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

張軒請了袁時中,將這事情一說,果然這一次袁時中沒有推辭,笑納下來,不過袁時中卻說了另一件事情,道:“我觀三弟軍中體制,與我小袁營之中不同,我想如三弟這般編成三營,號稱歸德軍,卻不知道三弟意下如何?”

張軒心中大喜,他豈能不願意。

這是袁時中像他靠攏的證明。

雖然張質將張軒建立的體制推廣在羅汝才軍中,其實羅汝才並沒有在意,羅汝才下面的人也沒有在意,幾乎沒有個人照着做的。依舊各行其是,不過是掛個官銜而已。

從某種程度之上,小袁營與張軒所部的相似程度,遠遠超過張軒所部與曹營各部的相似程度。

“大哥有此意,小弟我又如何不支持?”張軒笑道。

“既然如此。”袁時中說道:“我手中人才匱乏,不如分我一兩營官可好?”

張軒心中感動,袁時中此言幾乎是表示效忠了,袁時中將麾下人人馬編成歸德軍,將下面最重要的營官讓出兩個之多,是擺明給張軒插手小袁營的機會。

這件事情,也是楊氏告誡袁時中的,讓袁時中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徹。如果覺得張軒不值得輔佐,就要早些離開,如果覺得張軒值得輔佐,就要全心投靠,不要讓張軒覺得小袁營有二心。

袁時中這樣做,果然讓張軒感動非常。張軒在心中將袁時中的地位向上提了一位,已經僅此於曹宗瑜之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軒已經不把袁時中當旁系了。

不過,袁時中給了張軒一個難題。

張軒自己還欠一個營官不知道該怎麼安置了,哪裡有人才給袁時中了。張軒也知道官軍降將之中,或許有些人才,但是卻如張國柱一般,不能大加提拔,最少現在不能驟然提拔。

張軒帶着幾分苦笑說道:“大哥何必見外,你我兄弟之間,又什麼不能說的,歸德軍中的事務,大哥只需報與我知道就行。我一屢照準。”

袁時中聽張軒所言,心中也鬆了一口氣。他畢竟當慣一方諸侯,此刻爲人下屬,其實心中也有些彆扭。聽了張軒不派人來,反而輕鬆了幾分。

隨即兩人定下來營號,無非是從歸德府之中,選出幾個地名而已。如夏邑,鹿邑,永城之類。

張軒兩人商議之後,賀虎頭忽然來報,說道:“大人,壽州來信。”

張軒陡然站起來了。

如今曹營在鳳陽之南,張軒在鳳陽之北,傳遞消息的話,要通過鳳陽地界,太容易出事了,故而只能繞道河南,從壽州到汝寧,從當初張軒行軍的道路一樣,到歸德,然後到徐州,這一繞就增加了數百里之地。

音訊更是時有時無。

對於一個習慣現代通訊速度的張軒,無疑是難熬之極。此刻聽曹營方面來信了。一時間居然有一種近鄉情切的感覺。

袁時中見狀,也先行離開了。

張軒接過所謂的書信,發現不是一封,而是好幾封書信,先找了找沒有羅汝才的令旨,心中鬆了一口氣。

有時候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了。

畢竟如果南邊有大變故,一定會通知自己調整計劃的。

剩下的書信,有羅玉嬌的,有張質的,有周輔臣的,有羅岱的,還有王度的,王大炮的。

張軒恍惚之間才發現,其實他已經在曹營之中拉出一個派系來。雖然現在的影響力還小,這些書信之中,也就是張質的書信最厚,張軒決定將他放在最後,他首先看的是羅玉嬌的書信。

羅玉嬌的書信所寫不長,似乎只是淡淡的問候,羅玉嬌所寫的字,也不是多話的,僅僅能說不醜而已,但是張軒似乎透過這字裡行間看到了羅玉嬌,心中微微一熱,暗道:“玉嬌,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能安定下來,再也不用顛沛流離了。”

每一想到玉嬌,張軒就多了一分進攻江南的渴望。

看過羅玉嬌的,隨即張軒又看羅岱的。

羅岱的書信應該是別人代筆的,囉囉嗦嗦的說得一句話,就是他打敗仗了,敗給黃得功,很不甘心,非常不甘心,讓張軒想一個主意,好弄死黃得功,爲他報仇。

張軒見了不由暗笑,相距千里之遙,哪裡有什麼計謀,真以爲他張軒是諸葛亮啊。

不過有一件事情,張軒心中與幾分疑惑,看羅岱的字裡行間之意,大軍與黃得功在壽州對峙,似乎沒有用全力,這是爲什麼?

張軒帶着疑惑,隨即裁開周輔臣的書信,周輔臣的書信好像是一分公文,將他這一段時間所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交代出來。周輔臣的水師,根本沒有什麼戰事可言。天天押運糧草,從汝寧到壽州城下。想讓張軒將他調出水師,那麼重新當哨官也行啊。

張軒心中更加疑惑了。

隨即又拆開王度的書信。

如果周輔臣的書信好像是一封書信的話,那麼王度的書信,根本就是一封公文。

這分公文之上,先說汝寧夏收,說賴將軍之德,汝寧百姓得一歲之食,隨即寫到汝寧各縣的情況,隨即最後說道,汝寧支撐壽州大軍,已經到了極其危險的程度。各縣糧倉已盡,用銀十萬兩,民間糧食亦盡,剩下的只有百姓口糧。而壽州摧糧之命未解。如果再這樣下去,“將軍汝寧之遺德,爲之一空,百姓不樂從官,乃重徵之故。義軍之所以勝官軍,乃是輕徭薄賦之德,一夏三催糧,民恐將變,秋收之前,汝寧糧盡矣。”

張軒看得心疼。

他在汝寧耗費了多大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也知道,汝寧的情況在亂世之中,不得不長久。但是他也萬萬不願意讓汝寧現狀的情況毀於曹營手中。

“這到底是我爲什麼?如果大軍速決之,根本用不了這麼多糧食啊。”張軒心中滿是疑惑,暗道:“羅汝才準備幹什麼?”

張軒帶着這些疑惑,將張質的書信裁開,張質的書信最厚,有十幾張信紙之多,張質將羅汝才當初教育羅玉龍的話,全部記錄下來,再加上軍中現在的情況,一一寫了上來,卻沒有寫自己的意見。

當然不發表意見,也是一種意見。

張軒坐在椅子之上,有一種悵然若失,被人否定的滋味不好受。更不好受的是,被人否定之後,張軒還必須承認,否定自己的人是對的。更明白很多事情不能挽回了。

等,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但是這個辦法都是富人的辦法,不是窮人的辦法。

暴師在外,日耗千金,如果沒有張軒在汝寧打下基礎,即便羅汝才從李自成那麼弄來不少糧食,也不敢如此在壽州對峙。對峙本身也是一種戰鬥,不過消耗的不是人命,而是糧食。

這樣對耗多少糧食都不算多。

唯一讓張軒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已經快七月了,秋收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張軒還記得他在汝寧佈置了不少春麥,現在也該收割了,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之後也就是秋收了。汝寧的形式應該好多了。

即便汝寧情況再壞,張軒也只能無視了。無他,鞭長莫及。

張軒收回思緒,想想曹營戰略變化,他的行動該有什麼調整。

“在秦軍出關之前,要鎮之以靜。運河乃至鳳陽先不要多管。”張軒暗道。

轟隆隆一聲雷響,不過一會兒功夫,大雨傾盆而至。七月已經進入雨季之中了。

“看來不管是天氣,還是別的什麼,我都要在徐州多留一段時間,這是所謂天留客嗎?”張軒看着大雨如注心中暗道。

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十章 裝備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八章 立威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章 家事二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九章 攻城三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二章 授田第九章 搶收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