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錢糧

第六十五章 錢糧

“陛下,非臣等不盡力,而是我大夏立國尚淺。自去到到如今,迭逢大事,就算有金山銀山,也容不下如此揮霍,去年江南年景不好。江西,湖廣之地新定,又接連大戰,府縣積蓄爲之一空。臣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阮大鋮面有難色,語氣之中隱隱有埋怨之意,說道:“臣等在西京之時,就已經規劃明年開春南征之役。一應安排都是按此辦理的。鄭國公說明廷想要北伐,要先發制人的時候,也沒有說要後方大舉支援,現在突然要錢糧,臣哪裡給他變出的錢糧。”

阮大鋮說着,語氣越發激動,恨不得拿一個算盤,當了羅玉龍的面,給他算算帳:“湖廣,江西,新定之地。鏖戰之餘,慣例當豁免錢糧。只因當地軍需數量極大,將各部府縣錢糧直接移交軍前。這一部分錢糧,戶部一分錢都拿不到。至於淮安鎮,淮西鎮,襄陽鎮,三鎮草建,一個勁的向戶部要錢糧,這事情還沒有搞清楚的。臣手能所握的不過,是浙江一省,南直隸松江府,蘇州府,常州府,應天府,太平府,寧國府,池州府,徽州府,安慶府,廬州府而已。最多再加上運河南鈔關,寧波海關,福建的一些賦稅。不過陛下也知道,福建那邊只是意思一下而已。”

“臣竭盡全力,能讓大夏,年入千萬石,已經是竭盡民力之所爲了。”

“但最近西征,襄陽之戰,先帝登基,寢陵,陛下登基,封賞重臣,都要銀子。”

“千萬兩白銀如何能夠?”

“已然超支。”

“臣左右挪移,算是勉強能夠維持,就等秋糧下來之後,來補現在的窟窿,陛下不要說要一百萬兩軍需,就是十萬兩,一萬兩,也是沒有。”

阮大鋮唾沫星子幾乎要噴到了羅玉龍的臉上了。

羅玉龍對這些情況,都是知道的。

夏朝畢竟是新立,積蓄什麼的根本沒有。崇禎十七年到,武興元年,是從打仗到繼續打仗之中度過的。真是一點積蓄都沒有剩下來。特別是羅汝才的登基去世,羅玉龍的登基,雖然已經從簡了,但是所消耗的錢糧就足夠打一仗了。畢竟新帝登基總要遍賞羣臣吧。要修繕皇宮吧,要修建陵墓吧,如是等等的。

張軒在武昌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不得不投入湖南的戰事之中。

但是羅玉龍在南京也沒有閒着。

他一直努力的統合夏朝,增加文官的實力。他也算是以身作則,對內閣大學士都比較尊重。羅玉龍暗地裡收權的動作都沒有停下來過。不管是羅玉龍身邊的文官的教唆,還是他自己覺得,他並不甘於他現在在夏朝之中的定位。

完全的文官政府,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總要比夏朝這種類似軍閥聯合體的體制要好多了。

似乎是張軒在湖南的動作牽制了他一部分精力,他沒有心思做大動作。但是一件事情卻一直沒有停下來。那就是完善文官體制。夏朝的文官,有三種來源,第一種,也是最大的一種,就是降官。不過降官與降官也有不同。任命方式之上,也各有差異。

一般來說,攻下某地的將軍,就地任命一個人當地方官,朝廷都給予追認。

這樣一來,這些官員難免於各地大將的聯繫比較親密了。還有一些降官,是羅玉龍親自聘請的,然後通過關係網邀請過來的,就是以阮大鋮,錢謙益等人爲首的中樞派。

或許將來他們必然殺的眼紅。但是現在他們還是歸爲一派。

第二種,就是曹營老人,羅戴恩,張質等人就是這一批人的代表,雖然很得重用,但是數量不多。

第三種,就是新科進士,雖然現在還沒有太大的聲勢,但是將來必定會成爲夏朝官員之中的主流。

但是這一段時間,羅玉龍的授意之下 ,羅戴恩這個吏部尚書,對文官體系進行整合,從江南開始,將各地降官重新任命,一般來說,各級將領打下城池之後,都是任命當地有名望有實力的人來維持秩序。

羅玉龍這樣做,強化中樞的權威,也打擊地方勢力,削弱武將與文官之間的聯合。甚至也悄然取消了,武將任命文官的權力,當然戰時這個權力還是有的。

這是一個細緻的活,還好錢謙益等人也算得上老奸巨猾,下面的降官心底也虛,不敢造次。這種整體上的調整,恐怕要持續一年多時間,才能將大夏所有疆域的地方官調整一遍。

當然也秉承着先內地,後邊疆的原則。

如果有人修地方誌的話,就會發現,武興元年下半年到武興二年,這一段時間,是所有新官上任的高峰期。

他雖然沒有將心思放在財政之上,但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家底。

阮大鋮所說的,一點錯都沒有。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錯與對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羅玉龍說道:“阮先生最近辛苦了。朕是知道的,但是將士們浴血拼殺,朕安能在後方坐視,鄭國公是我朝大將,也是曉得輕重的。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向後方求援,南京是什麼情況,他不是不知道。而他此刻還是想求援,可見前線戰事緊急,如果能一戰下湖南,就是花上千萬兩,朕也認了。如果前線一旦戰敗,局勢簡直不堪設想。阮先生,爲朕親信重臣,荷國之重,如此局面,阮先生忍心看到嗎?”

阮大鋮長出一口氣,說道:“臣知道了。臣下去再想想辦法。如果真沒有錢,臣願意將全幅身家捐出來作爲軍資。請陛下放心吧。”

人的境遇對人的改變也是不同的。

阮大鋮在歷史上南明之時,瘋狂的打擊報復,不見有什麼作爲。但是而今擔當新生王朝的財相,可以說,整個夏朝的財政體系都是阮大鋮在明朝的基礎上創建出來的。

阮大鋮在明,是貪官,也未必不是奸臣。

但是凡大奸大惡,必有大智大勇。阮大鋮一閹黨餘孽,在南京城中號稱豪富,對經營之道,還是有所洞見的。此時他追求的已經不一樣,在他這個位置上,富貴已足,家資百萬之上。將來作爲開國重臣,定然有一個爵位。說不定還能世襲罔顧。

他的追求自然是想要青史留名。對錢財反而不在意,而且在阮大鋮看來,這就是最好的投資了,他將家財捐出來,朝廷豈能沒有回報。投資一國的回報率纔是最高的。

羅玉龍卻沒有想到阮大鋮的心思,聽了阮大鋮的話,心中微微感動,說道:“何須阮先生如此,江南富豪遍地,難道沒有一二違法亂紀之輩,還有揚州鹽商,難道都是規規矩矩的?”

阮大鋮自然明白羅玉龍所言是什麼?其實羅玉龍已經刮過一遍這些人了,別的不說,江南稅收一年並不過千萬兩上下,而曹營打下江南之後,這麼多動作,花銷之大,何止在千萬兩之上。

那些多出的錢財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阮大鋮暗道:“之前僅僅是要錢,而今恐怕要命了。”他暗暗爲江南富豪感到悲哀。不過,這也是正常的情況。

改朝換代,對這些大商人來說,他們之前所有的關係網都沒有用了,新的關係網還沒有建立,固然有一些人依附着錢謙益等人作爲新貴一員得到保護,但是夏朝的時間還是太短了,有些人想找都找不到門路。

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章 匠作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二十章 黑夜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三章 授田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八章 攻城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二章 樊城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章 匠作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章 攻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