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回回的嶽西軍進入大別山已經一年多了,去年初嶽西軍還打了個勝仗,把圍剿的官軍給打回去了。因此也就驚動官府,在朝廷那裡也算掛了號了,除了嶽西軍之外,他們還被稱作“革左五營”,“革”是革裡眼賀一龍,“左”左金王賀錦,還有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成,算上老回回馬守應,這是比較大的五個團伙,領頭的就是老回回馬守應。
河南已經是國防軍的地盤,豈能容忍亂民在這裡橫行,是該騰出手來收拾他們了。
對於山中的嶽西軍,有兩種圍剿辦法,一個就是步步爲營的堡壘戰術,每佔據一個地方就修建堅固的堡壘,逐步壓縮嶽西軍的生存空間。這個辦法妥穩,但是耗費巨大,兵力用的多。還有一種辦法就是以游擊戰對游擊戰,派出多路小股部隊進入山區,攪得嶽西軍時刻不得安寧。看準了就吃一口,吃不下的也要騷擾他們。這後一個辦法投入小,投入的兵力也少,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爲此朱萬化找來朱萬傑、朱萬武還有他們父親朱大典商議,朱萬傑已經就任陸軍總監,就相當於陸軍總司令了,他的駐在地點就在大都督府內。
朱萬化說道:“萬傑,你在遵化也是打過游擊戰的,你看我們派出多股小部隊,進入大別山,與嶽西軍打一場游擊戰怎麼樣?”
後世解放戰爭的後期,剿匪工作多數都是用小部隊進行的,那是成功的經驗,朱萬化當然要利用的。
朱萬傑說道:“大哥,道理是一樣的,只是戰場和敵軍不同。由於嶽西軍也有五六萬之衆,所以我們的小部隊也不宜過小,以連爲單位可以嗎?”
朱萬武說道:“以營爲指揮單位,分散到連一級下去活動。營配無線電臺,我們就拿出一個團,分三路進入大別山區。作爲第一步,先把嶽西縣城,和山中的大型集鎮拿下來,先讓這些亂民首領們成爲驚弓之鳥。然後再分散剿滅。”
一個團按照連隊分開,那就有九個小分隊了。他們深入到山區各處,出其不意的打擊嶽西軍,戰果必然輝煌。
朱大典說道:“與遵化相比有大不同,那就是:我們是官,對手是匪。此乃大義之道也!”
老頭子說話總改不了之乎者也,不過畫龍點睛,說到了點子上。
朱萬化恍然大悟,他說道:“父親的話極對!我給聯省衙門下一個建議,讓戶房配合一下,暫時把整個大別山區劃入河南行省,設立幾個縣,劃歸對應的府管轄,立即委派官吏,跟隨部隊進入匪區,設立官府衙門,並就地組建自衛的武警部隊。這樣一來,就不是單純的游擊戰了,是以打據點爲中心的堡壘戰術加游擊戰,這樣打,效果要穩一點,佔領一地鞏固一地,時間可能長,但是妥穩。”
“官”與“匪”的地位決然不同,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積澱厚重,百姓的正統觀念極強,對於皇權的頂禮膜拜已經是刻骨銘心了,正像朱大典所說“此乃大義之道也!”這就像警察在大街上抓人時高喊:“我是警察!”那個道理是相同的。這麼好的條件豈能不利用?
計議已定,朱萬傑又調動長江沿岸的部隊加強防範,然後就到第九師選部隊去了。河南的第九師,是用南陽獨立一團爲骨幹,擴充了河南的士兵組成的,師長魏四虎,師教官朱長泰。原河南的將領錢繼功,因爲年紀偏大,做了武警師長。
結果第九師的第一團被選中,團長是我們的老熟人了——馬小六,團教官是石懷亮。
因爲是山地作戰,所以給這個團按照山地作戰的特點全面換裝,車輛全部取消
,改用馱馬,士兵全部放棄馬匹改步行。40直射炮太笨重了,換成20直射炮,自從彈頭中安裝黃火藥之後,20直射炮的威力也加大了。還有一種裝備,那就是當地平民用的衣服,每人都要準備一套,迷彩服還是太扎眼了,小部隊活動,換上農民的服裝更容易隱藏蹤跡。
敵後作戰需要機動靈活,所以臨時營都沒有出動,到了後期收拾殘局之時還是需要臨時營的。
第一個後勤補給基地就建在六安之南的霍山縣。打下嶽西之後還可以考慮在嶽西再建立一個補給基地,畢竟那裡距離長江不遠,運輸更方便。熱兵器作戰離不開後勤供應。
然後一團的全體軍官集中學習,參加學習的還有戶房新任命的十幾名地方官員,第一個要學習游擊戰法;還要熟悉嶽西軍的習慣和口號,他們的那個殺富濟貧還是矇蔽了一些人,不少的人把他們當做救星,原因很簡單,他們拿到了白送的土地,土地可是農民的命根子呀!這就是說,山區的平民中的部分人可能是站在嶽西軍一方的,不要上當受騙,不能輕信當地平民的話;最後還要學習一些山地的常識。
軍官們都拿到了大別山區的地圖,但是朱萬傑要求他們都要學會畫地圖,發下去的地圖是宏觀地貌,具體的山溝、河流、湖泊都要隨時補充。
大別山裡又有了土地問題,對待已經到了農民手中的土地,如何對待?怎麼辦?
朱萬化的意見是:原則上是要返還財產的,但是,原來是地主的土地、房產,到了農民手裡已經一年多了,如果得到土地的確實是貧苦農民,返還財產就可能造成他們的困苦和仇恨。
時間的流失也會改變事務的狀態,處理的方法就要有所變化。例如:後世的抗日戰爭中曾經炸開了黃河大堤,造成了花園口決堤。按道理說,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堵住決口,讓黃河恢復舊河道,是絕對正確的。但是時間流失了七、八年情況已經大變樣了。黃河恢復舊河道會損害一批人的利益!
原因何在?
黃河的特點是泥沙量特別大,因此,到了下游它的河牀逐年加高,主河道不斷的變化,所以南北兩岸大堤之間的距離就很大,一般都是二三十里,最寬處達到了四十多裡,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兩千裡的長度,二十多裡的寬度,這是多大的土地面積呀!並且這裡不是邊遠地區,它是中華的腹地,是人口密集的地區。七八年的時間會有多少人遷移到這塊土地上生活?村莊、集鎮、甚至工廠、城市都能建立起來!都少人的地產、房產將隨着黃河複道而消失,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所以說時間使黃河複道的情況變得複雜了。
同樣的道理,地主的土地到了別人手裡,隨着時間的推移就不能簡單的說一句物歸原主就能解決了。
這種情況下朱萬化想出了贖買政策,如果得到土地的確實是需要土地的農民,則可以用比較優惠的價格把土地、房產買下來,銀兩就落入原地主手中,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補償。如果農民沒有銀子,曙光銀行可以低息貸款。爲此曙光銀行還要派出人員,攜帶資金跟隨部隊進入山區。
如果這些辦法都不行。佔了他人的土地不歸還,也不掏銀子,非要白佔便宜,吃白食,那就只好動用武力了,把他抓到大牢裡去吃牢飯。
對於其他的情況,比如惡人乘機侵吞他人財產的,自己本來也有土地藉機佔便宜的,那就要物歸原主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吃大戶是不能允許的。
......
剿匪的部隊
到霍山稍事休整,建立好後勤補給基地之後,他們就進入了山區。這一天是崇禎八年五月初一。
六安、霍山在現代屬於安徽,在明代它們屬於河南。
進入山區沒有多遠,三個營就分別撲向自己的目標。按照朱萬化的設想,想把山區的主要城鎮佔領,恢復大明政權,這就是佔據大義,官軍剿匪,大義凜然,讓嶽西軍成爲驚弓之鳥,然後再分散打擊。九師一團的三個營分別是第81營、第82營、第83營。團部跟第81營行動,他們的目標就是嶽西縣城。
這第一步的行動絕非游擊戰,而是依仗強大的軍力,強行突破,佔據要點。
第81營走的路就是李巖修的第一條路。只是部隊能勉強通過而已,很多地方車輛是過不去的。
這裡已經是嶽西軍的地盤,嶽西軍的偵探應該到處都是,甚至霍山縣城都有。軍事行動想保密那是不現實的,只能是快速進軍,給他們儘量少的反應時間。
嶽西縣城在大別山區的南端,距離霍山有兩百多裡,進山的部隊是按照山地部隊裝備的,馬匹雖然多,大多是馱馬,士兵們都要憑兩條腿走路的,預計五月初五之前到達嶽西縣城,這個速度是不慢的,爲了防止敵軍突襲,斥候都派出去很遠,部隊隨時都有作戰的可能。其實山路不時的穿過村鎮,這些地方就難免會有嶽西軍的坐探,但是大軍趕路要緊,只是把看到的標註在地圖上,並沒有仔細清剿,下一步再說。
一路急進的第81營於五月初五如期到達了嶽西,但是不需要進攻了,進城接受防務就可以了。嶽西軍執行了李巖制定的:“守嶽西之地,不守嶽西之城。”的原則,提前退兵了,不知去向。
嶽西已經是南直隸之地,國防軍有點撈過界了,不過聯省衙門已經把這裡暫時劃歸河南了,國防軍更不在乎這些,只要能完成任務就好。
嶽西距離潛山很近,又有長江之便利,只要有武裝押運,也是極好的補給點。因此,恢復嶽西的縣府衙門很重要。
大明的官軍回來了!
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敲鑼打鼓的歡迎官軍,這一方面是大明的官軍普遍軍紀敗壞,對於民衆的傷害往往更甚於土匪,另一方面就是嶽西軍的宣傳迷惑了民衆。即便是國防軍的軍紀很好,不擾民,並且大部隊並沒有住在城裡,而是住在了城外。就是這樣也沒人歡迎他們。
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嶽西軍還是會刁買人心的。
馬小六在城裡貼告示安民,說:“官軍收復了嶽西縣,官府衙門今日即可恢復,現在是剿匪作戰時期,國防軍對嶽西縣城實行軍事管制,黎民百姓們都應該各安本分,維持市面穩定。”
這裡的官員早就沒有了,也不知道是跑了還是被亂民給殺了。在原來的縣衙處,掛着一塊牌匾,上書“正堂府”三字,這是嶽西軍建立的政權,牛金星是“正堂”官,衙門就叫做“正堂府”。可能他們走的匆忙沒有帶走。
馬小六命令取下來,縣衙的牌匾也不知道那裡去了,那就先貼上一張紙,寫上“嶽西縣衙”。縣衙得到了恢復,聯省任命的官員暫時每個縣到任五名,整個大別山區被劃分爲三個縣。鄉一級的政權將在當地人中間選擇招募。
第九師第一團的司令部也設在了縣衙之中。
有官衙就有告狀的。這話真是靈驗,第二天就來了一位告狀的,他狀告本縣潑皮牛二侵佔了他的家產。
果然是與土地、房屋、店鋪有關。嶽西軍害人不淺呀!
--- 第363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