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六月底,徵繳左良玉的湖廣官軍集結於茶陵,洪雲蒸清點了一下,說是四萬多人的部隊虛數並不大,之際有三萬五千人,還算不錯。因爲是各地的千戶官主動求戰,報上來的數字都是實打實的,否則說是四萬,能有兩萬就不錯了。
國防軍也要派出觀察員,跟隨着洪雲蒸的指揮部,全程監督,掌握第一手資料。
由於這幾年明王朝爲了對付國防軍而加強軍備,各地衛所的武器裝備還是極大的改善了,配火銃的士兵能有三成,並且每個千戶都有火炮,集中在一起居然有五十多門炮。60毫米口徑的居多,有三十多門,其餘的是80毫米口徑的。
官軍的火炮是自己造的,重量太大,80毫米炮必須用車拉,60毫米的可以用駱駝或者馱馬運輸。山區不是所有的道路都能通行馬車的,所以笨重的火炮作用就有限了。
七月初五,洪雲蒸指揮着官軍向炎陵進發。
炎陵的名字已經告訴我們,它就是炎帝陵墓的所在地,現在已經被左良玉佔領了。
洪雲蒸知道左良玉厲害,因此他沒敢分兵,而是揮動大軍直奔炎陵縣城。如果能夠如願拿下炎陵,那就是極大的勝利了,甚至可以考慮就此收兵,得勝還朝了。因爲從名義上說湖廣境內只有這一個縣城在左良玉的手中,其他還有兩個縣只是部分地區被左良玉佔領,比如在茶陵也有左良玉的地盤,但是他們沒有佔據縣城。左良玉佔據的其他縣城都是屬於江西省的。湖廣的官軍收復炎陵也可以算作完成任務。
茶陵是山區的邊沿,炎陵就進入山區了。山區的邊沿,道路尚可,車輛可以通行,所以官軍的80毫米火炮也是可以隨軍行動的。
茶陵到炎陵有一百里,官軍行軍的第二天就進入了山區。
洪雲蒸不是戰將,但是身居都指揮使之位就要學習軍事,他的幕僚中也有軍事人才,山區行軍作戰的基本常識他還是知道的,不會傻乎乎的沿着道路一路前行,偵查和防禦還是必須要做的。
大山之中的道路多數是沿着河流小溪,因此道路都是在兩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在山下。這是極容易遭到攻擊的位置,防禦的辦法就是偵查和設防。
大山之中不是每一處山頂都可以攀爬,有的位置,人員很難攀登,這就要根據地勢現場選擇合適的高地,派出部隊佔領之,設置陣地,掩護大軍通過。這種道理一般的將領都明白,因此,也不是每個險要之處都可以設伏偷襲行進中的敵軍的,作戰的雙方都要互相防備,伏擊戰也不是那麼好打的。現在官軍手中有火炮,特別是輕便的60毫米炮,隨時可以上山,選擇合適的高地,掩護大軍。
洪雲蒸的部隊就是這樣行進的,因此,進入山區之後,每一處危險的地形都要研究設防,大軍行動緩慢了,一天也就是走上二三十里。洪雲蒸可算是小心翼翼了。
又過了一天,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會日,不過官軍可沒有那麼浪漫,戰場上的危險無處不在,今天能與誰相會還真不好說。
這是官軍進入山區的第二天了。洪雲蒸遙望着前方的道路東側有一處數十丈高的懸崖,從道路的這一側是無法攀
登的,嚮導告訴洪雲蒸:“此地名曰雄雞關。”
洪雲蒸說道:“看不出雄雞的樣子,爲何叫做雄雞關?”
嚮導說道:“山體的像與不像是居於特別的位置觀看的,我們過了關,回頭看,就像雄雞了。”
這種地形,敵軍若是設伏,用滾木礌石就可以襲擊山下通過之軍隊。也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如果左良玉不在此地設防反而不正常了。
部隊停下來,研究通過的辦法。
在懸崖峭壁的對面有一處坡度較緩的山坡,此地可以設置火炮,炮擊懸崖的頂端。於是洪雲蒸命令士兵擡上四門60毫米炮上山。
60毫米的迫擊炮就是楊嗣昌以國防軍的擲彈筒爲範本仿製的,火炮口徑62毫米,炮彈直徑60毫米。仿製的炮太笨重,絕對沒有擲彈筒輕便,但是也有個優點,就是射程遠,擲彈筒的射程只有250米,楊嗣昌的60迫擊炮可以打1500米(三裡)。所以這幾門炮擡上山,可以輕鬆的炮擊對面的懸崖頂端。
火炮上去也很艱難,終於還是上去了。選擇合適的位置架設火炮。
左良玉沒有炮,火銃都很少,如果左良玉也有炮的話,打上幾炮,官軍的火炮就廢了。
洪雲蒸命令開炮,炮擊對面的山頭。
炮聲轟鳴,塵土飛揚,四發炮彈就出了炮膛。這種直瞄炮擊是用不着試射的,直接瞄準就可以了。但是官軍炮手水平太低,炮彈落點遠的遠、近的近,都沒有命中目標。
洪雲蒸看着直搖頭,實在是太差勁。他又下了命令:“瞄準了打,打不中軍法從事!”
其實第一發打偏了,後面自然會調整,如果炮手們這個都不會,乾脆一頭撞死得了。所以後面的炮彈就轟擊到了山頭。
山上還真有人,就是左良玉部埋伏的士兵,他們知道躲藏,不被山下發現,但是,明明看到了大炮,卻不知道防炮,這就是見識短,他們沒經過炮戰,自然也沒有這個訓練。
在山頂上,石頭樹木被炸得漫天飛舞,其實還有人體,遠處無法區別,看不出來。可是落到了懸崖之下是可以看到的。破爛的衣服、旗幟、人體都有。
洪雲蒸看到了,炮擊沒有白乾,效果還是有。於是他命令:再補充一些炮彈,繼續炮擊!
官軍迫擊炮的射擊速度是一分鐘五發,遠遠的趕不上國防軍,慢了一半還要多,但是與舊式火炮的三分鐘打一發相比還是快的太多了。只是十幾分鐘的炮擊,幾百發炮彈就覆蓋了山頂不大的面積。
炮彈也是珍貴的,洪雲蒸趕緊叫停,他開始組織部隊通過這一地段。在部隊通過時炮兵還要繼續監視着山頂,一旦情況異常,還要炮擊。
也許剛纔的炮擊起到了作用,山上的敵軍非死即傷,剩下的都跑了,所以官軍大隊陸續的通過這一段道路,山上一點反應也沒有。
洪雲蒸的判斷是錯誤的,山上的敵軍沒有走,還在監視着官軍的動向。帶隊的軍官名叫張應祥,他還有一個弟弟名叫張應元,都在左良玉的手下混事,這兄弟兩個原來也是官軍的身份,在西北剿匪的過程中匯入了左良玉這支隊伍,現在
都是左良玉部下之干將。
正牌官軍出身的張應祥也沒見過新式的火炮,今天被炮擊還是他第一次見識,但是官軍的老式火炮他是知道的。因此他沒有防炮的知識,剛纔那一陣炮擊他的部下損失不小,一共三百人的隊伍差不多傷亡了三成。
他把三百人分成兩隊,山頂上一隊,另一隊位於側面,那裡有一條隱蔽的小路,其目的就是可以出擊,能不能出擊當然這也要看戰場上的機會了。他本人爲了指揮部隊則居於這兩隊之間,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他幸運地躲過了一劫。山上的那一隊死傷的差不多了,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三百人的部隊打伏擊,使用的還是冷兵器,能有多大的作爲呢?
這就要看怎麼用兵了,他們的目標不是阻擋官軍,而是奔着輜重來的。官軍進入大山清剿作戰,必定攜帶糧草,張應祥的目標就是糧草輜重,他們慣於冷兵器作戰,還不懂得輜重之中有軍火。
被炮擊一次,張應祥也就長了見識,他明白了:山頂那個位置就是死地!這是鮮血總結出來的教訓!
於是他命令沒死的、受傷的都搶救下來,躲避在山峰的下面,他本人則選擇一個位置繼續觀察,等待機會。這麼陡峭的山,山下的官軍上不來,只要預防火炮就可以了。
機會終於來了,官軍的糧草輜重過來了,糧草輜重太有特點了,一望便知。
看到了位於官軍中後部的輜重,張應祥把剩下的兩百人都調到了前面尋找合適的位置。等到輜重車隊到了山崖之下,張應祥一聲令下,事先準備好的澆了油的乾柴,有點燃的也有沒點燃的一股腦的拋了下去,隨後就是點着了火的箭矢,還有火把統統拋向山下,山中的道路狹窄,遭到攻擊的車輛自身就會混亂,本來就是坑坑窪窪的道路不利於馬車行進,現在場面一亂,大部分馬車就拋了錨,動不了了。
這一段山路至少一里多,這裡就成了一片火海。讓張應祥意外的是,時間不長,被燒燬的車隊引起了爆炸,並且是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爆炸的就是輜重隊裡的炮彈,對於這個結果張應祥真的沒想到。他原來還想出擊的,只是因爲傷亡太大,人少了,而不得不放棄出擊的計劃。這倒是歪打正着,若是部隊出擊,在這麼慘烈的爆炸之中,有幾個能活着回來?
火放完了,也不必看熱鬧了,保命要緊,張應祥指揮着自己的人馬迅速撤退。這時官軍的炮彈也打了過來,不過炮擊的還是山頂,張應祥的殘部離山頂還有一段距離,因此,這一次的炮擊幾乎無效。張應祥帶着幾十個傷兵,從容的撤退了。
這一戰是兩敗俱傷,但是洪雲蒸的損失更大。輜重隊的人(主要是民夫)死了不少,糧草彈藥絕大部分被燒燬、炸燬。官軍頓時處於進退兩難之地:退回去不甘心!可是沒有了輜重還能繼續剿匪嗎?
假如能夠順利的拿下炎陵城,也許糧草可以得到補充,可是炮彈呢?即便返回衡陽、長沙,那裡也沒有可以補充的炮彈啊!因爲所有的炮彈都帶出來了。從武昌、南京補充炮彈需要多少時間?
洪雲蒸進退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61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