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初露崢嶸_第122章:劉愛塔兄弟



崇禎三年九月初二,平定皮島叛亂的威海民團船隊從威海出發了。

......

說到皮島之亂,劉興祚、劉興治兄弟就必須要介紹一下。

劉興沛、劉興祚、劉興基、劉興樑、劉興治、劉興賢、劉興邦等七兄弟(劉興沛、劉興邦非親兄弟)早年作爲大明官軍將領,長期守遼東。開原城被建州首領努爾哈赤攻破,劉氏兄弟全部投降後金。這時努爾哈赤尚未稱大汗,建奴尚未建立後金國,劉氏兄弟算是早期投降建奴的漢人。

這個劉興祚也算傳奇人物,投降後金之後,還取了個女真名字叫愛塔,因爲頗有才能,漸漸爲努爾哈赤器重,一直升官到副將,管金州、復州、蓋州等地。遼南地區都歸他管,權利還是蠻大的。

劉興祚也是良心尚存之人,他反叛後金,復歸大明,是因爲努爾哈赤對對漢人幾次殘酷大的屠殺喚醒了他。

天命六年初入遼東之時努爾哈赤還不算窮兇極惡,還承認部分遼東漢人的自由民地位。說他還‘不算’窮兇極惡,並不是不殺漢人,是說尚屬於一般名族征戰的屠殺,屠殺戰俘、屠城、屠村的事情也沒少幹。

他爲了解決女真的居住問題,讓其與漢民合戶居住,結果原來的房東毫無例外的變爲了房客的奴僕,房客成了主子,使得後金與漢人的矛盾尖銳對立起來,遼東民風彪悍,不能忍受奴隸的地位,反抗和叛逃都激烈起來。

努爾哈赤爲防止漢民叛逃,強行遷移集中漢民,違者即殺,而且路途不安排好食物住宿,到了移居地也無足夠田地和房屋分配,使得無數漢人死在遷過程中,仇恨繼續擴大,漢人的抵抗更加激烈。

努爾哈赤不檢討自己虐待漢人的政策,反而怪罪漢人不夠溫順。在這種背景下,到天命九年,努爾哈赤露出了瘋狂的本性。他面對漢人的反抗毫無辦法,失去了最後的耐心,下命令殺‘無谷之人’,漢人每人口糧不足七金斗者(金斗就是後金用的鬥,後改爲四鬥),一律捕殺,他聲稱“視無糧者爲仇敵,彼等之中有我何友”,意思是說沒有糧食的漢人就是我的敵人,你們沒有糧食的人能成爲我的朋友嘛?,這話已經毫無思維邏輯可言,換句話說就是二傻子順嘴胡咧咧。

建奴本就是掠奪成性,見了有糧食的人就搶,被搶光了糧食就成了‘無谷之人’,就該殺。到後來更加乾脆,理由都不要了,努爾哈赤下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就是分路出發,見人就殺。

這幾下折騰之後,漢人已死大半,剩餘的人惶惶不可終日,逃往遼西或遼東海島的更多,看到還有人不順從,努爾哈赤接着就再來了一次‘甄別’,所謂甄別,就是看是不是心甘情願的做奴隸。這次甄別就更加要命,連女真族的人有隱匿漢人的也要獲罪,甄別下來,剩餘漢民又死掉大半,屠戮之慘,慘絕人寰。

這些事情辦完後,努爾哈赤還是擔心,便把剩餘的遼民編丁爲莊,十三丁立一莊,送給備禦(就是最基層的軍官)以上軍官爲奴。就是說,含有十三個成年男人的族羣算作一個單位,發放給基層小軍官做奴隸。遼東幾乎再無自由的漢人,而剩餘漢民人數已由原來的五百萬銳減至三四十萬。

這種屠殺完全是針對平民百姓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滅絕種族罪!是反人類罪!與近代的南京大屠殺有何區別。

這便是努爾哈赤在遼東的施政所爲,即便不算他的幾次屠城,也是駭人聽聞的暴行,煌煌史書斑斑血淚,卻仍有做學問的歷史學家總結出努爾哈赤的“十大功績”!也算是奇聞了。

客觀的說,努爾哈赤就是聚集了赫圖阿拉女真之一部,然後開始東征西討,最後他帶頭造了明朝的反。除了殺人他沒幹過別的事。

女真人後來的事情:後金漸漸成了一方勢力,最後奪取了中央政權,那是他的後代的辦的事。努爾哈

赤除了五大三粗,打打殺殺,說話顛三倒四之外,他對中華文明有什麼貢獻?

......

努爾哈赤一輩子最大的政治表現就是它起事造反時發表了聞名後世的七大恨,其他的業績就是殺人,跟政治沒什麼關係了。全文載於下,大家看看:

七大恨之一: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二(有關葉赫)

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土,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顧縱,殃及縱者,詎明覆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此恨二也;

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此恨三也;

四(有關葉赫)

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恨四也;

五、

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衆,耕田藝谷,明不容留獲,遣兵驅逐,此恨五也;

六(有關葉赫)

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遺書詬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

七(有關葉赫)

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擋之,脅我還其國,己以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爲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爲剖斷,此恨七也!

......

這七大恨,有四條是關於葉赫的。自宋代時的金國起,女真族繁衍擴散於中華大地的北方,散佈的羣落極多,葉赫部是女真比較大的族羣,東北的葉赫僅爲葉赫的一個分支。努爾哈赤屬於赫圖阿拉部,也稱建州。努爾哈赤與東北的葉赫部同處一地,努爾哈赤到處擴張勢力,他們就成了對手。努爾哈赤整天瞪着眼睛看着葉赫部,誰要是稍微的對葉赫表現友好,努爾哈赤就恨得牙癢癢。所以這七大恨中的四條是一點意思都沒有,與鄰里村婦吵架攪理大同小異。

除此之外,第一條說:大明把他祖父殺了。他祖父名叫覺昌安,覺昌安父子(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死於明邊將李成樑之手。故事複雜,這裡不說了。七大恨裡,就這一條還勉強。不過李成樑俘虜了努爾哈赤,又放了他,這個恩德努爾哈赤‘忘記’了。

另外,第三條說,我殺了朝廷越界到我這邊的人,朝廷就殺我的人。這就是邊界摩擦,小規模戰鬥,似乎扯不上恨不恨的。

.第五條說:柴河三岔那個地方是我守衛的地盤,明朝不讓我收糧食。

女真人是不種地的,他說的收糧食,就是搶糧食。收稅也輪不到他,因爲他們最正統的官銜就是建州衛軍官。衛所本身與行政不搭邊,衛所的軍官和收農業稅風馬牛不相及。

這就是努爾哈赤一生唯一的一次政治表現,就這水平!

......

努爾哈赤在遼東的作爲讓劉興祚慢慢反感、憤怒,努爾哈赤的殘忍喚醒了他的民族精神。所以他和大明暗中通氣,曾經於天命八年策劃復州民衆集體逃跑。因爲一位鐵桿漢奸告發,劉興祚被努爾哈赤捉拿,復州民衆更是被屠殺一空。但劉興祚一貫表現很好。人緣不錯,有許多後金權貴爲他說情,他自己辯解也很冷靜,努爾哈赤勉強相信了他,反倒把那個鐵桿漢奸殺了。劉興祚很有表演天賦哦!

但是,從此努爾哈赤對漢官和劉興祚都不敢完全信任了,到了天命後期努爾哈赤幾近瘋狂的屠殺漢民和漢官,劉興祚頗有朝不保夕的感覺,他平日小心翼翼,但內

心越發嚮往大明,這段時間裡,他與袁崇煥和毛文龍都建立了聯繫。

劉興祚的逃跑過程也是頗有戲劇性的:

皇太極上臺後,雖然修正了一些對漢人的政策,使漢人的生存環境稍有改善。但是,對劉興祚一類的漢官仍然不太放心。也察覺到劉興祚不正常的一些蛛絲馬跡,但沒有任何證據,所以只是對他嚴加看管,並將他從瀋陽城外遷入瀋陽城內。在如此嚴酷的情況下,要逃出這個魔窟,是十分困難的。

劉興祚先是一番苦肉計,直接就是上吊自殺。當然是假的,馬上被他老婆救下。消息穿出後,皇太極出於安撫其他漢官的心思,覺得不宜太過虧待這位最早投靠的漢人,便讓劉愛塔回城外自己的家裡好好休養。

誰知不久後劉興祚的弟弟劉興賢突然叛逃了,皇太極的處理意見還沒出來,劉興祚就開始哭天抹地,這次鐵了心要自殺。他還寫了一封遺書交給好友薩哈廉等人,表示自己的弟弟犯了大錯,自己對不起後金,只有一死了之。唯一要求把他安葬在一個他自己選的地方,靠近東江鎮邊界的扎木谷。

薩哈廉等人收到遺書後趕緊出城,忙着去救人。到了劉興祚的家裡,只見到了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劉興祚的房子化爲灰燼後。他們在裡面找到了一具燒焦的屍體,手上還戴着愛塔從不離身的白玉扳指,幾個人已經被遺書先入爲主,再看了扳指,哪有懷疑,草草鑑別一番後,傷心的回報皇太極,說劉興祚死了。

皇太極對劉興祚的死還覺得可惜,於是他善待劉興祚的家眷,還讓他兒子繼承官職,並且根據劉興祚的遺願,讓他弟弟劉興治帶着劉興祚的遺骸去扎木谷安葬。

因爲劉興祚死了,皇太極也不再派人監視,他哪裡知道,其實死的人是一個抓來的醉漢。劉興祚本人已經乘着假死後無人監視的空當逃走,而他弟弟劉興治以送葬的名義,安然到達靠近東江鎮的扎木谷,輕鬆潛逃,然後兩人便一起跑去了東江鎮。

整個出逃計劃一環扣一環,兄弟三人分成三次,全都安全抵達東江鎮。所有計策都出自劉興祚之手,無論是對敵人的心理把握、設計的精巧程度和執行力度,都堪稱完美,將自詡雄才大略的後金貴族玩弄於股掌之上。

除了兩個弟弟外,劉興祚將包括老媽、老婆、兒子在內的所有家眷都留在了後金,真夠光棍!而且他一到東江,絲毫不低調,很快就幹了一件更讓皇太極暴跳如雷的事情。在劉興祚的策劃下,東江軍突然奇襲薩爾滸城(位置在撫順以東,現在的大夥房水庫的水下)。在城裡面內應的人就是劉興祚原來的親信,他們悄悄打開了城門,東江軍由此將薩爾滸建奴斬殺殆盡,狠狠給了皇太極一記耳光。

皇太極至此才知道真相,暴跳如雷之餘仍然體現了他與衆不同的城府,他沒有把劉興祚家眷殺戮,只是加強看管,留了一個餘地。

這次後金入寇京畿,劉興祚也帶了一支人馬參戰,仗着熟悉後金軍,四處偷襲之下竟然斬殺頗多。這事被皇太極知道後,嚴令各軍追擊,總算尋到劉興祚。劉興祚這次終於死了,他力戰而亡。屍體運到皇太極那裡後,還被皇太極下令碎屍。

劉興祚戰死殉國,但劉興祚騙人騙多了,總是要還的,上次假死有人信,這次真死了,居然沒人相信。朝廷懷疑劉興祚再假死叛投後金而未與撫卹,劉興治氣憤不平,遷怒代署皮島諸務的陳繼盛有意不奏報。平時兩人不睦,此時遂動殺機,借祭祀劉興祚,設計將陳繼盛及欽差通判劉應鶴等百餘人殺死。事後日夜趕造護甲,“養夷八百,造甲制銃,便四顧無忌,小霸自雄”,迎其兄劉興沛於長山島。暗中卻與後金皇太極勾結,皇太極也在爭取劉興治,籌碼自然是劉興治兄弟的家眷,官位也許了,劉興治欲再投後金。就在這個時候平亂的威海民團到了。

--- 第122章完 ---

(本章完)

卷四:九州風雲_第269章:找一條路卷四:九州風雲_第244章:汝州事件卷七:巍巍中華_第528章:先下手爲強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264章:後退一步卷七:巍巍中華_第548章:特區(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二:初露崢嶸_第74章:進駐遵化卷二:初露崢嶸_第72章:大海上的潛規則卷二:初露崢嶸_第135章:收復臺灣(四)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443章:憤怒卷一:藏龍臥虎_第41章:官辦剿匪卷六:楊威天下_第448章:錫蘭府卷二:初露崢嶸_第140章:國家利益是準則卷五:縱橫天下_第340章:意外的支持卷六:楊威天下_第460章:長遠佈局卷三:嶄露頭角_第156章:魯王爺賢明卷三:嶄露頭角_第224章:河道慈善會卷一:藏龍臥虎_第5章: 組建軍隊和通信(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406章:沉重的歷史卷二:初露崢嶸_第84章:紅衣大炮的威力卷三:嶄露頭角_第197章:到單縣卷二:初露崢嶸_第94章:不戰而屈人之兵卷二:初露崢嶸_第91章:攻克三屯營卷七:巍巍中華_第577章:海戰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3章:各有一本經卷三:嶄露頭角_第204章:公判大會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五:縱橫天下_第363章:收復嶽西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三:嶄露頭角_第172章:大海戰(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69章:艦隊奔襲廣州灣卷四:九州風雲_第307章:暗流涌動卷六:楊威天下_第476章:改造靈渠卷七:巍巍中華_第524章:遇刺負傷卷四:九州風雲_第316章:夢想隴海路卷四:九州風雲_第242章:憲政時髦了卷三:嶄露頭角_第178章:biang biang面卷四:九州風雲_第288章:減丁卷四:九州風雲_第303章:火燒福岡卷七:巍巍中華_第553章:冊封朝鮮卷二:初露崢嶸_第135章:收復臺灣(四)卷七:巍巍中華_第550章:又一個聖親王卷二:初露崢嶸_第61章:建設舟山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二:初露崢嶸_第104章:雙喜臨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109章:威海新氣象卷四:九州風雲_第328章:擴軍和臨時營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三:嶄露頭角_第237章:琉球穩定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六:楊威天下_第440章:出征印度洋作品相關_第一次整編卷五:縱橫天下_第406章:沉重的歷史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五:縱橫天下_第385章:福王朱常洵卷七:巍巍中華_第551章:大一統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一:藏龍臥虎_第10章:工業母機卷五:縱橫天下_第418章:進爵風波卷三:嶄露頭角_第174章:河南剿匪之策略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9章:清軍登陸本州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二:初露崢嶸_第104章:雙喜臨門卷一:藏龍臥虎_第29章:紙幣卷七:巍巍中華_第539章:糧荒卷二:初露崢嶸_第73章:備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13章:種草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六:楊威天下_第460章:長遠佈局卷七:巍巍中華_第534章:對策卷三:嶄露頭角_第173章:基本法卷三:嶄露頭角_第205章:宣判卷二:初露崢嶸_第59章:火炮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七:巍巍中華_第550章:又一個聖親王卷五:縱橫天下_第386章:左良玉卷五:縱橫天下_第388章:羅貫中耍大刀卷三:嶄露頭角_第211章:鄭家的出路(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三:嶄露頭角_第160章:工業示範區卷一:藏龍臥虎_第36章:這是步槍嗎?卷五:縱橫天下_第354章:公之於衆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五:縱橫天下_第380章:阿巴坎決戰(四)卷二:初露崢嶸_第63章:遵化戰的攻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69章:找一條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卷五:縱橫天下_第406章:沉重的歷史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六:楊威天下_第506章:決戰烏里雅蘇臺卷六:楊威天下_第486章:朝廷的兵工廠卷六:楊威天下_第459章:鄭芝龍要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