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賞賜

?

第四十三章賞賜

“賢侄---”最後一個“侄”才說了半聲,曹宗瑜的長刀已經斬下來,程文英的人頭陡然從的脖子之上滾落下來,在地面上轉了好幾個圈,才停下來,程文英的雙眼死死瞪着地面,好像是死不瞑目。

“爺爺,爹爹,娘,小妹,我終於給你們報仇了。”曹宗瑜的聲音之中複雜難辨,好像是歡喜,好像是沮喪。曹宗瑜數年之來,不管多少艱難困苦,都憋着一口氣,此刻大仇得報,心中反而空蕩蕩的。一時間不知道將來該做些什麼。

“曹兄。”張軒看出來曹宗瑜的迷茫。一時間也想不出來,該如何勸慰,但是他有一個辦法,就是給曹宗瑜找事做,人只有在沒事的時候纔回胡思亂想,讓他忙起來,他自然就忘記了。

“如今大戰還沒有停歇。我們不能再這裡久留。”在城樓之上是南城制高點,從這裡向北看,能將整個南城都收入眼簾之中,正如張軒所說,現在雖然是大局以定,但是並不是說戰鬥就已經停止了

一處處烽火,從南城各處傳來,比如知府衙門,唐王府。所以說戰鬥還在繼續,不過已經到了收尾階段了。

“好。”曹宗瑜不知道有沒有聽清楚張軒所說的話,就跟着張軒一起走下了城樓。一出來,曹宗瑜就去召集曹家的人手,不一會兒,曹鐵與曹家剩下的人手都到了。只是此刻只剩下十來個人了。

有一些死了,有一些打散了。有一些偷跑了,不過剩下的人,可以稱作骨幹了。

“曹五?”曹宗瑜巡視一圈。

其他人可能逃走,偷跑,但是曹五作爲曹宗瑜最信任之人,卻不會做這些樣的事情,曹宗瑜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衆人都搖頭說不知道。

張軒說道:“都去找找看。”

不過一會兒功夫。曹五找到了。

他仰天躺在城牆下,一根長槍從的胸腹之間刺了出來,他雙手死死的抓住長槍的槍桿,雙手手臂,乃至是臉上都有大片大片的血,臉色蒼白冰冷,已經沒有呼吸了。

在張軒看來,他很可能在戰鬥之中,被人從城牆上推了下來。而城牆下面有一些被砸死的饑民,人死了,他們帶着一根長槍卻豎起來了,而曹五正好摔在長槍之上,長槍刺穿了他的胸腹,他一時間還沒有死,曾經大聲的慘叫,想辦法將長槍拔出來,傷口之處,還有掙扎挪動的痕跡。

只是正在激戰之時,人人都在慘叫,誰會管他啊。他就這樣在無人的角落之中,痛苦哀嚎,流血過多而死。

“張大人,張大人。”就在曹宗瑜正準備爲曹五收屍的時候,一個人傳令兵說道:“掌盤子讓你們過去,就在府衙之中。”

曹宗瑜說道:“你過去吧。我在這裡安葬了曹五。”

這個傳令兵說道:“曹大人,掌盤子也讓你過去。”

“公子,這裡就交給我吧。”曹鐵說道:“我會好好的安葬曹五的。”

曹宗瑜嘆息一聲說道:“好吧。”

羅汝才相招不得不去。

下面已經有人備好的馬匹,張軒與曹宗瑜並騎而去,看到大戰過後的南陽城好像瞬息之間變得熱鬧起來,還有人在不住大喊道:“曹大王,開倉放糧,爾等快來領。來的遲了就沒有了。”

與此同時,一家家士紳的宅院被打開,無數婦人啼哭,甚至有士卒將婦人抱起來,向小巷之中走過去,想想就知道是要幹什麼?還有一些民夫,在義軍的督促之下,將具具屍體從宅院之中擡了出來,都是以寬袍大袖的讀書人爲多。

張軒與曹宗瑜剛剛到了府衙,就有人告訴他,羅汝纔不在府衙之中,而是去了唐王府,隨即他們又往唐王府。張軒遠遠的就看見了唐王府,因爲唐王府哪裡像是一個府邸,分明就是一座內城。

唐王府修建的時候,還是洪武年間,整個唐王府嚴格的按照了朱元璋定下的規格,兩丈多高的院牆。

此刻唐王府常年不打開,除非是聖旨到方纔打開的正門,被推倒在地面之上。無數屍體堆積在城門處,現在還在一具具的清理,看上去這裡交戰非常之激烈。

張軒擡起頭來,看在頭上有一塊大匾,上面寫着“端禮門。”三個大字。

張軒縱馬踏門而進,穿過一個不小廣場,讓張軒想起了當初在北京故宮,人來人往人潮,這王府的建築風格與故宮非常之像,甚至可以說是一小號故宮。不騎馬,要走上一陣子。

不一會兒。來到一座大殿之前。

大殿之上寫着名字:“承運殿。” 承運殿地勢很高,必須先下馬走過長長的臺階才能到承運殿之中。

“什麼?”張軒與曹宗瑜剛剛到了承運殿大門口,就聽了見裡面了羅汝才的聲音:“你讓唐王給跑了?”

張軒偷眼向裡面看去,卻見羅汝纔此刻正坐在唐王的龍椅之上。頭上還帶着一頂冕冠。但是羅汝才時不時一動,一點沒有莊重的氣勢,一副老農的面孔,配上着金碧輝煌的大殿,乃至於頭上掛着一排珍珠的冕冠,只需輕輕一動,無數顆珍珠都在向後碰撞,恨不得甩出來的。

羅汝才似乎也覺得影響視線,順手將冕冠扔下來說道:“你不是說,唐王已經是水缸裡的烏龜?怎麼讓他給跑了?”

“舅舅,是孩兒大意了。”王龍滿臉羞紅,說道:“沒有想到這唐王,如此怕死,早就在府中準備好了快馬,那麼這邊一破城,唐王就從東門給溜了。”

其實羅汝才並不看中什麼唐王。但是張獻忠殺了襄王。他如果不殺明朝的王爺,豈不是說自己差張獻忠一頭。

只是這個時候,人已經跑了,說什麼也沒有用了,羅汝才狠狠的罵了王龍一頓,然後說道:”滾出去吧。”

王龍立即灰溜溜的跑了出來。

“你們兩個人來了。”羅汝才遠遠的看到了兩人,帶着笑說道:“你們兩人這一次做得好。說說,你們要什麼獎賞?”

“這都是掌盤子的威名所至,我等不敢居功。”張軒口中客氣說道。

羅汝才微微一笑說道:“那麼我就來安排了,張軒,你是讀書人,吉先生此刻正在南陽府衙之中忙,你先去幫着吉先生,等事情忙完了,再安排你的事情。”

“是。”張軒知道,這看似沒有獎勵的話中,已經包含了獎勵。

吉珪是誰?是羅汝才的謀主。

吉珪是山西舉人出身,但是到底是不是舉人,也不大清楚,不過很早他就跟隨羅汝才了,是羅汝才的軍師,賬房,當然了說謀主之類,吉珪有些配不上,因爲大凡軍中舉措,都是羅汝才主意,吉珪不過是羅汝才的助手而已。

如果羅汝才軍中,真有什麼二號人物的話,那麼就是吉珪。不過,吉珪平時忙得很,張軒不過見過幾面而已。

羅汝纔派張軒去幫助吉珪,已經是在默認他的謀士的地位。

“曹大,就以你這一次奪城的班底,再招一些人,我許你一個哨。”羅汝才說道。

這個獎勵相當大方了。

羅汝才所部統稱曹營,而除卻羅汝才親自帶領的中軍之外,就分給各哨,比如,羅玉龍,王龍,張應元,楊繩祖,楊承祖,都是哨長。統領一哨。當然了,曹營不是正規軍,每一哨的強弱都要看主將了。幾乎每一個哨都是曹營之中的一個小山頭。

“謝過掌盤子厚愛,只是我無心於此。” 曹宗瑜淡淡的說道。

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章 下蕭縣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三章 岳陽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七章 下蕭縣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章 高鬥樞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章 鄖陽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