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儒生搞外戰個個無能,但是內鬥卻是天才!
他們把國帝國的戰爭機器改進成爲了所謂的督師制度:監軍官負責大地總體戰略,兵力部署、還有在什麼時刻、什麼地點和什麼敵人打仗,也都是臣決定的,監軍太監負責全軍地糧草供應、軍餉的發放、以及各種輜重和武器的運輸和分配,而具體的攻城、防守、排兵佈陣、野戰克敵這些工作都是武官的。請百度搜索()
從官的角度來說,這實在是一套絕妙的軍事體制,如果能打勝仗的話,首功自然是負責戰略的臣,國自古高度強調戰略的決定性作用,尤其以官爲甚,還美其名曰,妙算。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勝利後監軍太監的功勞自然也少不了,而武將的功勞只根據人頭來算。而如果打敗了的話,那這個時候臣不承認戰略的巨大指導意義了,戰敗的罪責肯定要由武將來背,因爲武將是具體指揮戰鬥過程地,肯定是這幫丘八把好好的計劃搞砸了,如果武將戰死了,那官一般也能把責任推給監軍太監,肯定是這幫閹豎貪污了盔甲、軍餉,要不是他們出於本能的害人習性而沒有發給軍隊足夠的糧草,才導致了失敗。
總之,無論戰爭是贏是輸,官都只有賞而沒有罰,武官卻連軍餉都經常領不到,只能依靠打家劫舍來過日子,從而攬一身污名。官可以打着正義的旗號彈劾攻訐,把立了功的武官重新打下去。
自從明末年以來,邊事頻繁,朝廷不得不對武將越來越倚重,在朝君子們的眼裡,各路武將好像是那被鎮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眼看要跳出來了,所以越是能打的將領,諸位君子越是要往他們的頭貼封條,鎮壓在下面磨五百年的性子,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這麼搞的話,外戰能贏纔有鬼了!
且不說發下來的武器還盡是些打三槍炸膛的火銃,砍兩刀捲刃的刀…根本是讓你送死啊。
所以,作爲一名人,張岱本能的要求,是一個他什麼都不付出,而是有無數不要錢不要糧,不需要任何補給和裝備,赴死與敵人作戰,事後也不會聚集起來變成驕兵悍將,如同五代時候的武將那樣專橫跋扈,而那些領兵的武將也是個個聽話,打仗的時候英勇赴死,但是卻把大部分功勞交給面,有過錯自己揹着,哪怕事後,也甘於將大權交給他們官。
當然了,張岱也許可以和後世那位號稱共和國第一位後勤部、交通運輸部部長凱申物流創始人好好溝通下。
我們都知道,在明末的時代,只有苟且的混蛋,赴死的英雄,那是少數的點綴。
但是,長老的到來,無論是帶來什麼樣的社會變革,都勢必會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垂死掙扎,以及各種哀鳴狂吠。
一個人,從小經歷的習慣往往可以帶到死,正如後世的後代很可能都以爲大米和蔬菜都是在一種叫做超市的工廠裡製造出來的,沒有這方面的認知,很難有正確的選擇。
正如那個印度留學生憤怒於那個國女人居然不自動到他那個趕走國學生騰出來的最高級的宿舍脫光衣服任由他玩弄一樣,殺掉她和她的男朋友自然是高種姓學生最正確的選擇,人家還怪,他只是殺一個低賤的國人,你們爲什麼抓我?
因爲在印度人的認知裡,你對我好,是印度神的命令,那麼我可以對你做任何事情,你不許反抗,反抗是違背神的意志。
同樣的道理,對於張岱來說,指望他拼命向前幾乎不可能,他從小的認知,所謂的做官,做人,是什麼正式的事情都不做,歐陽修一句“此非待遇儒臣之法”拒絕掉了治河任務,先天下之憂而憂說的漂亮,真實的事情責任是不會負擔的。
什麼叫儒臣?其實是隻要有一張嘴,剩下的都可以不要。可以說水利,說軍事,說治政,說教育,說農業,說鍛鍊身體,說戶外運動,說天下和諧,說萬邦來朝,諫君王,下督百官,但等到要他們去做實事,那是搖頭!
此非待遇儒臣之法!
張岱和侯方域自然都是標準儒臣,當然了,侯方域此時一無所有,自然激進,張岱的莊子裡,還養着幾十個瘦馬,都是不到十歲買了過來,還等着養大了享受呢,這怎麼一樣?
對張岱來說,這幾乎是最明智的選擇,在他看來,拼命的事情,自然是那些武夫和蠻人在做,他只需要繼續自己儒雅的風度,在幽靜的莊園裡吟詩作對,玩弄那些農夫家買來的女兒,同時嘲笑着那些無知骯髒的窮人如何如何的不知禮儀,如何的不識字。
只索取不回報,只按照自己的利益說辭,而不思考自己的行爲是否已經違背了天理人性,反正什麼事都有聖人背鍋,聖人說了,要長幼尊卑,那麼既然我是尊,可以用盡無數手段去欺凌屠虐老百姓,甚至屠殺普通百姓也無所謂而已。
在明末,國的人口銳減三分之二,但那些東林君子,依然是高官做着,福氣享受着,全然不顧那些原本掙扎求生的老百姓已經活不下去。
這樣的慘劇不僅僅只會發生在某某一地,而是整個神州大地都會陷入血泊,無論是原的農夫,江南水鄉的勤勞漁民,都會被官們出賣,被屠殺。
爲什麼我們的民族要遭受這樣的災難?爲什麼我們手無寸鐵的人民會被殺戮?爲什麼我們的明要承受這樣的逆轉?
是誰在姑息養奸,以致養虎爲患?又是哪些人在出賣我們的國家,還把我們人民推向苦難?
那些道貌岸然的東林君子,自然會舌燦蓮花地將一切歸咎於流賊和天命。
但張岱和侯方域都不是傻子,但他們的認知裡,農民該不能反抗,不能有任何怨言,任由他們剝削,不然是刁民。
正如後世那些逃亡去海外的民國大師,全都用最惡毒的字書寫自己的委屈與驚悚,那些無知的泥腿子,居然敢如此對待他們這些人,簡直是該詛咒一萬年。
不過,只要有起碼的保障,張岱現在只想回到家裡的莊子,關閉對外交流的道路,只求在那家裡組建的紅袖班裡,讓班裡的女子全都脫光了,任由他玩弄,不想再摻和這些可怕的世事了。
“賢侄,你速速離開吧,這江南,到處都掛着你的懸賞令,那些武昌來的兵雖然跑了,但是怕有人把消息傳出去,貪心的人到處都有啊。”
侯方域笑道:“只怕如果我放了叔父,第一個將我出賣的是你吧。”
張岱急道:“怎麼能如此,這點信義我還是有的,況且……”他雖然缺乏應變,但下面的話還是知道不能說的,準確的來說,作爲一個讀書人,和侯方域這樣的造反派摻和在一起,雖然他自己可以喊冤是被挾持的,但誰相信?
那是褲襠裡的黃泥,不是屎也是屎了啊。
侯方域也想明白了其的關節,他侯方域此時可以說人人喊打,但是張岱還是什麼都有,自然是光腳的和穿鞋的區別啊。
到了明末,在官場,任何擁有人性這種東西的人都已經無法生存,這個鬥獸場也許對下層的態度窮兇極惡,但是對待彼此也說不友善,畢竟天下的財富是有數的,無論是徽商還是晉商圈養的儒生走狗彼此之間自然說不和諧。
在出賣與反出賣的遊戲,雖然可以多幾分人的溫情脈脈,但起大老粗們的直來直去,明顯多了幾分陰毒。
大明王朝的層,包括宗室,貴族,地主和地主出身的官僚集團,這些既得利益者利用權力不斷的侵蝕着大明王朝的根基,即使在面對農民起義和外族入侵的情況下,也仍然絲毫不會考慮國家的整體利益,只會繼續肆無忌憚的瘋狂掠奪,幾乎到了心理和生理雙重變態的程度。
他們的罪惡讓國家傾覆、讓明湮滅、讓百姓遭受苦難對於這些敗壞華氣運的民族罪人,無論是最後落得哪種下場,對他們都是過分的仁慈。
而張岱和侯方域正是如此扭曲的人,他們同時間想到了其的關節,現在侯方域身敗名裂,幾乎在江南很難待下去,不但帝都的人不會饒恕他,南京城裡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的人也不會放過侯方域這個壞了規矩的傢伙。
什麼規矩?千百年來,人的互相傾軋,可是從來很少將武夫牽扯進來,而侯方域的做法,卻是將左夢庚這麼一個父死子繼的軍閥引入都城,下面到底是安祿山還是趙匡胤可以發揮大家的想象力了。
侯方域這樣的人如果不殺,那麼下一個動心思打開城門引軍頭入城的是誰?
而對於張岱來說,此時他還沒有暴露,起碼沒有牽扯進來,他最佳的選擇是回到自家莊園,繼續玩女人,置身事外,但最怕的是,侯方域被擒住的話,隨口亂說,攀附張岱也有關係,或者乾脆說張岱纔是自己的主子和指揮者!
當然了,張岱也可以想辦法讓侯方域在監牢裡“被自殺”是,不過那樣花費巨大,還會有很大的後遺症,這不是張岱喜歡的了。
張岱咬咬牙,說道:“賢侄,不如你去廣東籌措軍隊,我贊助你一筆使費,江南民風柔弱,怎麼可用呢。”
侯方域笑道:“一筆錢想打發了我,叔父真是想的美哦。”
張岱焦慮道:“那你讓我如何,我莊子裡不過幾百人,都給你,你能打下哪裡?”
侯方域大聲道:“也罷,侄兒我不再麻煩世叔,咱們好聚好散,不過,臨走前麻煩世叔幫我幾件事。”
張岱趕緊說道:“你說。”
“我爹的墳墓,只怕我是沒機會孝敬了,請你幫忙把他送回老家,找個地方髒了,別讓他沒個着落。”
“好,我和候兄也是……”
侯方域自然不搭理這些,說道:“你給我弄十萬兩銀子來,我去廣東想辦法招兵買馬,到時候集齊百萬大軍,哼。”
張岱的心都碎了,他知道此時侯方域已經開始瘋癲了,剛剛死了爹的人,你和他說什麼理智的事情?
“好,我盡力給你湊。”
張岱無奈,不敢回家,找到了一些認識他的富戶,聲稱借用現銀,侯方域自然是帶不走那麼多,因此湊給侯方域的是一船絲綢和金銀,大概其能有一萬兩白銀以,當然了,能賣多少錢看侯方域的本事了。
侯方域自然不懂得成本價和銷售價的區別,張岱也沒有坑他,想辦法借到的這一萬兩也是張岱家族傷筋動骨的財產,當然了,與歷史同期被我大清沒收的財富相,這點損失真心不大啊。
侯方域雖然心靈已經扭曲,但也不傻,知道點進退的道理,知道張岱再逼一下,要直接去告自己了,他殺了張岱,也無非是泄憤而已。
混在商船內,帶着自己剩下的兩三個貼身僕人,拜別了老父的憤怒,侯方域發出了內心最惡毒怨毒的詛咒,這片土地的人居然對他們家族如此的薄待,他們這樣的飽學之士也得不到優待,那麼等待日後,等我帶着大軍打回來的時候,你們等着吧。
侯方域手有一座地球儀,本着越瞭解敵人越好的心思買的,原來外面的世界並不小,外面的洋兵,什麼日本倭兵,還是南方的紅毛人兵,西邊的印度兵,全都可以借!只要能保證他讀書人的富貴體面,侯方域願意許諾,打下的城池,財帛和美女全都歸屬那個國家所有!
想到日後,那些臭烘烘,渾身各色雜毛的士兵,衝進國的土地進行屠殺,他興奮和歡呼的止不住血液的流動,他指着那些字,慢慢的說着,“印尼……印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