擊垮盤踞廣東福建的鄭芝龍,然後,又還要跨海南下,準備以消滅鄭芝豹的名義,去吞併整個東南亞。

可嘆自已這十萬清軍,作爲唐軍的僕從軍,根本沒有半點發言權與自主權,只能完全按照唐軍的指令,徵東打西,不敢稍抗。最終一路南下,到了這東南亞一帶。

而要在這燠熱潮溼蚊蟲衆多的環境下作戰,對於來自苦寒之地的清軍來說,簡直就是噩夢一般的經歷。

特別是李嘯這廝,野心勃勃,拿下勃泥還不夠,執意要拿下諸如佔婆、爪哇、亞齊、柔佛等整個東南亞,可想而知,這場戰鬥會持續多久,已方因爲戰死與病死的人數,又會多到一個怎樣令人可怕的程度。

想到這裡,阿濟格心下,忽然有種可怕的直覺。

那就是,唐軍極可能完全不在乎自已手下兵卒的死活,僅僅是把他們當成一枚枚獲取勝利的棋子或籌碼,哪怕這剩餘的八萬餘名清軍全部折損在南洋,亦在所不惜。

對,一定是這樣的!

李嘯這個天殺的賊囚,一定就是這般歹毒心狠,一定就是這般視清軍如草芥,一方面利用自已與手下,攻奪整個東南亞,另一方面,讓這十萬清軍在不停的征伐中消耗殆盡,從而既借刀殺人,又大大消減大清的潛在實力。

想到這裡,阿濟格不由悲從中來。

奶奶的,饒是李嘯這般明擺着仗勢欺人,明擺着讓自已與一衆手下去送死,自已卻是沒有半點反抗的餘地與能力。

原因很簡單,清軍到了這裡,已成徹底的異域孤軍,諸如糧草、軍械、乃至醫療等等,皆需仰仗唐軍方可繼續下去。如果他吃了豹子膽,敢惹私下反抗,惹得李嘯不高興,李嘯根本不必派兵來鎮壓他,光是不再供應他們糧草,就足夠滅掉這剩餘的八萬餘名清軍了。

更何況,現在這南洋之地,他們就算想逃,在沒有水師船隻的情況下,又能逃到哪裡去,難道要逃到這蠻荒煙瘴的加裡曼丹島上去當土匪嗎?而在這充滿毒煙惡瘴,毒蛇猛鱷的地方當土匪,與自尋死路又有何異。

李嘯啊李嘯,你這天殺的賊囚!

真沒想到我阿濟格英雄一世,如今在你手中,竟是如此窩囊,簡直不堪一提!

也許,大清帝國想要重新復興,基業只是春夢一場罷了。

阿濟格一聲長嘆,頹然而坐,嘴裡咒罵連連,又順手拍死了兩隻血肉模糊的大蚊子,心下的鬱悶與屈辱,如何可說。

不管阿濟格與一衆清軍一路上是如何抱怨,唐軍的水師都是晝夜兼程,一路朝勃泥國疾駛而去。

果然不出陳子龍等人所料,在李嘯的船隊離勃泥首府文萊約有一天路程時,早已安插在勃泥國的安全司秘探,快速傳來消息,說鄭芝豹已擊滅勃泥國,滅殺國王滿門,隨即自封爲皇帝。

得到消息的唐軍,立即催兵大進,一千五百餘艘水師艦船,直撲勃泥首都文萊而來。

正在大肆慶賀封官晉爵的鄭芝豹,聞得這般消息,簡直如聽晴天霹靂。

這,這怎麼可能!

自已好不容易纔拿下勃泥,剛剛嚐了點當皇帝的滋味,那李嘯的唐軍就如影隨形,一路追殺過來,這簡直是個噩夢般的經歷!

只不過,唐軍水師有艦隻一千五百餘艘,無論數量還是噸位均遠在自已之上,兵馬總數,更是遠比自已要多,如若強要抵抗,只會以卵擊石,立取滅亡。

他孃的,打不過,那就逃吧。

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十二章 搶馬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四章 歸途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十一章 酒樓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