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

段時棨的話語,有如一把把尖刀般,直襲盧象升心頭,他雖努力在臉上保持平靜,內心之中,卻有如翻江倒海。

盧象升不得不承認,對面那個唐軍的主將,說的話,其實十分有道理。

唐明雙方,在這時互相攻殺,血染塞北,甚至長期對抗下去的話,真正得益者,只是能流寇與韃虜。這樣堪稱內戰的戰鬥,也確實只能令親者痛,仇者快了。

只是,盧象升邁不過心頭那道坎。

這個李嘯,再怎麼說,已是朝廷的反賊,是皇上親自下旨要攻打的叛逆之徒。這其中,不顧究竟是不是朝廷有錯,但自已做爲臣子,就能這麼名正言順地違抗朝廷的諭令麼?

這時,彷彿看穿了盧象升的心思一般,段時棨的話語,又繼續傳來:“盧總督,你可是以爲,我家李大人,已與朝廷弄翻成了叛逆,而導致你邁不過心中那道坎麼?那麼我且問你,朝廷對於那攻州克縣,荼毒山東全境的孔有德耿仲明部,尚且多次招攬撫慰。而李大人爲國家立有大功,又從無謀反之實,難道朝廷真的會要與我唐軍翻臉對抗到底麼?”

盧象升臉色大動,他嗡張着嘴,一臉猶豫惶惑之狀。

“盧總督,本將再說句誅心之語,請總督大人靜聽。”段時棨冷冷一笑,複道:“本將在想,盧大人在這裡與我唐軍喋血沙場,爲朝廷之令而拼死作戰之際,但朝廷上頭,聽到盧大人最終大敗的消息後,怕是再無與我軍對抗之打算,而極可能就會派出和撫人員,來與我唐軍議和了。界時,朝廷與我家李大人消除芥蒂,重歸於好,而可嘆盧總督在這荒野,拼卻一腔熱血爲國盡忠,豈非只是毫無意義?甚至更可悲的是,盧大人雖爲國盡忠,卻只會被他人認爲不識時務而背地取笑呢。若是如此,豈不惜哉。好了,本將言盡於此,何去何從,請盧總督好自斟酌。”

段時棨的話語,徹底擊碎了盧象升的內心支柱。

他突然發現,自已拼死拼活地與李嘯對抗,說不定真的可能,爲國盡忠血染沙場的自已,到頭來,只不過是成了舞臺上,那任人取笑的丑角而已。

想到這裡,盧象升臉如火燒,兀地一聲嘆息。

他終於擡起頭,對段時棨緩緩答道:“段營長,那你接下來,是打算將我軍全部俘虜麼?”

段時棨直視着盧象升不安的眼神,卻慢慢搖了搖頭。

“不必,我軍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絕。我家李大人已在信中說過,若真能迫和盧大人,那麼,爲顧全盧大人顏面,只需將爾部軍中,全部軍官和糧草輜重扣下便可。其餘軍士連同盧大人你,皆可自回萬全都司而去。本將只希望,盧大人好好體會我家李大人這一片苦心,自此之後,不得再與我軍作對,不然,這一衆軍官,只怕性命難保。”

聽了段時棨這軟中帶硬的話語,盧象升久久無言,最終,他苦笑一聲,同意了段時棨的安排。

“罷罷罷,事已至此,復能何爲,本督同意了。只希望貴部,能多加善待我軍被扣之軍將吧。”盧象升嘆息着說道。

段時棨笑道:“盧總督放心,風波過後人情在,我軍決不會爲難他們,將來兩軍和好之時,這些軍將,我軍自會放回。”

於是,包括盧象升二弟盧象觀和右翼副將楊國柱在內,總共約四百餘名中高級軍官,被唐軍扣留,其餘兵馬軍士,以及戰死的明軍士兵屍首,則由盧象升本人,全部帶回萬全都司而去。

率軍離去的盧象升,聽到背後唐軍高入雲霄的呼喊歡呼聲,心下苦澀莫名,又無可奈何。

而很快,盧象升兵敗塞北,全部軍官被俘的消息,立刻傳到了朝廷中。

聽到了這個可怕消息傳來,崇禎皇帝臉色呆滯,他在東暖閣中,兀自呆坐,整整一天,都未曾進食。

皇帝心下惶懼不安,他開始深深地懷疑,自已這般意氣用事,剝奪李嘯的爵位官職,又把他打爲叛賊,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他甚至在更加驚恐地想,要是這李嘯,調發其悍銳非常裝備精良的的虎狼之師,一路北攻京師,自已雖是皇帝,但僅憑那徒有虛名的京中五營兵馬,和京畿的那些零散部隊,怕是連唐軍的首輪攻擊,都難於抵擋得住吧。

在這天傍晚,有小太監來報,說楊嗣昌緊急求見。

崇禎眼中一亮,隨及又是一絲愧色一劃而過,他略一沉吟,便急令小太監帶劉嗣昌入內。

“臣,禮部尚書楊嗣昌,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

“謝陛下。”

楊嗣昌站起身來,與龍椅上的皇帝稍一對視,兩個人的眼神,皆十分複雜。

最終還是楊嗣昌先開了口:”皇上,微臣此來,實是有一言,拼死也要向皇上稟明。“

”哦,你說吧…………“

”皇上,前番朝中有小人,屢進讒言,污壞聖聽,讓皇上與國家大將心生嫌隙,以至彼此刀兵相向,君臣不和,實實令人痛惜之至也。“楊嗣昌不敢直說皇帝,故意將話鋒暗指首輔劉宇亮等人。

崇禎臉上一熱,臉上惶愧之色更甚。他當然聽得懂,楊嗣昌雖然在指責劉宇亮等人,但自已這個最終的拍板者,卻絕對是關係更大,只不過楊嗣昌爲尊者諱,不好說出來罷了。

崇禎輕咳一聲,卻順勢轉移了一下話題,他低低道:”楊愛卿,朕實在沒想到,盧建鬥率全宣府的機動兵馬,去進攻李嘯那孤懸塞北的金湯城,竟會被打得大敗!可嘆我大明官軍出師不利,以你看來,現在卻該如何是好?“

楊嗣昌一聲苦笑:”陛下,恕在下說得直接,以在下看來,我大明官軍,鬥志低沉,訓練生疏,這般孱弱戰力,如何是李嘯那久經戰陣,裝備精良的唐軍之對手!若陛下還強要去再與那李嘯繼續爭鬥,豈非只能自找不快?”

楊嗣昌本想說是自尋死路,但他爲了皇帝顏面,還是故意說輕了些。只是饒是如此,皇帝的臉色,卻是愈發陰沉而痛楚。

見皇帝這般神情,楊嗣昌繼續說道:“陛下,你以爲,那盧建鬥能從戰場上活着回來,是他拼死殺敵才得以逃脫麼?非也!據在下了解,盧建鬥與李嘯部下軍兵,在金湯城外交戰,先是被破左右兩翼和全部後勤兵馬,隨後,本部中軍亦被唐軍牢牢圍住,本是必死之局,但最終李嘯顧念舊情,不肯痛下殺手,才留其性命,只將其中軍官扣下,而讓盧建鬥率一衆士卒平安返回。以在下看來,李嘯這般做,說明其還是不想與朝廷徹底結怨,更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向朝廷表明自已無心背叛之意。李嘯這番苦心,還望陛下慎察之!”

聽了楊嗣昌的話,崇禎心下五味雜陳,臉上表情更見覆雜。

楊嗣昌繼續說道:“據微臣瞭解,李嘯的部將,在陣上曾向盧建鬥喊話,說若唐軍與朝廷這般自相爭鬥下去,只怕最終只會兩敗俱傷,到時候,苦的是國家與百姓,而獲利者,卻只有流寇與韃虜啊!微臣聞之,心下不勝感嘆。那李嘯,已被皇上定爲叛賊,卻還這般爲朝廷爲國家着想,實是忍辱負重國之干城也。這般能戰之良將,若還要硬生生地將其推至反叛之路,當是我大明帝國,最無可挽回之損失啊!”

崇禎聞言,臉上不覺動容,他輕聲道:“李嘯,他,他真是這般認爲的麼?”

見皇上言語鬆動,楊嗣昌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稟道:“陛下,古人有云,聞鼙鼓而思良將,現在天下方亂,那李嘯乃是國朝不世出之干城將才,縱有跋扈之處,陛下也當賞其長處而用之,方是正理也!更何況,現在與李嘯弄到這個地步,乃是多爲小人讒言所誤,非是陛下本心,陛下爲何不再下詔,切責這幫挑唆小人,從而修復與李嘯之關係呢?”

崇禎站起身來,緩緩地來回走了幾步,便嘆道:“愛卿此番話語,實是有理,可嘆當時朕一時氣盛,被宵小之言所迷,現在想來,朕之心下,亦是痛悔無及。只是不知道,到了現在,那李嘯,還願與朕重歸於好,君臣相和麼?”

見得崇禎態度已然改變,楊嗣昌心下喜悅,他復拱手大聲道:“陛下,想來當日之孔有德耿仲明,在山東攻城掠城,屠戮百姓,陛下尚且念其曾是大明官軍,從而寬仁待之,屢屢派人招撫,足見陛下關愛仁德之心。只不過孔耿二賊,不念聖恩,一心謀逆,北叛國朝,實是卑劣可鄙不可教化之輩。但這李嘯,雖背叛賊之名,卻從無攻伐國家,擄掠州縣之事。雖被迫與進剿的盧象升部交戰,卻也屢留餘手,全其性命。這樣的人,臣敢料定,只要陛下不究其過,誠心招撫,李嘯定可再爲國家所用,如此一來,君臣釋疑,兩相交好,豈非大好之事?”

崇禎站住,又長長輕嘆一聲,臉上更顯愧色。他喃喃道:“愛卿言之有理,只是,何人可往山東,去與那李嘯和談呢?”

楊嗣昌聞得此話,心下歡喜無限,遂及大聲道:“皇上,微臣雖是愚魯之輩,卻願前往山東,去與李嘯議和。讓皇上與李嘯,自此冰釋前嫌,君臣相洽!”

“好!那就有勞愛卿了。”崇禎回過頭來,臉上生硬地擠出笑容。

三天後,一路快馬加鞭的楊嗣昌,終於趕到山東登州。

聽到軍兵來報,說是楊閣部親自前來,正與陳子龍姜曰廣等人一同議事的李嘯,臉上露出隱隱的笑意。

“李大人,看來我們在宣府北路把盧象升徹底打垮,這朝廷總算是服軟醒悟過來了。學生料楊閣部此來,定是爲了與我軍和談也。”陳子龍在一旁笑吟吟地插話過來。

“是啊,李大人這以打促和之計,端的是好!朝廷以爲我軍是個軟柿子,可以任意拿捏,現在崩了牙,才知道我軍是個咬不爛的銅碗豆!朝廷嚐到了苦頭,纔不得不放下身段,來與我軍和談,以求息事寧人呢。以在下看來,李大人卻正好可以此機會,與朝廷談妥條件,從此以後,我軍再於海外開拓領地,朝廷當再不敢從中作梗了。”姜曰廣亦是一臉喜色。

李嘯微笑着點點頭:“兩位言之有理,若朝廷真能就此醒悟,不再幹涉我軍海外拓展,那本官也可給朝廷一個面子,讓朝廷也有臺階可下。畢竟,能和朝廷保持一個鬥而不破的局面,實是對我軍最爲有利之事。”

不多時,楊嗣昌率一衆隨從,進得登州城來,李嘯率領一衆文武官員,熱情迎接,給足了楊嗣昌面子。

兩人互致禮節後,楊嗣昌嘆道:“唐國公,楊某此來,卻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李嘯輕擺了一下手,示意他不必再往下說,然後微笑道:“楊閣部遠道而來,一路辛苦,閒話不敘,先請入城再談。李某已備下薄宴,請楊閣部隨本公入席便是。”

隨後,李嘯與楊嗣昌並馬入城,直到內城李嘯官邸處。

此時,宴席中已然諸菜上全,楊嗣昌復與李嘯相請入坐,賓主之間觥籌交錯,和樂融融,彷彿先前的不快與糾紛,完全不存在一般。

楊嗣昌見李嘯能這般熱情招待自已,心下十分感動,故兩人互相敬酒,隨意地說些場面話,整個宴會氣氛,一片祥和。

宴會既畢,李嘯撤去殘席,復與楊嗣昌二人,入得客廳,分賓主看茶而坐。

楊嗣昌輕呷一口,便放下茶杯,一臉複雜之色的他,卻也不多閒話,而是直入正題。

“唐國公,楊某此來,實爲調解唐國公與朝廷之糾紛也。這段時間,朝廷與唐國公多有誤會,以致彼此刀兵相向,實是令人痛惜之至。之所以弄得這般結果,皆是有朝中小人,挑唆離間,讓皇上一時迷了聖心,才與唐國公鬧得這般不快啊!楊某今天前來,先代朝廷,向唐國公告一聲罪。”

楊嗣昌說罷,向李嘯鄭重地拱手致歉,被李嘯擺手止住。

“楊閣部,過往種種,大家心裡有數便可,就不必多提了。只是李某在想,如何在將來之時日,防止朝廷與本公之間再起摩擦爭執,方是最爲要緊之事。”

“那依唐國公看來,卻是該如何行事,方可讓朝廷與大人之間,不再重起糾紛呢?”楊嗣昌眨了眨眼,連忙問道。

李嘯微笑起來,朗聲道:“這個麼,倒也不難。以本官看來,只要朝廷答應本官以下這幾個條件,那本官當可與朝廷,就此講和,從此以後,兩相安堵,君臣無猜,再無嫌隙。”

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