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兵發山海關

在距離天津衛三十里,一支更爲龐大的軍隊正在行軍,正是齊王陳越帶領的明軍主力。

派出大量的軍隊佔領北直隸和山東各府縣之後,陳越手中還有兵力十萬人,而這十萬人都是最精銳的部隊。

從臨清出發,大軍分兩路進軍,一路沿着運河水陸並進,另一路經河間保定一路向北,兩支大軍相距三十餘里,齊頭並進,在通州聚齊。

都知道,軍隊數量越多,行軍速度越慢,所以古代戰鬥分兵並進是常採取的戰略。當然清軍雖敗,猶有數萬軍隊,陳越不敢分的更細,只是分爲兩路,但這兩路軍隊每路都有四五萬人,對現在的清軍來說絕對無法吃下。

東路軍因爲沿着運河行軍,可以用漕船裝載糧食輜重,行軍速度較快,僅僅落後一路攻城拔寨的金鑫部數十里。

行軍的途中,一路接到金鑫派人傳來的捷報,陳越心裡很是高興。

“金鑫這廝真是拼了老命了。”當攻陷天津的消息傳來,陳越忍不住笑道。不過高興的同時,心裡也隱隱有些擔憂,一路行來,清軍完全放棄了太多的城池,進軍實在過順,這讓陳越有些擔憂,擔憂清軍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шωш_тт kǎn_¢〇

果然,沒過多久,金鑫部遭到清軍騎兵襲擊損兵過千的消息傳了過來。陳越立刻下令軍隊加速前進,去和金鑫部會合。

一日後,終於追上了金鑫部,金鑫哭喪着臉向陳越請罪。

“王爺,清軍騎兵約有五千,神出鬼沒至極,末將手裡沒有騎兵,拿他們根本沒有辦法。”金鑫臉色通紅道。

陳越點點頭:“清軍雖敗,還有數萬軍隊上萬騎兵,不可小覷。不過再想偷襲咱們已不可能!”

和沒有騎兵的金鑫部不同,陳越手中是有騎兵的,餘楓的一千騎兵營加上吳三桂兩千關寧鐵騎,手中共騎兵三千人。

兩支軍隊合而爲一,兵力達七萬之多,又有三千騎兵護衛側翼,根本不怕清軍騎兵襲擊,行軍的速度快了起來。

從天津到北京二百六十里,正常行軍至少需要六日時間,對一支數萬人的大軍來說,每日四十里已經是極限。

大軍每日早上吃過早飯,拔營出發時已經半上午,行軍到半下午時就得紮營,光是紮營拔營的時間就得數個時辰,根本快不起來。

金鑫就是因爲行軍太快疏於防備,才被清軍騎兵偷襲得逞。

接下來的數日,勒克德渾帶着八旗騎兵多次試圖偷襲,因爲明軍防備甚嚴,一直無法得逞。餘楓和吳三桂帶着騎兵和清軍騎兵激戰數場,雙方各有損傷。

不願手下損失太重,勒克德渾總是每戰既退,根本不願和明軍騎兵決戰。

然而在清軍騎兵的反覆騷擾下,明軍進軍速度也不可能太快,更重要的是在清軍騎兵的封鎖下,對北京那邊一無所知。

這晚宿營之後,陳越召集張煌言等參謀商議,猜測滿清朝廷現在的動靜。

“根據金鑫將軍的戰報,攻打天津衛時,內有清軍三四千士兵守城,外有五千騎兵遊弋在天津城外,金鑫將軍強攻天津,清軍騎兵完全可以裡應外合,這種情況下很可能擊敗金將軍守住天津衛城。

可是清軍騎兵沒有這麼做,而是放棄了天津衛。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張煌言分析道,“這說明清軍將領根本沒有打算和咱們決戰,更不在乎各個城池。那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是不是想集中兵力死守北京,在北京和咱們決戰?”一個參謀說道。

張煌言搖搖頭:“清軍的兵力遠遜於咱們,若是其死守北京,咱們會調集更多的軍隊攻城。北京城內有着數十萬滿清老幼,若是其戰敗的話,整個滿清都完了,這種情況下他們如何敢和咱們決戰?”

“不願和咱們決戰,數千清軍騎兵卻不斷的襲擾,他們想幹嘛?我知道了,他們正在撤退,正在從北京城撤往關外,所以纔不停地騷擾咱們,阻止咱們行軍爲他們撤退贏得更多時間!”那名參謀驚叫道。

陳越和張煌言相視而笑,這恐怕正是滿清騎兵的目的!

“諸位,滿清從北京撤退,會從哪個方向出關?”陳越笑着問道。

“還用說嗎,吳平將軍佔領了寧遠,卡住了遼西走廊,滿清肯定是從北京往北往薊州,從古北口、青石口等處越過邊牆撤往關外。”那參謀笑道。

“滄水覺得呢?”陳越笑着問張煌言道。

張煌言仔細想了想,緩緩搖頭:“屬下不這麼看。也許,滿清朝廷會選擇出山海關,經遼西撤往關外。”

“怎麼可能?寧遠可在咱們手裡,吳平將軍手中有着兩萬多軍隊,清軍如何能夠通過?”一個參謀反駁道。

張煌言道:“沒什麼不可能。北京城內可不是數十萬軍隊,而是滿清數十萬老弱婦孺。從薊州越過邊牆看似容易,但先要翻過燕山山脈,幾百裡的山路對滿清婦孺老弱來說並非容易。進入蒙古草原行不了多久,又得繼續翻越羣山才能到達關外。一兩千裡的路程,這幾十萬婦孺老弱要多少時間才能走過?

而出山海關走遼西則不同,遼西走廊地勢平坦,路途也近了許多,乃是最適合行軍的路徑。”

“可是你別忘了,寧遠在咱們手裡啊!清軍想打下寧遠沒那麼容易吧?”那名參謀冷笑道。

張煌言搖搖頭:“滿清現在的兵力應該還有三四萬,實力要比寧遠的吳平軍強大的多。正面作戰吳平將軍絲毫沒有勝算。而滿清又有着大量的騎兵機動力很強,吳平將軍想偷襲也不可能。所以只要清軍主力逼在寧遠城外,逼迫我軍不敢出城,他們的百姓自然可以輕鬆從野外通過寧遠。遼西走廊寬二三十里,寧遠城才佔多大地方?”

陳越不得不承認,張煌言分析的很有道理,清軍說不定真的會從遼西撤退。

既然判斷出滿清撤退的方向,大軍就沒必要前往北京。

陳越當即下令,派人給帶領左路軍的李奕傳令,命其繼續往北京進軍收復北京。陳越自己則帶着軍隊折而向東,往山海關而去。

第902章 多爾袞吐血第343章 入宮第575章 寇白門買舟去杭州第305章 整編降軍第425章 比賽中第567章 陳越言志(上)第390章 攻打江府第657章 殺人立威(加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火銃和工匠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1032章 逃了又能如何?第224章 鐵獅子勸降第383章 顧錦城的想法第619章 築城第873章 初戰第639章 達成協議第728章 俘虜和地盤第893章 吳三桂馬踏八旗軍陣第518章 援兵到第一百一十章 野心家就不能心善第505章 兵發南京第785章 封王第一百一十章 野心家就不能心善第993章 不欲趕盡殺絕第607章 滿清內鬥第五十五章 要做生意的公主第七十二章 途遇第818章 揮軍濟南第647章 過年的喜悅第890章 激戰第895章 抵定勝局第226章 絕望的崇禎第一百五十九章 瓜分戰利品第667章 把賊軍徹底留在江西第934章 無法逃脫的責任第940章 爵位大派送第七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605章 席捲山東第214章 興奮無比的陳越第388章 談判第872章 清廷失去了信心第797章 江西見聞錄(3,4)第263章 撤退第892章 大破鐵甲兵,吳三桂陣前反正第246章 決策第438章 戰爭越來越近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問話第760章 痛苦的答應 (第三更)第793章 張煌言進京(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明清雙方共宴飲第574章 水師學堂第270章 兵至徐州第650章 崇禎病入膏肓第916章 巍然不動第321章 南京攻略(2)第593章 李國助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269章 山海關驚變第372章 初到揚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車對滿韃騎兵第788章 可憐的小公主第411章 發難第517章 別罵我(4000字大章)第698章 着急的是賊軍不是我們第五十二章 練兵一日第一百八十章 出城第239章 坤興哭了第二十二章 買場地開個單章,說一下吧第359章 媚香樓第一百七十章 你要嫁人不要嫁給別人第979章 白頭第805章 出兵第327章 見風使舵等閒事(加更)第922章 榮華富貴就在眼前第558章 陛下聖明第825章 離間第641章 順西合流出夔州第873章 初戰第522章 初戰勝利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玉良言第1040章 援兵的到來第1022章 這些銀子都是海貿賺的第369章 人生如戲第583章 還有選擇嗎第562章 到達杭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黎明之前第375章 人才奇缺第1005章 情況變化第八十四章 募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00章 新編十營第274章 抉擇第844章 捷報傳南京第287章 對付崇禎的計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769章 叫不開的城門(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狽第854章 入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