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

bookmark

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

羅岱撓頭說道:“什麼是致師?”

羅岱問左右,羅岱左右都搖頭,羅岱是一個大老粗,他身邊的人,也沒有幾個文化人,張軒的傳令士卒,卻是一個懂一點的文化的,不懂也不會來這裡傳令,但是他也是一知半解,說道:“就是派勇士陣前挑戰。”

羅岱眉頭一挑,說道:“這哪裡需要別人?我去就行。”

“大人,萬萬不可。”羅岱左右大驚失色,說道:“這樣的事情,令一小校去就行了。何須如此,而且這樣會犯大將軍的軍法,我等皆要被處罰的。求大人念在我等追隨還算得力,饒過我們小命。”

羅岱這才作罷,惺惺然說道:“姑爺,就是管得太寬了。”

他想了想說道:“馬三寶在嗎?讓他去。”

每個人欣賞人的角度都不同,羅岱就特別欣賞有勇力的人。馬三寶年紀輕輕身手了得,又是陝西老鄉,更是被羅岱看重。

此刻已經是一個千戶。

雖然官不算大,但已經是夏軍中堅了,因爲俘虜弘光皇帝,身上還有一個爵位,不高,子爵而已。

子男兩爵,雖然是低階爵位。對馬三寶來說,卻已經不錯了。最少憑空多了一份年俸。

馬三寶接令之後,二話不說,帶着兩個親兵,飛馳而出。單騎衝到明軍陣前。

遠遠看着百步外的軍陣,馬三寶忍不住口中發乾。

一個人再勇敢,再千軍萬馬之前,也算不了什麼,他眼睛只需一掃,就能看見一道道星星點點的光芒,不是別的,正是那些蓄勢待發的利箭。

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火器。

這些火器正在對準了他,只需一聲令下,就能將馬三寶給覆蓋了。

或許火器的準頭不太準備,但是這麼多火器,總能將馬三寶給弄死。

這是毫無疑問的。

馬三寶眼睛又向後蔓延,看見一面面日月旗。具體的圖案上應該被形容藍底黃角彎月抱日旗。彎月抱日的圖案,就好像是一顆眼睛。

這一顆顆眼睛,對着馬三寶。

他深吸一口氣,說道:“我乃大夏騎兵千戶武功子馬三寶,奉徵南大將軍鄭國公之命,前來問候大明皇帝陛下。誰來戰我?”

鄭廉爲致師者準備了一系列說辭,文縐縐的。馬三寶之前還記了不少,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他忘詞了。

只好直接來了一句,他風格的話語。

“不就是單挑嗎?”馬三寶心中暗道:“我馬三寶,誰也沒有怕過。”

馬三寶的聲音極大,猶如洪鐘一般,遠遠的傳到了隆武耳朵之中。

隆武有些疑惑,問陳藎道:“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嗎?”

陳藎畢恭畢敬,就好像在朝堂之上,說道:“臣不知。”

陳藎不過是一個書生而已,他所打過的唯一一戰,也不過長沙城下擊破許都的一戰。

對於這個情況也沒有什麼瞭解。

隆武也不糾結於這裡,說道:“愛卿,可有勇將推薦?”

陳藎說道:“趙印選與胡一青兩人,皆是猛將之選,可以力敵此人。”

隆武說道:“就讓胡一青出戰。”

兩人商議定下來,卻有人已經衝出去了。

也是一員滇軍將領,看樣子不過低級將領,似乎想獨得大功,故而不等命令,就衝了過去。

馬三寶被羅岱委以重任,可見羅岱對他的認可。

馬三寶看對手衝了出來,雖然僅僅是瞄了一眼,但心中都已經放下來了。反而不緊張了。

因爲看這人的身形,馬三寶有絕對的自信,殺之如屠一狗。

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馬。

夏軍戰馬稀缺,是對夏軍來說的。如果單獨對一個人來說,好戰馬還是有的,而且數量不少。馬三寶所騎就是一匹河套馬,或許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

而來人所騎之馬,卻矮小多了。

正是雲南的滇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滇馬根本不是戰馬。或者說根本不適合當戰馬,倒是上好的馱馬。

不過,南方缺馬。不僅僅是江南缺馬,雲南或許能從藏地得到有一些馬匹。但是缺馬的本質不會變的。

作爲將領有馬匹代步,就已經不錯了。

其次是人。

馬三寶邊塞出身,從小就是騎馬長大的,因爲是將門出身,不敢說騎術比蒙古人好,但決計不差。

故而以他經驗,一眼就看出來,這個將領的騎術太差了。

馬戰之術,根基就在騎術之上,如果騎術不好,還遍不如步戰的好。

並不是每一個人騎上馬,就能借馬力而戰。

馬三寶腳下一磕,縱馬飛起,長槍一衝,幾乎與來人擦肩而過。

幾乎在同時,長槍刺在來人身上。整個人將人從馬背上挑了起來。

振臂一甩,另一隻手拉着繮繩一緊。馬三寶坐騎似乎與馬三寶心意相通。馬兒長嘶一聲,陡然轉向。將屍體重重的甩在明軍之中。

此人落地之時,口中鮮血噴涌,顯然還沒有死透。一個勁的往外冒血。

馬三寶縱馬飛奔。而明軍何曾見過如此勇力,一時間沉寂下來。

而夏軍那邊先是一愣,隨即大聲呼喝,只是沒有人組織,一時間喊什麼的有。

胡一青得令之後,此刻正衝了出來。呼吸之間,就與馬三寶撞在一起。

胡一青被陳藎盛讚有幾分勇力,絕非虛言,馬三寶一時間也殺不到胡一青。

不過,胡一青一時間也拿馬三寶沒有什麼辦法。

雙方交戰正酣。

馬上廝殺正激烈。雙方士卒遠遠的看去,看得熱血上頭大聲吶喊。

不過,雙方的主帥都沒有將心思放在戰場之上。

隆武說道:“也不知道劉將軍那邊怎麼樣了?”

陳藎說道:“請陛下放心。劉將軍早已準備多日,天衣無縫,只等時機一到,前後夾擊定能大破賊人。”

隆武說道:“希望如此吧。”

這就是隆武事先安排的暗手,將劉承胤所部隱藏在長沙城南側,等到時機內外夾攻。

只是到底能發揮出幾分成效,就難說的緊了。

張軒此刻也看着戰場之上兩人廝殺。

張軒關注點,又與隆武不同,說道:“出戰的將領是誰?”

“是羅岱麾下千戶,馬三寶,陝西人,似乎是將門出身,爲斥候隊長時俘獲弘光帝,陛下登基的時候,加封子爵。”鄭廉說道。

這就是鄭廉能在張軒身邊得用的重要原因,很多將領的資料都存在鄭廉的腦子裡,凡是張軒問起,鄭廉總是能說上來一二。

張軒深深看着戰場上馬三寶的英姿,記下馬三寶這個名字。

對張軒來說,發掘自己麾下可用之才,幾乎是本能了。馬三寶最少是衝陣之將。

張軒說道:“傳令下去,各部挑選一兩善戰之將,準備替代馬三寶。一旦馬三寶有失,就將他搶過來。”

“是。”鄭廉說道。

鄭廉有些疑惑說道:“大將軍,我們就這樣和他們鬥將?”

說實話,鄭廉跟着張軒時間不短了,幾乎沒有見過在數完萬人決戰的大場合之下,看雙方鬥將的。

張軒說道:“誰說的,這不過是助興而已。讓大家等的不至於煩躁。”

“等?”鄭廉有吃驚的說道。

張軒說道:“自然是等了,隆武下了戰帖,難道還讓我們主動進攻不成。”

“我就等着他,看誰先沉不住氣。”

張軒如果進攻的話,會面對城頭火力的打擊。不利於夏軍。既然如此,張軒自然願意等明軍來攻。那個時候主動權就在張軒手中了。

就戰陣經驗來說,張軒勝過隆武加陳藎,以及越其傑,馬士英加起來。自然知道戰術上如何更有利於自己。

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章 萬石第一章 家事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章 瑣事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九章 初戰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章 張青天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九章 搬家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章 黑夜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六章 蕭縣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