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

深夜時分,鹹旺鐵器鋪內,依然燈火未滅。遠遠望去,依然可見厚厚的紙糊窗戶上,有兩個人影在隱隱晃動。

那是唐軍的細作頭目郝澤仁與手下陳舉義,正在低語切切地秉燭夜談。

原來,豪格雖然努力加強戒備,把寧完我一行人來盛京秘談之事,弄得頗爲隱密,儘量不讓他知曉。但盛京城中,唐軍耳目無處不在,他們迅速地探查到清軍動態有異,很快便把寧完我一行人前來盛京,並被豪格接見的消息,傳遞給了鹹旺鐵器鋪的掌櫃,也就是唐軍在盛京的細作總頭目郝澤仁之處。

郝澤仁一臉陰沉,陳舉義亦是一臉肅然,看得出,這次的談話的內容,十分沉重又事關重大。

“郝掌櫃,以在下看來,寧完我此次來瀋陽,定是與豪格商談議和之事。”陳舉義皺眉道。

郝澤仁一臉嚴肅地點了點頭,很認同陳舉義的看法,他沉聲回道:“你說的很對。寧完我這次來盛京,不象上次范文程那般被豪格派兵擒殺,反而能受到豪格的親自召見,確實十分可疑,他一定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我揣之,他定是帶來了讓豪格爲之心動的條件啊。”

郝澤仁頓了一下,又道:“而在我看來,最能打動豪格的,無疑是兩軍合談,互相講和,結束清朝的內戰狀態。所以,他們這番苟且相見,一定是想着偷偷議和,從而重新內部停戰,再撕毀聯盟,掉過頭來重新對付我軍,基本是可以確定的了。”

“郝掌櫃,那依你看來,寧完我的和談條件,到底是什麼呢?“陳舉義眨着眼問道。”究竟是怎麼樣的和談條件,才能打動豪格呢?“

郝澤仁一臉凝重,他沉吟半天,卻依然只能搖了搖頭,然後緩緩道:”這個卻是難說,我等缺乏情報,實難憑空猜測。於今之計,便是把豪格這裡的突發情況,緊急向李大人進行通報,讓大人早作準備。“

”郝掌櫃,現在李大人,不是正領兵在遼南一帶麼?我們的飛鴿傳書,也無法給李大人送去消息啊。“陳舉義一臉憂色。

”沒辦法,盡人事,聽天命吧。“郝澤仁長長地嘆了口氣:”希望山東那邊,能儘快與李大人聯繫上了。我們這些作下屬的,能儘自已本份就好。“

陳舉義點了點頭,正欲下去安排之際,卻又忽地想起了什麼,他猶豫了一下,還是向郝澤仁問道:”郝掌櫃,若豪格真與多爾袞達成協議,調轉頭來,復與我唐軍爲敵,那我等豈不是……“

後面的話,他沒有往下說完,只不過,郝澤仁當然已知道,他到底想要說什麼話了。

郝澤仁苦笑一聲,緩緩道:”舉義,我等既爲李大人做事,全家人等皆飽受李大人恩德,豈有事到臨頭而畏死之理。現在我們身爲虎口,又處於清軍的嚴密監視之下,就算是想要立刻離開,都是幾乎不可能之事。如果豪格真要與我們徹底翻臉,咱們大不了引刀成一快,視死忽如歸,又有何憾焉。“

郝澤仁說到這裡,眼中卻是一道冷光閃過,他冷哼一聲,繼續道:”不過,依我看來,豪格就算與多爾袞苟合,停止內戰共同對外,只要他腦袋還能保持正常思維,也未必有決心與膽量來動我們。“

”哦?郝掌櫃何以這般認爲?“

”因爲我們有實力強大的唐軍作後盾。“郝澤仁冷笑道:”就算豪格爲了私利,背棄同盟,掉頭與我們爲敵,他至少也應該知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道理。如果他真敢爲了撇清與我們的關係,而對我們痛下殺手,那麼本掌櫃可以肯定的是,唐軍將來一定不會輕饒了他,一定會讓他付出慘痛代價!“

”郝掌櫃,聽你這麼一說,確有道理。那豪格就是想對我們下黑手,但畏於我軍之威,只怕也會多有顧忌,不敢亂來。咱們確實沒必要自已先把自已給嚇着了。“聽了郝澤仁的話,陳舉義臉現輕鬆之色。

郝澤仁點了點頭,複道:”如果豪格眼光能長遠點,聰明點,那麼,對他來說,即使要與多爾袞苟合,那他對我們最好的處理方法便是,表面對我們採取疏離冷淡的態度,暗中卻還繼續與我們保持聯繫,多一條溝通的渠道,這纔是最聰明的做法。畢竟,以我看來,豪格此人,勇則勇矣,然寡謀少斷,實非多爾袞之對手,就算與多爾袞達成協議,雙方重新同流合污,他也未必是最終勝者,而是極可能在暫時穩定一段時間後,會被多爾袞排擠出權力中心,這些事情,都是可以預判到的。“

”郝掌櫃你的意思,可是說,到時候,被多爾袞暗中打擊,形同喪家之犬的豪格,還是會灰溜溜地來找我們嗎?“陳舉義追問了一句。

”此爲必然之勢也!“郝澤仁冷笑道:”豪格若真從清廷中被排擠出來,唯一可投可依者,還不是我們。所以,若他識相,絕不會做殺雞取卵這般愚蠢之事。而在我們看來,就算豪格這廝暫時與我們翻臉,也不過是一條暫時脫鉤的魚,到其勢窮之際,一定還會重新咬鉤的。對於這一點,本掌櫃絕不會看錯。“

陳舉義一臉釋然,他昂然起身,大聲道:”好!聽了郝掌櫃的話,在下信心亦更足了。那在下就先去給李大人發信,相信李大人也有足夠手段來對付這羣無恥宵小。“

郝澤仁這邊在發書信作準備,僅僅只過了一天,豪格便作了決定,讓寧完我繼續來肅親王府,與他及索尼二人,繼續商談接下來的和談細節。

寧完我欣欣然而來,分賓主落坐後,豪格便急不可待地問了他最爲關心的一個問題。

“寧完我,多爾袞可曾與你說過,打算立何人爲帝乎?”

“稟肅親王,攝政王之意,是打算擁立永福宮莊妃之子福臨爲帝。”寧完我臉色平靜地回答道。

“哦,竟是選擇福臨……”豪格與索尼眼神複雜地對視了一眼。

兩個人在心下,迅速地打開了小算盤,這多爾袞選擇福臨,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寧學士,先帝子嗣衆多,縱不挑肅親王即位,按任賢選能的規則,怎麼也輪不到福臨來當大清之主吧。莫非,這其中有什麼隱情不成?”索尼捻着鬍鬚,對寧完我沉聲發問。

索尼這話說得隱晦,實則已悄然點出了多爾袞與福臨之母永福宮莊妃多有桃色秘聞,兩人勾勾搭搭暗通款曲也是大清朝廷上下人盡皆知之事。故而他懷疑多爾袞選擇福臨爲候選人,有極大的私心自用之嫌。

寧完發彷彿早料到索尼會這般發問一般,他輕笑一聲,便拱手回道:“索尼大學士,攝政王之所以挑選福臨作爲帝位候選人,實則是爲了肅親王你考慮呀。”

“喲嗬,多爾袞竟然還有這般好心,倒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豪格一聲冷笑,隨即厲聲喝道:”寧完我!你難道是想說些謊話來搪塞本王嗎?!多爾袞這廝這般安排,定是私心自用,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寧完我,你速速給本王從實說來!“

寧完我輕嘆一聲,急急回道:”肅親王,在下縱有一萬個膽子,也不敢欺瞞你呀!之所以攝政王選擇福臨主子爲帝位候選人,確是多爲肅親王考慮呢。“

”那你就給本王好好說說,多爾袞這廝,他到底是怎麼爲本王考慮的。“豪格臉色十色難看。

寧完我拱手應喏,稍緩了一下,便向豪格沉聲說道:”肅親王,請恕在下私心揣度,說句以下犯上的話。那就是,攝政王以爲,現在既然要讓你與他二人輔佐朝政,自是帝主年幼最好,這番深意,相信肅親王自是明白。“

寧完我說到這裡,刻意停了一下,來看豪格的反應。果然,豪格聽到這裡,臉色微變,不停地捋着鬍鬚。

寧完我審勢度勢,繼續說道:”肅親王,考慮到我大清嫡傳血脈,欲立爲帝者,當以嫡子爲宜。那麼,先帝五個后妃中,共生了嫡子3人,除了您之外,還有福臨和博果爾.此二人,當是最爲合適的皇位的侯選者。“

”既如此,爲何不立博果爾,而立福臨呢?這般做法,多爾袞這廝卻是何用意?“豪格聲色俱厲。

“肅親王勿急。之所以在福臨和博果爾之間,最終攝政王選擇了福臨主子,這也是現在形勢所迫,以及多爲肅親王您考慮,才讓攝政王認爲,選擇福臨爲最佳選擇的。”

寧完我頓了下,急急又道:“雖然,從年紀來看,福臨的年齡更大,相比博果爾,將來親政的時間要早近四年。這樣一來,看上去福臨年齡偏大,在競爭上有劣勢,但福臨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是博果爾所絕不具備的。”

“是什麼優點啊?”豪格逼問了一句。

寧完我微微一笑:“稟肅親王,之所以最終選擇福臨主子,便在於他那位永福宮莊妃的母親。”

“哦,原來如此啊。看來多爾袞還真是照顧自已的相好呢,他這番用心,還說什麼是爲了本王,真真可笑!”豪格毫不客氣地戳破這層桃色關係,臉上滿是揶揄的笑容。

寧完我臉色一變,連連搖頭道:“非也,非也。肅親王你誤會攝政王了。您也知道,按大清皇室要求,讓擁有蒙古血統的孩子繼承皇位,符合滿蒙聯合的要求,福臨有滿蒙血統,博果爾也是有一半的蒙古血統,這一點看上去,兩個人並駕齊驅,但細究起來,兩人卻是大不相同呢。

“哦?是何不同啊?”

“這是因爲,博果爾的母親,懿靖大貴妃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她是插漢部人,是天聰9年才歸順的,8年的時間過去,插漢部到底有沒有徹底臣服於大清,還真不好說。”寧完臉現凝重之色,又繼續說道:”但福臨的母親是科爾沁人,從九部聯軍攻打建州後,就素有來往,若從歸順大金開始算,大概已有28年的時間,算是大清的忠誠盟友了。故而,要論忠心耿耿,科爾沁比察哈爾放心的多,還有科爾沁和大清的聯姻有多少,察哈爾與大清的聯姻有多少,兩者更是天壤之別。肅親王你乃是何其明智之人,如何會看不到這一點呢?“

寧完我這番話,說得豪格與索尼俱是無言,兩人相視一眼,皆是皺眉深思狀。

寧完我察顏觀色,知道二人已然心動,繼續添火加柴:”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博果爾的母親博爾濟吉特氏,在歸順大清時,肚子裡還有林丹汗的一個兒子,在崇德8年時,也已經8歲了,如果博果爾做了皇帝,他哥哥的權勢絕不會小,這樣一來,相當於有一個哥哥提前要與攝政王及肅親王你二人分權,這是攝政王所絕對不可能接受的,當然對於肅親王你來說,也不願意面對這樣的結果吧。“

寧完我這番話,徹底打中了豪格的軟肋。

他知道,作爲林丹汗的子孫,他們對大清的真實態度,絕非感恩與順從,相反地,應該是充滿了屈辱與仇恨。

這些各種各樣的問題,非但多爾袞與豪格,乃是所有大臣和親王在選擇福臨和博果爾爲帝時,所必須要考慮的東西,完全馬虎不得。

畢竟,在帝位繼承上,政治的穩定性,這是爲關鍵的地方,也是最需重視之處。

說到這裡,其實問題已然明瞭,那就是,豪格其實只有選擇福臨爲帝,再無任何其他選擇了。

這樣說來,寧完我所說的,多爾袞挑選福臨爲清帝,是爲豪格考慮,倒也可以勉強說得過去。

豪格心裡五味雜陳,他用求援的目光望向一旁的索尼,索尼朝他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

”好吧,選擇福臨爲帝,本王亦是同意了。“

在這個最大也是豪格最爲關心的問題上,豪格終於與多爾袞達成一致。

這個最大的問題一解決,其他的事情就好辦了。

三天後,豪格便與寧完我等人,在經過數番談判後,達成了初步協議。

整個協議內容,可簡介如下:

1、豪格同意與多爾袞化解矛盾,停止衝突,雙方在達成最終協定後,正式停止敵對狀態。

2、多爾袞與豪格等人,各人的財富與手下,均得以全部保留,以往種種,若有過失,皆不究其罪,一切從寬。

3、豪格同意擁立福臨爲帝,由多爾袞與豪格同爲左右攝政王,共同輔佐朝政。

4、協議達成後,將暫時安葬在東京遼陽的皇太極屍首,重新裝殮,安葬於盛京瀋陽皇陵之中,與天命汗陵寢,葬於一處。

5、清廷恢復正常運作後,需合力對外,將侵入國中的唐軍全部趕走,再不能私下與唐軍聯繫,一切當以大清國的最高權益爲重。

對於最終達成的這個條件,豪格十分滿意。故他下令,給寧完我一行人隆重餞行,再派專人護送他們離開盛京,直至送出數十里開外方回。

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