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就來到了崇禎四年的六月。
這幾個月,大明和後金各自都發生了些事。
先說大明,第一件事就是在江南大熱的毛衣,終於在北地也不鮮見了。
其實毛衣纔在江南行銷的時候,京師、大同、魯東等富庶地方也能偶爾見到,晉南的蒲解兩州更多一些,但因爲售價並不便宜,北方民衆能買得起的不多,只在豪門富戶中小範圍流傳,沒有形成規模。
然而元宵過後,毛衣開始降價跳水,從原來平均四錢銀子一件的價格,降到了三錢銀子。
別看只少了一錢,可從比例上那就是降了二成五,一下子比棉衣便宜了不少,普羅大衆咬咬牙也能買得起了,整個帝國,只要有毛衣賣的地方,都出現了搶購風潮。
哪怕即將入春,天要熱了,也沒有影響這股熱潮,即便一時穿不上,也可以爲今年冬天做準備,誰知道再過半年會不會又漲回去呢。
豪門富戶一開始有些不滿,毛衣一降價,就顯不出他們的身份了,不過很快薄毛衣就出現了,這些薄毛衣除了編織得更精美,式樣更多變,重要的是價格更高,而且因爲薄,春秋兩季穿上正合適,滿足了這些人能長時間裝X的需求,雖然賣的不如普通毛衣那麼火爆,但給涿鹿商社帶來的利潤,可是一點不少。
薄毛衣剛賣了一波,毛布以及用毛布裁剪的衣服又出現了。
與棉麻絲綢不同的是,毛布不但保暖更好,還耐磨損,價格雖然不便宜,但是好用耐用,讓貧苦人家覺得更划算。
另一方面,毛布用火斗燙過之後,異常挺括,衣型能保持很長時間,穿出去倍兒有面子,不像棉麻絲綢,一不留神就皺的沒法看,這一特點又讓富貴人家特別看重。
而且厚薄不同的毛布,也讓其除了在最熱的三伏天派不上用場外,其餘季節都能穿着,這些毛布顏色也多,價格各異,如此一來,不論貧賤富貴,都能根據自己的財力和需求,置辦上一套甚至幾套毛布服飾。
貧困人家可以買最便宜最薄的布,自己回家剪裁,富貴的自然可以根據不同季節購買厚薄不同的布匹或是成衣,如此一來,毛布及其成衣賣得甚至比毛衣還要火爆,帝國上下都以穿上毛布衣服爲榮,一時蔚爲風氣。
第二件事則涉及代王朱鼎渭。
去歲秋後,這個代王不聽人勸,硬是半強迫地讓佃農種了上萬畝的什麼番薯土豆,不少人等着看他笑話,北地就沒聽說過一年兩種的事兒,何況這玩意兒之前誰也不知道。
結果自然讓人大跌眼鏡,短短几個月的工夫,年前朱鼎渭就從地裡收穫了上千萬斤的糧食,隨後順其自然的,提供種子的涿鹿商社出名了。(嚴格來說控制種子的是工會,不過對外都以商社統稱)
除了宣大一帶在耿總督、賀知州的大力推動下廣泛種植外,晉西晉南的大戶們,在代王這麼高產量的刺激下,都找上了涿鹿商社的門,就連三邊總督楊鶴,還有薊遼總督孫承宗,也派人前來接洽。
工會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良機,凡是富戶,都是實打實的出了錢糧,才拉着種子走的,就此大賺了一筆。
對楊總督倒是網開了一面,只要他允諾與宣大一般,收糧後替商社催收種子費即可,有耿總督做中間人,倒也信得過。
六月是紅薯土豆上半年收穫的季節,從各地反饋回來的情況看,都不出意外地獲得了豐收,楊總督還親自寫了兩封信,一給耿如杞,一給商社,千言萬語,無非就是感激紅薯土豆拉了危急中的他一把。
楊鶴此人,官至兵部侍郎後,兩年前晉位三邊總督,督撫陝甘寧等地,此人對流匪手段懷柔,主張以撫爲主,原本的歷史上因爲缺乏錢糧安置流匪,流匪們降而復叛,招撫失敗後被崇禎下獄問罪至死。
現如今流賊主力還有最著名的那些頭子,已經在涿鹿山一役中被滅殆盡,但只要陝、甘等地旱情不緩,鬧事的人就不會少,一直苦於無物可撫的楊總督,終於因爲紅薯土豆這兩種不但耐旱,還高產的糧食出現,而大大的緩了口氣,只要再有一到兩季的豐收,他有信心完全平息陝甘一帶的民變。
至於薊遼總督孫承宗,最後卻是熄了種紅薯土豆的念頭,他在遼東奉行的是遼人守遼土,修建塢堡,步步推進的戰略,崇禎四年剛進入正月,他就在大淩河開始搶築城牆。
爲了以戰養戰,就得在遼東種地,若是普通糧食也就罷了,金人一來回城據守,那些糧食產量不高,沒了也不心疼,但紅薯土豆就不同了,這麼多的糧食在野外,憑明軍的野戰能力,肯定保不住,那就成資敵了。
說回朱鼎渭,別人都是大豐收,可他卻是近乎絕收。
沒有完全絕收,那是因爲涿鹿商社在年前賒給他的二十萬斤種子好歹有四百萬斤的收穫,要不然,代王爺可是一鼓作氣把年前收穫的糧食都給種了下去,顆粒無收的情況下,不僅顏面大失,還要損失慘重。
消息一傳出來,種了紅薯土豆的人盡皆譁然,這才知道涿鹿商社之前碎碎唸叨告誡的,種子需找他們購買一事不是虛言恫嚇,而是玩真的,之後一些貪小便宜之人,年後私下找農戶買糧做種,現今同樣一無所獲的事兒也印證了這一事實。
這一下富戶大賈也好,平民百姓也罷,凡是還想種紅薯土豆的,都乖乖拉着糧食來涿鹿山換種子,保安州一時道路爲之堵塞。
好在志文北上草原前做了充足準備,種子是不愁的,只是苦了還留守山中的錢管事等人,忙得不可開交。
當然了,今後涿鹿山重心外移,再想換種子,估計就得到塞外了。
毛衣毛布還有糧食如此暴利,難免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開始有人打探涿鹿商社的背景,只是大部分人在知道有宣大總督耿如杞撐腰後就撤了,緊跟着朱鼎渭乖乖派人拉糧換種,又讓剩下的那小部分人幾乎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