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形勢一片大好

柯永勝跑了,他屬下的軍隊當即潰不成軍。聞聽前線主將敗退,圍着膠州的三千軍隊當即也不戰而退,膠州城解圍。

見清軍潰逃,膠州守將趙應元當即下令開城追殺,親自領兵殺出了城去,直殺得清軍狼狽奔逃,丟下了一地的屍體。

吳平督軍到達膠州城外,趙應元親自前來面見吳平,聽聞吳平是齊國公手下大將,趙應元的態度恭敬至極。

雖然極力勸解吳平解救膠州,李彥直其實對趙應元的闖賊身份很是介意,爲的只是山東的抗清大勢,不得不想法解膠州之圍。

現在清軍敗退,膠州圍解,有打着齊國公陳越旗號的吳平在,趙應元的作用已經不是那麼重要,膠州重地自然不能再由趙應元這個闖賊餘孽佔據!李彥直遂向吳平建議,任命趙應元爲沂南總兵,驅使其攻伐青州南部。

形勢比人強,趙應元雖然不甘心離開膠州,面對煌煌大勢也無可奈何,只能帶兵往西南去了。

膠州之戰勝利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膠東半島,青州登萊各府原大明的士紳們受到鼓舞,紛紛舉旗響應,無數的義士揭竿而起,殺掉滿清委任的官職,攻打各個縣城,數日的功夫,即墨、高密、平度、濰縣等州縣城池先後被義軍攻陷,重新回到大明的治下。只有萊州登州青州府城還在滿清官員治下,卻已經惶惶不可終日。

各地義軍舉事之後,紛紛派人前來膠州聯繫,想要取得齊國公的支持。對這些義軍首領,吳平一律暫且委以副將參將等軍職,命其帶領精銳前來膠州匯合。

十日之後,各路義軍齊聚膠州,共彙集大軍三萬餘人。不過聽聞吳平僅僅是齊國公陳越部將,所帶也只有七條海船五六百人馬之後,衆人略微有些失望。原本以爲是朝廷終於要發兵北伐,卻誰知只有這麼點人。

“諸位,朝廷肯定不會放棄北方各省,早晚會揮師北伐,不過不久前剛敗,整理軍隊需要一些時間。不過俗話說,自救者人恆救之,自愛者人恆愛之。我們不能事事都要指望着朝廷,滿清不久前被齊國公大敗八旗兵損失十來萬人,他們滿人總人數有多少?滿清在山東根本沒有八旗兵,留守山東的只是柯永勝這樣的綠營,有什麼好怕的?現在正是我等奮發而起的時候。

只要我等團結一致,聽從吳平將軍的調遣,擊敗清軍收復整個山東毫無問題!建功立業封侯就在眼前!”

李彥直振臂大呼道。李彥直有着舉人的身份,在青萊一帶名氣很大,他的話直擊很多人的內心,讓人不由得熱血沸騰了起來。

這些義軍首領除了一部分是士紳以外,其他的大都是本地的豪強,甚至還有一些地痞山賊之類,太平年月很多人是沒有出頭的機會的,可現在卻不一樣了,天下大亂正是男兒建功立業的時候,奮起搏一把說不定能搏出個高官厚職來,爲子孫留下一份基業!

於是,很多人慷慨陳言,發誓要爲國效力,和滿韃勢不兩立云云。

趁着士氣高漲,吳平開始整編這些軍隊,也不打亂其中的編制,各級首領還是擔任原職,不過卻從各部抽調了一些精銳補充到自己中軍。他抽調的不多,每部也就數十人一兩百,各部首領也沒有異議。

於是,直屬於吳平的軍隊從原來五百人擴展到三千,當然盔甲武器有些不全。

吳平從手下挑選老兵充任軍官,按照平南軍模式進行操練。

整編以後,進行了數日的操練,主要演練各部的配合,對各部義軍,吳平並沒有完全照搬平南軍的練兵模式,因爲他知道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烏合之衆,並且各懷心事,不是短時間內能揉捏在一起。只要大家能夠聽令行事,能夠配合就好。打硬仗還得指望自己直屬的這三千人。

崇禎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吳平帶領大軍三萬,遍佈旌旗對外稱雄兵十萬,開始攻打萊州府城,守城的清軍只有綠營兵五千人,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明軍,根本生不出抵抗的心思,當即開城投降。

吳平派遣心腹佔領府庫,同時嚴肅軍隊,派出鎮撫軍巡視全城,嚴禁燒殺搶掠事件發生。

下令處死投降清朝委任的知府等官員,改編投降的綠營兵軍隊,查抄投靠滿清的士紳財產用以養軍。

十月二十日,大軍攻入了登州,登州城內有八旗兵二百,在一名佐領的威逼下,滿清登州知府登州綠營總兵帶着軍隊死戰不降。無奈之下,吳平調集船隊到達登州海面,用船上的七門紅衣大炮猛轟登州城,轟破了登州水門,組織軍隊乘着小船從水門殺入了城中。

生死之際,綠營兵們也不願再爲滿清殉葬,紛紛丟下武器投降。僅剩的八旗兵保護着登州知府進行突圍,橫衝直撞下竟然破圍而出,各路義軍竟不能擋。

吳平大怒,命令本部舟山軍趕了上去,以手雷炸破了八旗兵的陣列,倭人武士衝入上去和八旗兵進行廝殺,付出數十人的犧牲之後,終於把這支只剩下百餘人的八旗兵全殲。

就在吳平帶着軍隊攻下登萊兩府的同時,派往青州南部的趙應元大發神威,憑藉着吳平授予的官職名義,接連攻下了青州南部數個州縣,聚集了軍隊兩萬多人,然後向着青州府城進發。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反清浪潮,青州府也早已亂了套,聽聞明軍攻來,滿清青州知府竟然棄城而逃,青州府城被趙應元輕鬆攻下。

至此,山東東部青州登州萊州三府都重歸大明旗下,再往西就是山東省會濟南府!

而此刻,滿清山東巡撫方大猷已經惶惶不可終日。

濟南城內,大軍雲集,爲了保住濟南,方大猷已經把山東境內大部分軍隊都調集到了濟南,可也只有軍隊三萬多人,而且都是綠營兵。

八旗兵到了哪裡?山東境內的八旗兵早已經被滿清朝廷抽調回了北京,所以方大猷纔會惶恐不安。若是濟南被義軍攻下,做漢奸的他絕對沒有好下場!

可是現在東面青州萊州登州三府均已淪陷,不知什麼時候明軍就會攻打濟南,已經膽怯的方大猷根本不敢分兵前去剿殺,他害怕這邊一出兵連濟南城都保不住,因爲濟南府內也已經出現了數處的暴亂。現在能做的唯有向北京滿清朝廷求援,請求八旗軍來山東剿滅叛亂。

可是方大猷不知道,現在的滿清朝廷也已經陷入了危機之中。

第一百二十三章 陳青天第774章 竟無幾個是忠臣第765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896章 勝利的微笑第291章 泥沙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638章 鄭芝龍的打算第690章 驅潰兵破陣第333章 破家爲國劉孔昭第一百八十三章 對策(第三更,求訂閱)第821章 圍城第七十五章 暗夜陰謀第300章 潰敗第三十九章 比鬥第621章 按計劃進行第376章 軍械第三十九章 比鬥第989章 出兵難第955章 崩掉幾顆牙齒再說(第三更)第1010章第374章 步入正規第874章 彈指間,三百韃騎灰飛煙滅第417章 異心第852章 絕境第621章 按計劃進行第711章 膽大妄爲第258章 重奪衛城第668章 劉能獻計第十章 傻兒子好了!第290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六章 合作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第369章 人生如戲第445章 閱兵(第二更)第766章 精銳之師(加更)第912章 攻城第308章 崇禎駕臨揚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的鐵獅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問話第202章 翻臉第273章第五十二章 練兵一日第682章 慈不掌兵第521章 百炮轟鳴顯神威第560章 含淚別公主第一百五十八章第694章 順軍困境第981章 你可曾爲朕想過?第419章 處置第十八章 做飯難吃的吳婉兒第一百五十一章 暗流第518章 援兵到第1025章 東林黨的分裂第663章 各有盤算第719章 形勢險惡第十八章 做飯難吃的吳婉兒第216章 天津衛第591章 本國公定會爲你做主第514章 巧言如簧的劉能第333章 破家爲國劉孔昭第392章 輿論戰第二十四章 大明第一隻蜂窩煤球的誕生第834章 歸心第277章 君臨(第一章)第二十章 建房第471章 碧血照丹青第756章 脣槍舌劍(第三更)第905章 賣地籌餉第595章 奪船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1005章 情況變化第294章 序幕第786章 天下形勢(1)第725章 絕望第496章 鄭森第362章 幺蛾子第668章 劉能獻計第四十四章 大戰鐵獅子(下)第243章 忠臣和識時務者第821章 圍城第711章 膽大妄爲第536章 風雨欲來第385章 陳越的條件第618章 佔據北港第917章 淒涼第十七章 美妙第473章 抉擇第1015章 天父地母,奉天靖難第526章 制衡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第404章 惑敵第一百二十九章 爭執 (第三更)第881章 全殲清軍騎兵第415章 寇白門買舟下揚州第881章 全殲清軍騎兵第801章 張煌言的選擇第833章 絕路第784章 人生如戲第913章 城破第260章 南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