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雄起的孫尚書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既然這件事情最關乎吏部的利益,所以理所當然的是,所有人在短暫的議論之後,目光都落在了吏部尚書孫丕揚的身上。

身爲六部之首的吏部天官,理論上來說,孫尚書具有和內閣擡槓的資格,如今首輔老大人已經亮出了戰旗,便可以視作是內閣對吏部大舉進攻的信號。

閣部之爭,也是大明朝由來已久的內部矛盾之一,主要的鬥爭對象就是內閣和六部,更準確的說是六部之首的吏部。

前幾任的吏部尚書,陸光祖大人,孫鑨大人,個個都雄心勃勃,想要讓吏部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大明第一衙門,所以嘔心瀝血,一點點從內閣的手中奪回了主動權,只可惜孫鑨一着棋差,惹怒了皇帝,被打發回了老家,這纔有了孫丕揚的上位。

而這第二位孫尚書上任之後,對於內閣一直是持保守態度,基本上維持在井水不犯河水的水平,但是似乎所有人都忘了,只要內閣和六部依然存在,閣部之爭就存在。

吏部退讓了許久,這次內閣首先亮起戰旗,這位一向以和爲貴的孫尚書,是會繼續退讓下去呢?還是會奮起反抗,維持吏部在外朝執牛耳的地位呢?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問題,老首輔的這封奏疏,涉及到了吏部的核心權力,若是吏部再繼續退讓下去的話,恐怕以後真的就要屈居於內閣之下了。

無論是實質上,還是名義上都是!

“陛下明鑑,臣以爲,元輔大人此疏……殊爲不妥!”

孫尚書在衆人灼灼的目光當中,沉吟了半晌,最終輕輕的吐了口氣,上前一步,認真的開口道。

一羣跟在孫尚書身後的吏部官員們心裡也鬆了口氣,雖說他們不覺得有可能,但是若是尚書大人再退的話,他們恐怕走出去都沒臉見人了。

不過孫丕揚的這番態度,卻是頓時叫王錫爵大皺眉頭,目光也變得深邃起來,沉聲道。

“有何不妥,孫尚書不妨明言!”

與此同時,其他的內閣大學士,此刻無論內部派別如何,都不約而同的紛紛站到了王錫爵身旁,文官有一個最大的習慣,就是容易抱團。

身份決定立場,內閣當中平時或許互有爭鬥,但是在閣部之爭上,他們作爲閣臣的身份就決定他們必須和王錫爵共同出面。

更何況,如果真的能做到王錫爵所說的東西的話,內閣在朝中的地位無疑會再度飆升,內閣權重,便是他們這些內閣輔臣權重!

“元輔之疏中有言,國政以爲重者,惟吏之一字爾,吏治之重,乃朝政之首,吏治若不清明,則朝政不暢,百姓不安,故吏治一道,歷來爲聖君所重也!

老夫對元輔所言吏治之重,並無異議,然內閣之設,本爲皇帝顧問,以備垂詢,所謂調和朝政,居中樞之要,實則大謬,中樞之要在六部,都察院,何在內閣?

內閣掌票擬,有預聞機要之權,輔弼聖君之力,然老夫嘗聞之,我朝之前,所謂宰相之權便爲預聞機要,批答奏疏,施政監察,總攬朝政。

先內閣既已掌預聞機要之權,仍覬覦施政監察之要,豈非欲再爲宰輔?

先太祖皇帝廢中書而重六部,以六部爲朝廷之首,此乃祖制,老夫不知何時,竟有重內閣而輕六部之言論堂而皇之於君上之前,敢問元輔,意欲再現中書之制不成?”

在所有人的印象當中,孫丕揚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見人都是笑眯眯的,身爲吏部尚書,卻從沒有以往那些天官尚書的威嚴氣息,平素在朝政當中更是低調的很。

甚至在一些棘手的官員任命上面,他也很少固執己見,大多數時候會賣朝中大佬的面子,一副與人爲善的樣子。

卻讓人忘了,無論他外表再和善,這位也是正經八百的吏部尚書,外朝百官之首!

一番話說的不緊不慢,甚至臉上還帶着慣常的笑意,但是這幾句話卻是忍不住叫一干大佬們不寒而慄。

什麼叫殺人不見血,什麼叫誅心之言,聽聽這番話就知道!

當初太祖皇帝廢中書,罷宰相,曾經有一句祖訓流傳下來。

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

雖然沒有人覺得,憑這麼一句話,皇帝會真的將朝臣論以極刑,但是先太祖皇帝的鐵律擺在面前,無人敢去觸動。

孫丕揚說王錫爵有意再爲宰輔,這話可謂是徹底撕破了臉皮!

當然,既然是內閣首先出手,那麼肯定也做好了和吏部撕破臉皮的準備,但是事實上,此時此刻,一干大佬,不僅僅是內閣的閣臣,還有六部七卿,心中都是詫異和意外居多。

詫異的是,以孫丕揚的性格,竟然會這麼明刀明槍的反駁王錫爵,而且說得這麼不客氣,這可不像他的性格啊……

至於意外,則是因爲,在今天之前,幾乎在場的諸位大佬都明裡暗裡的和王錫爵有所接觸,內閣閣臣自不必說,早就結成了攻守同盟。

其他的幾個部院大佬,也都或多或少的接觸到了來自內閣的善意,老大人甚至透出了意思,如果在此次吏治整肅當中,這些大佬們不從中作梗的話,回適當的分潤一部分好處出來。

能混到大佬級別的都是人精,自然聽得出來,元輔老大人透出這種意思,已經代表他心中有不低的勝算,甚至不大在乎他們的立場。

不然的話,就算不親自前來,也至少會給出更加具體誘人的條件,而這份自信,毫無疑問是落在吏部的身上的。

大佬們不難想到,先前的大朝會之上,天子指使人出面彈劾孫丕揚,這樁案子到現在都未曾開審,孫尚書爲求自保,定會做出讓步,只是要看讓步到何種地步罷了。

如果單看元輔老大人自信的模樣的話,只怕孫尚書那麪糰性子,怕是要讓步到毫無底線了。

但是偏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似乎永遠在與人爲善的孫尚書,這次就意外的給了所有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難不成,這吏治整肅尚未開始,吏部和內閣就要先鬥上一場嗎?19

第二百九十三章:人在做,天在看!第五百六十四章:借題發揮第二百章:悲催的楊榮第五百一十章:入宮覲見第二百三十九章:被自己套進來第六百三十章:陳年舊事第二百五十七章:永樂大典殘本第七十章:撲朔迷離第七百零一章:水車第一百五十一章:真不經誇第四百六十一章:處置安費揚古第三百五十九章:態度鬆動?第四百七十五章:梟雄之死第五百一十七章:泰興縣第七百二十章:歡喜冤家第六十四章:空手套白狼第四百九十八章:奏對第八百一十八章:來的恰到好處第二百二十七章:圖窮匕見第三百三十三章:意外?第六百八十六章:會試主考官第四百四十五章:陰險的努爾哈赤第四百五十一章:故佈疑陣?第六十一章:沒有政治覺悟的舅舅?!第七百零六章:機智出手李廷機第六百八十四章:被貶的韓爌第四百四十五章:努爾哈赤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九章:亮明身份第一百八十一章:王府~第一百九十二章:議稅第六百四十一章:先給甜棗第五百六十八章:內外兼施第六百九十九章:絕地方能逢生第四百八十一章:見王皇后第五百五十七章:等着就行第六百零七章:李椿的去處第四百八十七章:楊榮的機會第五百九十七章:御前論辯第四百一十四章:遼東巡撫第七百四十四章:皇家內務第六百二十九章:內閣議事第七百九十一章:神秘之地第四百六十九章:朝鮮軍報第六百七十一章:皇帝差事不好做第三百八十一章:情況有變第八百三十九章:朝廷罵戰第一章:穿越成史上最不受老爹待見的皇子第七百九十九章:天子的手段第六百五十五章:轉變的態度第八百零五章:雄關漫道真如鐵第二百一十一章:說服沈宏第三十二章:樑永上門,宮中佈局第三百一十五章:本王會幫你的!第一百九十三章:議稅 2第四十四章:山雨欲來,四方雲動第六百三十四章:老首輔的堅持第二百七十章:回京!第二百零三章:番薯之物第十五章:拜謝嫡母,定計生辰第四百零二章:狡猾的李三才第八百二十九章:譁變第一百八十九章:再給個甜棗第五百四十章:上中下策第六十八章:這是要搞事情啊~第八百三十二章:無垢先生第六百零四章:經筵講官第七百七十七章:交錢第二百六十五章:內奸帶來的消息第八百三十三章:仁慈的皇帝陛下第四百一十二章:料理後事第四百五十三章:要翻臉?第259章:內奸?第五百七十章:趕鴨子上架第四百一十二章:料理後事第一百九十一章:拆分王府衛隊第七百九十七章:事兒還是要人來做的第四百五十二章:見努爾哈赤第四百四十章:抵達建州第五百八十章:首戰告捷?!第五百零一章:最是無情帝王心第一百四十一章:離去之前~第三百一十七章:亂上加亂第一百九十七章:口號主義第八百零三章:聰明人的選擇第八百四十四章:班師回朝第五百六十九章:眼饞了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之事第五十九章: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第八百三十章:恩科第八百二十一章:縱橫策第七百七十五章:第二百八十一章:雲娘第六十七章:欲哭無淚的沈應文第二百八十章:進宮之前第五百四十三章:進宮求援第一百四十章:駱思恭的疑惑第一百六十二章:囂張一把第五百七十一章:備倭將軍第四百四十七章:大戰緣由第七百九十八章:聖意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