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所向披靡

劉能刺殺了許定國,拍拍屁股走了,留給歸德的卻是一個糟亂無比的局面。

以爲許定國報仇爲名,許定國的屬下士兵大索全城,到處搜查着所爲的刺客。無數的兵丁衝入臨街的商鋪,衝入普通百姓家中,藉着搜查的名義,行姦淫擄掠之事實。

城內突然出現的騷亂完全出乎巡撫越其傑知府袁樞意料之外,當聞聽許定國被刺殺之後,越其傑更是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許定國和滿清勾勾搭搭的事情,越其傑身爲河南巡撫,自然不會一無所知,可他還抱着許定國會忠於明室的幻想,對之多加安撫。

眼下清兵即將攻來,許定國卻突然遭到刺殺,刺殺者在光天化日之下殺人後逃之夭夭。在歸德城內,有這樣能力者屈指可數。

城內的鄉紳們自然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因爲許定國被殺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而城內另一部明軍李際遇有這麼做的可能,若是其想兼併許定國的軍隊擴充實力的話。可是現在清兵即將到來,就算李際遇吞了許定國的軍隊,也無法和清兵抗衡。更別說直到現在李際遇軍也沒有動靜,反而有很多士兵加入了搶劫的行列。

刺客非是李際遇派出,再想想不久前江北總督府的劉能求見自己被拒絕,刺客爲誰也就一目瞭然了。

肯定是那劉能察覺了許定國和滿清勾結,這才悍然行刺殺之事!

可是知道了刺客是誰又能如何?眼下最重要的是迅速穩定軍心收攏軍隊,畢竟清軍即將到來。

一道道命令從巡撫衙門發出,歸德府的差役和巡撫標營的士兵齊齊上街,試圖對搶劫的軍隊進行約束。可是這個時候根本沒有人肯聽。

越其傑派人去召總兵李際遇,卻全無迴音,李際遇竟然不肯見他。

“中丞大人,大勢已去,歸德守不住了。”袁樞一臉絕望道,“咱們還是迅速離開歸德,去南方吧。”

“我等守土有責,唯死而已!”越其傑滿臉的痛苦,數月的經營,想着爲朝廷保留河南的數府之地,可沒想到才一日的功夫,已經不可收拾。

若是八旗兵攻來,攻破歸德還好,誰曾想事情都是壞在自己人手裡!

“與其死在這裡,不如保留有用之身,好繼續爲朝廷盡力。畢竟,歸德失守之責,並非全是我們的責任。”袁樞急道。

聽了袁樞的話,越其傑猶豫着,自古艱難唯一死,若非走到絕路,誰願意輕易死去。可是與其逃到南方被朝廷問責,倒不如死在歸德,還落個忠義之名!

“北京陷落時,逃往南都的大臣多了。大學士王鐸就是其一,陛下不也沒有對其問罪?滿清傾國來攻,朝廷又不肯派出援兵,任是武侯再世也守不住歸德府。想必朝廷會理解咱們的。”

袁樞的話讓越其傑心裡極爲動搖,最終長嘆一聲,決定逃離歸德。

“等本官到了南京,一定要彈劾平南侯見死不救不發援兵,指使手下擅殺大將,使得歸德大亂不可守!”越其傑咬牙切齒的罵道。

隨着兩位最高官員棄城而逃,歸德的局勢再不可收拾。

三月九日,多羅貝勒尼堪、固山額真伊拜圖、滿清兵部尚書韓岱統一萬五千外蒙騎兵爲先鋒,率先抵達歸德西門之外。

許定國的部下在參將許峰的帶領下開城投降,守東北兩城的李際遇也投降了滿清。

多鐸帶領八旗主力到達歸德後,並未逗留,立刻揮師南下,率領數萬大軍向着南直攻去。歸德投降的明軍連同收編的順軍劉忠部都被變爲綠營,隨同大軍南下。

多鐸屬下軍隊有滿洲八旗兵兩萬五千,蒙古騎兵一萬五千騎,漢八旗一萬餘,收編的綠營兵四萬餘人,總兵力十萬餘,浩浩蕩蕩向南進發。

沿途大明各州縣根本不敢抵抗,八旗兵鋒所至,夏邑、永城各縣紛紛不戰而降。彷彿秋風掃落葉一般,大半個河南都被滿清佔據。

三月十二日,滿清前鋒到達宿州,宿州守將總兵李棲鳳、監軍副使高岐鳳不戰而逃,倉皇向揚州方向逃去。

說到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滿清攻打大明的方向。

按照滿清朝廷的部署,滿清軍隊分兩路攻明。一路是西路英親王阿濟格,尾隨大順軍攻取武昌湖廣,目的是殲滅大順軍餘部,佔領長江上游的荊襄一帶。

一路則是豫親王多鐸,攻打的目標則是大明的都城南京,肩負着滅明之重任。而攻打南京的最近路線,則是從歸德直接向南,經永城、宿州、泗州,到達揚州,殲滅大明揚州守軍收取揚州重鎮,然後從瓜州渡過長江到鎮江,再往西數十里就是南京。這一路路程最近,有官道連接歸德和南直,是最佳進軍路線。

按照滿清的部署,只要打下揚州消滅了大明江北部隊,大明再也沒有力氣抵抗,然後順勢渡江攻去南京即可。若是順利的話,東西兩路軍隊會會師南京城下,若是一路不順,則由另一路負責攻打南京。

兩路軍隊幾乎佔了滿清三分之二的兵力,任何一路軍隊也都非戰力孱弱的明軍可比。而相比西路軍要殲滅還有二十萬軍隊的闖賊,東路清軍的任務要更輕鬆一些,畢竟明軍的戰力之弱是有目共睹。

果然,自從多鐸帶兵出潼關以來,一路上幾乎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有打過。洛陽、鄭州、中牟、陳留,睢州、歸德,一路所至,所過之處明軍紛紛投降。打仗的速度幾乎就是行軍的速度,打仗的時間也就是行軍的時間。

佔領的州縣實在太多,多鐸騰不出手去分兵佔領,往往只是匆匆委任降官擔任地方官員,暫且管理各地州縣。在八旗兵兵威之下,也根本沒有人敢於抵抗。

一路的行軍順利無比,使得清軍的士氣高漲,那些投降的綠營兵將領更是卯足了勁,爭着搶着爲大軍先鋒,好立下功勞,爲自己在新朝賺一個錦繡前程。

直到大軍過了宿州,行軍的速度才變得緩慢了起來,明軍的抵抗終於到來了。

第301章 末路第450章 阻擊第755章 大勝關(第二更)第七十二章 途遇第九十二章 孤獨的衝刺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382章 都督府日常第655章 我有公主已長成第六十二章 訓練第856章 范文程的計策第789章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監國公主第220章 勢如破竹第664章 百炮齊發顯神威第516章 憤怒的阿濟格 (第三更)第361章 寇白門第八十一章 清兵打下房山縣第824章 陰謀第234章 自縊(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西山巡檢司第975章 九江兵變第937章 弒君之舉不能做第四十五章 打贏後的收穫第四十章 差距第849章 處置第一百六十一章 滿朝洶洶討陳越第1022章 這些銀子都是海貿賺的第326章 銃聲響起半城驚第502章 水淹七軍(1)第四十六章 收了兩個手下第736章 間諜案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狽第一百八十九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80章 排行老二第963章 祭奠第四十三章 大戰鐵獅子(上)第494章 憂心如焚第一百一十三章 追擊第758章 複雜的局面(第一更)第813章 兵不血刃入膠州第589章第794章 分歧第三十章 瑣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家第815章 還有條路第329章 攻城之戰的序幕第665章 碾壓第910章 撤退第811章 膠州灣水師上岸第376章 軍械第840章 雪後第635章 和士紳們關係修復第217章 馮元颺的囑咐第276章 殺機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913章 城破第343章 入宮第424章 板甲第242章 荒誕第774章 竟無幾個是忠臣第847章 霸氣的坤興公主第947章 降而復叛(第二更)第622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624章 矮牆第803章 冬季攻勢第733章 哪吒斃命第772章 闖宮第335章 攻則必殺第六十九章 棟樑之材第209章第916章 巍然不動第558章 陛下聖明第五十五章 要做生意的公主第1028章 中舉第843章 決策第920章 登陸戰,覺華船隊來援第984章 且看他自食惡果第947章 降而復叛(第二更)第547章 水水第六十六章 慘勝第707章 毒計(4000字,兩章合一)第364章 餘波第232章 衝陣第268章 武邑知縣錢楓林第211章 南遷之議第655章 我有公主已長成第467章 萬箭齊發顯神威第479章 徵糧徵丁第八十三章 自救第270章 兵至徐州第557章 準第1015章 天父地母,奉天靖難第561章 封賞第399章 考覈第292章 船隊南行第415章 寇白門買舟下揚州第929章 雨中攻城第413章 翻手爲雲第三十三章 殺人放火第588章 發了第795章 江西見聞錄(1)