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似乎很是掙扎,說道:“這個……”看着這位自打自己考中科舉,進入官場就拜在自己門下終年往來奔走的老大哥,也是一陣嘆息,他終究是典型的文人,好大言,惜命,好名,除非是忽悠別人去冒險,不然的話,穩妥就是儒生們一輩子的準則了。
他還是擔心一個“從賊”的名聲,又怕這改朝換代大洗牌的時候,一次押注失敗就是次次失敗了,只能低頭嘆息一聲,說道:“說一千道一萬,還是不瞭解帝都的實情,哪怕幾個過路打秋風的人,也說不清楚,到底這帝都是誰在掌權,那新皇帝李自成是如何打算的呢。”他想到了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於是說道:“我這就直接去巡撫衙門上探探口風吧,說不定就是之前猜測的,帝都之所以一直沒有來人招降我等,那些從直隸來的大軍也退回去了,許是人家壓根沒打算看得上我等,而是直接去招納的巡撫大人?”
官場裡面,無論古今中外,都是極其討厭越級報告的,誰有一個這麼能通到自己上司說話或者打小報告的下屬,要麼是趕緊撤職趕走,要麼是直接滅掉,要不然的話,就是要永無寧日了,原因很簡單,官場職場以內,上上下下總會是產生矛盾的,或者因爲工作上的思維方式,或者是利益牽絆,總要產生齷齪的,你動不動就找上司反應情況,還要我幹什麼啊,我在這個位子上乾脆就當頂頭上司的傳聲筒吧。
李恪絕對知道,在這個絕對講究人際關係,七大姑八大姨什麼的,基本上他們說話的時間內,肯定會把消息傳到山東巡撫王公壁的耳中的啊,沒辦法,這年頭,無論哪個衙門都沒有保密意識,他自己不也是從市井傳說中,知道了連巡撫自己都不知道下面何去何從的事情嗎。
和師爺一起動手,簡明扼要的書寫了幾封帖子,大意就是,本知府接到了來自帝都的文書,不日就要對外宣佈來自帝都的,恩科例題,如果家中公子有閒心聽聞一下,可以派下來來取來自帝都的例題,這例題當然要比起其他人可以早一些拿到手了。
其實兩人也是在討巧而已,他們的膽子還沒有大到,在帝都沒有保護傘的情況下,就將例題按住,不給平民百姓們知道,而是隻給權貴子弟們看的程度,但如果把原本張貼在外的例題按下一些時間,可能就不一樣了,這樣既可以討好權貴,有可以堵住窮書生們的嘴巴。
這種事情,無論古今,已經發生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比如某地的公務員招考,總是喜歡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等到“報名”結束了,纔會在報紙上或者什麼地方,出現一個豆腐塊大的字體,說招考公務員報名結束了……
計劃通!
他們絕對乾的出來如此,可是仔細一想,卻也未必,他們只需要把這個感覺帶過去,你看,公子爺,我給你們把題目準備好了,你們看看吧,至於那些**絲書生,我管他們去死,這個嘛,是不是也該給我點好處撒?
歷史就是這樣組成的,越善於欺騙,密謀,越沒用下限的人,越是可以走上成功道路的人,反之亦然,李恪自然是前去巡撫衙門,以請教請示的名義去商議如何在改朝換代的時代攫取到更大的一塊蛋糕,或者說是去保住他們的權位,山東的“好處”在於,由於前後孔有德和韃子大大的屠殺過兩次,所以官場比較簡單,而富戶們被殺怕了以後,也更會巴結朝廷,起碼對於各種動向更爲注意了。
方師爺送知府去巡撫府上,此時是兵荒馬亂的時刻,也沒有那些先送上拜帖,然後巡撫吩咐什麼時候相見的虛禮,火燒眉毛了再擺譜會死人的。
而他則思考了一會後,回到自己的小書房,吩咐了一些人去辦事後,來到了府門外,對一個衙役說道:“我出去辦事,知府老爺回來了,就說我去驛站拜訪了。”
濟南城幾年前被燒殺搶劫變成了一片白地,雖然倖存者和周圍的村民等人涌入後,開始恢復了一些元氣,但終究還是底蘊不足,因此現在的濟南城,實際上還不大,人流也不是很多,當然了,成爲“城裡人”的誘惑使得許多流民進城,成爲了力工,小商販等等,代替原本被掠去東北做奴隸的那一批,也算是比跑去南京只能在城外混日子的那羣。
不過,驛站這玩意確實有修建的必要,這就相當於招待所啊,不但是招待過路官員親眷等必須要有的,而且大筆的花銷也正適合上下其手,歷來都是需要自己人才能當的。
錢家兄弟是知府親自安排在此處的,而且還是身上帶刀的漢子,驛站的驛丞雖然不會全力巴結,倒也是很好的討好,反正這個兵荒馬亂的時刻,哪有什麼人會出差路過,所以驛站就這麼兄弟兩人在住着,方師爺想了想,雖然打心底瞧不起兩個錦衣衛出身的大頭兵,奈何人家現在的新朝新貴,還是小心侍奉啊。
他還是擺了個譜兒,讓驛站的一個小廝進屋去,通報一下:“兩位大人,知府衙門的方師爺前來拜訪了。”
錢家兄弟被安排在一個小院內,雖然不是專門給高官們住的大堂屋,卻也不是那種給下人住的通鋪,甚至他們還得到了一小盆的冰塊,這個時代,冰塊這東西並不新鮮,但總要花錢來買,最近幾年日子越來越不好,兩兄弟身在帝都,幾乎沒有嘗過了,倒是出這趟差,被好好侍奉了一下,先是有些惶恐,不過想到自己已經是“新朝廷”的人了,於是也稍微有些激動。
方師爺進門後,就看到兩兄弟似乎彼此對視後,才說道:“錢小豪(錢嘉樂)見過先生。”
兩個雛兒。
方師爺第一時間就下了這樣的判斷。
“學生方世玉,見過兩位上差,不知可休息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