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樊城二

bookmark

阿濟格遠遠的看着樊城關,說道:“區區小城,誰給本王拿下來。”

“主子,奴才願意。”尚可喜大聲說道。

尚可喜一說,身後不少將領紛紛上前說道:“臣等願意爲先鋒。”

阿濟格說道:“平南王,這事情就交給你了。”

“喳。”尚可喜說道。

“其他各部都要從平南王調遣。”阿濟格說道。

比起別的人,阿濟格還是比較相信尚可喜的。原因無他,尚可喜要比其他新附軍要可靠的多了。

而且尚可喜也接觸過火炮,軍中這一批火炮都在尚可喜的手中。

令尚可喜主持攻樊城之事,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阿濟格所說的主持各部人馬。絕對沒有八旗各部,與蒙古騎兵。

這些人馬,絕對不是漢人可以染指的。

尚可喜接令之後,立即排兵佈陣,大隊人馬在樊城關以北列展開陣勢。

前列火炮,數量不多,大概有十幾門。都是紅夷大炮,這些火炮大部分都是明朝所制的。

明朝紅夷大炮都佈置在北方邊境,與北京城頭。

清軍本身還有一些紅夷大炮,但是清軍所鑄的火炮,質量與數量都不足。

比不上明制火炮好。

要不是清軍繼承了崇禎的遺產,他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紅夷大炮分佈在各軍前線,不管是阿濟格軍中,還是多鐸軍中,都有不少。

火炮後面,是無數旗幟招展,此刻無數人議論紛紛的,不過聽起來大多都是塞上的口音,這些大多都是投降的邊軍。

而兩側無數遊騎環繞,是蒙古精騎,而八旗士卒都在後面壓陣。

似乎是吸取了潼關城下的教訓。

才擺出來這個陣勢。

樊城關頭之上,李過皺眉看着北方的陣勢,又看着腳下樊城關,眉頭皺着緊緊的。

眼中的怒火就要噴塗而出,說道:“曹營想要借刀殺人。”

樊城關是一座依靠漢水所建小城,似乎護住了一個渡口,這個渡口渡過漢水,就是襄陽北門了。

城池不高,不過兩丈左右。

而且年久失修,大片大片枯草,城池之中的裂縫裡面鑽了出來,一個個拼命的向上掙扎,甚至有一些都有一人多高。

不用看別的,就看城頭之上,幾乎要將人淹沒的荒草,就知道這一座小城有多少年沒有修葺了。

當初闖營南下的時候,在這樊城關根本沒有遇見抵抗。依靠這座小城抵擋數萬大軍,讓李過怎麼想,都覺得不對。

“李將軍。”袁宗第說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不管怎麼說,楊將軍沒有制我們於死地的心思。最少我們的後路是暢通的。”

周輔臣在漢水之中,他已經徵召了千里漢水之上大部分民船,特別是襄陽一段,襄陽北岸根本找不道一艘船隻。

只要闖營殘部想要撤退,隨時可以撤出去。而渡口就在樊城關之南。

李過深吸兩口氣,努力平息呼吸。他也知道現在的局面由不得他了。

他已經不是當初的李錦了。

在李自成興旺發達的時候,不管是爲了顯擺也好。爲了別的什麼目的也好,爲李過改了名字,改爲李錦了。

只是現在大順早已成爲過去式了,連叔父李自成也不得不到羅汝才軍中爲質。

什麼李錦,李過都很沒有意思了。

他不再是大順王朝得力繼承人之一,此刻他即便是心存不滿又怎麼樣。

能帶軍叛逃嗎?

不說,李自成在羅汝才軍中,單單是眼前大多數都是之前的判讀,再加上闖營不知道多少人都死在清軍手中,可以說是血海深仇。

李過寧可投奔官軍,也決計不會投奔清軍的。

李過說道:“袁將軍,可敢與我城下走一遭。”

袁宗第說道:“你的意思是?”

李過用力的跺跺腳,說道:“這城池能經受住幾輪火炮轟擊。如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劉叔的仇,我早想報了。”李過說道。

袁宗第看看了樊城關這小城之中,幾乎密密麻麻的人頭,數萬大軍拘束在城中,有一種人滿爲患的地步。

守城並不是人越多越好。現在李過早已下令依靠着樊城關兩側,分別在立下兩個營地。三營並列。

袁宗第沉吟片刻,眼睛之中,也帶出一絲恨意,說道:“不用你去,你坐鎮接應,我下去走一趟。”

兩人商議一定,只見東側大營猛地大開營門,領兵出來的,不是袁宗第,而是劉芳亮。

闖營傷亡慘重,李自成的重將剩下的也不多了,有的不過是李過,袁宗第,劉芳亮,田見秀,白旺等人而已。

既然決定反擊了。

闖營就不遺餘力。

劉芳亮帶着數千人馬衝了出來。

闖營一路敗退下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部分步卒都被拋棄了。

與此同時,清軍佈置在兩側的蒙古精騎也出兵應對。

在西側營地之中,袁宗第帶着本部人馬衝了出來,一瞬間兩側人馬加起來有兩三萬騎兵在樊城關北方,交戰在一起了。

清軍的攻城陣勢一時間被遏制住了。

雙方交戰的情況,幾乎一個時辰一報,傳遞到了襄陽城之中了。

楊承祖就在襄陽北城的城牆之上,千里鏡抽開,遠遠的看着漢水之中騰起來的煙塵,再聽見隱隱約約與漢水滔滔之中的喊殺之聲。

樊城關的位置在襄陽城偏西北一點,就是因爲嘉靖四十五年的那一場大水,沖毀了樊城原來的城池。

重新修建的樊城關。比原址偏西邊一點。

楊承祖沉吟良久,問道:“白將軍,你覺得北岸情況之戰如何?”

白旺在楊承祖身後一步,楊承祖雖然將白旺麾下派出城外不少,但是楊承祖也不想將事情做絕,白旺本部人馬,都在襄陽城中駐守。白旺聽了楊承祖的問話,微微低頭說道:“樊城城池不修,堅持不了多久的。”

白旺對本地的情況是最瞭解不過了,其他他主持襄陽政事的時候,也有維修樊城關的想法。

不過,那個時候白旺一直覺得主要敵人在南方,而不是在北方。

誰知道情況變化如此之快。

楊承祖微微一笑,說道:“你是不是覺得我在借刀殺人?”

白旺說道:“末將不敢。”

楊承祖微微一笑,說道:“白將軍待我以誠,我就明說了。我倒沒有借刀殺人之意。闖營當年好大的威風,不過也是當年了,而今的局面,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天命在夏。”

“闖營與曹營畢竟同出一脈,我不會借刀殺人,不過我也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一件事情。”

楊承祖目光炯炯的看着白旺,說道:“闖營,大順已經完了。現在天下之間能夠抗衡清廷的只有曹營,只有大夏,如果他們還抱着舊時的地位不放棄,那麼,就不要怪我讓他們認清楚什麼纔是現實。”

白旺避開楊承祖的目光說道:“末將明白了。”

楊承祖說道:“當然,只要他們能放下成見,融入大夏,陛下寬宏大量,定然會量才施用。各得其所,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這一點,就請白將軍轉告幾位將軍了。”

白旺明白楊承祖的意思,他想當白旺當中間人,與闖營那些人商議。

楊承祖的本意還是想爲大夏收復這些精兵悍將。但是不先打磨一下,這些人不會老老實實的聽話的。

樊城關開戰的情況,也好像是飛一般的傳到了南邊。也傳到了宜城,而張軒與羅汝才正在宜城之中。大夏十幾萬主力都在宜城附近駐紮着。

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章 下蕭縣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章 奪門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章 家事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九章 搬家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章 搶飯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九章 初戰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十六章 拔營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十四章 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章 匠作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