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

“可能不可能,不是你決定的。”張素說道:“請你轉告鄭總兵,國朝新立,寬大爲懷,以招遠人,但如果鄭總兵以爲的曹營沒有雷霆手段,就大錯特錯了,還請鄭總兵不要自誤,爲方國珍第二。”

鄭彩深吸一口氣,準備說什麼。張素已經拂袖而去了。只留下他的聲音渺渺道:“生意上的事情,一切照舊,只是戰守大事,還請鄭芝龍來談。”

鄭彩心中無數心思沉澱,最後臉色平靜如水,說道:“我們也走。”

蛟門山之事不歡而散,張素回來之後,立即向張軒說明,只是他有一些忐忑,說道:“將軍,這態度未免太強硬了一點吧?萬一---”

“凡是因人而異,對付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手法,鄭芝龍現在坐鎮一方,看上去很是厲害,但是他本質上還是一個商人,一個海賊而已,脫不了盜賊習性。盜賊習性是什麼,自然是欺軟怕硬。你越強硬,他反而越擔心,你如果軟了,他反而覺得你不行。”張軒說道。

張素表面心服,但是心中卻有一絲懷疑,心中暗道:“鄭芝龍此人,看上去也是梟雄情形,張軒是如何認定鄭芝龍會撐不住服軟的?”

卻不知道,張軒所有判斷都來自已經改變的未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鄭芝龍僅僅在與清軍交戰失敗兩三次後,就投降,就知道他可不是什麼硬氣的人。

張軒其實也看出來,張素與曹宗瑜都並不是太服氣的。覺得張軒太過冒險了。

只是礙於張軒一戰戰打出來威信,不敢硬頂而已,此刻張軒恍惚之間才發現,他才發現,他在後世學過的歷史,纔是他最大的財富,縱然現在歷史已經被自己改變了。

但是歷史之中的人卻不會改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很多人在歷史的選擇,固然有情勢所逼,但也有他們性格上的必然。

唯一讓張軒感到擔心的卻是,他所瞭解歷史,真的是歷史原貌?

張軒搖搖頭,不再去想了。

很多事情,多想無益,反正他已經下注了。

同時做出決定的,還有鄭芝龍,不過半日之後,定海方面就告急,阮進派人來報道:“舟山幾乎全軍而出,船隻有千艘之多,士卒大概有三四萬之衆,下官在海上與官軍先鋒施琅交戰,戰敗,折損戰船三艘,將士三百,已經回到定海,定海唯有新卒三千,還請大人速派援軍。”

張軒微微一笑。此刻他身邊將領都已經準備好了。

鄧和,王進才,沈萬登,賀虎頭,張元海等秦猛跟着曹宗瑜攻閩了,並不在身邊。

他麾下汝寧主力,臨潁西平兩營,再加上他的親兵隊,只有七千左右。其他各部都分佈在其他府縣之中。

張軒說道:“傳令給阮進,讓他統領定海士卒,堅守定海五日。”

“是。”立即有人領命去傳令了。

王進才小聲說道:“大人,新編士卒恐怕不堪爲用,定海城堅守不了多長時間。我們是不是快些出兵?”

“我知道。”張軒說道:“傳令下去,全軍士卒除卻必要的警戒之外,全部休息。”

張軒徑直走進內室中,合衣而臥,休息起來。

打得仗越多,張軒越明白什麼是慈不掌兵。

打仗以少勝多,都是邪道,以多打少纔是正道。

不管鄭芝龍的軍隊多麼爛,超過張軒數倍的兵力,就已經證明了實力。

張軒雖然看上去信心滿滿的,但是獨處之時,心中未必沒有忐忑。讓他只能選擇勝率最大的辦法。而不是傷亡最小的辦法。

只要讓官軍相信,寧波城不會救援定海。讓他們奮力攻城。

攻城戰從來是最消耗體力與士氣的戰事,讓官軍在定海城下疲憊,纔是張軒的可乘之機。

至於定海城能不能守住?抱歉,張軒沒有心思去考慮,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定海城被攻下來,效果可能更好。

定海城中新卒都是家裡分了田,授了地。而這些土地都是從衛所軍官之中弄出來的,而官軍之中有大量的衛所軍官,比如張名振就是其中之一。雙方談不上血海深仇,但是絕對不友善。

以官軍對部下的控制能力,城破的時候不大加屠戮纔怪。

如果撇除其他觀念,單單以軍事觀點來看,屠城這種軍事行動,是軍隊實力最弱的時候,無他,在屠城的時候,大隊人馬都分散開來了,不管有多少人,不能集結在一起的軍隊,就等於沒有軍隊。

這個時候進攻是最容易取勝的時候。

當然,張軒也沒有想做這麼絕。

“三日。”張軒心中暗道:“三日之內,寧波不發兵,鄭芝龍大概就會鬆懈了。三日之後,夜間發兵。一日直撲定海城下。”

至於定海城能不能守住三日,張軒努力不去想。

定海城下炮火連天。

如果說,張軒有意讓定海城中士卒去送死的話,的確是有些過了。定海在寧波下游,有姚江相連,如果從海上進攻的話,定海乃是寧波門戶,是再重要不過的地方了。

故而,定海城的城防張軒是有意加固過的。

這一段張軒在寧波鑄造的一批火器,大多都是加固在沿海各城之上,其中定海城更是重中之重。

張軒敢讓曹宗瑜幾乎帶走所有機動軍隊,並不水師沒有做任何準備的。

但是這些火器是王大炮督造的,比官軍的火炮好上了不少,但是那也要看與誰比了。

與鄭氏比火器,鄭芝龍就笑了。

鄭芝龍主力的火器,幾乎是清一色的西洋火器,小部分是從西洋販來的,大部分都是在東亞鑄造的,不少是出自澳門炮廠。而且都是艦炮,定海城下的第一日,鄭芝龍督促王之仁所部進攻。

王之仁所部被城頭的火炮所傷,傷亡慘重。

第二日,鄭芝龍就將船頭的艦炮卸下來不少。

官軍的炮火頓時猛烈多了。

其實雙方攻防的要點,並不在定海縣,而是在定海城東北的威遠城。

這威遠城乃是嘉靖年間所造的城池,乃是嘉靖年間的名將盧鏜修建的。原因就是定海縣東北有招寶山,山與縣城相距很近,一旦倭寇佔據招寶山,以大炮居高臨下轟擊城池,則定海必不可守。

守定海必守招寶山。

於是胡宗憲下令在招寶山上修建城池,這個城池就是威遠城。城並不算太大,小而堅,但是地勢險要,用大炮可以直轟江面,不拔招寶山,官軍大隊人馬,就不能逆流而上。

再加上城池有山勢的加持,官軍進攻都必須仰攻,自然困難重重。

此地,張軒也親自考察過的,也是張軒有信心讓阮進的堅守的原因所在。

只是張軒忽略了大炮。

或者說,張軒打仗多用小炮,沒有見識過這個時代被明朝倚爲干城的紅夷大炮。

明朝的所謂的紅夷大炮,就是艦炮。這樣的大炮鄭芝龍雖然不多,但並不是沒有,否則鄭芝龍如何與西洋人海上爭鋒。故此,打到第二日,十幾門艦炮一出現,頓時壓着城中士卒擡不起頭來。

這威遠城也沒有想過防備這樣的城池,大片大片的包磚崩飛,其中的夯土也搖搖欲墜,人站在上面就有一種要倒的感覺。

不過,城池就是城池,縱然大炮犀利,但也不是一炮兩炮能砸開的,阮進更擔心的卻是城中士卒的士氣。

數萬大軍圍城,重炮轟擊,就是阮進也沒有見識過這個局面,更不要城中的士卒了。

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十章 收兵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八章 局面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十章 裝備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五十六章 病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