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遼南土地改革試點
第205章
此時的海戰,就彷彿一頭巨齒鯊面對十幾頭鯨魚,看着它是一以敵衆,會凶多吉少。然而,當巨齒鯊每一次張開血盆巨口,必定咬得鯨魚鮮血淋漓。
這艘寧海軍的新式戰艦就是這樣,別看他的艦炮不多,總共纔有二十四門,其中左右兩舷各有八門,前主甲板上有四門,第二層甲板上有兩門,艦尾後甲板上有兩門。與動不動就幾十門火炮的歐羅巴戰艦相比,簡直就是不入流的級別。
然而,就是這麼一艘不入流的戰艦,火力卻異常地兇猛,火炮的射速也極快,沒有辦法這就是後裝火炮的射速,當然,歐羅巴戰艦上也會裝備一些佛郎機後裝炮,用來近距離抵近式轟擊。
佛郎機的射速也很快,如果裝備足夠的子炮,至少在寧海軍的炮兵序列中,差不多一分種的時間可以打出十三枚炮彈,這個速度放在後世的火炮大軍中,不算什麼,然而在這個時代,射速就有點嚇人了。
“八嘎呀路,不是說明國的水師已經廢了,連海盜都打不過了嗎?這一艘戰艦是怎麼回事?”
森本一久抓住身邊的一名漢人打扮的傢伙,咆哮地問道:“你爲什麼要騙我!”
“我……我也不知道……我……”
不等他解釋完,森本一房再也忍不住,迅速拔出武士刀一記橫斬,那漢人的頭顱跟汽球似的打着筋斗飄了出去,帶起一腔血雨:“你的良心大大的……壞了!”
雖然在迅速撤退,但是森本一久卻如同跌落冰窖之中,他們此時還有十三艘烏尾船,可以說實力尚在,但是實力尚在又能如何?在南邊的大海上,是鄭芝龍的地盤,他們不能搶劫。
要不然,那些買了鄭芝龍保護費的人,就會找鄭芝龍算賬,鄭芝龍不會鳥那些小商人,可是這年頭,敢做海商的,就沒有小商人,都是身後擁有着龐大能力和背景的人,鄭芝龍得罪不起。
所以,鄭芝龍唯一的辦法就是誰敢在他的地盤上鬧事,他就弄死誰,就像劉香,要知道劉香可是十八芝之一的海商集團,擁有六百多艘船,其中水手和海盜成員兩萬餘人。他一樣被鄭芝龍逼得跳海。
當年的十八芝之一的楊天生、楊六、楊七、鍾斌、李魁奇被鄭芝龍生擒,劉香被逼自盡,現在十八芝其他入盟成員,除了何斌和郭懷一投靠了荷蘭人之外,其他都投靠了鄭芝龍,現在鄭芝龍的實力相當龐大,擁有着海陸二十萬人馬,論人數比寧海軍還要多。
當然打陸戰,鄭芝龍不行,但是稱霸南洋,那是綽綽有餘。在南洋沒有任何活路,然而現在的大明北邊有寧海軍水師,再也不能像嘉靖年間那樣劫掠沿海是沒指望了,而爲了置辦這支破破爛爛的艦隊,他連棺材本都砸進去了,欠了一屁股的債,兩手空空的逃回去,債主還不吃了他們?
此時的李志祥也不在孤身作戰了,作爲新艦的海試,自然不可能單艦出海,他身後其實跟着三十多艘炮艦,這些炮艦的航速太慢,跟不上而已。
隨着這艘新艦與海盜進行激烈的炮戰,這些四百料小炮艦就跟了上來,森本一久望着後面窮追而來的三十多艘炮船,雖然距離太遠,看不清這些炮艦的真正大小,他還在慶幸,這一次倖存逃得快,要不然麻煩大了。
就在這時,寧海軍的戰艦命中了第五枚炮彈,命中的是一艘叫“馬允”號的炮艦,這是加藤可重的直屬烏尾船。
加藤可重是幸運的,這一炮並沒有命中甲板,而是因爲波浪起伏,造成了炮彈出膛裡的軌跡發生了改變,炮彈其實是從“馬允”號的上面飛過去的,在距離甲板五丈左右,也就是近三分之一主桅杆處爆炸。
劇烈的爆炸讓馬允號的主桅杆斷裂,失去三分之二桅杆,也就意味着馬允號幾乎失去了前進的動能,如果是平時,那麼影響不大,他們船上還有備用的桅杆,大不了裝上去。
現在,他們卻沒有了任何機會。
加藤重次被逼得急眼了,他拒絕了家臣讓他乘坐救生艇逃跑的提議,而是下令道:“決死反擊!”
因爲明知逃不掉,如果歐羅巴的戰艦,他們會舉起白旗投降,可問題是小日子可沒有輕易投降的習慣。要知道小日子在面對對手投降後,就是虐殺戰俘和俘虜,所以以己度人,他們認爲只要投降,下場也會無比悲慘。
“橫移!”
隨着馬允號的主舵開始轉向,馬允號將自己的側舷對準了寧海軍的新艦,烏尾船上的十門側舷炮對準了寧海軍的新艦。
“五百米!”
“三百米”
馬允號向寧海軍戰艦發出了最有威脅的一擊,十門火炮一次齊射,只是非常可惜,這些小日子海盜發射的並不是實心炮彈,而是葡萄彈。
葡萄彈,採用網兜將散彈裝捆成一束,很像是一串葡萄,故名葡萄彈。射程雖比不過實心彈,但是近距離發射一炮可以瞬間撂倒幾十個敵兵,海戰中可以將敵方軍官和水兵大片撂倒,達到癱瘓敵艦的目的。
這些小日子海盜以俘虜商船爲目的,並沒有來得及換彈,在海戰中,對於葡萄彈的正確用法是在跳幫作戰前,用葡萄彈癱瘓敵方戰艦上的水手和士兵。
數百上百彈的小型葡萄彈就如同散彈槍一樣,在寧海軍的新艦上掀起一股狂飛,打得船帆啪啪作響,硬生生鑿出好多孔洞來,甲板上的寧海軍水師士兵有七人直接陣亡,十數人受傷……
這一炮對寧海軍新艦造成的損失也僅此而已,這一炮讓李志祥以及新艦上的水手和士兵們火冒三丈。
艦首的六門三寸炮一個齊射,六門開花炮彈在距離馬允號大約二百五十米的距離上開火,這一次馬允號倒黴到姥姥家了,其中四枚炮彈直接命中,四顆巨大的橘紅色火球在馬允號上騰空而起。
四個巨大的炮彈衝擊波將整艘烏尾船撕裂,隨着一團團大股火焰和爆炸聲響起,馬允號直接從海面上消失了,四枚開花炮彈加上馬允號上的火藥,就像一座火山噴發一樣。
馬允號爆炸沉沒,其中一柄武士刀被衝擊波炸到了寧海軍的新艦上,無巧不巧,刀像彈片一樣劈在二層甲板的艦首炮上,對炮管形成一致重創,雖然火炮留下一個長約兩寸,深約三分的豁口。
李志祥下令這門火炮不要發射,受到重創火炮萬一炸膛,那就樂子大了。
這艘新艦上的造船技師們一邊記錄:“千萬不要在二百五十米內開炮,容易造成誤傷!”
隨着五艘小日子戰艦的沉沒,寧海軍的士兵士氣大振:“李大人,這炮太好用了!”
“還用你們說嗎?”
“咱們是不是向程帥申請一下,把所有的艦炮全部換成這種後裝滑膛炮?”
“這是必須的!”
李志祥道:“咱們還應該裝備一些虎蹲炮!”
“裝備那玩意幹嘛,打得又不遠,步兵都不稀罕這種炮了!”
“步軍不稀罕,不代表我們沒用,要是在二百多米的範圍辦,給小日子海盜們來上這麼一傢伙,足夠他們喝一壺的!”
李志祥也非常無奈,因爲馬允炮的這十門散彈對這艘新艦的船帆造成了一定的損傷,更爲關鍵的是,他們不是出海作戰,而是海試,戰艦上的炮彈已經幾乎耗盡,隨着小日子海盜四散狂奔,只能含恨撤退。
不過,隨後趕來的寧海軍水師炮艦開始打撈落水的小日子武士,可別說這些小日子武士數量還真不少,經過半個時辰的打撈,前後有四百多名落湯雞被營救上船。
其中還包括加藤十六將之一的九鬼廣隆,九鬼廣隆可是隨着加藤清正參加過朝鮮戰爭,並且在戰爭中,參加蔚山灣海戰,時年十九歲的九鬼廣隆護送着加藤清正衝破了明軍的封鎖,強行衝進島山城,立下大功。
現在五十三歲的九鬼廣隆脾氣火暴,被救上船的第一瞬間高呼:“我乃九鬼廣隆,明將誰敢與我一戰!”
寧海軍水師可沒有人能夠聽懂小日子語,但是語言雖然不通,但是九鬼廣隆那囂張的樣子,還有嘰裡呱啦的鬼叫,不用腦袋想,用膝蓋想,也知道他嘴裡沒有好話。
寧海軍士兵非常生氣,二話沒有,拿着弩機或火銃,對着九鬼廣隆就是一陣攢射。
馬上甲板上多了一具篩子,沒錯,他已經變成了篩子了。
李志祥回到旅順港口,這才知道程世傑找他,他和沈世魁急忙前往金州。
並且送上了這次的戰艦,以及新艦的海試報告,對於新艦的海試,效果還是不錯的,這種新艦受到了寧海軍水師官兵的一致贊同。
得益於這次海戰的結果,這種新艦被命名爲:“海鯊級”。
程世傑向旅順造船廠下令打造第一批海鯊級共計八艘,不是沒有實力打造更多,而是火炮跟不上。
後裝滑膛炮的生產速度不快,要知道一艘海鯊級戰艦需要裝備一百九十二門,要知道寧海軍的炮兵也需要大量的火炮,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海陸之爭。
等安排好生產任務,程世傑這才注意他想要解決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伱是說這五艘船是小日子海盜乾的?”
“沒錯,我們俘虜了四百多名小日子海盜!”
程世傑皺起眉頭道:“你們俘虜他們這些小矮子做什麼?”
“大帥,我是這樣想的,這些小矮子長時間在海上討生活,精通海戰,收編過來……”
程世傑對於小日子海盜可沒有好感,他直接道:“你就不怕他們……”
“他們沒有五尺高,怕他們做什麼?”
“他們大都是基佬……”
“基佬?”
當李志祥明白過來什麼是基佬之後,馬上搖頭道:“把他們全部丟到海里淹死!”
“他們會游泳!”
“給他們綁上一百斤的石頭,如果他們還能游上來,算他們牛逼!”
程世傑接着道:“你們這一次擊沉的都是烏尾船嗎?”
“十七艘,全部都是烏尾船!”
沈世魁苦笑道:“烏尾船的特點明顯,我們斷然不會認錯!”
宋獻策臉色陰沉地道:“這是要跟鄭芝龍對上了啊!”
程世傑鄭重地道:“甭管什麼鄭芝龍和鄭芝虎,海上是遼東的生存命脈,自己的命脈只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話是這樣說,可問題是隻怕鄭芝龍不會輕易……”
程世傑搖搖頭道:“打鐵還需要自身硬,只要我們足夠強,鄭芝龍也會和顏悅色,如果咱們弱,那就活該被揍,不想捱揍,那就苦練本領,要加強海上巡邏,自上海以北,只要他們幹越界,就揍他孃的!”
“是!”
程世傑想了想道:“咱們現在海上力量嚴重不足,那就繼續擴建造船廠,旅順造船廠擴充沒有意義上,八座巨型船塢足夠用了,那就在金州東港建立新的造船廠,與旅順造船廠一樣,建立八座大型塢,保證我們造船的速度要跟上來!”
“造船速度可以提升,可問題是火炮!”
“鑄炮廠也要擴建,另外讓火炮優先供應海軍!”
目前對於遼東的寧海軍來說,建奴暫時不成威脅,唯一的威脅來自海上,來自鄭氏的海盜集團。
防止鄭芝龍搗鬼,也只能安排寧海軍巡邏,擴大巡邏範圍。在海上想剿滅一夥海盜,如果沒有可靠的情報,那隻能瞎貓撞中死耗子了。
海盜的事情,也給程世傑提了一個醒,戰略儲備糧食倉庫的事情,已經刻不容緩了,就在程世傑準備建立遼東的糧食戰略儲備倉庫體系的時候,有一件事情,必須他出面接待。
這一次來到遼東的是朝鮮昭顯世子李汪(原字音汪,打不出來),他是李倧的長子,在天啓五年被封爲世子。
作爲朝鮮世子來到遼東,程世傑自然需要出來接待,畢竟再濟,他也是世子,身份不同,陪着昭顯世子在遼東玩了幾天,昭顯世子隨行的官員向宋獻策隱晦地提出,他們想要採購遼東制式的鎧甲和武器裝備。
對於朝鮮來說,遼東生產的鎧甲不僅質量好,防禦力強悍,關鍵是製造價格比他們自己打造的還要低,特別是防禦能力,根本就沒有辦法相比。
送上門的買賣,程世傑自然非常歡迎,讓程世傑非常意外的是,採購武裝裝備只是小兒科,更大的採購訂單卻是奢侈品,比如四輪奢侈四輪的馬車、絲綢、黃金、珠寶。
事實上,遼東雖然有十幾個大小規模不等的紡織廠,生產羊毛布、棉布、麻布、亞麻布以及葛布、帆布等布料和服裝,唯獨不生產絲綢,主要是遼東的需求,以經濟作物爲主。
很多人不知道,在朝鮮遼東的產品銷路一直不錯,無論是瓷器,還是傢俱,當然還有奢侈品的四輪馬車,這種馬車除了擁有橋式減震和彈簧減震系統,還擁有軸承、轉向機構,這些裝置有些科技的含量。
最重要的是,朝鮮要求這些馬車,要用上好木料,還有在馬車上鑲嵌上黃金、銅、銀以及各種寶石。由於加裝了太多奢侈品,這樣的馬車其實是很貴的,一輛高達六千兩銀子,朝鮮一口氣採購了五十輛。
看着財大氣財的採購團,程世傑感嘆朝鮮真有錢,或者說,朝鮮王室是真有錢,奇葩的是,他們採購武器裝備花了三十五萬兩銀子,但是採購馬車卻花了三十萬兩銀子,包括其他奢侈品,採購總價高達一百多萬兩銀子。
然後這些訂單都成了武器裝備的一部分,至於朝鮮昭顯世子回到朝鮮,如何解釋朝鮮購買的武器價格會這麼昂貴,那就不在程世傑的考慮範圍內,人家自己花自家錢,程世傑才管不着。
移民工作是遼東的發展重心,只不過隨着遼東的人口突破了三百萬人,特別是遼南四州的土地已經不多了,除了強制性要求遷徙到遼陽境內的十五衛八個獨立千戶,大部分移民百姓寧願意要遼南不適合耕作的土地,也不願意要遼中衛或廣寧衛的土地。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遼東花錢的地方太多,教育需要加大投入,寧海軍在擴軍之後,也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聯合演習,還有道路和溝渠建設,特別是需要興建一座新的船廠,擴建新型戰艦,擴建火炮工廠,經費不可避免地出現嚴重的缺口。
要解決這個問題,無非是開源和節流。
但是宋獻策卻提出另外一個辦法,讓農戶自己解決農場經營問題,他提出,新來的移民,可以向銀行借錢,然後向管委會購買土地,他們自己經營,自負盈虧。
程世傑皺起眉頭:“這樣以來,風險全家壓在百姓頭上,他們有什麼能力抵抗風險?現在種地,不僅僅需要自己努力,還需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遇到天災人禍,這不是逼着老百姓上吊嗎?”
宋獻策解釋道:“門下的意思是,在這一切的基礎,全憑自願!”
“自願?你們不會採取強制手段讓百姓自願吧?”
程世傑看來這種所謂的自願,其實並不是老百姓真正的自願,在拿着刀子威脅下的“自願”,不僅僅不是善政,還是害民之政。
“主公,現在的移民中,已經出現了不少爲了避稅的自耕農民,還有小地主,他們多少有些積蓄,他們不願意作爲我們屯田軍戶。”
屯田軍戶是寧海軍的農墾公司負責管理,農墾公司負責提供種子、耕具以及土地,安排屯田軍戶耕種,其中收益的三成歸寧海軍的農墾公司所有。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特別是程世傑重創了建奴,遼東慢慢穩定了下來,與此同時,中原各地的稅賦越加越重,別說自耕農逃亡,就連一些小地主都扛不住了。
那些小地主沒有後臺,沒有背景,也沒有免稅的特權,普通農民屬於石頭,已經榨不出來油了,於是,這些士紳和官員們把目光瞄準了普通的小地主。
儘管不情願,這些小地主只能把田地賤價處理給有關係有後臺的士紳,一部分小地主投靠親友,沒有門路的,只好跑到遼東來碰碰運氣。
現在遼東的土地只有軍屬和烈屬擁有獨立的土地,私人只能購買商業用地,既不適合耕種的砂石地或者鹼荒地。
但是,大明的老百姓太會種地了,就像河南歸德府境內的商人郭長西,他本是一個布商,因爲沒有後臺,被大魚吃小魚,堅持不下去了,只能賣掉了祖宅和商鋪,帶着幾百兩銀子前來遼東。
去年遼東的土豆和紅薯大豐收,他隨波逐流,跟着也採購了一批磨粉機械,準備開設一家磨坊,加工土豆粉。
他在遼河的支流寬河段購買了一百五十餘畝河灘地,準備興建工廠,可問題是,在他剛剛準備動工的時候,卻發現磨坊越建越多,利潤越來越薄,弄不好還會虧本。
郭長西發現他在河灘的土質不錯,雖然上面大都是石頭,這算是問題嗎?大明百姓對於種地的執着,別說只是一些石頭,就算是一座石頭山,如果有必要的話,也能一點點全部搬走,所以這點問題對於郭長西來說,就根本不是問題。
郭長西僱傭了一些流民,就在河灘撿石頭,利用撿來的石頭,又修了一道護河堤,就這樣以,他在開春的時候,將名下一百五十畝的商業用來,種上了小麥和大豆、玉米之類的莊稼。
對於宋獻策來說,郭長西明顯在鑽遼東管委會的空子,他購買的商業用地沒有用來建設工廠,而是改造成了良田,特別是沿着寬水河,澆灌非常方便,這麼一頓操作下來,居然成了上好的良田。
郭長西的成功之處,馬上獲得了別人的效仿,有的購買遼南的沼澤地,也有的購買山坡地。
寬水河沿岸,已經被改造成了擁有六七千畝良田的小鎮子,這一下子給管委會帶來了五六萬兩銀子的收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