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 章 進退失據的多爾袞

北京

經歷過伐明失敗,內部動亂之後,滿清朝廷內部再也沒了剛入關那種跋扈,那種自信。

原先的時候,八旗兵驕兵悍將都以爲明軍孱弱,消滅明軍指日可待,而現在卻沒人再這麼想。

要知道,南下是被殲滅的兩路大軍中,光是滿八旗的勇士便有四萬人,滿人總人數有多少?連着包衣也不過四十多萬而已,成年的男丁全加起來也就十多萬人,而一戰下來等於是三分之一的男丁損失殆盡,即便滿人全民皆兵,能迅速從旗丁裡補充兵力,可戰鬥經驗卻是無法彌補的。

所以,哪怕山東河北漢人暴亂連連,滿清朝廷內部卻爭論不休,不願再派出旗兵前去鎮壓。而攝政王多爾袞的威嚴卻隨着一場大敗降了許多,朝廷中多有敢當面質疑者。所以沒辦法,多爾袞只能以洪承疇爲總督軍務大學士,帶領綠營兵負責鎮壓山東叛亂事宜,爲了讓投降的漢軍將領能夠聽命,多爾袞不惜大肆封賞,把姜瓖唐通這些將領統統封王......

然而沒了八旗老爺爲後盾,綠營兵們的戰力也降了許多,任是洪承疇使了渾身的解數,卻遲遲無法平定山東的叛亂。

要知道,自從伐明失敗之後,退回東北老家的呼聲在滿清朝廷內部塵囂其上,明人衆多,又出了齊王陳越這樣的狠人,很多滿人都滅掉大明失去了信心。

然而進入了北京,見識了漢地的繁華之後,也同樣有很多人不願失去現在的一切,不願重新回到東北老林子裡過那種茹毛飲血的日子。

多爾袞尤其不願,因爲若是退回東北,意味着他主導的伐明徹底失敗,他休想再有今日的地位。而孝莊太后同樣不想,她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她想着自己的兒子順治能夠一統天下,做個真正的皇帝。

孝莊太后是科爾沁蒙古人,親自與蒙古王爺交涉,才從蒙古各部抽調了兩萬騎兵到了北京,編入了蒙八旗,從而震懾住了蠢蠢欲動的朝堂,這纔有了派博洛吳三桂等出兵平定陝西順軍殘部之舉。

誰知道,博洛和吳三桂正在猛攻潼關和順軍交戰,另一路偏師姜瓖卻突然造反,並且迅速攻佔了太原府。

山西西鄰黃河東面便是河北平原,對位於燕山南麓北京有着高屋建瓴之勢。若是任由姜瓖佔據山西,其隨時便能出兵攻伐北京,而北京卻還無險可守。

滿清朝廷緊張的討論之後,決定必須先平定姜瓖之亂。

攝政王多爾袞下令,命博洛吳三桂停止攻打潼關,帶兵渡過風陵渡進入山西,從南面向姜瓖發動進攻。吳三桂手下士兵家屬都在遼東,多爾袞絲毫不擔心他會生出異心。

可是多爾袞也知道潼關以西是順軍的天下,若是博洛和吳三桂停止進攻,順軍很可能會追擊,或者試圖通過潼關佔據河南,所以博洛吳三桂不是想撤便能撤的。

而山西現在事態緊急,必須立刻發兵平定。所以,多爾袞決定親自帶兵出擊,經宣府攻打大同,平定姜瓖之亂。

北京城內的八旗兵有八萬人,其中兩萬是蒙古兵,兩萬多是經歷了多年廝殺的八旗老兵,剩下的都是旗餘。而漢軍旗都被派出鎮壓叛亂去了。所以,這八萬軍隊便是滿人最後的依仗。當然,在東北還有一些留守的軍隊,不過數量已經不多。

爲了迅速平定姜瓖叛亂,多爾袞帶出了其中的五萬人!

五萬大軍,在多爾袞以及其他滿人眼中,已經是一支非常龐大的力量,在和明朝二十多年的戰鬥中,便是最大的戰役薩爾滸之戰,滿清投入的軍隊也不過這麼多,所以對平定姜瓖之亂,多爾袞充滿了信心。

而事實也證明如此,明軍還是一如既往的爛,隨着八旗兵的進軍,宣府的叛軍輕易被剿滅,很多人投降。爲了瓦解敵軍的鬥志,多爾袞對投降的叛軍既往不咎,編組成軍用作攻城的炮灰。

十月十六日,多爾袞帶兵包圍的大同,叛軍守將牛光天寧死不降,死守大同。在八旗兵的威逼下,投降的炮灰綠營對着大同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卻始終無法攻克。

清軍的幾十門紅衣大炮架在城外日夜轟擊,但大同城身爲明朝九邊重鎮之一,其城牆的堅固非同尋常,想輕易破城談何容易?在另一個時空,姜瓖便死守大同將近半年之久。

而現在,牛光天死守大同,姜瓖兄弟已經攻克了太原,招募義民從軍,兵力擴展到了十萬之多。

以太原代中爲根基,姜瓖分派軍隊四下攻城掠地,而各地大明士紳義民也紛紛舉義,除了平陽、汾州少數府縣以外,山西大部分城池地方重歸大明治下。

姜瓖親自帶領五萬軍隊出雁門關,在馬邑和清軍狠狠打了一仗,不敵之後退回了雁門關。而姜瓖雖然沒有擊敗清軍,卻也使得清軍無法全力進攻牛光天鎮守的大同。而同時,長城外的鎮羌堡、玉林衛的守軍也舉兵相應山西起義,將領們帶兵增援大同,卻被多爾袞指揮着清軍擊敗。

然而,多爾袞雖然擊敗了姜瓖以及其他援軍,卻無法及時攻下大同,也沒法攻破雁門關進入太原盆地,而此時的山西幾乎全部都是暴民,起義軍總數加起來數十萬之多,山西一省不復滿清所有。

就在多爾袞在大同進退失據之時,突然傳來情報,南明齊王陳越親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其先鋒已經攻入了兗州。多爾袞大驚!

姜瓖反叛,明軍北伐,雙方配合的密絲合縫,而此時的八旗兵被牽制在山西戰場上,想及時增援山東都不可得。

而山西還是山東,對北京來說猶如左右兩臂,失去任何一個都如芒在背。而若是兩省都失的話,受到兩面夾擊的北京已經無法再守。

而現在,山西的叛軍無法平定,南明的軍隊又攻入了山東,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這一刻,便是以睿智勇武著稱的滿清睿親王多爾袞,也不由得迷茫了起來。

第七十九章 狠中更有狠中手第796章 江西見聞錄(2)第562章 到達杭州第820章 定計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721章 劉能歸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動手第587章 行情第290章 將計就計第207章 範家的反擊第285章 絕望的史可法第267章 武邑縣第818章 揮軍濟南第十四章 少年吳平第429章 勾結(第三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場好戲第六十七章 城門難進第一百四十章 下一步的去處第559章 爵封國公第208章 陳越論農商第286章 弘光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417章 異心第723章 萌生退意第818章 揮軍濟南第295章 敵襲第491章 暴怒的多鐸第六十六章 慘勝半夜三更開單章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募兵第405章 勝利入東臺第455章 分化第565章 造船第405章 勝利入東臺第590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954章 我明白了(第二更)第477章 梟雄末日第1028章 中舉第860章 水路夾擊第429章 勾結(第三更)第一百零七章 樂得合不攏嘴的陳越第860章 水路夾擊第263章 撤退第1025章 東林黨的分裂第七十三章 西山巡檢司第690章 驅潰兵破陣第275章 希望在,夢就在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第一百三十六章 尚駙馬第754章 談判(第一更)第960章 富可敵國第894章 多爾袞兵敗逃跑第771章 該殺的殺第940章 爵位大派送第497章 危如累卵的南京城第1009章 仗義執言第591章 本國公定會爲你做主第721章 劉能歸來第224章 鐵獅子勸降第582章 原來是他第534章 勸降第381章 劫匪和私鹽販子第349章 各方反應第822章 綠營諸將第533章 斷了滿韃後路第901章 圍剿第596章 倭人的反應第289章 金聲桓第730章 郝鄭兩家再聯合第752章 堅定的史可法(加更)第750章 齊國公反了第708章第四十六章 收了兩個手下第635章 和士紳們關係修復第207章 範家的反擊第555章 陳越論自立第755章 大勝關(第二更)第一百零四章 救人第584章 給誰賣命都一樣第524章 盤算第835章 窮途末路第410章 暴烈手段第311章 將功贖罪猶未晚第904章 崇禎會站了第752章 堅定的史可法(加更)第774章 竟無幾個是忠臣第394章 鬧事第709章 聲東擊西閻應元第806章 三路大軍攻山東第509章 千騎卷平岡第656章 五省經略第910章 撤退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家第1007章 只剩一條路第342章 滿城勳貴一網盡第505章 兵發南京第1000章 被迫第976章 鄭森率軍入九江第六十六章 慘勝第479章 徵糧徵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