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

襄陽城外。

這一是個大校場,此刻整個大校場之上,密密麻麻的站滿了。

李自成將整個大順的軍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地方鎮守的軍隊,可以稱之外爲外軍,一部分就是跟隨李自成的本部人馬,可以稱之爲中軍。

而此刻,整個中軍精銳都在大校場之上了。

劉宗敏的中權親軍,劉芳亮的左營,劉希堯的右營,袁宗第的前營,李過的後營。還有李自成的親兵,五個大營用五色旗,看上去旗幟招展,威武非常。

總共十多萬大軍,都是精銳能戰之士,是李自成最大的本錢。

不得不說,李自成稱帝或許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也引起很多有心人的投奔與下注。一時間李自成第一次感受到人才濟濟。

李自成騎着一匹棗紅馬,依舊是一身葛衣箭袍,范陽帽,看上去就好像是尋常一老革一般。但他被簇擁在親兵之上,在陣前走過的時候,無數士卒一起吶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聲接這一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努力的撼動所有人的耳膜。

李自成只覺得聲音好像凝固成一道道聲浪向他衝了過來,他一時間只覺得熱血上涌,怒髮衝冠,看到這一幕,讓他覺得他自己非常非常之有力量,似乎整個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李自成在軍中巡視一番,最後登上了點將臺,從點將臺之上,向下看去,只覺得一道道軍陣,就要一塊塊方磚一樣,直接蔓延到視線盡頭。

其實這個並沒有將闖營所有的士卒都攔過來,不過是各營之中,選出精銳而已。否則十多萬大軍,怎麼能容納的下來啊。

李自成手按寶劍,目光巡視過所有人,一時間所有人都靜了下來。

“衆將士,只要打敗孫傳庭。這天下就是我們的了,剿兵安民,天下太平。”李自成說道。

這個時候,也不用說什麼長篇大論了,李自成稱帝已經激發了闖營所有人的士氣,一想到將領自己不賊,是官了,很多小頭目都高興非常,或許大將之中有人心存疑慮,但是對中下層士卒來說,能有一個官身,哪怕是芝麻綠豆一樣的小官,對他們來說,也是想都想不到的好事了。

隨即李自成一聲令下,大軍出動。

數萬大軍,分成數列,佔據了襄陽所有向北的道路。滾滾的煙塵,即便是十幾裡之外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的。

李自成此刻也在與身邊的官員商議。

“白旺。”李自成說道。

“末將拜見陛下。”白旺說道。

白旺這個人是闖營之中的新貴,至少張軒在曹營之中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人。就在這一兩年之間,飛速提拔起來了,當然這不僅僅是白旺有能力,也說明了闖營迅速擴張,對合格將領的缺乏。

“這襄陽朕就交給你了。”李自成說道。

“請陛下放心。”白旺大聲說道:“有臣在,江漢之間,不用陛下擔心。”

“如果黃虎翻臉怎麼辦?”李自成問道。

“臣擋之。”白旺說道。

“如果左良玉回來怎麼辦?”李自成問道。

“臣擋之。” 白旺說道。

“好。”李自成拍了拍白旺說道:“這裡就交給你了。”

“臣以性命擔保,有臣在湖廣六府就在。”白旺說道。

李自成對白旺還是比較放心的,否則也不會任命白旺爲襄京留守,這可是一躍到許多大將之上了。

李自成也上了戰馬,在三堵牆的簇擁之上,離開襄陽北上,白旺等一些留守的將士,跪在煙塵之中,目送李自成遠去。最後只能看見北上的煙塵,看不清楚人影的時候,纔起來了。

李自成騎在馬上,牛金星,李巖,以及大大小小十幾名文官簇擁着。

李自成稱帝之後,河南一帶的士卒有不少都歸心於大順,故而李自成身邊的人,絕對不像曹營那樣匱乏了。

“汝寧府怎麼樣了?”李自成問道。

“大人,汝寧府現在在知府王度的手中。”顧君恩說道:“曹營在汝寧府之中,已經沒有了駐軍。”

“王度。”李自成問道:“王度這個人怎麼樣?”

“王度這個人嗎,還是相當有能力的。”李信說道:“前番因爲曹營大軍離開汝寧,有士紳做亂,就是王度帶兵擊破的。”

“不是說曹營沒有在汝寧駐兵嗎?”李自成先注意到的還是軍事之上的問題。

“不是曹營駐兵。”李信說道:“是汝寧屯兵,類似衛所兵,且耕且戰。”

“衛所兵?”李自成皺起眉頭說道:“衛所兵能打仗嗎?”

不是李自成有這個疑惑,在他的印象之中衛所兵從來都是不能打仗的代名詞。

“戰力雖然不強,但是安頓地方卻是夠了。”李信隨即將屯兵解釋了一下,說道:“主要是消耗少,不費軍糧,也是臨時的之策,將來天下太平之後,再做更易也不錯。”

李自成說道:“不錯。”

這一段時間,李自成爲襄陽朝廷的開支而感到頭疼,一個正規的政權消耗之大,讓李自成存下的幾百萬兩的家當根本不夠用,李自成不得不向下面下令拷餉的命令。

從士紳大戶手中弄出銀子,來支撐龐大的開支。

之前,是走到哪裡吃到哪裡,現在卻是不行了,故而李自成這一段時間,相當爲錢糧兩個字煩惱,一聽說節省錢糧的辦法,心中就一動,說道:“是王度自己想出來的嗎?”

“不是。”李信說道:“是張軒留下來的。”

李信之所以對汝寧這麼清楚,甚至勝過了負責情報的顧君恩,就是因爲張軒。

李信向來覺得他與張軒,是一時瑜亮,將來估計也是戰場之上的對手,不管是處於惺惺相惜,還是出於將來對手的考量,李信相當注意張軒的一舉一動,特別是張軒治政之策,隨即將張軒在汝寧的所做所爲一也說了出來。

編戶,丈量,授田,還有官田,修建水利等等。最後說道:“張軒之策,或許可爲本朝所借鑑。”

“惜哉,此人不爲朕所用。”李自成嘆息一聲說道。

“陛下何必爲此憂心,待陛下他日掃平江南,張軒自然會爲陛下所用,到時候再行此策不遲,而今還是大事爲重。”牛金星說道。

“不錯。”李自成說道:“大戰在即,的確不是現在這個的東西。軍師。”

“臣在。”李信說道。

“你對汝寧這般熟悉,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張軒一時間收攏不到手中,但是那個王度,看上去能文能武,也是一個可造之才,你想辦法將此人招攬過來,畢竟曹操這一次。他也保不住汝寧府。”李自成說道。

李信說道:“是。臣這就去辦。”

李信也覺得王度是一個人才,當日休息的時候,就寫了一封書信,派人快馬送到了汝寧府。

王度聽聞是李信的書信,也不敢怠慢,打開一看,居然是招攬的書信,心中猶豫了幾分。他並不是傻子,豈能看不出來,曹營與闖營之間的關係。如果僅僅看誰強誰弱,誰近誰遠,根本不需要多想。但是王度一想起張軒當初的知遇之恩,或許張軒不在意,但是如果沒有當初的一份錢糧,他一家老小恐怕都要餓死了。

他嘆息一聲,暗道:“如果闖營大舉入汝寧,我是擋不住,也不會擋的,但是想讓我將汝寧府,雙手奉上,卻是不能的。”

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章 汝寧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