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

很快,一臉喜色的哨騎,帶來了劉國能部確要歸順的消息。

面對大笑出迎的安和尚,劉國能一臉愧色。

“安參將,劉某反正來遲,望將軍恕罪!”

劉國能跪地拱手而拜,他後面,董國英領着一衆流寇,黑壓壓地跪倒了一片。

“劉將軍速速請起。”安和尚一臉笑容地攙扶起他:“你部能及時反正,免卻好一場刀兵廝殺,實是大功一件。且隨俺回營便是,今天咱兄弟倆敞開了喝,定要喝個你死我活!”

兩人大笑,隨後,劉國能下令全體流寇,皆卸了盔甲武器,交給明軍,便跟着安和尚一同返回駐紮的塢堡。

返回塢堡後,安和尚安排宴席,盛情款待劉國能一行人。

劉國能董國英及一衆流寇,見安和尚胡尚文等人這般熱情相待,心下皆極感動,賓主之間,愈發歡暢和洽。

席間,劉國能乘着醉意,向安和尚問道:“安兄,卻不知,你主李嘯,待人如何?”

已是一臉酡紅的安和尚,見劉國能這般發問,便笑道:“劉將軍,俺實話跟你講,你不去投他部明軍,卻能來投我部,實是相當聰明之舉。你問俺我家李大人如何,俺實話與你說,這位年紀輕輕便被封爲赤鳳伯的李大人,實是人中翹楚,國之倚柱,又識人極明,能量材爲用,遇上這樣的上司,實是你我之福啊。一句話,只有你有武藝,有本事,能安心爲其效力,李大人一定會重用你。”

劉國能哦了一聲,眼中便不覺滿是希望的神采。

休息幾天後,安和尚便令一哨兵馬,送劉國能部,前往山東。

而在劉國能等人前往山東之際,在陝西的莫長榮部,也剛剛招降了潰逃山西的李萬慶部。

原來,李萬慶部自在陝西被曹變蛟與賀人龍聯手擊敗後,率潰兵二千餘人,殘餘家屬一千餘人,逃往山西,一直在臨晉一帶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後,陝西郃陽莫長榮部,大肆招攬流民的消息,通過當日陣前潰逃後的張妙手部殘餘騎兵,傳到了李萬慶耳中。

“哼,張妙手這廝,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本身就是潰餘之兵,還想耍計去奪郃陽城,真真不自量力,算是自尋死路吧。”

一臉兇相,身材雄健的李萬慶,聽了這些原張妙手部騎兵的報告,冷笑着說道。

隨後,李萬牀眼中光芒一閃,低喝道:“不過,張妙手這廝,那把自已賣給明軍的招數,倒是不錯。現在,全軍隨本帥前去郃陽,去把自已賣個好價錢!”

一天後,李萬慶率部渡過黃河,來到郃陽城下。

李萬慶當即下令,全軍盡棄武裝,以向城中的莫長榮等人,表示自已投降的誠心。並派人喊話,希望同樣得到與張妙手一樣的買人銀子,便可任由莫長榮等人安排。

莫長榮大笑,隨即同意,在付出了價值八千兩的香菸和布匹後,成功收降李萬慶部。

兩天後,莫長榮便派人將李萬慶部一衆人等,送往山東而去。

崇禎十年十月底,劉國能與李萬慶兩部人馬,均已到達山東。

見這兩名在歷史上頗爲有名的流寇大將,現在皆來報效自已,李嘯喜不自勝,對這主動歸順的二人,另行嘉賞了一番,讓二人心下,由衷地感激。

李嘯知道,這二人,在真實歷史上,投降了明軍後,與諸如張獻忠、羅汝纔等投降反覆的流寇不同,一直對明廷忠心耿耿,相當可靠,並最終爲明朝戰死盡忠。

象在歷史上,劉國能投降熊文燦時,便頓首跪拜道:“愚民陷不義,蒙明府湔拭更生,願悉其衆上幕府軍簿,身入麾下,定盡死力。”

對於這樣本質上忠誠可靠之人,知曉明史的李嘯,自然要大力延攬。

而到現在爲止,李嘯的買人計劃,已實施了四個月,平均每個月,從山東陝西兩地,共能收得近八萬的俘虜與流民,加上許秀清等文官在河南、北直隸、以及山東當地,每月可收得兩萬流民,這樣平均每個月,李嘯軍收攬的俘虜與流民,可達十萬人。這三個月下來,已有四十萬之衆的流民,被李嘯收入麾下。

在有充足人力的基礎上,李嘯決定,開始自已的擴軍的計劃。

這次擴軍的重點,是臺灣派遣軍。

李嘯將原本只有三千人的臺灣派遣軍,擴充爲平南營,其規模編制,基與赤鳳營一樣。

這樣的話,平南營下轄三總,也就是九哨的兵馬,以一哨5隊盾兵,10隊槍兵來算,總共有45隊盾兵,90隊槍兵,另外有橫行哨,玄虎重騎哨,飛鷂子哨這樣與赤鳳營完全一樣的戰兵編制。

但是,除了這些標準配置外,李嘯另外還給平南營配備了1000名輔兵,以及滿州步兵哨600人。

李嘯讓他們依然穿着原先正黃旗的盔甲,並與橫行哨一樣,人人手持虎刀、虎槍、長柄挑刀,重型軍鐮之類的作戰武器,希望他們能與橫行哨一樣,起到既然陷戰苦戰,又有改變戰局的衝擊力量。

李嘯考慮到,這駐屯於臺灣的平南營,以後多要在溼熱多山的地形中作戰,這樣的環境中,騎兵有了玄虎重騎與飛鷂子,其實已然足夠,反到是對步兵的需求更大,故李嘯決定,把在金湯城中的600名滿州正黃旗部輔兵,裝備成步兵哨隊。

這樣一來,李嘯的平南營內,共有盾兵4590人,槍兵9180人,橫行隊員600人,玄虎重騎600人,飛鷂子600人,滿州步兵600人,輔兵1000人。總共兵力達到了17170人。

但是,即使把平南營這支兵馬,裝配成這近二萬的強大軍事力量,李嘯也並不滿足。

他決定,再給這隻部隊,配上裝備了新式龍擊炮的強大火器部隊,從而讓這駐屯臺灣的平南營,成爲一隻無論進攻還是防守,皆是相當犀利可怕,堪稱武裝到牙齒的猙獰猛虎。

畢竟,李嘯的野心,不單是要吞下整個臺灣島,在將來,還有更加廣闊的呂宋諸島,以及更遙遠的地方。。。。。。

現在,鐵龍城火炮廠中,在鐵模鑄炮技術還在研發的情況下,而正在使用的泥模鑄炮技術,基本能達到每月平均二門重型龍擊炮的速度。

到了現在,已然生產了8門重達2500斤可打放32斤鐵彈的重型龍擊炮,加上原先所產的打放18斤鐵彈的中型龍擊炮6門,打放8斤彈的輕型龍擊炮4門,共有18門龍擊炮,配備到平南營的火器哨中。

這些火炮,李嘯按重型龍擊炮配8名炮手,中型龍擊炮配6名炮手,輕型龍擊炮配4名炮手的編制,以及一些後備炮手,組建了一到總共二百人的火器部隊。

那麼在下個月,李嘯就率軍出發南征之時,又還可再多兩門重型龍擊炮,火炮數量當可達到20門。

有這20門新式龍擊炮,李嘯確信,無論是西班牙在臺北的聖多明哥城,還是荷蘭在臺南的赤嵌城或熱蘭摭城,都將會在這樣的火炮強力打擊下,迅速灰飛煙滅。

接下來,李嘯開始任命平南營的人事任命。

平南營營長,由原臺灣派遣軍總指揮李定國擔任。

平南營副營長,由原臺灣派遣軍副總指揮羅正擔任。

另外,其他總長,哨長之類,均有安排,基本是從赤鳳營中的優秀軍官中選出。其中引入注目的是,剛剛投降不久的流寇頭領李萬慶,被任命爲平南營甲總丙哨的副哨長。

此人雖是剛投降不久的流寇,但李嘯看重此人長期帶兵征戰經驗,故令其擔任此官職,希望能充分利用李萬慶的軍事才能。

這個副哨長,僅僅只是李萬慶的起步之階,若其在經過進一步的洗腦教育後,且在將來的戰鬥中表現突出,李嘯自會再度晉升其爲哨長、總長之類更爲顯要的軍職。

在安排劉國能之時,也體現了李嘯的這一思路。

闖塌天劉國能,則在原赤鳳營甲總乙哨哨長,前往平南營擔任丙總副總長後,接任赤鳳營甲總乙哨哨長一職。

李嘯希望,能用這樣的手段,來激勵他們在改換門庭後,能繼續爲自已效忠作戰,成爲猛虎軍中的中堅力量。

而劉國能的副將董國英,則被派往濟州島駐屯軍,擔任一名槍兵隊長。

劉國能與李萬慶二人,對自已剛投降過來,便被委以重任,自是十分欣喜,二人齊齊向李嘯大聲表態效忠。

平南營的編制與軍兵將領,皆已安排完畢後,李嘯便立刻寫信給澎湖的鄭芝龍,令他至少帶大船百艘,前來登州港口,接應李嘯收集的數十萬流民,前往臺灣。

李嘯現在,其實自身水師已頗爲強大。他共擁有當初從荷蘭人手中繳獲的船隻16艘,以及從原東江鎮水師中繳獲的船隻44艘,總共60艘大小船隻。本來,李嘯是想僅憑自已的力量去運送流民與軍隊,但他思慮良久,決定還是再度向鄭芝龍借船運送軍民物品。

因爲到下個月鄭芝龍的船隊到來後,李嘯總共有50多萬流民和近一萬五千平南營的兵馬要運送,另有大批商貨、軍械、糧草、以及各類生活物品皆要派船裝運,這手頭上的船隻,卻是有些不敷使用。

此外,因爲李嘯還佔據着濟州島,這濟州島與山東之地,也需要大批船隻來回運送商貨,以及便於兩地軍民往來,這樣一來,李嘯可以使用的船隻,只會更少。

況且,若船隻數量太少,導致船隻過度擁擠的話,那船上的衛生條件將會立刻變得極爲惡劣,在將近一月的海上行程中,很可能會導致各種疾病流行,若在這樣密閉的船隻上,爆發了惡性瘟疫的話,估計整船的人都得完蛋。

所以,爲了給流民與軍兵一個較爲寬鬆舒暢的環境,李嘯還是決定,不惜銀兩花費,定要儘可能多地把流民安全健康地運到臺灣。

一個月後,在李嘯的登州城終於順利竣工之際,鄭芝龍派其弟鄭芝鳳與鄭彩二人率領着總共一百五十艘大船的船隊,正好來到了登州,全體船隻,皆在水城中停泊暫駐。

看到眼前那寬闊的登州水城,與前方高峻宏偉的登州外城,鄭芝鳳與鄭彩二人,頓時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二頭領,你看,這座水城恁的闊大,怕是能停至少五六百艘千料大船吧。”鄭彩看着寬闊深邃的水城,忍不住嘖嘖連聲。

“唉,想不到這李大人,能把這原本破敗不堪的登州,建設得這般宏偉壯闊,倒着實讓鄭某刮目相看。以我看來,這登州水城的規模,卻連咱們的澎湖港,都得比下去呢。”鄭芝鳳捋須讚歎,十分感慨。

兩人上得岸來,便有陳子龍帶着幾名文官,迎接他們從北門走進外城。

這一路上,兩人又好好地看了一番,這新擴建好的登州外城。

他們看到,整個登州外城,極其宏闊,初步估計,周長約有二十里之巨,卻可與那省城濟南比肩。

四面城牆,皆設計成馬面寬6米,城高達15米的巨型城牆,且皆中內裡夯土爲內牆,外包青磚的樣式,相當結實耐用。

且除了通往北面水地的北門外,皆在城門之外修建甕城。而城牆之上,諸如雉堞,女牆,角樓、堡樓、羊馬牆,炮臺,射孔等防禦措施,統統按制修建,以保證城牆的防禦能力。

而整個登州城的外部,在東、南、西、三面城牆外,皆挖有護城濠,因爲整個登州城呈現南高北低之勢,正好利用登州城東面的黃水河和南面的平暢河,從中引入河水,灌入護地壕中進行填充,使其環城而過,匯入到水城的海里。

兩人讚歎連連,在經過城門月道時,又觀看到,這登州的城門,外表與普通城門無異,但內裡卻是爲設計成暗藏千斤墜的方式,這種極爲精巧又十分花錢的機關,在守城之時,卻可相當有效阻隔內外敵軍,便於將其分割消滅。

進得登州內城來,兩人又看到,這登州內城的結構,倒也與赤鳳城一樣,規劃四條中央大道,且把整個城池規劃爲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個大區。

其中東北區與西北區皆爲李嘯軍水師所用,其中西北區爲水師營地,東北區是一座極爲醒目的大型船廠,可隱隱看到,裡面大批工人正在緊張而忙碌地搭架龍骨,刨制船板,編織船帆,刷塗桐油,看上去倒是十分有秩序。

而西南區,則是修建了各類諸如修建營房,馬廄,校場,武庫等軍營建築,有大批的猛虎軍軍兵在吶喊操練。

整個東南區,則建有武器庫、盔甲庫、火藥庫及巨型糧倉,望着這些外型高大,又門戶緊閉的倉庫,鄭芝鳳心下暗道,這李嘯有這般大量的儲備,若據城而守的話,怕是守個幾年都沒問題。

陳子龍在陪着二人在外城轉了一圈後,便帶着他們,進入李嘯軍的核心地帶,登州內城。

這是一座周長2裡的內城,城牆規模與外城一樣,亦同樣建設有各類防禦措施,然後在內城中,則修建有李嘯宅府、各類官署、以及銀庫等重要機構。兩人看到,有許多衣冠各異的官員,在內城中穿梭奔走,辦事匆匆。

“鄭某現在方知,這座登州城,已被李大人設計成了一座水陸兩用之軍城重地,與那純爲商貿經營的赤鳳城,卻是端的不同呢。“鄭芝鳳對鄭彩感嘆地說道。

就在兩人不勝感嘆之際,李嘯已帶着數名親隨,笑吟吟地從府第走出,向他們微笑走來。

見到身着蟒袍玉帶的李嘯行近,鄭芝鳳與鄭彩二人,慌忙跪下行禮。

“二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李嘯虛扶起二人,又微笑着作了個迎請的手勢。“二位千里遠來,甚是辛苦,本伯已備薄宴,請二位速隨本伯入席,今天卻要不醉不歡。”

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三章 女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十章 門第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九十章 引寇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