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

張質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給羅汝才聽了。他沉吟了好一陣子說道:“殿下可知國之有壽?”

“國壽?”羅汝才說道,他一聽這個話題,心頭猛地一跳,說道:“如何說起?”、

張質說道:“大亂之後必有大治,所謂之治亂循環,何以如此?大亂之下,生民百不存一,而朝廷令之重現安堵,對百姓來說,不亞於活命之恩,故而百姓感其恩德,民心在國運長,民心不在,則國運短?”

羅汝才點點頭說道:“正是如此。”

“而今殿下自詡,有何恩有江南百姓?”張質直接說道。

“這----”羅汝才心中有些不悅。

這一點羅汝才也說不上來。

江南是羅汝纔打下來的,打仗的時候,誤傷不少,哪裡有什麼恩德於百姓啊?

“江南新定,並不是恩德於百姓,故而江南人心不附,而世子以錢謙益爲首輔,江南才安慰,是江南人心擁戴殿下?非也,是江南百姓擁戴士紳而已?”張質說道。

“德於百姓,乃是德被天下,百姓自然擁戴,而殿下只能榮寵錢謙益之流,德止於此也,此輩何人?號稱東林正人君子是也。各地都是前明官宦之後,甚至有些是世代官宦,殿下與之德,可以與前明相比否?”

羅汝才搖搖頭說道:“不能。”

“錢謙益不肯爲前明死節,如此之人,可以爲本朝死節乎?”張質說道:“一旦本潮有變,百姓本就依附士紳,如錢氏不附王室,則江南非我所有。但凡朝廷無德於百姓,則國壽短,而國朝有德於百姓,則國壽長。漢定天下,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則即便有王莽,董卓之亂政,亦有光武昭烈之延運。唐於天下有德,縱然安史之亂後,朝廷無力,亦存百餘年。而前明得國最正,故而洪武永樂之德,存之於今,故雖有昏君亂政,亦有仁人義士,蹈死不顧,殿下也是深知之,而張將軍之位,就是爲殿下樹得於小民也。”

羅汝才聽了之後,頓時起身來回踱步,一時間內心激盪無比。說道:“張先生何意樹德於天下?”

張質說道:“平苛政,息兵亂,除豪強,親小民,使天下百姓安享太平,就是最大的德政。”

“好好好。”羅汝才說道:“張軒之策,就在江南推行下來,不過區區一些衛所兵,這些魚腩之輩,我看他們能掀起了什麼浪潮。”

這邊羅汝纔在張質的勸說之下,下了決定。而那邊阮大鋮與錢謙益也進入正題之中了。

“有話快說。”錢謙益說道:“我不能在這裡久留。”

朝廷大臣私下結交,是大忌諱。不過,吳王這個朝廷,還是初建,很多事情都不是太嚴格的,比如這一件是事情,羅汝纔對武將之間的關係很關心,但是對文官之間的串聯,並不是太在意的。

似乎,是因爲在羅汝才的心中,這些文官不過是一些辦事的。根本造不了羅汝才的反。

“好。”阮大鋮說道:“對於張軒的奏摺你怎麼看?”

錢謙益說道:“我怎麼看?我已經說過了。如果你想要說這個,就不必多說了,明日到內閣再說不遲。”

“好,不說這個。”阮大鋮說道:“宮裡的消息,宮裡那位,想讓張軒鎮守江南。”阮大鋮在南京居住了大半輩子,對南京城的熟悉程度,不做第二人想,縱然改朝換代,一些消息渠道還沒有改變,所以阮大鋮的消息靈通之極。

“鎮守江南?”錢謙益說道:“他不是再對付鄭芝龍?”

“正是如此。”阮大鋮說道:“羅汝才覺得鄭芝龍的事情,一時間做不下來,故而想讓鎮守江南,應對鄭芝龍,如果我沒有拆錯的話。張軒的新官職是,鎮南將軍,閩浙總督,兼撫常州,蘇州,松江等府。”

錢謙益微微皺眉,說道:“這不可能。這權利太大了。”

“的確權利太大了,宮裡那一位也有一點猶豫,這任命纔沒有下來了。宮裡那一位就是爲了西征的時候,確定後方的安全。”阮大鋮說道。

“西征?”錢謙益說道:“怎麼可能,宮裡那一位的身體?”

“這就要怪李神醫的醫術太好了。”阮大鋮說道:“真是國手。宮裡那一位,這一段時間頻頻接見大臣將領,他的心思,你真得一點不瞭解嗎?”

錢謙益沉默了。

人心是最容易變的。

羅汝才身體支撐不住的時候,已經將整個曹營的權利交接給羅玉龍了,又幫着羅玉龍建立威信,什麼都放下來了。卻在李正方的治療之下,一日比一日好轉。

而權利這東西,交出去之後,想要再拿回來就不容易了。

很多事情都是羅玉龍直接決斷的,根本不稟報羅汝才。

羅汝才身體越好,就越無法忍受這樣的情況,於是乎在羅玉龍在江北奮戰路振飛的時候,羅汝才加多了對朝廷的干涉與指示。

畢竟曹營是羅汝才一手建立的,羅汝才的威信在整個曹營體系之中,無可動搖。如果羅汝纔有別的兒子,或許會生出別的事情來。

但是羅汝才就是羅玉龍一個兒子。羅汝纔不想與羅玉龍鬧得太厲害了。面對左良玉這個老對手,他又生出了再打一仗的心思。

張軒的安排也就是羅汝才這樣心思的一絲表現而已。

“說吧。”錢謙益說道:“你這一次將我叫過來,到底是想做什麼?”

“張軒這個人,號稱曹營智囊,與闖營的李巖並稱,張李。又稱之爲小周瑜,我看過他的履歷,他在汝寧所的事情,尤爲精彩,你知道嗎?”阮大鋮說道。

隨即將張軒在汝寧所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錢謙益的臉色越發不好看。

他本來就對張軒的印象很不好,一想起張軒,他就想起當日張軒以劍逼迫的樣子,又想起柳如是出家,待在尼姑庵之中,現在還沒有回家。這些種種,他對張軒的印象能好了纔怪。

更不要說,錢謙益聽了張軒所做所爲。

丈量田畝。

是錢家的田產能丈量,還是阮家的田產能丈量。

授田,江南幾乎沒有閒田了,張軒要授田,這田從什麼地方來?

再聯繫到這一次張軒的奏摺之中的授田兩字,頓時覺得非常之刺耳。

“今日我等之事,恐怕是徒勞無功。”阮大鋮說道:“事已如此,各地衛所之事,恐怕無可挽回了,不過我等是當國之人,自然也知道前明衛所之弊,而今改衛所爲府縣,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只是這位張將軍,恐怕不僅僅想這裡。所以不能將他留在江南了。這是我的想法。恐怕也是錢大人的想法?”

錢謙益沒有否認,只是說道;“你想怎麼辦?”

“我等動不了張軒。”阮大鋮說道。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他雖然在內閣,但是吳王的內閣,與大明的內閣是兩回事情,整個吳王政權之中,第一等乃是各地將領,內閣還要等而下之。

“但是有一個人能動得了。只是我覺得我一個人恐怕說不動,只好請錢大人幫忙?”阮大鋮說道。

“誰?”錢謙益心中其實有所預料了,畢竟曹營權利最忠心,也就那幾個人而已。

“世子殿下。”阮大鋮說道。

錢謙益聽了一時間沉默了。

羅玉龍也不能說是庸才,自然也知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阮大鋮一人肯定說不動他,但是如果阮大鋮與錢謙益這兩個平日爭鋒相對的人一起的話,結果就不一定了。

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章 汝寧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