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

李嘯直視着王承恩那複雜的眼神,心下不覺咯噔了一下,已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他眉頭微皺,隨即臉上堆起微笑,對王承恩延請道:“好,那就請王公公請入內廳,與本王敘話。”

隨及二人入得內廳,李嘯與王承恩分賓主坐下,命人看茶後,便屏退衆人,閉門密談。

“公公,有何緊要話,但請對本王直言便是。“李嘯輕聲道。

王承恩輕呷了一口茶,沉聲道:“平遼王,朝廷現在有一事,咱家想對平遼王言明。”

“哦,卻是何事?”李嘯神情一凜。

“唐國公,前段時間,清廷秘密派了使者過來,想與我大明議和,現在,朝廷正在與清虜使者商談議和條款。”王承恩手捧茶杯,用一種平靜的語氣,淡淡地說道。

李嘯的神情,一下子就僵住了。

最讓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李嘯原本以爲,自已在掃滅金州,攻下赫圖阿拉之後,一定能給崇禎皇帝強大的支持,讓他在遼西雖然損失了十三萬精銳明軍後,還能有自已這顆堅強倚柱,可以成爲依靠,不致於對強悍善戰的清人喪失了信心,從而被脅迫議和,卻沒想到,這歷史,竟然還要與先前一樣,明廷最終還是,開始與清人開始了議和。

看來,明朝的十三萬精銳被清人消滅,給他們帶來的打擊太過沉重,明廷在清人的威壓下,估計已成驚弓之鳥了。

當然,與歷史上真實的議和相比,現在的議和,對明朝有利許多,必竟是清人派出使團來到明朝,主動請求議和的,這樣的結果,十分有利於明朝討價還價。

只不過,李嘯之所以這般反對議和,其實也還是有一點私心的。

那就是,李嘯希望,明廷能站在自已一邊,哪怕明朝再無用,再孱弱,也是一個可以拉攏的對象,能爲自已分擔一部分壓力。

這纔是李嘯返回山東後,立即給崇禎皇帝寫信的原因。李嘯希望自已的打氣,能讓皇帝拒絕清人的議和,使清廷不能從明清戰爭中脫身,轉而全力對付自已。

而現在,隨着明清正式簽訂協議,自已這個願望,只能化爲泡影了。

因爲,李嘯知道,明朝與清虜議和,必定會給清虜提供歲銀與貢金,同時還會與清人展開邊貿,這對於清人的壯大恢復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清人爲什麼急於與明廷展開議和的根本原因。

而由於貢金與貿易,清廷的力量一定會迅速恢復,再加上沒有明朝這個後顧之憂,接下來,清人可以集中全部力量,與俄羅斯帝國一起,來對付李嘯。

而明朝在經歷了鬆錦大敗後,急需一段休整恢復的時間,對清廷主動提出的議和之請,基本沒有抗拒之理由。而相反地,明廷看到清廷要與自已議和,轉而集中全力對付將來對自已威脅巨大的李嘯,可能還會暗中欣喜與慶幸吧。

現在看來,在明清議和之中,最爲吃虧的,便是自已了。

畢竟,明清雙方都可以從這份協議中獲得利益,明廷可以獲得和平,清朝則可獲得錢財,而唯一利益受損,且將會被滿清重點針對的,只能是自已。

李嘯在心下感嘆,那韃酋皇太極,真真用心險惡,算計得很準哪。

只嘆自已一心爲國,甚至親率主力去勞師遠征,卻落得這般算計,簡直有些悲涼。

想到這裡,李嘯已然什麼都明白了,他苦笑一聲,淡淡道:“朝廷真是用心良苦啊!一邊與韃子議和,一邊還擔心李某會心存不滿,才專門給李某封了這平遼王的爵位,來平復帶給本王內心的傷害吧。”

聽了李嘯的話,王承恩臉上頓時顯出尷尬之色,他喃喃道:“平遼王果然洞查敏銳,咱家復之何言!只不過,這也是朝廷中衆多顯臣的共同決策,皇上也有無奈之處……”

“好了,公公不必再說了。”李嘯冷笑一聲,打斷他的話:“朝廷既已做了決斷,李某做爲大明臣子,理當遵從朝廷決定,再說更多,復有何用。“

“平遼王……”

“好了,勸告的話,真的不用多說了,本公遵從朝廷的決定。公公遠來山東,一路辛苦,本王另有程儀相送,還望公公勿要推辭。”

王承恩臉色十分複雜,臉上擠出的笑容,也十分尷尬,他輕咳一聲,回道:“唉,平遼王一片心意,其情摯摯,咱家若是不領,是爲卻之不恭了。”

李嘯微微一笑,隨即命人送上雪花紋銀3oo兩,讓王承恩收下,隨後兩人又閒聊天了一陣,王承恩才告退而去。

李嘯對王承恩的其餘隨從也十分大方,也對他們各按品階給予差賞,故衆人無不喜悅。

王承恩等人離開後,李嘯隨即讓自已最親近的兩名幕僚陳子龍與姜曰廣二人,一道入內廳議事。

二人入得內廳,分賓主而坐後,李嘯立刻把朝廷正與韃子議和的事情,對二人說了一遍。

一時間,內廳的氣氛一片肅然。

陳子龍臉露憤然之色,率先開口道:“平遼王,想來我軍遠征清朝內地,立得偌大功勳,可謂是大揚國威,大挫敵虜之銳氣,本以爲這般功績,可以讓朝廷放心,以絕其與清人偷偷議和之念,卻沒想到,明廷竟還是被清人打得嚇破了膽,偷偷地開始與其議和。以學生看來,朝廷今日加封大人爲平遼王,無非是想通過這樣,看似十分難得的異姓封王方式,來平息下大人的不滿與憤怒罷了。可嘆大人爲國征戰不休,朝廷卻在後面拖後腿,使絆子,總難避朝廷之中一衆小人的猜忌之心,朝廷此舉,真真令人齒冷也。“

姜曰廣也在旁邊補充道:“平遼王,在下亦是這般認爲。現在明清議和,那皇太極便可全力來對付我們了,而且還有貢金與邊貿爲清虜輸血,皇太極這一手算盤,打得倒是精哪。“

陳子龍又壓低聲音道:“李大人,依學生來看,要不趁朝廷與清庭尚未談妥之際,立即向朝廷表明態度。若朝廷不改變對清廷議和的想法的話,那我軍將……“

說到這裡,陳子龍壓低聲音,沒說下去了。

李嘯臉色平靜,彷彿沒有任何表情。

姜曰廣見李嘯不表態,則亦壓低聲音道:“李大人,若擔心兵迫京城以清君側,在國中影響太壞的話,學生倒以爲,還有一計可施。那就是,在清使團隊從京師北返後,派我軍將士,假扮盜匪,將整個清軍使團與明廷回訪團隊全部截殺。從而讓明清議和的希望徹底毀滅,讓皇太極始終無法從對明戰爭中脫身。“

李嘯還是沒有說話。

只不過,他的眼神愈發陰沉得可怕。

這二人的意見,在李嘯看來,無異於火上澆油,大大激化矛盾,是絕對不可採納的。因爲無論採取他二人誰的意見,如果李嘯這樣做的話,可謂與明廷徹底撕破臉皮了,也許對於自已來說,只剩下起兵自立爲主一條路可走了。

李嘯現在還不想這樣做。

現在的李嘯,因爲改組軍隊,裝備新式武器,開拓南洋荒地等事項,已將他手上的數千萬兩銀子的財力,基本花了個罄盡。

現在的李嘯,財政上還是相當緊張的,畢竟大把的錢財花了出去,要見到效果,可能還要個兩三年時間。

這兩三年時間,李嘯必須小心翼翼地控制財政與支出,防止財務崩潰,在軍隊轉型完畢,且土地開發初步完成後,再開始向外大力拓展,方爲合適之舉。

所以李嘯認爲,如果真要現在一時衝動,同時與明朝與清朝一同爲敵的話,且不說兵力上會相形見絀,財力上也是再難於支撐,除非把手下軍隊變成李自成那種流寇模式,以戰養戰,用中停地擄掠奪與裹脅,來發展壯大自已,而這是李嘯所絕對不接受的。因爲他若這樣一做,且不說先前積累的英名毀於一旦,也等於是把自已,放在國中全部的官僚與將領的對立面上了。

而且,李嘯現在還在利用與明朝的大體平和的關係,不停地從明朝國內轉移人口,把這些源源不斷的漢族人口,有如種子一樣不停地充填到南洋與東北亞各個新建省份中,以進一步壯大自已的實力,強化自已的力量,直到將來,讓一個由自已用心塑造,全新的、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有初步近代模式的漢人帝國,在世界面前,崢嶸崛起。

換句話來說,現在的李嘯,實力還尚未到可以與明朝徹底撕破臉面,完全對立的狀態,既然如此,那李嘯實際上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姑且承認現狀,接受這個明朝賜下的平遼王爵銜,默認明廷與清朝簽下議和協議。然後在這兩年裡,繼續發展壯大自已的實力,順利實現軍隊轉型,以及對手下各統治地域的進下開發與控制,這纔是李嘯最爲迫切的任務。

李嘯相信,就算明朝與清朝達成議和協議,清朝想在這兩年裡,就發展到能完全壓制自已的狀態,還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

李嘯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二人,不必再說下去了。

然後,他淡淡道:“二位,本王認爲,現在我軍財力有限,軍隊還未完全轉型,還沒有到能與朝廷徹底撕破臉皮的程度,故而,繼續對朝廷何持表面上的的恭敬與遵從態度,纔是我等唯一可行之策。我軍現在的根本大計,還是要繼續完成軍隊轉型及訓練,還有繼續從國內移民,把南洋與東北亞開發好,這些事情纔是真正的重要與關鍵所在。本王相信,只要我軍實力進一步壯大,將來還怕沒機會改變現狀麼?“

聽李嘯這樣說,陳子龍與姜曰廣二人皆沉默了。

不過,很快陳子龍便接話道:“李大人能考慮長遠,暫作潛伏,亦是好事。我等可以利用這兩年的時間,好好發展壯大自已的實力,等到南洋與東北亞等地一切都穩步發展,並開始有固定產出,財政也不再緊張之際,再開始圖布天下,卻是更加妥當。“

姜曰廣也點頭道:“臥子所言甚是,現在我軍保持守勢,再徐徐拓展,確是更加妥當之舉,以學生看來,我軍現在最爲首要的任務,要要確保海參崴堡快速修好,估計明清議和之後,皇太極要進攻的首要目標,便是海參崴堡了。“

李嘯很同意兩人的說法,他點頭道:“二位說得甚是。現在海參崴堡纔剛修了內城,外城才修了一半,還需要加緊修建,爭取在明清議和談定之後,便能順利完工。然後,在海參崴堡完工後,本王還要再調派平南鎮丙營兵馬,前往海參崴堡,以加強當地防禦,確保海參崴堡固若金湯。“

李嘯說完這話,姜曰廣突然象想起了什麼一樣,對李嘯笑道:“李大人,我等自遼東返回,已有兩個月了,那被我軍俘虜的清廷宗室巴布海,和在圖庫拉山崖投降我們的清廷戶部參政索海,二人現在均在登州無所事事,卻不知大人打算如何處置他們?“

李嘯哦了一聲,這纔想起還有這檔事來。

原來自返回山東後,李嘯有大堆的事情要處理,又要關心鬆錦大戰與明清議和等事,如何安置巴布海與索海二人,倒還真的一時忘了。

這兩個人,已然徹底背叛清廷,現在就是李嘯放他們逃回,他們也沒膽量回去了。只不過,這兩個人都是才能平平之輩,那索海更是因爲墜馬而成爲了殘疾,已然不能再如他們手下投降的軍隊一樣,被李嘯洗腦改造後吸收入軍,那如何安置他們,倒還要好好考慮一下。

李嘯想了想,便道:“這樣吧,讓這兩人以我軍退役人員待遇安置,全部送到澳洲,就在那裡當個普通百姓過日子算了,反正對於他們來說,本王沒有取他們性命,給了他們活路,已是足夠仁慈。他們將來,就在當地,娶個漢人女子,養家餬口過日子吧。“

隨後,就在李嘯,安排巴布海和索海前往澳洲安置之際,明廷派出的回訪使者團,也跟着清朝使團,來到了瀋陽城中。

望着瀋陽西門上,那用滿漢雙語書寫的“盛京“二字時,主使馬紹愉,與副使李御蘭,不覺皆是感慨萬千。

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十一章 酒樓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六章 選擇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三十章 規劃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九十章 引寇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