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

bookmark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

小袁營戰力不佳,但是這一份影響力,在豫東一地,卻是獨一無二的。

“三弟何來之遲。”袁時中居然出營迎接張軒。張軒心頭一暖,他知道他與袁時中這一分結義之情,摻雜了太多的別的因素,他自己不當一回事,覺得不過是塑料兄弟情而已。不過看來袁時中似乎有將這一分情當真的意味。

袁時中與張軒攜手入營,袁時中吩咐下去,將張軒所部好生安置,立即留張軒談論兵法,就是以《玉帶編》與張軒在上面的註釋爲藍本,先開始張軒再講解,但是後來張軒也發現,袁時中很多問題,都切入重點,問到張軒很多沒有思考的問題之上。

居然難住了張軒。

雖然袁時中打仗的手藝很潮,但是自從崇禎十一年起兵,屢戰屢敗之下,發展壯大,最少兵敗的經驗還是很豐富的。

兩人談得入項,直到入夜時分,才停下來。

看袁時中的意思,還有通宵達旦,秉燭夜談之意。張軒沒有和一個大男人一起過夜的想法,推卻來日方長。袁時中送張軒出帳。

“大哥。”王顯祖說道:“這姓張的分明就是來監軍的。你何必如此對他。”

“那該怎麼對他?”袁時中說道:“我既已經惡了闖王,如果再惡了羅帥,我還能在義軍之中待着嗎?而且,”袁時中微微一頓,說道:“張兄弟,待我與其他人不同,將家傳兵法,就傳給了我,待我與同親生兄弟,我豈能不感恩在心,今後在營中,張兄弟的話,就是我的話。”

在袁時中看來,雖然張軒所講解的東西,有很多是從《玉帶編》之中延伸出來的,但是很多東西卻帶着鮮明的特點,比如注重紀律,注重訓練,注重火炮,甚至步炮協同概念,比如爆炸物的運用。這些都帶這鮮明的後世特點。與《玉帶編》之中很多東西都格格不入。分明是張軒自己的東西。

不過,袁時中看張軒年紀輕輕,不像是在兵法之上沉浸多年的樣子,自然想到可能是張軒家傳的。

之所以有將門這個稱呼,就是因爲,很多兵法都是家傳的。

“是。”王顯祖只能訕訕的說道。

張軒回到自己的營帳之中,羅玉嬌已經在一盞油燈之前等候了很長時間。見張軒,立即起來說道:“張郎,這袁時中有沒有難爲你?怎麼這麼長時間纔回來?”

其實按羅汝才的本意,是

不希望羅玉嬌跟着張軒來小袁營之中的。

畢竟羅汝才雖然不覺得袁時中即便是與義軍翻臉,也不敢殺他女兒,但是亂世之中,什麼事情也說不定的。不過,羅玉嬌力爭,她纔不想與張軒分開,故而堅持過來。

“袁時中沒有爲難我?”張軒說道:“反而想拉我秉燭夜談。我因爲想起,故而退了。”

“呸。”羅玉嬌的臉色在燈光的照耀之下,分外的明媚嬌羞。“誰要你想啊?”

張軒心中一動,將羅玉嬌攬在懷裡,說道:“哎,袁大哥如此對我,反而讓我有一些過意不去。”

“張郎坦坦蕩蕩做人,不存害他之心,又有什麼好過意不去,不過,無事獻殷勤,張郎卻要多存個心眼。”羅玉嬌說道。

張軒心中頓時打開心結。心中暗道:“不錯,對曹營而來說,並沒有加害袁時中的必要,因爲有闖營大軍在側,即便向小袁營下手,也未必能得了什麼好處,而袁兄,或許也是因爲曹營,對我有交好之意,我當以本心交之,他日即便刀兵相見,俯仰不愧於人,又何必不好意思。不過是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而已。”

亂世之中,要沒有這分決斷與狠勁,根本無法混下去。

張軒這樣想,也就放下心思了。

第二日,袁時中再次請張軒過去。兩人並馬而行,討論兵法。袁時中甚至還着手整頓小袁營,從安營紮寨,行軍次序,甚至分派訓練,等等,讓小袁營正規化,甚至還頒佈軍令,分別老弱,將小袁營如同曹營,闖營一樣安排起來。

如此一來,小袁營整體形象煥然一新,至於戰鬥力如何,還不得而知,不過看起來卻有幾分今非昔比。至少,營盤扎的結實不少,不是千餘騎兵,就能夠踹營了。

甚至袁時中也學着張軒所部的樣子,抽調各部精銳之士,按張軒的訓練方式,訓練三五千精銳之士。只是時間太短,現在還看不出成色如何。

只是,從歸德到開封,本就不是太遠,雖然中間耽擱了不少時日,大軍分兵數路,在開封城下匯合的日子也即將到了。

城頭上只能看見,無數兵馬不知道分成多少隊,從四面八方而來,有一種洶涌澎湃之感。前隊剛過,後隊就來,只見煙塵掀起,根本不見煙塵落下來。縱然開封城高池深,但也有一種風雨飄搖直感。

從城頭上往下面看,根本看不清楚多少人,也無法去數多少人。開封城外探馬所報的,根本不是義軍來了多少人,而

義軍有多少裡。

這個裡不是距離單位,而是數量單位,所說的就是義軍大營佔據了多少裡。義軍三座大營並立。

闖營在閻李寨,曹營在橫池鋪,小袁營在開封之北,應城郡王花園處下營。即便是人數最少的小袁營,大營也佔據了數裡之地。三座大營都距離開封城十幾裡,相互呼應,都是精銳居中,附從居外。

大明崇禎十五年,四月二十日,數十萬大軍,從四面八方逶迤而來,除卻北邊滔滔的黃河之外,開封城下,具爲義軍,三營分立。

第三次開封之戰,這才真正的拉開序幕。

這一戰,是官軍與義軍的大決戰,勝則義軍就能進入戰略進攻,進而席捲天下。而若敗,則從崇禎十四年逐漸營造出來的勝勢,就會被生生打斷,即便李自成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一次東山再起。

這是一場,雙方都輸不得大戰。每一個失敗者,幾乎倒要付出退出歷史舞臺的代價。

故而李自成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甚至違心拉攏小袁營,就是最大機率增加佔據的勝算,如今闖營,曹營,小袁營,三營聯合,戰兵十萬以上,附從在百萬之上,可以說是整個中原地區最大的軍事力量。

即便是放眼天下,也只有遼東韃子主力,以及已經覆滅在松山的明軍主力,有如此聲勢了。

甚至大明朝廷,在中原大地上,即便是掃地爲兵,也未必能集結出一支如此精銳的主力大軍。

強弱之勢,依然很明顯了。整個天下士紳的眼光也都放在開封城下,開封一城系中原得失,中原得失系天下得失。開封城得失,直接關係到大明存續。

開封在,義軍在河南再興旺,也有一種處處掣肘的感覺,如果開封一下,河南人心轉化,恐怕河南之地,對於大明,就是敵國了。

就在義軍兵臨城下的時候,開封城中無數探馬,也向四面八方告急。

朝廷也是震怒。

崇禎皇帝更是說決不能失陷周藩。大明朝廷松山之戰,損失大量精銳,在韃子蠢蠢欲動,隨時可以破口的同時,九邊抽不出兵力來。但崇禎皇帝的督促,令各路人馬入援開封,積極應對。

從地圖上看,似乎是義軍圍住了開封城,而官軍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又包圍住義軍的樣子。而每一支趕過來的軍隊,都是大明在松山之敗後的僅存的家底了。

正是:八方風雨會中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一章 夜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