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

羅玉龍聽了張軒的話,心中微微點頭。隨即暗自嘆息一聲。

在張軒的規劃之中,禁軍與邊軍,不過也因爲駐紮地方不同而已。但是現實之中並非如此。

且不說高傑與鄭家類似藩鎮一般的,即便是大夏內部,也有這樣那樣的情況。

根本沒有定爲一的可能。至少現在沒有。

“然。”張軒話音一轉,說道:“如果這樣的話,財政壓力太大了。”

“崇禎年間,戰兵一年關餉十八兩。如果禁軍與邊軍待遇一樣,臣恐怕一年軍費在一千五百萬兩以上。”

軍費不僅僅是軍餉,還有軍械,物資。張軒一千五百萬兩的數目還是少算了。

特別是水師之中,船隻的費用遠遠的超過軍餉的數量,而且火器的大規模運用,更少不了軍費開支的爆炸性增長。

一想起軍費,羅玉龍也覺得牙疼。

能不牙疼嗎?

如今大夏兵馬在百萬之上,但是其中很多都是濫竽充數的,即便如此軍費開支也有入不敷出的感覺。

南直隸江南數府,再加上浙江一省。賦稅佔據了整個大明賦稅的三分之一,也在一千多兩左右。

而這一段時間,羅玉龍左右支撐,再加上從武昌附近府庫之中收刮乾淨,才堪堪支撐住襄陽一戰的消耗。

而且人多,也未必有戰鬥力。

“裁軍。”羅玉龍心中猛地冒出一個念頭。或者是整頓夏軍上下,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否則這樣的財政壓力,讓羅玉龍喘不過起來。

其實如今,現在三個政權,大清,大夏,大明都承擔的沉重的財政負擔。但某種程度上,財政情況是大夏還算佔優,而大明最糟糕。

不過,這僅僅是插曲而已。羅玉龍繼續聽張軒說下去。

張軒繼續說道:“故此,臣以爲當爲邊軍授田。以田土補貼軍餉,多徵本地人爲士卒。如果戰時,可以禁軍進駐各部,受各地將領節制。這就是邊軍與禁軍之間的差別所在。”

一句話概括,邊軍有更強的獨立性。

邊軍授田雖然是填補軍餉,其實也增加邊軍的獨立性。不過這也沒有辦法的。

中國皇帝說起來至高無上的。但是實際上,以一人治天下,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羅玉龍不置可否。其實他現在對淮安與福建兩地的控制權,比張軒規劃的邊鎮,還差勁。

張軒繼續說道:“邊鎮具體情況,在後面再說,臣繼續說樞密院。”

“臣以爲樞密院當有樞密使一員,樞密副使數員,與內閣大學士相匹敵。樞密院下設五部,軍政,後勤,軍備,作戰。軍法。分別以樞密院副使領之。軍政乃是掌管戰功覈對,人員晉升。臣還在軍政部下設軍校司,以特地以老將領之。分三級軍校。”

“設軍中階級之法,以百戶以下爲士。百戶以上,營官以下爲尉。營官以上爲校,雜數營爲一軍,以將軍領之。將官分爲雜號,四鎮四徵,大將軍,總領天下兵馬爲帥,或以太子任之。”

其實在張軒設計之中,還有軍一級,如之前的汝寧軍,徐州軍等,幾個營合併起來。爲一軍。但是軍一級是常設,還是臨時機構,這還不能確定。如果安明代的制度,一個衛,也不過五千六百人左右。已經是大明朝廷的兵力的基本單位了。

“軍官,由士升尉,由尉升校,由校升將,接在軍校之中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或充陛下近衛,或爲樞密院官員,人任過後,再下去帶兵。”

這一點是張軒的獨創。

可以說,將張軒原本的親兵制度,給明確化,制度化,同樣也強調了樞密院的權威。在制度上消滅各級將領的獨立性。在張軒的安排之下,一個小卒出身的大夏將領,履歷很可能是這樣的。作爲一小卒參軍,花三年左右的時間,爬到百戶,然後進入軍校學習,大概學習一年的時間,然後調任樞密院做基層小吏,或者當皇宮之中的御前侍衛。然後擔任一兩年的時間,下放爲百戶。如果順利從百戶爬到營官。再重複之前的過程。不過這很可能在樞密院擔任幹員,再過一兩年,下放爲營官。然後用數年的時間積攢到將軍銜之後,再學習一段時間,調任樞密院。

這個時候,就樞密院四總部某個司的長官了。就相當文官之中某部侍郎的角色。

到了這個位置,很多人一生就走到頭了。除非特別有能力的人,纔有資格去角逐四鎮將軍,上將軍,與大將軍的名頭。特別是大將軍,凡是帶大將軍。在張軒的規劃之中,至少是方面之任。

而這種人事之上的統一安排,背後隱藏的就是軍事訓練上的統一,補給上的統一,軍紀上的統一,徵兵的統一。否則一個將領從一部調任另一部。熟悉軍隊各個方面就要好長時間。

根本不可能互相調動。

打個比方,將戚家軍一個百戶,忽然調到遼軍,可以很肯定的說,這個百戶一定不能適應,固然有人事上的種種原因。但是實際上,兩支軍隊,雖然是明軍,但是各個方面幾乎完全不同。甚至連語言之上,恐怕未必相同。

浙江話與邊塞話,說起來恐怕還真是雞同鴨講。

張軒這個設計上有一個野心,或許這個野心可以被稱作,軍隊現代化。從上到下,自成一體的軍事體系,能與文官體系分庭抗禮的存在。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渠道。即便將來開國勳貴都死了,這個體系爲了自己的利益,也會與文官對抗的。

“後勤部,與兵部交接,兵部一切補給物資乃至軍餉,都交給後勤部。後勤部在險要之地設倉庫,設兵鎮守,廂軍也隸屬於後勤部。各地軍需轉運,各軍補給全部由後勤部負責。”

“軍備部,與工部交接,軍中所有器械接由軍備處提供。”

羅玉龍聽了之後,立即暗道:“這兩部,乃奪兵部與工部之權。”

在羅玉龍看來,軍備一部根本就不用單獨列出來。只需隸屬後勤部就可以了,畢竟這個時代的軍械技術含量並不高。更新換代並不是太快。根本無需單獨列出來。

只是張軒見慣了後世的技術革命,自然要將軍備部單獨列出來。

不過,羅玉龍心中雖然另有心思,但是卻沒有多說。等張軒繼續說下去。

“作戰部,乃是樞密院的最核心部分,規劃所有軍事行動。凡是在京有將軍銜的將領,都歸入作戰部管理。凡有戰事,都是作戰部在御前提出作戰計劃,由樞密院使以及副使,與內閣諸閣老在評議。由陛下決斷,然後由樞密院擬定命令,發佈各軍執行。”

“軍法部,顧名思義乃是執行軍法的部門,臣擬定在哨一級設軍法官,由上一層軍法官管理,軍法官同時兼任主官親衛隊長。也主管情報事務。到鎮一級,就是監軍。確保大軍在朝廷的手中。”

“如此一來。”羅玉龍說道:“是不是下面各營之中,是不是要添加不少佐貳官?”

張軒說道:“陛下明見萬里。”

羅玉龍說道:“微微一嘆,憑之的規劃雖然好,但是不好執行。”

張軒當然知道不好執行了。

別的不說,這麼多文職軍人就不好找。這念頭在軍中識字的人,可是稀罕人。張軒即便一直培養,也不敢保證每一個基層軍官都識字。更不要說建立這個體系中,數以千計的文職軍官了。

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二十章 黑夜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三章 奪麥第九十章 拼死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八章 立威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章 授田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十章 火併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