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考場之內

之前,單立文等三人在客棧裡,都拿到了一份新的准考證,也就是爲了防備“疫病”,單獨爲他們幾人開啓的獨立的考場,之前三人是分開的,現在,卻和客棧裡的其他考生,一起去了這個新的,特別爲他們準備的考場。

當然,其他的考生,不可能知道這一點,他們只會哀嘆有多麼的晦氣,考試的時候,居然同客棧有死人的,有點節操的,也就是默唸幾句,王大礽王兄你此去,趁早投胎做人,去找個好人家,沒有節操的,一邊心神不寧的念着什麼阿彌陀佛,只求佛祖不要被這晦氣沾染到自己的功名。

當然了,由於官府的特別要求,哪怕很不情願,他們也必須老老實實待在客棧裡,不能臨時換地方,美其名曰,“隔離”,雖然很不情願,但是沒有幾個人會在應聘的時候和負責應聘者違抗,好在王大礽是死在貢院那邊的,沒有死在客棧裡,這一份晦氣是要小多了。

當然,沒人知道,其實他們被要求待在客棧不許走,還有集中到一個考場考試,都是爲了將單立文,吳啓華和林偉建三人集中到一個考場內,好好觀察而已,作爲又一個打擊腐儒們聲望的行動,必須趕緊對這三人的基本行爲,以及性格模板進行觀察和計算,建立模型,以求最後得到完美的結果。

打死他們也不會相信的是,其實,王大礽早已起牀,早早的就惶恐的等待在那,昨天起晚了,導致中午纔到的貢院,不是遇到貴人的話,幾乎無法進入考場,這感覺可不好,所以,這一次,王大礽天還沒亮,實際上最多四點鐘,就已經爬起來開始收拾一切,準備隨時去考試了。

第二天考的是申論,這東西也是一個新鮮內容,不過大家仔細一看,其實與原本科舉中就要考的策,沒什麼本質上的差別,都是根據一件事,幾句話來進行描述,闡述意識形態,與八股文倒也不同。

其實,在理論上,這些考試內容,與後世某些以公務人員的考試內容差不多,具體辦事的地方,你可以通過實習進行學習,但之前,要閱讀足夠的書籍,在思想上,和上面達成一致。

所以說,本質上,沒什麼不同,只不過,古代人對於科學技術的輕視,以及對海外利益的忽視,這些東西,有些玩的本末倒置了。

文字是可以正心的,是可以顯示出人的內心,不然的話,後世也不可能有專門的筆跡學研究,可以通過人的字跡,研究其性格與特徵,進而進行檔案模板的揣測,在後世21世紀的大公司中,人力資源部門對於高等級的職員,公關部對於上面的大領導,基本上都是進行如此的研究,從其喜好,到各種細節研究。

甚至高等級的領導人,無論任何國家,都講究一個城府和喜怒不形於色,原因也沒有其他,如果在進行會議交談的時候,對外國領導人或者下屬,一個臉色的歡喜或者憤怒,可能就會暴露這個國家真正的秘密和談判底線,導致國家利益受損,你說厲害不。

所以說,科舉這玩意,還真是個敲門磚,在裡面的學問太大,基本上,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反而會成爲升遷的殺豬刀,不是普通人可以揣測的。

“如何了?”

“還能如何?題目是我們擬定的,而且,指向性太明顯了,估計已經有刺頭書生,在心裡吐槽咱們了。”

申論,其實與策論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你甚至可以直接認爲,就是沒什麼文學要求的大作文,而專注於考察對政策的討論,而在歷史上,許多皇帝和大臣,都喜歡在科舉的策論裡,添加自己的意識形態,也就是大把私貨在裡面。

可不要小看這一條,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在大明朝的出版業版圖裡,“公考”教輔類書籍始終是獨佔鰲頭的大額出版物,基本上除了金瓶梅一類“禁燬”而有愛的繡本書籍,基本上都是,沒得打,沒得打啊。

後世那些吃公務員考試飯的“老溼”們,可以在考試結束一小時內,就將整張試卷分析得鉅細無遺,並且從考題的內容,判斷一下政府下一步施政方針,而在這古代,也是如此,落榜生和下一科想要來考試的考生,必然也是要看看,今科的試卷是什麼,以此,這推行政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切都是套路,而且,也沒什麼可鑽研的,長老會對於這些書生,也沒指望他們理解太複雜的東西,事實上,科舉考試的定位很簡單:事務官,也就是低頭做事的人。

王大礽此時拿着考卷,此時屋內並無他人,甚至由於自己住在貢院之內,也無人搜撿他有無夾帶私藏小抄的事情,也就是說,之前他將小抄或者書籍直接帶在身上,是無人可以查知的。

萬幸的是,他尚有理智,倒也沒有如此之做,事實上,就在他沒有注意到的上方,一臺臨時安放的攝像頭就在那盯着:長老會用人,第一要看的不是什麼施政才能,是否是歷史名人,而是可靠。

他皺着眉頭,讀者題目:“吾華夏亦是老大帝國也,起身河洛九曲之濱,時至此時,已歷千年以將,而千年以將,自盛唐之安史之亂後,無論東西南北而向,拓土之事皆是功敗垂成,和也?試言之,言之無罪。”

“今日之天下,海外別有江山,中華之土不過二十之其一也,我輩顢頇矇蔽甚大也,有井底之蛙之嫌,嗚呼哀哉,欲要挺近天下,以中國之劍爲中國拓土,當以何策先行,試言之,言之無罪。”

“士人皆言必稱上古,書必言春秋,春秋之時,儒生號稱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而今之後,卻遠輸先祖,李贄焚書,爲何至此,試言之,言之無罪。”

王大礽心中大跳,早知道帝都的政治,早已被一些不文的異人掌握,還都自稱有修仙的稱呼,但這出的考題,可以說絲毫不涉及什麼風花雪月的禮樂和形而上的各種破事兒,直接說的就是中國現在最大的三個問題,政治,軍事,文化上最大的弊端。

安史之亂之後,西北原有的中國傳統信仰佛教的盟國,班超們打下來絲綢之路上的老朋友們,基本上都被那個宗教的人殺光,後人甚至都忘記自己的祖宗其實是信佛的,一千年來,基本上中國除了兼併了大理這個皇族被蒙古人殺光的土地外,基本上早已停止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對於本國過剩的人口,也就沒有了辦法去遷民實邊,這屬於成本上的問題。

投入產出比太低,需要太多的投入,養地很多年,才能把生地變成熟地,而失去土地的農民哪有這個財力?有這麼多錢,人家直接在家當地主了,以往,在漢唐時代,都是國家出錢,給種子,給牛,讓你去耕種,十年後土地可以耕種了,纔會收稅。

而軍事上其實也是大問題,中國其實已經是極限了,東南西北基本上都是窮得一逼的窮鬼,你不需要去搶劫他,他還要來哭窮或者搶你,還不容易把蒙古分化成無數部落,彼此廝殺,女真人又跑出來,不知道在女真人後面,還要什麼人……

還要最後一條,更是一個大問題,實際上,在明代,科舉考試的弊端以及文化上的弊端,早已被無數讀書人看得清清楚楚,只不過礙於大勢,不願意談而已,但是,也有不少人跳出來,指出,再不改革就死路一條的道理,《焚書》的作者李贄,就是這條路上走的最遠的人,當然了,誰敢這麼幹,幾乎都是要得罪人的,李贄死於1602年,僅僅死去42年後,大明朝滅亡,可以說是因果循環的道理。

王大礽因爲讀書不少,甚至也讀過這《焚書》對此倒也瞭解,雖然這是要拿走他的飯碗的書,但是也不得不承認,說的很正確。

但是,這種思潮,居然進入了新朝廷的考題之中,這就太值得思想一下,後怕一下了。

中國其實很小,只佔全世界的二十分之一,(後世的共和國是佔全世界十五分之一,不過要算上東北和西北)但卻已經一千年沒有對外擴張過,而人有問題。

結合起來,三道題目,幾乎一目瞭然,王大礽手有些顫抖,想起臨出家門時候,妻子四處走動去借錢來湊路費的窘迫,多年收不上租子的田地,還有單立文三人的樣子,嘆息一聲,慢慢將墨汁磨好,開始寫字了。

二十年讀書,三千字文章,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可以說,考題很讓人震驚,只要稍微有些腦子的人,就已經知道,這考題代表的意義在於,出考題的人,正在宣講未來,這個政府想要幹什麼的意思。

不過,考到這裡,幾百裡地的奔波,折騰幾個月的時光,辛苦的考完了前一科的題目,覺得考題不符合自己的意識形態,就鬧事的人,幾乎沒人,這也是吳名題目選取的討巧了,他選的,說的,都是幾千年前,中國人的祖先曾經做到過的事情,比如開疆擴土,比如對外征戰,比如文武雙全。

這也是中國和外國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中國一般是,我們的祖先曾經做到如何如何的事情,所以我們也該如此努力,而如果一件事,祖先不做,我們也不該做。

正好相反,不該,考慮到考生們的素質,基本上還都開始東拉西扯的開始說了起來,反正上面說了,言之無罪。

王大礽答完了題,檢查一遍,確信已經沒什麼可補充的,他本就是準備多時,雖然題目非常突然,卻並不刁鑽,都是耳熟能詳的事情,看看外面,從天窗那還能透亮,應該是傍晚而已。

“寫完了嗎。”

王大礽見,似乎是之前,讓自己進貢院考場的那位恩人長老,他趕緊起身,想要去拜見,吳名擺擺手,說道:“這可以早交卷的,覺得合適,就交卷吧。”

王大礽見了,最後看了一眼考卷,確認無誤,自信的將東西拿起,吳名接過後,卻沒有如他所想的那樣封起來交卷,而是打開後,一邊拿着閱讀,一邊說道:“跟我來一下吧。”

說完,他就轉身就走了。

既然如此,王大礽也跟在後面,貢院還是非常大的,考棚9000,外牆高聳,環境蔭涼,在這個剛剛二月的早春,實際上很冷,王大礽跟着出了貢院大門,無人敢於前來盤查攔截,也獻出身前那位神情淡然的長老的權威,而這位長老如此看重自己,自己很可能就可以高官得做,從此脫離一個落魄地主的身份了。

回頭看了一眼,那貢院門口,有一個牌坊,寫着爲國求賢的字樣,而此地,想必是不需要再來了,王大礽深吸一口氣,覺得內心充滿了力量,看其他事物的眼神也覺得不同,甚至也不再畏懼那些士兵的什麼刀槍。

忽然,他覺得有些不對,看着吳名的背影,忽然想起來,自己的考卷還在他手裡,已經被帶出考場了!

他覺得心猛地一跳,這可不是小事,按照既定流程,這考卷一旦上交,就要疊在一起,糊住姓名,只留編號,由專門不識字的老官吏將卷子糊好,判卷人無法看到姓名,再由另外一撥人物專門謄抄一遍,生怕被人留下暗地裡的記號彼此溝通打高分。

可是,把卷子帶出貢院,這可是什麼樣的罪名?王大礽急了,又不敢叫嚷,只能快步跟了過去。

貢院之南,是鯉魚衚衕,這裡也是一個取巧的地方,乃是取的鯉魚躍龍門的意思,好意頭,雖然每三年一次的會試,真讓他們完全依靠考生的生意過日子有些過分,不過,對於那些考生們來說,距離如此之近,這裡的旅店基本上都會被住滿了,而飯館內,也有早已定好“慶功宴”的未來進士們的宴會。

王大礽跟在那長老身後,就進了這麼一家餐館,這裡似乎早已備好了一桌飯菜,卻並無他人,菜也不多,四菜一湯。

吳名將考卷撂在旁邊,另一邊示意他坐下,說道:“這條街上的飯館,自稱最出名的飯食是紅燒鯉魚,不過,卻沒有一家用的是黃河鯉魚的,都是附近的小河溝子里弄的,大小不一,還有腥味蓋不住,嗯,要多培養養魚專業戶了。”

王大礽扭扭捏捏的,只看着自己的考卷,幸好還放在那,他在想什麼辦法,既能要回考卷,讓這位長老趕緊送回去,填縫好,也不要惹怒了他啊。

第3章 前路何在第672章 文官治國的問題第96章 長老們的文化工作第30章 教導營成立第459章 文化勝利第422章 美好生活與軍魂第642章 該給的都給了第470章 爭奪第809章 張岱在帝都12第544章 背鍋俠克倫威爾第669章 特權與體制第270章 最新情報第873章 精神關懷第138章 人心難測第452章 于成龍的工作第125章 放電影第16章 天可汗第760章 趙棒槌相親1第804章 張岱在帝都7第249章 不當孩子王第514章 雞飛狗跳第480章 科學武裝的大腦第727章 文家第1043章 長老們的底氣第112章 馬世英的潰敗第118章 知府李恪第168章 找茬第440章 主持正義第275章 做戲做全套第515章 夏允彝第211章 拜訪第780章 動保第22章 一片石之戰2第408章 孫良在江戶第442章 士兵與宗族第644章 大軍火商第590章 黎仲迅第437章 鼓動第107章 天勇星白衣將第840章 大明軍火第344章 通牒第203章 鰲拜之死第455章 反目第535章 罪惡的第317章 蓄力第275章 做戲做全套第811章 張岱在帝都14第152章 下崗職工第378章 圍三闕一第174章 兵棋推演的燒烤晚會第734章 大本鐘計劃第572章 霍元甲的故事第7章 謀劃第515章 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價碼第274章 稱霸一方第218章 一口咬定第250章 遠離艾古第776章 夏樹第61章 侯方域第637章 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第490章 訓練損傷第252章 替罪羔羊第855章 詹事幫第634章 盛世年華第728章 文根英第178章 湯若望的驚喜第98章 科舉第520章 新兵連驗收第15章 藩王第108章 追擊第609章 指紋也沒有第117章 府衙第694章 組織模式第624章 那尊佛像第668章 留頭不留髮第518章 孔衍植第607章 自以爲沒事第578章 世界屬於三體第693章 選擇的生活第312章 設局第48章 一切爲了長老會第391章 將軍的嘴,武士的刀第381章 人事即政治第114章 李向前的眼藥第650章 互懟第421章 軍火大亨第800章 張岱在帝都3第751章 枷鎖第523章 八大王張獻忠第76章 命運的喉嚨第9章 交流第649章 可憐兮兮第62章 四公子第293章 劫數第73章 縱論天下第867章 胡三七的故事7第412章 統治藝術第219章 中秋夜第39章 糧食不夠了第314章 考場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