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說:“都說‘花皮’兇悍,多次交手,俘獲他們的人了嗎?還有他們的火銃,可否有繳獲?捱了打也要知道對方是誰吧?”
所有的人都閉了嘴,不出聲了。代善說:“沒有任何繳獲,因此不知道對方是誰。但是看到這些人穿的棉衣很臃腫,衣服顏色花亂,像叫花子,所以都稱之爲‘花皮’。”
這時,一個看着像漢人的幕僚說話了:“大汗,昨天遵化的細作曾向您稟報,說前不久遵化官府下鄉購買百姓的糧食五萬石,囤積在城中。他還說:關寧軍贊劃孫元化的家丁隊到了遵化,孫家的家丁來自江南,南方人怕冷,所以穿了厚厚的棉衣,顯得臃腫。在下揣測,這些花皮莫不是孫家的家丁?因爲出征匆忙,印染廢了的布匹做了棉衣,看來這江南也不是富足之地呀。”
這大明朝的官府真是個大篩子,四處漏風,完全沒有保密的可能,什麼事也瞞不住敵方。五萬石糧食的數量都被對方探聽到了,孫家家丁隊也探聽到了。五萬石糧食是對的,但城中只有一半,另一半在北方支隊的大營中。
“有道理。”皇太極稱讚道,說得那個幕僚一臉得意之色。“看來這江南有了新式的火器,與大明官軍不同。據細作稟報,孫家的家丁不多,只有幾百人,這就不足慮了。遵化鄉間的徵糧劫掠,要小心一點了,如果出動,就大隊人馬,小隊出去劫糧的行動就停止吧。
攻城的器具準備如何?可以攻城了嗎?遵化城的這批糧食可是好東西呀。”
阿濟格答到:“啓稟大汗,還需兩日準備,就可以攻城了。”
古代攻城的雲梯(就是很高的梯子),衝車,或者叫盾車等等攻城器具,都很笨重,軍隊出征很少攜帶這些東西,一般都是現場製作。
皇太極說:“我也知道大明朝的中原不是好進的,危急四伏啊!但是遼東的饑荒怎麼辦,蒙古只有牲畜的肉,沒有糧食,蒙古的糧食也是來自大明的中原。打開遵化城數十萬石的糧食就有了。遵化如此,中原更富足,這一仗打好了,今年的糧食就有了,各位盡力吧!”
幾天後韃子也吸取了教訓,劫掠的次數減少了,開始組織大隊人馬,出去劫掠的隊伍不敢分散,北方支隊就集中連營級的力量給予打擊圍殲,直到韃子再也不敢出來劫掠。北方支隊的游擊戰極大的保護了遵化平原的百姓,這些都是後話。
......
崇禎二年十一月初四的辰時(上午8點),三屯營的偵查點傳來了報文。(預設電報線路已經連接好了。)
報文說:一隻大約4000人的明軍隊伍從東邊來到三屯營。在三屯營前滯留了大約半個時辰(1小時)然後向遵化城而去。
朱萬傑是不知道趙率教戰死遵化城外這段歷史的。但是他的判斷也很正確:從東方而來的明軍,應該是關寧軍的援軍。沒能進三屯營,可能是朱國彥拒絕他們進入,他已經拒絕北方支隊一次了。可能這支援軍並不瞭解當前遵化的軍情,或者軍情緊急不得不冒險行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在遵化城外行軍存在極大的危險。敵大軍壓境,韃子的小部隊每日在遵化城外遊走活動,意外的遭遇戰在所難免。明軍長於守城,短於野戰,形勢十分危急。好在由於北方支隊的游擊戰極大的打擊了後金的氣焰,後金軍在遵化城外的活動明顯減少。
歷史上的記錄:因爲皇太極的軍隊突
破了龍井關和大安口,直接指向遵化,遵化是京東的重鎮,袁崇煥想把後金的軍隊阻截在這裡。他急令平遼總兵趙率教率四千兵馬,馳救遵化。趙率教率部急馳三晝夜,行350裡,到達遵化以東的三屯營。但三屯營總兵朱國彥不讓入城,趙率教只好縱馬向西,馳向遵化。十一月初四,趙率教率援軍至遵化城外,與後金貝勒阿濟格等所部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相遇,誤入埋伏,中箭墜馬,力戰而亡,全軍覆沒。趙率教戰死,是明軍的重大損失,袁崇煥失去了最得力的大將,也失去了救援京師的最佳時機,致使遵化城破。
......
這段歷史朱萬傑不知道,但是他決定救援這支明軍。如果有這支力量進入遵化城,遵化就比較安全了,關寧軍的守城能力還是不能小看的。卯時(早晨6點)四營已經出擊,正在平原上活動。朱萬傑傳出命令,四營的各個分散的小部隊分別尋找關寧軍的援軍,協助他們進入遵化城。
兩刻鐘(半個小時)後,四營一連(連長朱全柱)的氣球觀察哨發現了已經臨近遵化城東南的明軍,正在和數量相當的後金軍激戰。四營一連是戰車連,有十輛戰車。
由於北方支隊的游擊戰,在平原上活動的後金韃子兵少了。但是皇太極改變了小股出擊劫掠爲大隊出動,這個情況北方支隊還不知道,依然在分散打擊韃子的劫掠小隊。這支四千人的韃子兵,在平原上就遇到了趙率教的援軍。趙率教率領的明軍大約4000人,攔截的後金軍同樣4000人左右,其中包括部分蒙古韃子,後金韃子屬於阿濟格的正黃旗,是後金的嫡系部隊。雙方猛然遭遇,就地展開了野戰。
一般說,後金軍野戰能力強於明軍,雙方人數對等,後金一方全部是騎兵,明軍多數是步兵,明軍已經處於下風。後金軍擋住了明軍進入遵化城的去路。此地到遵化城下尚有四五里,明軍且戰且退,已經是進城無望了。
四營一連連長朱全柱,他是金華縣石門村人,就是南霸天事件中受害人娟兒的弟弟,小名柱子,爲了報答朱家的恩典改姓爲朱,取名全柱。起初朱萬化看他年紀小,安排做了通信兵,苦大仇深的他不甘心做通信兵,鬧着要上第一線殺敵,於是就轉到了一線的部隊。在護路隊中表現很好,各項訓練成績拔尖,年齡不大,才十七歲,已經晉升爲中尉連長了,他是朱家軍最年輕的連長。
朱全柱的隊伍很快接近了戰場,爲了避免誤會,朱全柱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戰車卸下戰馬、挽具組成戰鬥隊形,等待進攻命令。他自己帶了一個通信兵,空手騎馬進入明軍之中,表明身份,要求見明軍主官。見有援軍到來趙率教當然高興,立即見了朱全柱。
朱全柱單腿跪地說:“趙將軍,”引薦的兵丁已經說明了趙率教的身份。“我們是孫元化大人的家丁隊,奉我家三爺孫和京之命,前來助趙大人進城的。”孫家的家丁到了遵化,趙率教是知道的,來這裡之前還見了孫元化一面,孫元化還囑託多加關照。
戰場上形勢危急,廢話就不能說了。趙率教問:“爾等如何助戰。”這個趙率教長得一臉的痞子像,他打仗是把好手,爲人處事卻是多有欠缺,得罪人太多。現在他說出的話就欠考慮。朱全柱也不計較。說道:“下官(連長已經是軍官了,因此自稱下官,也有回敬趙率教不客氣之意)可以助將軍有二。其一,逼退後金軍,助將軍進城
。其二,聯絡遵化城中巡撫王大人。”
啊!趙率教看着這個年輕的有點不像話的小軍官,心中更是吃驚,看他們人數不多,能有這個能力?不是太年輕了,不知輕重?還有聯絡王元雅,這不是大白天說夢話嗎?能進遵化城嗎?不過這時他已經看到孫家家丁隊的氣球,這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心中也是驚駭。
這時,敵軍又一輪的衝擊開始了,遠處傳來馬蹄轟鳴聲,明軍一片忙亂,準備迎敵,已經有軍官前來傳報和請示如何對敵。朱全柱也看出對方的心思了,對於外人對自己軍力的疑問,早已見怪不怪了。也有心露一手,否則後面如何合作。於是他上前一步,說:
“趙將軍,請准許下官退敵!”
趙率教正在和幕僚及手下軍官商議退敵之策,已經打了一個多時辰,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了,萬般無奈之際,猛然間聽到朱全柱的話就是一愣,心想試試吧,也看看他們的戰力,反正自己也沒有多少辦法了。趙率教只說了兩個字:“準了!”
朱全柱回身對通信兵說:“命令:全部迫擊炮,三發急速射,目標,敵軍衝鋒的騎兵。”
通信兵擇一高處站立,雙手舉旗,上下左右揮動一番。那邊戰車上的炮聲已經傳來。
這時對陣雙方處於混戰狀態,距離很近也就一百多步(130米),戰車就在明軍身後,擲彈筒是射程最近的炮,也能打250米到300米,衝擊的騎兵完全在有效射程之內。這個距離也不用怎麼瞄準,更不用試射,一打一個準,而且炮彈專門打成羣結夥的騎兵(騎兵目標大),本來騎兵就是靠成羣結夥的氣勢,和速度、衝擊力取勝的,正好對上了火炮這個剋星。10門擲彈筒,兩門82迫擊炮,各打三發,就是三十六發炮彈,每顆炮彈殺傷半徑5米(82迫擊炮殺傷半徑10米)。方圓百米的一個範圍之內就剩不下什麼了。迫擊炮的射速是每分鐘25發,三發急速射連10秒都不到,就打完了。
原本兩百多氣勢兇兇的騎兵,被淹沒在紅光閃閃的一片爆炸之中,只聽人喊馬嘶,人和馬的肢體在空中飛舞,等硝煙散去時那個悽慘的景象,難於言表,人和馬匹的碎肉到處都是。在這個打擊範圍之外的騎兵也停止了衝鋒,有的馬也驚了,把韃子兵掀下馬來,韃子的戰馬久經戰陣,但是近在身邊的爆炸這還是頭一遭,難免受驚。這一輪炮彈至少打掉了一半參與衝鋒的騎兵(一百多人馬)。
實際上,因爲北方支隊的炮在明軍身後,距離也稍遠,如果和明軍大隊人馬調換位置,完全可以換成榴散彈,用迫擊炮平射(降低角度到30至45度之間即可,迫擊炮是不能完全平射的,原因是無法抵消後坐力),那樣一來,後金衝鋒的200騎兵,基本就沒了。
朱全柱又發出命令:“命令:各炮5發自由射擊,給我打準點!”
炮聲再次響起。自由射擊就是一發一發的瞄準了打,就是所謂的點名。愣在戰場上的騎兵可算倒黴了,這60發炮彈下去,扎堆的騎兵就沒有了。正是趁你病要你命,這窮打落水狗的打法真是要了這羣騎兵的命。82迫擊炮射程遠,已經打到對方的大隊之中,韃子兵的大隊人馬在驚恐中被炮彈打醒了。紛紛後撤。這個距離不再安全。
明軍一看這情況,有的軍官就要求往前衝,乘勢掩殺。
--- 第79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