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撫標營戰敗,只收攏了千人的潰兵,而且幾乎沒什麼士氣,基本沒啥用了,楊肇基這個百戰老將,也於幾個月前于軍中病逝了。
山東總兵張可大又在登州,短時間沒法過來指揮戰鬥,就剩下個副總兵劉澤清了,還是個很一般的將領,純粹是跟着楊肇基混起來的,也沒什麼威望和資歷,難以服衆,短時間內連個合格的統兵將領都找不到。
如果真的因爲平叛抽調兵力,導致聞香教起事,可就沒那麼容易平定了,一沒有合格的統帥,二沒有精兵強將,根本無法短時間內鎮壓。
甚至他們還有聯合叛軍的可能,一旦與孔有德部聯合起來,想攻破濟南想必也不是問題。
一旦真的到了那個地步,先不說朝廷會不會追究下來,這些山東的高層官員,肯定會被聞香教的反賊誅殺。
所以,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招撫,免去不少麻煩不說,還能減少隱患,至於孔有德是不是肯就撫,他們認爲孔有德沒那麼蠢,會想着憑藉幾千兵力就想對抗朝廷。
何況登萊兩府的戰兵和衛所兵加起來,差不多七八萬,孔有德那點人馬根本不夠看的,只要他能安心回到登州,無論孫元化是成功招撫,還是幾萬大軍碾壓過去,都不是大問題了。
既然都同意招撫,餘大成也做出了決定,先是傳信孔有德,言明只要他不再惹事,沿途的州縣也不會與他爲難,只要他安心回登州接受招撫,之前發生的的一些列事情,都可以既往不咎。
隨後詔令王道純,讓他不要再追擊叛軍,協助青州的高層,處理善後事宜,畢竟經歷過一場大戰,肯定有不少潰兵淪爲山賊,而且還有很多百姓,淪爲了難民,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引起新的麻煩。
再就是詔令孔有德東歸路上的諸縣州府,對孔有德所部軍隊一律放行,不允許攔截,必要的時候可以供給部分糧草,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些安排都佈置下去之後,餘大成得到了最新的消息,孔有德已經率軍離開了青州,向東而去了,餘大成頓時大喜,看來自己的猜測沒有出錯,現在青州城安全了,提着的心,可以鬆一半了。
本就信佛的餘大成認爲,自己這是得到了佛祖的保佑,那麼接下來只要繼續恭敬的吃齋拜佛,佛祖一定會讓自己的願望達成的,孔有德這事一定會被順利結局。
說幹就幹,餘大成現在把希望寄託在佛祖身上了,沐浴更衣後,就開始閉關念佛了,每天除了吃素和誦讀佛經,就不在過問其他的事情了,彷彿只要自己的心足夠真誠,佛祖就能讓自己的願望達成一般。
......
孔有德依舊在帶大軍東進途中,速度並不是很快,雖然打敗了撫標營和青州守軍,勢頭正盛,周圍有沒有足夠強的敵軍,照理說可以選擇全速前進,儘快趕到登州的。
但是還是穩重一些比較好,正常的行軍速度,可以隨時進入戰鬥狀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就怕出現意外情況,士兵們又很疲憊,來不及應對。
接到餘大成的來信後,孔有德還有些半信半疑,畢竟對餘大成不了解,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耍詐,讓自己掉以輕心,然後讓他有機可乘。
但是經過昌樂的時候,昌樂知縣居然真的派人送了一批糧草,而且分量還相當充足,足足八百石,然後請他儘快離開昌樂,回登州去,看來這餘大成說的是真的,可能是與撫標營一戰,讓他害怕了吧。
不過此舉正合孔有德之意,於是他下令全速前進,奔赴登州,沿途依舊派出不少斥候,小心一點永遠都沒有錯。
十二月十六日,孔有德率軍抵達了濰縣境內,也就是後世濰坊市濰城區,算是進入了萊州地界了。
萊州下轄二州五縣,掖縣是附郭縣,膠州下轄高密縣和即墨縣,而這濰縣和昌邑縣就屬於平度州管轄了,相比青州府的十三個縣少了許多,但是面積並沒有少太多。
十七日,孔有德率軍經昌邑,度過膠萊河後向東北方向前進,沿途並沒有出現什麼變故。
十九日,大軍順着官道,抵達了萊州城外,通過望遠鏡觀察了萊州城一番後,孔有德有些理解了,‘鐵打的萊州’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這個詞可以理解爲讚揚,也可以理解爲單純的陳述事實。
萊州城周圍是五六丈寬的護城河,整個萊州城的城牆,周長差不多是十五六裡,也就是每一面四里的樣子,比青州城都要大上一圈。
城牆高度差不多有有四丈,厚度差不多是三丈多,就算是拿紅衣大炮來轟,都不一定轟的塌,更別提佛郎機這種小口徑火炮了。
這只是護城河和城牆罷了,城頭上還佈滿了火炮,從碗口銃到紅衣大炮,各個口徑的都有,數量還不少。
想來也是,孫元化身爲登萊巡撫,雖然巡撫衙門駐地在登州,但是萊州也是他的地盤,總不能光顧着登州,而不管萊州吧。
孫元化指揮工匠們,一年半的時間裡,差不多製造了差不多了接近四百門火炮,除了防守登州,運送一部分到萊州,加強城防也是可以理解的。
孔有德仔細看了下,最大的那種應該就是紅衣大炮,不光很粗,而且很長,目測應該是九尺左右的樣子,豎起來的話,差不多有後世一層樓高了,他觀察到的就有四門,很可能紅衣大炮不止這四門,還有其他的,但是沒有安放到城牆上。
各種型號的佛郎機,差不多也有四十多門,同樣的也只是安防在城牆上的,城內的守軍也顯現出一股彪悍之氣,甚至比餘大成的撫標營,看起來還要精銳一些。
就在這時,孔有德看到城樓上出來一個人,穿着從四品的官服,應該就是萊州知府了,遠遠望去,就能感受到一身正氣。
從親兵口中得知,萊州知府是朱萬年,貴州黎平府人,萬曆三十七年舉人,歷任山東定陶知縣,中城兵馬司指揮,戶部河南司主事,員外郎、郎中,爲人剛正不阿,凡事都按規矩來。
當初從萊州路過的時候,他並沒有像青州府和濟南府的那些知縣一樣,剋扣糧草,不光足額供給糧草,而且知道他們此戰艱辛,還額外送了十頭肥豬,給士兵們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