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崇禎六年七月,清軍登陸北九州也有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清軍並沒有大舉進攻,其原因就是兵力不足,日本的人口還是太過稠密了。
這一個多月清軍也沒閒着,他們不斷的向周邊地區出擊,清理安定地方,當然也是免不了大開殺戒,北九州城附近也是血流成河了。如果在現代恐怕就要有什麼“北九州慘案”的說法了,不過現在,除了日本人之外,世界各國都把這個角落忽視了,絕對不會像“南京慘案”那麼引人注目。由於日本人的反抗,清軍的殺人力度也是越來越大,經常是一個城鎮的人全部被屠殺一空,就是所謂的屠城了,派遣軍國防軍團就在後邊發獎金助興!多爾袞等清軍將領也逐漸明白了,只要殺人多,國防軍就高興,就會大筆的派發獎金。
國防軍的店鋪已經在北九州開業,裡邊什麼好東西都不缺,只要有錢,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能買到。錢還是好東西呀,拼命的殺人就能賺錢!
就這樣北部沿海地區就逐漸的控制在清軍的手中。但是計劃中的下一個目標福岡卻是一直不能實現,除了兵力不足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建立政權、鞏固後方的問題。多爾袞也不是純粹的武夫,他也是懂政治的,他知道政權的重要,但是他手中只有軍隊,這件事情又不能假手他人,國防軍有能力,也有人才,但是政權要清國自己建立,否則不是成了別人的政權了嗎?
於是,需要國內支援就迫在眉睫了。一要增加兵力,多爾袞的意思是想把自己的正白旗、鑲白旗全部調過來,加上這兩旗的普通民衆,基層的官員,這裡的一片天地就算站住了。二要增加文職的官員,而清國的文職官員中有素質、有能力的大部分都是漢人,現在多爾袞可是切身的感受到漢人的作用了。而國防軍和清國事先就有約定,不準帶漢人奴隸來日本,看來這個事情還要好好的談一談。
當初國防軍提到這一條的時候,清國人誰也沒有當成一回事,幾個漢人奴隸算什麼,不要就不要了,因此不加考慮就同意了,現在看來真不是那麼一回事,清國還是離不開漢人啊!
沒辦法,這個意見只能帶給清王皇太極,讓他去交涉了,他多爾袞沒有這個權利,向國防軍提這個要求他還不夠格。
於是他就安排阿濟格立刻返回遼東,去辦這幾件事情。事情緊急,阿濟格就乘坐一艘炮艦返回了金州。他七月初十出發十三日到金州,十四日到盛京,一到盛京就立即求見皇太極。
這是清軍登陸日本後返回的第一個自己的高級將領,清國上下官員都非常重視,都想親自聽一聽日本國的情況。雖然國防軍方面不斷的有通報發給他們,但是這畢竟是自己人,那是不一樣的。所以除了皇太極、代善之外,現場還有其他幾位,出於禮貌,他們把多爾袞留在遼東的弟弟多鐸也招來了,一起聽彙報。
看到人多,阿濟格也打起精神細細的稟報。
他說:“清王爺,六月初四我們在北九州登陸,花皮如約武裝了我們的部隊,還有一些事先未約定的裝備也給了我們,比如軍官們配的千里鏡、野營的帳篷、做飯的鍋竈等。花皮的火銃、三眼銃、手榴彈都是好東西,增強了我們的軍力,下面的奴才們可是爭着搶着的。如果可能還要向花皮要,讓他們增加數量。”
皇太極說:“我會考慮的,你說說攻城的情況,我軍傷亡如何?”
“嗻,王爺,在登陸點我們訓練了五天,六月九日一舉攻克北九州城。這一天是我軍第一次作戰,花皮的炮火犀利,我軍沒有傷亡就進了城,傷亡都是進城之後發生的,並且主要的傷亡
發生在完成佔領之後,當天晚上,奴才們出去搶東西、搶女人時被日本人暗算了,死了一百三十多人。所以第二天才開始屠城。”
清王皇太極得到了三個信息,一,花皮攻無不克。二,花皮真心的配合。三,日本人很頑強。
皇太極很興奮,站了起來,來回走了幾步。
他又問道:“九州島的環境怎麼樣?是不是向花皮說的像是大明的江南?”
阿濟格答道:“回王爺的話,奴才沒去過江南,不知江南是什麼樣子,九州島上河流縱橫,水量充沛,氣候溫和,現在是夏季,可是那裡並不酷熱。從我們下鄉徵糧來看,日本人都很富有,糧食充足,那裡的糧食以稻米爲主,遍地都是水稻田。日本人幾乎沒有吃不上飯餓肚子的,糧食很多,我們現在根本不需要花皮的糧食了,我們搶來的糧食幾年都吃不完。但是日本人口很多,大小村鎮密集,每個村鎮都有大量的人口,多的殺都殺不完,據毛承祚說九州的日本人口有100萬。”
“啊,有這麼多!”不只是誰,驚歎了一句。
阿濟格說:“依我看恐怕不止100萬。這還僅僅是九州島,他們人口最密集的本州島,面積是九州的十倍,人口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這個人口的壓力太大了,畢竟清國人口不過十幾萬。怎麼辦?這些人腦子裡的一個共同的反應就是“殺!”。
這次不等皇太極發問,阿濟格又說話了。
他說:“王爺,我派遣軍佔領北九州城之後,就面臨這僵局,我們缺兵、缺人口、缺官員,奴才這次急急的回來就是討人來了。其一,必須增兵,僅憑現在的六千人,騰挪不開,不足以展開兵力,無法行動。十四弟的意思是請王爺恩准,我兩白旗的人口、戰兵全部遷移至九州。其二,必須建立政權,把那裡的土地,剩餘的日本人口管起來,今年的糧食收穫了,明年的土地還要耕種,沒人管怎麼行啊?其三,我們的平民也要儘快遷過去,我們每去一家人就可以管理幾十戶日本人,只有這樣政權才穩固。最後,十四弟一再囑咐我,要與花皮談判,重新確定漢人奴隸的事情。奴才到了那裡才知道,我們離不開漢人,這些漢人奴才會管理,可以做官吏,把政權支撐起來。他們還會種地、經商、會做工、辦作坊,這些都是當前急需呀!這幾件事辦好了,我派遣軍纔可以大步的前進,征服更多的地盤。”
“這些都是十四弟說的?”問話的是代善。
多爾袞的能力、本事,在代善、皇太極那裡不見得是好事,他們對於多爾袞還是有防範的。阿濟格就是個武夫,他絕想不到這些事情。但是清國的韃子們有一個天生的優點,那就是傳話的本事,他們多數人都能一字不漏的記住你說的話,傳達給他人時,也是完整的。這與他們長久以來沒有自己的文字,完全靠大腦記憶有關。
“是,大哥。”阿濟格答道。
代善說道:“王爺,這是愚兄的過錯了,當初花皮提出不准我們帶走漢人奴才之時,愚兄算計不到,沒有把漢人當一回事,以爲有無均可,也就答應了,沒想到出了毛病,請王爺責罰。”
實事求是的說,在這個問題上皇太極是清政權中第一個清醒認識到漢人作用的人,因此,在他的主導之下改變了很多對漢人的政策,但是他也是孤掌難鳴,在衆人的反對聲中,他的利用漢人的政策也不能有太大的作爲。現在好了,在事實面前衆人都認識到漢人的重要作用,按此辦理定然對於清國的政權大有好處。
因此,他說道:“大哥,這也不都是你的錯,我們很多人都過於愚鈍了,認識了就好,亡羊
補牢猶未晚矣。我給花皮寫一封信,說明要害,花皮也不會不通情理的。明天我就召集幾個漢臣,以范文程爲首,讓他們拿出一個章程,再定下第一批前往九州島的官員名單,力爭儘快成行。”
皇太極看着阿濟格說道:“增兵的事情明日再議,我的意思是各個旗都要派人去九州,一是都歷練一下,對於各旗都有好處,二是,各旗都有一撥打前站的,便於日後各旗的安置。今日就議到這裡,散了吧!大哥留一下。”
皇太極否決了兩白旗遷移的請求,主張機會均攤,這就是權利鬥爭的結果。其實多爾袞也是太性急了,他就不應該提出兩白旗遷移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主動的讓兩黃旗去,或者再退一步,應該是隻說增兵,派誰去由皇太極來定,這樣的結果會好得多。
這也是他們之間的思想差異造成的。滿清政權在入關之前是奴隸主政權的體制,在各大奴隸主,或者叫做領主之間,有一個集體議事的體制,有點像“民主”的樣子,直到雍正朝,不是還有人拿八王議政來難爲雍正皇帝嗎?到了進關之後滿清才演變爲集權的封建體制。皇太極有很多其他滿清貴族所沒有的更遠大的眼光,同時也有集權的權利慾望。阿敏、莽古爾泰等人看不到這一點就吃了虧,多爾袞同樣是認識不足,同樣會吃皇太極的虧。
......
七月十五日,皇太極給大都督府的信就到了朱大典手裡,信中的要點就是一個,請求允許攜帶部分漢人奴隸到日本,次要的問題是增加火器的數量,朱家父子就坐下來商議。
朱大典說道:“武器的事情好辦,他們每到達一批人,我們就補充一批,手榴彈、子彈隨時補充。爲了方便今後的補充,不如把這幾種武器、彈藥的生產轉移一部分到安東。漢人奴隸的事情你看怎麼辦?”
朱萬化說道:“父親,他信中所說還是有一些道理的,靠清國的韃子們,打打殺殺的沒問題,建設國家火候還是差了一點。我提一個想法,您看能不能行,就是來一個自願的原則。像范文程這種人,你不讓他做奴才,他還不舒服,我們留下也沒有用,不如就隨他去。”
朱大典說道:“話是這麼說,人多了,情況就會複雜,難免會有強迫、或者半強迫的。很難區分。”
“是的,父親,我們審查得細一點,疏漏就會少,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不過話說回來,日本的情況與清兵進關又大不相同了,這些漢人的社會地位可是高多了,也不會有太多的委屈,在那裡增加一些漢人的影響也是好事。”
朱大典說道:“不如這樣,我們也提一條:漢字,漢文化他們不能排斥,將來的清國,漢語應爲官方用語之一,與女真族語言並存。”
“對,還是父親想得周到,我們不反對他們使用女真語,女真文字,他們也要承認漢語的地位。其實清國的上層人物都接受過良好的漢文化教育,他們不會排斥漢語的。就這麼辦,有一失必有一得。”
大都督府又給黃海派遣艦隊下了一道指令,做好後續的清國人員、物資的運輸準備。
......
在朱家父子爲九州攻略絞盡腦汁時,江南傳來了壞消息。
長江沿岸這兩年也是不斷的有水患,但是,今年的雨水特別的多,結果在長江中下游的九江、安慶段,造成險情,所幸沒有大的傷害,但是揚州段的北岸發生了決口,造成了極大的人口、財產的損失。這些地方雖然不是朱家的勢力範圍,但是,在朱家的主持下有一個“河道慈善基金會”,它還是應該有所作爲的。
--- 第297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